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記趣

2020-12-19 遂寧新聞網

春節記趣

文/鄧正洪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即使在物質十分匱乏的年代也是要「隆重」歡慶的。那種「隆重」情景令人記憶尤為深刻,就衣食遊樂而言也就充滿了一些酸澀的樂趣。

  首先是衣著,再困難的家庭,初一全家老小也都要穿戴一新,以求新年新氣象。這就難為了當家人,他們必須早早謀劃。如果年景太差,無法滿足全家穿個「透身新」,往往就把大人穿過的破舊衣服拆洗乾淨,翻個面或染一水,將大布料做成小孩的「新」衣服。

  其次就是早餐,一般人家新年第一餐通常是吃一頓大油大肉的葷面,要麼就是富油湯圓加白雞蛋和白糖。當然雞蛋一般是一人一個,而面和湯圓統統不限量,各取所需人人管飽。老人常對孩子們說:吃的面應叫做「錢串子」,是用來穿錢捆鈔票的;湯圓不叫湯圓而叫「圓寶」——這些都是為圖個好兆頭,希望新的一年招財進寶、生活美滿。

  當然那「錢串子」和「圓寶」更要提早準備。一般夏收後再窮的人也要「藏」一壇麥子,秋收後也要「藏」一袋糯谷,一直「藏」到除夕前幾天才用麥子上街換成面,把糯谷打成米磨成粉,為全家備辦新年神聖的第一餐早飯。所以曾有句民諺曰:寧可餓一年,也要飽一頓。

  早飯後的遊玩當然就沒什麼上檔次的項目了,那時沒有電視看,老人們一般是上街走走,徹底放鬆休閒;年輕人則上街亮亮自己的新裝,藉機會會朋友和自己心儀的戀人——人們打趣說那是「曬寶」和「尋寶」。

  孩子們或跟著大人上街耍,或和小夥伴們自尋些樂趣,如跳繩、踢毽、辦家家之類的。當然,孩子們各自新衣的荷包裡也都裝著點土小吃,諸如炒花生、豌豆、胡豆和紅苕果等。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有些年份,公社(鄉)領導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也安排各大隊(村)和學校師生排練點文娛節目上演,讓普通群眾在大年初一上街有個看頭,享用一次難得的文化盛宴。

  演出節目主要包括歌舞和樣板戲。歌舞多是少數民族歌舞,所以滿臺都在唱「亞拉嗦」「巴扎嘿」「亞克西」等; 而「樣板戲」更是別具特色,無論小學生或是成年人都在演《沙家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等,所以演員年齡差異極大,臺上幕後到處都是老少不等的郭建光、阿慶嫂、李玉和賊鳩山、楊子榮和座山雕等。

  而有的文娛積極分子在兩個戲中都扮有角色,有時一緊張難免記錯臺詞,鬧出些笑話來。諸如「胡傳奎追問阿慶嫂密電碼的下落」,李玉和開口就唱「跨林海過雪原」,楊子榮一上場就謳「朝霞映在陽澄湖上」等等。這些張冠李戴的演出成了正劇喜演,卻也別有一番異趣,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歡樂,留下極其深刻的記憶。


相關焦點

  • 鳴蟲記趣二則
    鳴蟲記趣二則 2020-07-17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鳴蟲記趣之二
    鳴蟲記趣之二 2020-08-04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士子之心與詩人之志——讀範偉國《浮生記趣》
    士子之心與詩人之志——讀範偉國《浮生記趣》 2019-08-21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梁紅玉|草堂記趣
    愛故鄉 發現美 書寫美 傳播美草堂記趣梁紅玉令暨小雪,寒氣始厲。
  • 「物」作何解——從沈復《閒情記趣》入選中學語文談起|劉企華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散文《閒情記趣》從1993年暑假後起,一度成為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一冊的自讀課文,從2002年暑假後起,又成為教育部新大綱指定篇目,被編入初中語文第三冊。我們運河中學初中部一位老師上《閒情記趣》公開課時提問學生:「物外之趣」的「物」怎麼解釋?第一個學生舉手回答:「公眾。」老師未加評判就令其坐下,言下之意,這位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學生舉手回答:「外物。」老師立刻評判說:「對!正確!」至於「物」解釋為「公眾」為什麼不對,解釋為「外物」為什么正確,老師未作任何分析和解釋。看來,他只是採用了教參上的答案而已。
  • 【閩南文化之旅】廈門島內土地公廟記趣
    廈門島內土地公廟記趣 林良材 廈門是座五方雜居小島,歷代移民從中原漂洋過海而來。落腳紮根,承襲血脈,帶來傳統的土地崇拜。離中原故地久遠,眷愛愈深,這是為什麼呢?道光《廈門志》說:「廈島田不足於耕,近山者率種番薯,近海者耕而兼魚。」荒蕪而又貧瘠的海島,土地更是珍貴,人們當然更崇拜土地神。
  • 採泥記趣
  • 拓展訓練記趣
  • 吃羊肉記趣
  • 鄉野記趣 |萱兒
  • 「玲瓏塔」記趣 (下篇)
  • 臺元宵節俗記趣:平溪放天燈 萬千祈願升空
    話說臺灣與大陸,春節過的都是闔家團圓,這一點兩岸別無二致。不過春節過完接近元宵,臺灣的節慶花樣可就多了起來。除了三大燈節之外,獨具臺灣民俗味道的還有四大元宵節慶。「北天燈、中 龍、南蜂炮、東玄壇」,這四樣民俗慶典還真只有在臺灣才能看到。
  • 美食記趣(銀川篇)
  • 旅途記趣:路況不好
  • 日本青森燈會記趣
  • 春節淺談:春節的起源,春節美食「餃子」寓意
    春節,有很多稱謂:大年、歲首、新年、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是中國最熱鬧、最盛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但春節不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在世界上很多的國家、民族,都有過春節的傳統。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等地區。而中國卻是最注重春節的國家。
  • 2016年春節:春節的由來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2020-01-14 11:08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過春節呢?目前過春節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東亞、東南亞。那這些國家是怎麼過春節的呢?最受歡迎商品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