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中國留學生親述「撕門牌」事件:這就是種族歧視!

2020-12-26 環球網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高飛):剛剛過去的中國農曆新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些中國留學生過了一個讓人心塞的春節。一些中國學生宿舍門上的牌子因用拼音標註中文名被撕,而標註英文名字的門牌則安然無恙。這起事件因涉及種族歧視引起海外華人和國內輿論的廣泛關注。記者聯繫到了幾位哥大的中國留學生,請他們講述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除夕夜中國留學生門牌莫名被撕

目前正在哥倫比亞大學讀金融經濟學的大二學生徐幗豪告訴記者,「撕門牌的事發生在國內的除夕夜,也就是中國時間1月27日。好些在學校裡用中文名字的同學,寢室門上的牌子被撕掉了,而且這些學生住在不同的宿舍樓裡。」對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徐幗豪表示並不清楚。雖然她的門牌因為用的是英文名字未被撕掉,但徐幗豪依然為此事感到氣憤,並參與了集體發聲。「事發後同學們立刻團結地分工,第二天很多人就在『臉書』上發帖,宣傳這件事。我們都講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因為美國朋友其實從來都不知道我們名字的含義。很多人甚至報上了寢室號碼,並表示,『你要還想撕的話就衝著我們來吧』。「

據了解,「撕門牌」事件主要發生在本科生身上, 因為美國大學不為研究生提供宿舍,所以他們多住在校外,並未受影響。就讀於哥大社會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閆呼和對記者說「之前也發生過門牌被撕的事情,但並未察覺到是針對中國人的,也不知道是有組織的,所以並未做出過回應。但從這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明顯的針對性。因為被撕的門牌上出現的是全拼音名,比如Huhe Yan;如果一半是拼音一半是英文,就沒有被撕,比如Jack Yan。」

他對記者詳細講述了事情的始末。「這個事情在曝出來之前已經發生過多次,因為門牌是每層樓的Residential Advisor(住宿顧問,由一個高年級同學擔任)為整層樓的同學製作的,大家之前以為是RA把門牌撤掉了。農曆新年期間發生的這一次,Shapiro Hall的幾個同學就去找RA,問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並不是RA拿掉的。這些同學就組織起來向Office of Multicultural Affairs(跨文化事務辦公室)打了報告,這才引起了校方的重視。跨文化事務辦公室給學校各大亞裔學生組織發送了慰問郵件,包括中國學生社、亞裔美籍學生聯盟等。郵件發出的當天,這些學生組織就發表了聯合聲明,事情開始在學校發酵。接下來,又有更多來自其他宿舍樓的學生反映,類似的事件也有在他們的宿舍發生。」

跨文化事務辦公室給學校各大亞裔學生組織發送的慰問郵件(閆呼和供圖)

跨文化事務辦公室給學校各大亞裔學生組織發送的慰問郵件(閆呼和供圖)

跨文化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梅林達·阿基諾(Melinda Aquino)在慰問信中表示,仇外情緒的不斷滋長加劇了這一事件的影響和學生的焦慮。

面對排外歧視中國學生不再沉默

哥大校報也對此事進行了報導。校方發言人稱,這起「撕門牌「事件主要針對非西方名字,尤其是東亞學生的名字。校報評論,這起事件發生在川普頒布移民禁令數周之後,無疑會對國際學生產生影響。一位名叫鍾瑞琪(音)的亞裔學生稱,當他發現自己的門牌被撕掉後,他並沒有感覺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直到發現他的中國朋友的門牌也都被撕。他說,」如果你真的不喜歡中國人,你可以用更具體的方式或者通過某些有意義的對話來表達,撕掉門牌的行為毫無意義。這嚇不倒我,在我看來,這太可笑了「。

閆呼和對記者說,收到慰問郵件之後,他便在「臉書「上發了一條信息,內容如下:

Hi friends, my name is 閆呼和 (yán hū hé), and I live in McBain 422. I apologize that my name tag says "Jack Yan", which apparently has caused some of you much inconvenience when trying to locate and harass Asians students on campus. Feel free to come rip it off - as you've already done to my fellow Chinese-name-bearing friends in EC, Shapiro, Hartley and Furnald Hall. My new Chinese pinyin-spelled tag will be put up soon。

(朋友你好,我的名字是閆呼和(yán hū hé),我住在McBain 422寢室,我很抱歉自己的門牌被標識為「Jack Yan」,給你們定位和騷擾學校裡的亞裔學生帶來不便。儘管來撕吧,就像你撕掉了住在EC、Shapiro、Hartley 和Furnald Hall中我的中國同胞的門牌一樣。我會很快換上注有漢語全拼的門牌。「)

