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故事要從曹操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前的一次對壘說起。
那一次對壘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並不深刻,演義中也只是淺淺帶過,以兩人的一封書信告結。不過倒是流傳出了一個佳話,關於生兒子的話題。
話說曹操在陣前見到儀表堂堂,氣度不凡的孫權,不由感嘆了一句「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生兒子就應該像孫仲謀這樣啊!像劉景升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就是豚犬。豚犬就是豬狗,可見曹操心中是多麼的看不起劉琮。
這麼著名且具有觀點性的言論,自然被後人記了個清楚,還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起來。
【臨其詩境】
那個別有用心的人,就是南宋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為收復中原而奔走,許多的前線名城都留下過他練兵習武的痕跡,這一次,他來到了鎮江。
嘉泰三年的六月,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第二年的三月又被改為鎮江知府。鎮江曾經是英雄用武之地,是無數將士生死相拼,建功立業的地方,而時光遷移到了南宋,曾經的軍事重鎮卻成為了漢民族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
世殊時異,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登臨鎮江的北固亭,望著與前朝相似的河山,想著近幾百年間山河的更迭,王朝的興亡,再看看那依舊奔騰不息的長江。山河不易,但昔人已經不見。在這樣特殊的關口,辛棄疾又回憶起了幾百年前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
於是有此一首《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經典原文】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宋代〕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條分縷析】
開篇是一問,「何處望神州?」去哪裡遠望我們失去的神州故土啊!
接下來是回答,滿眼的風光,都在這京口的北固樓中,只是可惜,中原的風景雖然如故,在居於其上的統治者已經「換了人間」,遺民在新統治者的鐵騎下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所以這滿眼風光,莫說是滿眼荒唐,不提也罷。
漢族那麼悠久的歷史,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王朝更迭,山河與星空亙古不易,又不知道見證了多少英雄起落,歸於沉寂的故事。「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悠悠的煙雲就是對這一句的回答。
無論世間發生了多少事,長江卻依舊無窮無盡地奔騰翻湧,一直到世界的盡頭。到這裡上闋結束,辛棄疾還只是在感慨歲月與時間,沒有引入具體的事件人物。
下闋一開始,撲面而來是幾百年前的軍旅氣息,那時的將士為了榮耀而戰鬥,今日的將士卻養尊處優,就算想要建功報國都沒有門路,相比之下,更見時代之悽涼。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孫權年紀輕輕,其父兄孫堅,孫策就都早亡,迫不得已讓年幼的孫權接過了江東這份基業。孫權卻也沒有辜負父兄的信任,在一眾老臣與周瑜的輔佐下,將江東經營如鐵桶一般,「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地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這是臥龍諸葛對吳國的評價。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天下還有誰是孫權的對手呢?辛棄疾以兩位英雄的名字作為回答:「曹劉」。三國三國,天下三分,孫權以少年之資與梟雄仁君並肩而立,守住這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山河,這等壯麗的功績,多麼讓人心血澎湃。
最後,辛棄疾也發出了一聲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生子,就要像孫仲謀這樣啊!
在這裡,辛棄疾自然不是要和各位討論生孩子的問題,他自己的幾個孩子也都在詞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樣的生活,也是人生的另一條出路,沒有誰對誰錯,亦無高下之分。
辛棄疾真正想表達的,大概是希望南宋一朝能夠多出幾個有家國情懷的少年志士,希望自己的執念還有人能傳承下去,希望收復中原的理想在未來的某天終得實現。
生子當如孫仲謀,亦是英雄當如孫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