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北
武漢東湖有了一片2.6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02日 09:05 來源:湖北日報
今日熱點:湖北打響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戰」惠企"禮包"連連來 湖北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初見成效2020年鐵路暑運發送旅客4.56億人次 客流不斷印軍再次非法越線公然挑釁 中方提出嚴正交涉新冠帶來的雙重威脅:醫療垃圾流入印尼西薩達內河智利北部沿岸連發兩次6級以上地震 相隔不到30分鐘
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水生態示範區 湖北日報訊 (記者黃磊、通訊員袁柯宇)從武漢碧水集團獲悉,目前,武漢市正積極推動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在東湖子湖郭鄭湖鵝咀——磨山沿岸水面,建立起水生態修復工程示範區,種植沉水植物總面積達2.6萬平方米。
從靠近磨山段的東湖綠道騎行而下,可清晰看到岸邊水生植物生長格外茂盛。這就是東湖水生態修復的示範區,也是試驗場——郭鄭湖鵝咀示範區。
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水生態示範區
一直以來,東湖水環境條件較為複雜:上世紀60年代,東湖水草豐盈,有「草湖」之稱,後因水質受到汙染,湖內水生植物銳減,「水下森林」難覓蹤影。
武漢市高度重視東湖水環境提升工作,2019年啟動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由碧水集團負責工程建設,具體分為5個子項,水生態修復工程即是其中重要一環。為使水生態修復、尤其是水生植物修復取得良好的效果,碧水集團水投公司最終選定郭鄭湖鵝咀——磨山沿岸水面建立了示範區,邁出了東湖生態修復至關重要的一步。
水下森林
整個示範區分為A、B、C、D四個區塊。這些「實驗」區塊,近岸風浪大,水深不同,近岸5至8米為硬質砂石底質,向湖中間延伸底質為鬆軟淤泥底質,集中了東湖生態修復的幾大特點、難點,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5月23日至7月30日,碧水集團水投公司聯合施工單位武漢市政集團採用拋種、沉床法種植、扦插等不同方式,分區種下苦草、金魚藻、輪葉黑藻等多種沉水植物,累計達419360叢,總面積2.6萬平米,各區採用不透水圍隔隔開,以更好地監測試驗效果。「這些植物對水體氮磷吸收效果良好,有助於降低水體的汙染。」
水下森林
經過不間斷地觀察、監測、養護,「水下森林」長勢良好,經受住了今年梅雨期水位暴漲、水體變濁的檢驗,郭鄭湖水體生態系統現已趨於穩定,湖水肉眼可見地變清變亮。
「示範區的試驗期為一年,到2021年7月份,我們將以這個示範區為起點,以點帶面,逐步恢復東湖原來的模樣。」碧水集團水投公司現場負責人表示,示範區實驗一旦成功,不僅可以驗證東湖水質提升工程中使用生態修復各項技術的必要性,也能為之後擴大東湖生態修復範圍提供樣板。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水下森林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