這條信息被中國留學生改編、轉發,並且都自發地把宿舍門牌換成了漢字中文名加拼音。一些美籍華裔學生也加入了「換門牌」行動。

閆呼和新換的中文+拼音門牌(閆呼和供圖)

程佳昕新換的中文+拼音門牌(閆呼和供圖)

閆呼和還在校報上發表了評論文章。文中他解釋了中國人起名字的藝術,以及在中國文化中名字所承載的老一輩人的祝願和希望;另外一位名叫Sarah的華裔美籍女生,因其使用英文名字而倖免於難,但她也站在被撕門牌學生這一邊發文稱,哥倫比亞大學有27%的亞裔學生,這些留學生多來自中國和韓國。撕掉門牌不是開玩笑或者惡作劇,這就是種族歧視和仇外的表現。

發文之後,閆呼和發現竟然有很多人對此事尚不知情。為了擴大影響,警示破壞者及其他人,他決定採用製作視頻放在網絡上播放的方式,觸及更多受眾。就在文章發表之後的當天晚上(美國東部時間2月3日)他採訪了8位同學,並於周末完成了視頻的剪輯。當地時間周一(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跨文化事務辦公室作為對這件事的響應在Lerner Hall舉辦了一個主題為「我的名字是……「(My name is...)的活動,閆呼和便借這個機會在「臉書「上發布了名為「Say my name「(說出我的名字)的視頻。該視頻發布後,已經有超過20萬的點擊量。

在臉書上發布的視頻「說出我的名字」及文字截圖

「中國人可以沒脾氣,但不能沒態度」

被問及這起事件是否有導火索時,閆呼和認為,與其說是導火索,不如說是美國目前的大環境使然。「川普上臺之後,又是頒布『禁穆令』,又是計劃在美墨邊境建隔離牆,助長了美國社會中潛在的排外情緒,就連紐約這麼極左的地區都有仇外的氣候,哥大當然也屏蔽不掉這些。比如去年哥大宿舍裡宣傳跨性別人群的宣傳板就被惡意破壞了三次。「

閆呼和還遇到過其他一些歧視華人的言行。「比如,有人會開玩笑說,你們中國人取名是不是出生的時候往鍋裡撒一把硬幣,聽起來像什麼就起什麼名字啊。還有人一個學期下來記不住你到底叫什麼「 。「有一次上課,老師問班裡誰學過馬克思主義,我舉手說我學過,老師立馬就說『我說的這個馬克思主義和你們中國是不一樣的』。還有那種聽到亞洲口音就不耐煩或者皺眉頭的人。這種事情都很小,忍忍就過去了,但『撕門牌』算是擊破了我們華裔學生的底線。「

對於「撕門牌」事件的後續處理,閆呼和稱,「個人感覺這個事情很難調查。因為宿舍走廊出於隱私原因並沒有安裝監控,也沒有目擊證人。」目前,哥倫比亞大學校方表示正在調查,還未做出其他回應。

雖然內心氣憤,但閆呼和的態度十分理智,他認為化解仇恨的第一步是溝通和交流,「像我同學說的,中國人可以沒脾氣,但不能沒態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視頻不想去控訴什麼,只是靜下心來和你談談。」

川普贏得大選後排外事件上升

事實上,哥倫比亞大學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撕門牌」事件並非偶然,也不是個案。

美國人權團體「南方反貧窮法律中心」(SPLC)曾調查指出,在川普贏得總統大選後,全美已發生超過二百宗種族歧視事件,且校園裡 類似狀況層出不窮。 路易斯安那州一名黑人婦女在等候過馬路時,遭3名白人男子辱罵「去你的黑人賤命」;在華盛頓州,一名教師報告,在午餐時間,校園食堂內有學生喊著「築一道牆」,學生還喊:「如果你不是本地出生,就打包滾蛋吧。」科羅拉多州一所學校的圖書館則出現「多元去死」的標語。

在美國紐約理工大學讀傳媒藝術學的Audrey Ren稱,自川普上臺後,尤其是實施「禁穆令」的一段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都感到義憤填膺,認為這七個國家的人是無辜的。中國同學也都在議論如果這個時候回國,還能回美國繼續上學嗎?雖然中國護照暫時不用擔心,但大家還是會討論。」

