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蟲記趣之二

2020-12-19 澎湃新聞

鳴蟲記趣之二

2020-08-04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王紀銓 上海老底子

鳴蟲記趣之二

(二則)

文/王紀銓

「夏之韻」

黃梅天剛剛過去,暑天就迫不及待地登場了;暑天到,昆蟲世界的音樂家鳴蟲們也開始熱鬧起來。為了聆聽「夏之韻」,我到花鳥市場挑選了黃蛉、竹蛉、蟈蟈、天津黑蟲,以及享有「最美鳴蟲」之譽的錘須奧蟋--山仙子等五名「樂手」,組成了一支「鳴蟲樂隊」。

夜幕降臨,暑熱漸漸消散,樂手們開始了精彩的表演。小提琴手黃蛉的演奏像歡樂的小溪流的歌,中提琴手竹蛉的旋律似潺潺的山澗清泉,大提琴手蟈蟈的彈撥則如瀑布飛濺的神奇回聲,仿佛穿著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天津黑蟲也很快融入其間,別致的曲調為樂章平添了明快的色彩。還有那位顏值最高的山仙子,不時發出「叮、叮、叮」的清脆音響,令人聯想起交響樂團中敲三角鐵的打擊樂手,看似處於舞臺上並不顯眼的位置,卻是使演奏錦上添花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鳴蟲樂隊的演奏的「夏之韻」,猶如夏日裡飄逸著清幽花香的習習微風,為我們送來了爽心悅耳怡神的享受。

「多多」趣聞

「多多,沒有!」下班剛踏進家門,牙牙學語的小孫女就捧著空空如也的蟈蟈籠子,告訴了我蟈蟈咬壞籠子出逃的「突發事件」。因為對漢語拼音中的「g」和「d」分辨不清,小孫女把蟈蟈說成了「多多」,於是我們家的大人也就以小孫女的發音為標準,稱蟈蟈為「多多」了。

我用透明膠布修補著被多多咬壞的籠子,又安慰小孫女說,等星期天到花鳥市場再去買一個更好的多多。沒想到的是,多多又「只聞其聲而不見其身」地叫了起來。

多多又在叫了,這說明它並未逃遠。側耳細聽,似乎在沙發底下,我找出多年不用的手電筒仔細搜尋,未見蹤影。太太說聲音好像是從衣架後面傳來的,於是又調整搜尋方向,把衣架上的衣服一一取下,細細查看逐件抖落,仍然一無所獲。接著又把搜尋目標轉向花盆裡、魚缸邊、餐桌下、書架上、窗簾後,甚至連家門口放的鞋子也不漏過,但還是以失望而收場。我只好剝了兩粒毛豆,外加幾粒飽含水分的胡蘿蔔丁,放在疑似多多藏身之處的「要道」上。然而,儘管毛豆和胡蘿蔔丁天天換新鮮的,但從未見多多去碰過。不過,多多雖然餓著肚子,但還是歌聲依舊,只是不知道躲在哪個角落裡。

星期天,帶著小孫女到花鳥市場,由小孫女自己挑選了一隻碧綠色的漂亮蟈蟈。為了區別於那隻出逃的多多,我們管這隻蟈蟈叫「新多多」。因為對「老多多」的回歸還抱有幻想,還特地買了一隻「兩居室」的蟈蟈籠子,新多多住在右邊的一間,左邊的一間為老多多留著。

第二天,忽然發現灰頭土面的老多多正在放蟈蟈籠子的書架上,不知是不是想和新多多會面。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被我重新收留,讓它生活在左邊的「房間」裡。我放了兩粒毛豆,老多多大口猛吃。吃飽了,又是一陣高歌,引得新多多也不甘寂寞,跟著一唱一和起來。老多多通體鐵黑,鳴叫聲宏亮而富有磁性,恰似雄渾的空谷迴響。新多多則像碧緣的翡翠,音色婉轉動聽,猶如清幽的小橋流水。這真是「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絕佳組合呀!

鳴謝:王紀銓老師賜稿分享!

