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樟腦!

2021-01-22 道醫



樟科植物樟的根、幹、枝、葉經提煉製成的顆粒狀結晶。


韶腦、潮腦、樹腦。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枝和葉均有樟腦味。葉互生,革質;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卵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無毛,幼葉淡紅色;脈在基部以上三出,脈腋內有隆起的腺體。圓錐花序腋生,花小,綠白色或淡黃色;花被6裂,橢圓形,內面密生細柔毛;能育雄蕊9,花葯4室;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熟時紫黑色,基部為宿存、擴大的花被管所包圍。花期4~6月,果期8~11月。


栽培或野生於河旁,或生於較為溼潤的平地。主產於臺灣、貴州、廣西、福建等地。


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樹,取其樹根、樹幹、樹枝,鋸劈成碎片(樹葉亦可用),置蒸餾器中進行蒸餾,樟木中含有的樟腦及揮髮油隨水蒸氣餾出,冷卻後,即得粗製樟腦。粗製樟腦再經升華精製,即得精製樟腦粉。將此樟腦粉入模型中壓榨,則成透明的樟腦塊。


純品為雪白色的結晶性粉末或無色透明的硬塊。粗製品略帶黃色,有光亮。在常溫下容易揮發,點火能發出多煙而有光的火焰,氣芳香濃裂刺鼻,味初辛酸,後稍涼。


性熱,味辛,有毒。歸心經、脾經。


開竅闢穢、除溼殺蟲、溫散止痛。屬開竅藥。


每次0.1~0.2克,入散劑或酒溶化服;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用治痧脹腹痛、暑溼之邪所致腹痛悶亂、寒熱、吐瀉、疥癬溼瘡、瘙癢潰爛。


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對於高級中樞尤為顯著;對循環性虛脫或急性心功能衰竭有強心作用;其水溶性代謝產物有明顯的強心、升壓和興奮呼吸的作用;對皮膚有溫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小劑量使胃感到溫暖及舒適,大量則能產生噁心嘔吐;並有輕微的祛痰作用。


為純粹的右旋樟腦(d-Camphora),是莰類化合物。


內服不宜過量,氣虛者及孕婦忌服。皮膚過敏者慎用。忌見火。


1、治一切風眼熱痛:樟腦6克,冰片3克,薄荷9克,防風3克,將樟腦、冰片入碗內,薄荷、防風攤其上,將碗蓋紙糊封口,文武火升之碗上,刮下用。(《心醫集》仙子丹)


2、治風火牙痛:樟腦、細辛各6克。細辛切碎,置鐵鍋內,將樟腦撒鋪其上,蓋以瓷碗,縫隙用黃泥固封,然後用文火升華,放冷取霜,密封備用。取霜適量,用棉裹如梧桐子大,放患牙處咬定即可。(《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一切瘙癢、蟲疥及一切頑癬有蟲者:樟腦30克,大楓子肉60克(搗膏),大黃、硫黃、胡椒各15克。五味俱微炒為細末,和入大風子膏內,再入樟腦同搗勻,再入水銀15克,再研勻,再搗三百下,為丸,彈子大,每臨臥時,被內以藥周身摸之,不過二三次愈。(《本草匯言》)


4、治燙火瘡,定痛:樟腦合香油研敷。如瘡溼,幹摻上止痛,火毒不入內也。(《品匯精要》)


5、治凍瘡:樟腦9克,豬脂30克。先將豬脂煉好,去渣,再將煉好之豬油入鍋內,下樟腦,微火煉十餘分鐘下鍋,冷為膏,用瓶裝好,封口備用,敷三五次即愈。[《健康報》1958,10:25]


6、治腳氣腫痛:樟腦9克,草烏頭6克。為極細末。醋糊丸,彈子大。每置一丸於足下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圍覆,汗出如涎。即效。(《本草匯言》)


7、治陰疽初起:樟腦、雄黃摻貼。(《藥性集要》)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道醫問診諮詢,添加微信號:daojiaos

⊙投稿合作:89928269@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❶2020庚子鼠年,道家風水吉祥春聯福字,開始結緣!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❷玄學課堂,《靈龜奇門》預測術網絡授課班招生啟告!

❸每天學一味中藥,蘆薈!

❹什麼才叫養生?這是一篇驚醒無數人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

❺神情恍惚食慾不佳,吃點百合湯!

❻每天學一味中藥,瓦楞子!

❼每天一把補藥,反而讓腎越來越虛!竟然是這點沒做到!

❽打通大腸經方法全解,太實用了!

