長江中遊城市群,位於長江中遊地區,是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之一;在2014年國家批覆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時,給城市群的定位是建設成為中部崛起的核心經濟增長極,也就是中部地區發展的發動機。既然長江中遊城市群被國家定位中部經濟發動機,想要引領中部地區發展,首先自身的實力就必須足夠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長江中遊城市群共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的31個城市,而今天我們來看看其中經濟實力最強的10個城市到底是誰?(即長江中遊城市群經濟十強城市)
一、經濟總量
19年長江中遊城市群經濟總量最高的10個城市分別是武漢、長沙、南昌、襄陽、宜昌、嶽陽、常德、衡陽、九江和株洲,其中湖南有長沙、嶽陽、常德、衡陽和株洲等5市上榜;而湖北雖然僅有武漢、襄陽和宜昌等3市名列其中,但3市均進入了前五強中;江西省僅有南昌、九江兩市上榜。長江中遊城市群經濟十強城市,其中武漢、長沙已進入萬億俱樂部城市,南昌GDP5596億,其他7市GDP均在3000億至5000億之間。
二、人均經濟總量
上面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經濟十強的經濟總量,但是這10個城市人口最多的武漢人口超千萬,最少的株洲僅400萬,總量無法體現出它們真正的經濟實力來,所以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它的人均GDP。10個城市中,人均GDP超過10萬的城市僅有4個,它們分別是武漢、長沙、宜昌和南昌;而人均GDP在6至10萬的有襄陽、株洲、嶽陽、九江和常德等5市;而湖南衡陽的人均GDP最低,僅有4.63萬。
三、城市規模
長江中遊城市群10大經濟城市,僅有武漢常住人口超過了千萬,達到1121萬;長沙常住人口839萬,僅次於武漢;人均GDP最低的衡陽常住人口730萬,排名第三;其他7個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在400萬至600萬之間。但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十大經濟城市中,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僅有武漢1個,達到918萬。長沙城區人口370多萬,為Ⅰ型大城市;其他8個城市都為Ⅱ型大城市,而南昌即將進入Ⅰ型大城市行列。
四、城市可支配財力
一個城市可自由支配財力的多少,決定著這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共資源以及營商環境水平的高低,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長江中遊城市群經濟十強城市中,武漢的可支配財力最高,達到了1564億,其次長沙為950億。可支配財力在300億至500億之間的僅有南昌和襄陽兩個城市;其他6個城市可支配財力都在100億至300億之間。最少的是經濟總量排名第六的嶽陽,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有150億;湖南除長沙外的其他4個城市,財力都在200億及以下,普遍偏低。
五、消費能力
消費能力是城市內需的主要體現,代表著一個城市經濟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其意義重大!而長江中遊城市群十大經濟城市中,武漢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449億,進入全國前十;長沙也有5274億,但同為省會城市的南昌僅有2300多億,消費能力明顯偏弱。而襄陽、宜昌兩市排名第四和第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700億左右;其他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都在1500億以下,而江西九江僅800多億,約等於宜昌的一半,江西兩市消費能力都不強;而湖南岳陽、常德、衡陽3市消費能力基本相當。
上面就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十大經濟城市的基本情況,綜合以上各方面數據來看,武漢的綜合實力是最強的,其次是長沙,隨後則是南昌、襄陽和宜昌等3市;而剩下的5個城市綜合實力相差不大,各有優缺點。從十大經濟城市可以看出,長江中遊城市群擁有武漢、長沙兩個經濟實力強悍的頭部城市;還有南昌、襄陽、宜昌等10個腰部城市,以及21個GDP3000億以下的尾部城市。但是,這中間缺乏GDP6000億至10000億之間的頸部城市,也就是缺乏支撐性的中堅力量,城市出現了斷層;所以需要儘量將南昌、襄陽和宜昌培育成頸部城市,完善城市群城市布局,加強城市群城市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最終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