王紀銓老師熱文

▶▶▶▶▶▶▶▶▶▶▶▶▶▶▶▶▶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鳴蟲記趣之二 (二則,作者:王紀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鳴蟲記趣二則
    鳴蟲記趣二則 2020-07-17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士子之心與詩人之志——讀範偉國《浮生記趣》
    士子之心與詩人之志——讀範偉國《浮生記趣》 2019-08-21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寵物知識之飼養鳴蟲的蟲具選擇,你知道嗎
    寵物知識之飼養鳴蟲的蟲具選擇,你知道嗎文/大美養萌寵蟲具飼養鳴蟲用的器具稱蟲具。這種籠適宜夏日使用,如在秋末使用,鳴蟲易受冷生病。金屬籠:用銅、鋁或鐵皮製成的蟲盒,一般用來放養小型及中型鳴蟲。金屬盒的優點是精緻、堅固,便於清潔,能增強聲響;缺點是銅質易起銅綠,鋁質容易氧化,鐵皮更易生鏽,保溫性差,天冷使用易使鳴蟲凍死。但如將金屬盒採取保溫,因其導熱性好,也有利於保溫。
  • 四大鳴蟲之首油葫蘆——它「悠悠」的叫聲使我們回到了少年時代
    油葫蘆由於其全身油光鋥亮,就象剛從油瓶中撈出似的,又因其鳴聲好像油從葫蘆裡傾注出來的聲音,還因為它的成蟲愛吃各種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到了」油葫蘆」之名。油葫蘆是四大鳴蟲之一,另外三個是蟈蟈、蛐蛐和金鐘(馬蛉),大多數玩家喜歡油葫蘆的叫聲,因為它的叫聲是類似「悠,悠,悠」的聲音,不生硬,很柔和。
  • Sbike動植物百科:叫聲最好聽的十大寵物鳴蟲
    除我國三大傳統鳴蟲:蟈蟈、蛐蛐、油葫蘆外,還有哪些品種最常見,最好看、叫聲最好聽、最適合家庭飼養呢?一同來看看吧!鳴叫時兩片長長的翅膀以約50度角高高翹起,優美的姿態酷似綠色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愛,是聽聲、賞形皆宜,玩賞價值很高的寵物鳴蟲。
  •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鳴蟲主題展覽—新聞—科學網
    10月18日至30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鳴蟲主題展覽「夜聽蟲吟」在B1臨展廳對遊客免費開放(需自行購買門票),為即將開啟的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預熱。
  • 臺灣臺中博物館《鳴蟲特展》來天台展出
    臺灣臺中博物館《鳴蟲特展》來天台展出 600全民新聞 責任編輯:-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 樹灌棲、草棲、地棲類鳴蟲分別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徵?
    鳴蟲按照棲息地的不同,可分為樹灌棲、草棲及地棲三類。每一類鳴蟲分別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徵?本文為您一一講述。一、樹灌棲類鳴蟲日常棲息在樹木及灌木叢等較為高大的植物上的鳴蟲。主要包括中華樹蟋、雲斑金蟋、優雅蟈螽等。
  • 文玩葫蘆不只你手中的手捻,還有鳴蟲葫蘆,是不是沒見過?
    而在眾多文玩葫蘆的種類當中,手捻葫蘆和鳴蟲葫蘆是我們經常所見的,鳴蟲葫蘆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也非常具有文化底蘊的文玩葫蘆,在滿清入關之後,八旗子弟不需要工作,吃皇糧就可以生活,造成了一大批的閒散人員,而這些閒散人員,每天除了吃喝,研究的就是玩,文玩也就在這些人的手中發揚光大了,而鳴蟲是其中的一種玩物,用來裝鳴蟲的葫蘆,就是鳴蟲葫蘆。
  • 冬話鳴蟲之蟈蟈的叫聲
    若論哪種鳴蟲最受人們喜愛,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蟈蟈。這種可愛的小蟲不僅叫聲響亮、鳴叫時間長,好的蟈蟈,還能發出繞梁三日的低沉蛤蟆音。今天,我們就專門講下蟈蟈的鳴叫聲。如果將鳴叫比喻成蟈蟈的「工作」,那麼它每天工作時長几乎都在10個小時以上,而且晚上還要「加班」到深夜。