除了引起軒然大波的「禁穆令」以及針對墨西哥的建牆主張,在美華人也屢遭仇恨情緒的威脅。洛杉磯郡人際關係委員會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川普參加大選以來,該年度針對亞裔美國人(尤其是中國人)的仇恨犯罪案件,僅在洛杉磯郡內就從6起上升到18起。亞美公義促進中心的王卡琳(Karin Wang)說,可能是由於川普在大選中一直把中國描繪成美國經濟上的敵人,激化了針對華人的仇恨和暴力行為。

憤慨之餘,讓人欣慰的是,哥大中國留學生在「撕門牌」事件中通過不卑不亢的方式,有理有禮有節地對歧視說「不」,彰顯了中國人的自信和風度。

相關焦點

  • 宿舍漢語拼音名牌被撕 哥大中國留學生錄視頻抗議(圖)
    ­  「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來美,難免形成緊密的小團體,在他人腦海中可能產生『他者』的印象,但這並不構成種族歧視的理由。」馬丹寧說。­  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2016年門戶開放報告》,中國學生佔2015至2016學年所有留美國際學生總人數的31.5%,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最大的留美學生輸出國。
  • 哥大中國學子拼音名牌被撕 錄視頻說中文名之美
    &nbsp&nbsp&nbsp&nbsp錄製該視頻的起因是近期哥大校園內發生的「撕名牌」事件。時逢中國農曆新年,本是歡歡喜喜的時刻,但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裡,卻有不少中國留學生發現宿舍門牌上自己的名字被有意撕毀,僅僅因為用的是中文拼音。而一些中國留學生因在名牌上寫了英文名而「倖免於撕」,如此專門針對「中文名」的破壞行為,受到中國留學生的譴責。
  • 中國留學生宿舍漢語拼音名牌被撕 錄視頻「抗議」
    錄製該視頻的起因是近期哥大校園內發生的「撕名牌」事件。時逢中國農曆新年,本是歡歡喜喜的時刻,但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裡,卻有不少中國留學生發現宿舍門牌上自己的名字被有意撕毀,僅僅因為用的是中文拼音。而一些中國留學生因在名牌上寫了英文名而「倖免於撕」,如此專門針對「中文名」的破壞行為,受到中國留學生的譴責。
  • 哥大中國學子對"撕名牌"說不 我們的中國名字很美
    而一些中國留學生因在名牌上寫了英文名而「倖免於撕」,如此專門針對「中文名」的破壞行為,受到中國留學生的譴責。在哥大中國學生們的社交網頁上,他們紛紛留言:簡譯: .....作為一個來美6年的中國公民,我個人也經歷了一些這個世界的歧視……今天,我不想再保持沉默了。 請停止躲在暗中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撕名牌。
  • 哥倫比亞大學農曆新年有人針對中國人撕名牌
    錄製該視頻的起因是近期哥大校園內發生的「撕名牌」事件。時逢中國農曆新年,本是歡歡喜喜的時刻,但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裡,卻有不少中國留學生發現宿舍門牌上自己的名字被有意撕毀,僅僅因為用的是中文拼音。而一些中國留學生因在名牌上寫了英文名而「倖免於撕」,如此專門針對「中文名」的破壞行為,受到中國留學生的譴責。
  • 奧地利種族歧視很嚴重?華僑華人親述個人經歷
    奧地利種族歧視很嚴重?  案例一:  講述人:張原(男)  年齡:21歲  身份:留學生  有次和一群中國朋友去維也納的一區參加遊行活動,我手裡牽著一個氫氣球。在路上走的時候,氣球不慎碰到了旁邊經過的一名白人男子,我立刻向他道歉。
  • 塔大留學生Sandy Bay遇種族歧視:沒有中國人的位置,滾出去!
    諷刺的是,儘管有這麼多人反對種族歧視,但類似事件仍然在澳洲一遍又一遍的上演...最近,一位塔大的中國留學生就遭遇了不公待遇,她去咖啡店喝咖啡時,竟然被告知「沒有給中國人的位置,滾出去!」近日,一位家住SandyBay的塔大中國留學生,在一家名為TheNose Bag咖啡店遭遇種族歧視。
  • 圍觀|中文名字被撕?他們告訴全世界:中國名字超美的!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畢業生馬丹寧表示:在哥大這樣的高等學府出現這樣低級的種族歧視行為,讓人覺得很寒心。中國留學生錄製視頻抗議「撕名牌」校方也迅速做出回應名牌是一個人的身份,這樣專門針對「中文名」的破壞行為,顯然在校園裡引起了非常不良的影響。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種族歧視」受害者!說實話,種族歧視在澳大利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竟然有那麼多華人朋友親身經歷過被歧視的事情!一個名叫畢勝(Bi Sheng,音譯)的中國留學生說,他與女友在墨爾本一條最繁忙的購物街上遭遇了隨機的種族歧視攻擊……據當事人描述,他和女友在Prahran的Chapel Street準備找地方吃飯時,