❾每天學一味中藥,五靈脂!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味中藥,蓽澄茄!
    ❺每天學一味中藥,浮小麥!❻老道醫告訴你,身體裡的毒老排不出來,是什麼原因!❼道醫,人之所以有病,起源來自於這五點!(深度好文)❽如果「渾身痛」,試試這倆穴位!❾每天學一味中藥,桑椹!
  • 每日一味學中藥—洋金花
    醉仙桃就是中藥「蔓陀羅」(又名「洋金花」)的種子。至於為什麼叫醉仙桃?其中倒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個皇帝。這天,皇帝坐在金殿上點狀元。那位狀元是個非常漂亮的少年。皇帝一見就很喜愛,非要把公主下嫁給他不可。那年月,誰敢不遵聖旨啊?狀元雖說心裡不樂意,卻不得不與公主成親。不過,結婚後一連好幾天,他都躲著公主,每天夜裡也總是穿著衣服睡覺。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薇!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於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於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⑧《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肺熱。治吐血及老年咳嗽。"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肺結核、尿路感染、水腫等。"
  • 每天學一味中藥-兒茶
    (《中藥臨床應用》兒輕散)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作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版權聲明:本文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珍惜健康!關愛生活!
  • 每天一味中藥 蜈蚣
    ◎一味蜈蚣散治面癱蜈蚣又名天龍,走竄飛速。小指月跟爺爺在野外採藥時,看到士塊中有條蜈蚣。小指月撲過去。沒有踩著,蜈蚣迅速鑽進草叢。- -眨眼就不見了。爺爺說,從蜈蚣善於走竄,可以看出它善祛風,所以蜈蚣有息風止整之妙。有個病人,因為天熱在外面露宿,結果第= :天醒來,發現嘴查了。原來半夜著了風受了涼。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車前子
    中醫講究膏丹丸散湯,蜜丸是最古老的中藥丸劑。需要把中藥碾碎,揉進蜂蜜,做成湯圓大小的丸子。這樣的蜜丸服用簡單,便於攜帶。做蜜丸不容易。一味味中藥先稱好,陽光下曝曬乾燥,再用碾槽碾碎。單把中藥碾碎就要費很多工夫。中醫有句話「能過篩子眼,才過喉嚨管」。凡是大過篩子眼的藥粉就不過關,還得繼續碾。成千上萬次的碾壓,才能把藥草變成細細的藥面。壓好的藥面,嗅一下,全是沁鼻的香氣,仿佛所有的精華都紛紛溢出。
  • 樟腦的功效與作用
    簡介 樟腦,中藥名。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枝、幹、葉及根部,經提煉製成的顆粒狀物結晶。具有除溼殺蟲,溫散止痛,開竅闢穢的功效。主治疥癬瘙癢,溼瘡潰爛,跌打傷痛,牙痛,痧脹腹痛,吐瀉神昏。
  • 每日一味學中藥—香附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研究院電話:4006-990-360研究院郵箱:hngyyjy@sina.com每天一味日常生活中的小中藥,包含中藥小故事。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鉤藤
    文章綜合執業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鑑別真偽》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資料庫等網絡資料!
  • 每天學一味中藥,首烏藤!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搜索微信公眾號:一味本草 加關注 公眾號推薦 特別推薦 補水補溼,溫和呵護你的肌膚
  • 每天識一味中藥---菊花
    這是宋朝詩人蘇軾筆下的菊花,梅蘭竹菊,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愛,而菊,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藥。
  • 有一味中藥開紫花,能清熱解毒,還解蛇毒,與一味同名中藥易混淆
    有一味中藥原植物開紫花,李時珍叫它獨行虎,能清熱解毒、消腫,還能解蛇毒,但是容易與同名藥混淆,因為還有一味與之同名的中藥開黃花,這兩種中藥在名稱上很容易混淆。這兩味中藥都叫地丁,有些古代典籍並沒有名稱上的區分,現代分別叫紫花地丁與黃花地丁。
  • 【每日一味藥】乳香
    【每日一味藥】乳香 【性味歸經】辛、苦,溫。這條由阿曼到中國南方的海路,被稱為「海上香料之路」或「海上絲綢之路」,因為阿曼商人返回時,滿載中國的絲綢、陶瓷、樟腦和麝香。乳香當時是一味中藥,具有活血舒筋、行氣止痛的功效。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花椒
    尋常百姓家常備,臨床上也是常用中藥;日常用它回乳通乳,臨床用其散寒止痛、殺蟲止癢、安蛔止痛、解表散寒,花椒是當之無愧「性價比」超高的一味良藥。
  • 紀錄片《鏡子》是一味中藥 給生命提供力量
    原標題:《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生命提供力量 有專家評價,「《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雖然講述了關於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後,卻融入了我們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欲望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今天在什麼地方?將來要去哪裡?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於電影始終。」盧釗凱說,做紀錄片除了要會講故事,更要會「選擇」。
  • 每天學一味中藥,大腹皮!
  • 每天學一味中藥,佛手!
  • 每天學一味中藥,防己!
  • 每天學一味中藥,杜仲!
  • 每天學一味中藥,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