  • 鳴蟲雜談之寶塔蛉,長得像樂器,叫聲也好聽
    因為有著一雙怪異發達的大腿,寶塔的彈跳能力在各類鳴蟲中首屈一指,一是跳躍高度高,二是跳躍準確性強、基本呈直線型,三是能連續跳躍5次以上。鳴叫時雙翅上翹約60餘度,露出背部的白色後翅,姿勢頗為美觀。寶塔蛉平時靜伏於草叢下部,夜晚鳴叫時爬到草叢中上部歌唱,麥冬等低矮植物成片生長的地方往往能發現數量較多的寶塔。
  • 【閩南文化之旅】廈門島內土地公廟記趣
    廈門島內土地公廟記趣 林良材 廈門是座五方雜居小島,歷代移民從中原漂洋過海而來。落腳紮根,承襲血脈,帶來傳統的土地崇拜。離中原故地久遠,眷愛愈深,這是為什麼呢?道光《廈門志》說:「廈島田不足於耕,近山者率種番薯,近海者耕而兼魚。」荒蕪而又貧瘠的海島,土地更是珍貴,人們當然更崇拜土地神。
  • 春節記趣
    春節記趣文/鄧正洪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即使在物質十分匱乏的年代也是要「隆重」歡慶的。那種「隆重」情景令人記憶尤為深刻,就衣食遊樂而言也就充滿了一些酸澀的樂趣。  首先是衣著,再困難的家庭,初一全家老小也都要穿戴一新,以求新年新氣象。這就難為了當家人,他們必須早早謀劃。
  • 梁紅玉|草堂記趣
    愛故鄉 發現美 書寫美 傳播美草堂記趣梁紅玉令暨小雪,寒氣始厲。興之迭起,褒貶時弊,擊節放歌,酩酊而歸。然萬事萬物盛衰交替,聚散更迭。紅樓夢黛玉有云:「人有聚就有散,聚時喜歡,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感傷,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餘雖不似黛玉清冷通透,喜散厭聚,但亦生性多憂,諸般思慮。歡宴之後,除卻宿醉不適,亦生出繁華落盡無限蒼涼寂寥之感。次日雪霽。
  • 「物」作何解——從沈復《閒情記趣》入選中學語文談起|劉企華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散文《閒情記趣》從1993年暑假後起,一度成為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一冊的自讀課文,從2002年暑假後起,又成為教育部新大綱指定篇目,被編入初中語文第三冊。作者在文首寫道:「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接下去二三四段並列記敘了作者童年時觀蚊成鶴、神遊山林和鞭驅蛤蟆這三種情趣。由此看來,首段的「時有物外之趣」一句起著總領全文的作用,可稱之為「文眼」。
  • 北京最大鳴蟲市場日售蟈蟈數千條 少數身價超千元
    小蟈蟈大市場每月能賣10萬條北京最大鳴蟲市場日售蟈蟈數千條,少數身價超千元;大多為天津批量養殖再返北京銷售電影《讓子彈飛》裡有句臺詞,叫「吃著火鍋唱著歌」。而冬天的京城,很多老北京有一大快事:吃著火鍋,聽著蟈蟈。蟈蟈,和油葫蘆、蟋蟀、金鐘一起,位居四大鳴蟲之列。
  • 一曲古琴版《聲律啟蒙》讓你感受漢語之美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
  • 拓展訓練記趣
    最開始幾位男生搭三層人梯爬了上去,有人上去後,就可以只搭二層人梯了,站在最底下人梯的肩膀上,已經上去的同學伸手拽住下面同學的手,一使勁就上去了。只剩下最後二位同學的時候,老祁(上圖中最右邊的這位)施展「珍珠倒捲簾」,上面的人抱住他的二條腿,他完全倒掛下來,然後小姚(上圖中坐在地上這位)助跑幾步,跳起來抓住老祁的手,上面幾位同學一起拉他們上去,於是全體過牆成功,發出勝利的吶喊。最後還有一個總結會,有一個項目,要求每隊組一個雕塑。
  • 葫蘆上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二甲傳臚
    喜歡鳴蟲葫蘆的朋友對「二甲傳臚」肯定不陌生,蛐蛐葫蘆的蒙芯上常出現這種圖案。二甲傳臚是中國民間吉祥紋樣,亦稱「黃甲傳臚」,主繪兩隻螃蟹,以其螯鉗住蘆葦,諧音二甲傳臚(蘆),含有金榜題名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