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久居繁華都市人心中的詩和遠方。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旅遊已成為人們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我市的自然美景和生態旅遊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家門口的生態旅遊在金秋時節讓我市煥發了強勁的生命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生態資本變為富民資本。
美好藏在哪裡?美好藏在金燦燦的稻穗上,藏在鮮美的螃蟹中,藏在一望無垠的大地中……伴隨著收割機的聲音,大堡子村村民魏巍在棧道上看著他那200多畝正在收割的稻田地,臉上的喜悅難以遮掩。
稻田也是風光。
魏巍80後,大堡子村村民,他看起來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農家子弟,細細一聊才知道,他可是村裡結合旅遊發展稻田蟹垂釣的先行者。魏巍回憶著過去,那時候大堡子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可以說是「古老村」,泥路面、旱廁所,一到夜晚漆黑一片……和現在蜿蜒整潔的油漆板路、一棟棟精緻的民宿連成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魏巍說:「擱在過去的環境,從沒想過我們村能變成最美鄉村,也從沒敢想像,還能因為村子的改變,我還借了生態旅遊的光發家致富。」
蟹池告別了泥濘土路。
2008年魏巍開始種田養蟹,那時候一切的經濟來源僅僅靠本地人的購買力,效益也不怎麼好,也沒有什麼經營方式,就是能解決溫飽。到了2014年,大堡子村迎來了「春風」,成為了盤錦市首批整治鄉村環境試點村。不到一年的時間,村子的容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魏巍的稻田地、螃蟹池也進行了擴大。到了2016年,大堡子村的稻田慢行系統成為了稻作文化的景觀,吸引了中外遊客的到來。
河蟹最受遊客歡迎。
魏巍說:「別人不知道,我的感觸最深,遊客的增多,讓我的生意越發的忙碌,線上線下同時經營,留下微信,想吃就訂。」「有一階段,我特愛聽微信的提示音。」魏巍幽默地講道。2017年,魏巍給自己的河蟹大米註冊了商標,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他表示,就像自己的孩子上了戶口,可以上學一樣激動,讓他對自己的品牌也就更加有了信心。隨著遊客的日益增多,對這些經營者的要求就愈發要高。大堡子村時不時地就組織學習,同時也對這些經營者提供巨大的幫助與扶持。
自主品牌旅遊產品。
村子建設越發地變好,魏巍表示他是最大的受益人,自己的腰包鼓了不是最終目的,真心想帶領鄉鄰們一起發家致富。當時,魏巍也算是個領軍人物,他心地善良,對上門來請教的同鄉是毫無保留傾囊相助。
2019年大堡子村先後被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魏巍的稻田地、螃蟹池就又進行了擴大,而且經營得越發有特色,池塘裡有魚有蝦有螃蟹,旅遊參觀者可以垂釣,也可以暢遊在稻田地內,穿上靴子、戴上手套還可以享受一下「摸」螃蟹,感受一下天人合一,然後在農家院內,大鐵鍋燉一條大魚,蒸上一鍋的大螃蟹,有很多遊客表示,這是別樣的心情、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大堡子村的田園風光。
當記者問魏巍,腰包鼓了,不想出去走走旅旅遊嗎?魏巍笑著說:「24小時自來水、地暖入戶、家家有車、5G全覆蓋、稻田畫、採摘、民宿……能讓孩子們感受夏日裡的蛙鳴,也能讓大人們漫步在生態環境優美的稻田,往哪走?走也走不出家門口,我家門口就是旅遊景點,放著這麼好的生態旅遊環境我不欣賞,到外面幹啥去?」
據了解,我市積極推進全域旅遊產業發展,全力「做大紅海灘,唱響蘆葦蕩」,打造生態旅遊目的地城市,溼地遊、鄉村遊、文化遊、溫泉遊、濱海遊、民宿遊、採摘遊、美食遊等旅遊業態不斷完善。家門口的「詩與遠方」,給人們一份便利,給生活一份美好,如果連自己居住的地方都不了解,嚮往遠方更是虛無縹緲,幸福不用遠走,就在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