  • 又見種族歧視 澳洲的哥問中國女留學生蝙蝠好吃嗎 女生頓時驚呆
    在很多西方國家,種族歧視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社會毒瘤。最近美國發生的紐約中央公園白人女子假報警、明尼蘇達黑人男子被跪壓致死等一系列事件,讓人無法對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做到視而不見。而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激增,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據外媒報導,一位留學澳大利亞的中國女學生近日對媒體講述了自己在澳期間收到歧視的一段經歷。一天,她搭乘計程車,卻意外遭到計程車司機提問:「蝙蝠好吃嗎?」
  • 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種族歧視仍在繼續!
    種族歧視仍在進行。近段時間,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1.《雪梨先驅晨報》撰文指出:自4月初以來至今,澳大利亞亞裔共報告了近400起針對他們的種族主義攻擊行為。迄今為止,這一調查已記錄了386起種族主義事件,包括辱罵,人身恐嚇和吐口水等等。
  • 公然種族歧視,德國這家米其林餐廳評分遭遇滑鐵盧
    也許是意識到了種族歧視後果的嚴重性,Jean-Claude Bourgueil趕緊刪除了相關言論,並髮長文道歉,通過強行轉換概念,試圖與種族歧視撇開關係。圖為文章部分截圖。  文中最後指出,她的妻子是亞洲人,自己對於德國來說也是外國人,自己絕對沒有種族歧視的意思,同樣無法忍受種族歧視。向被自己言論傷害過的每個人,即使是不理解他行為的人,請求原諒。
  • 英格蘭東遊遭遇種族歧視,東歐為何成種族歧視重災區
    種族歧視一直是足球場上繞不開的話題,即使是在全球化社會的今天,許多地方的種族歧視「情結」依然十分濃厚。無獨有偶,英格蘭隊在昨天的歐洲杯預選賽中也遭遇了種族歧視。昨天三獅軍團6-0大勝保加利亞隊,但是比賽的過程卻不太順利,主隊保加利亞的球迷的種族歧視行為讓全場比賽被迫中斷兩次。多名英格蘭隊的黑人球員遭到了保加利亞球迷瘋狂的噓聲,以及言語上的詛咒。賽前更是有許多球迷,在奏國歌的時候行納粹禮。如此嚴重和明目張胆的惡劣行為已經引起了外界的關注,賽後保加利亞總理博瑞斯夫也在社交媒體上,督促保加利亞足協立即調查此事。
  • 電臺DJ因「新冠肺炎」辱華事件再發酵,荷蘭華人華僑發起反歧視運動
    荷蘭電臺播放辱華歌曲,多地發生華人遭襲事件1月28日,荷蘭Radio10電臺播放了一首改編過的流行歌曲,歌詞中有「要預防病毒,就要遠離那些臭臭的中國人,可能他們的炒麵中就有細菌」等辱華歧視華人語句。Radio10電臺在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公然播放辱華歌曲,煽動了種族仇恨和一系列的辱華、歧視言行,在荷蘭社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 澳洲留學生因疫情遭歧視,她這麼回應帥炸了
    最近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遭到人民遭到別國種族歧視的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就在上周,在澳洲留學的華人學生就在塔州霍巴特的一家華人超市因其戴口罩而被毆打。而更讓人氣憤的是,就在3月23日晚上七點鐘左右,居住在阿德萊德的留學生colin在該區的火車站遭到當地人民歧視性,據當地華人還有留學生說,這樣的歧視事件屢見不鮮,可是大部分人只會選擇沉默,並由有選擇回擊他們。然而這一次遭到歧視的華人留學生沒有選擇沉默,她立即強力回擊這些可惡的歧視者。
  • 中日韓都輪不上,亞洲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大國居然是它……
    韓國民眾擔心種族歧視損人不利己,印度學者希望政府儘快出臺「零容忍」的反種族歧視政策,日本眾議院剛通過消除針對特定人種和民族發表「仇恨言論」的對策法。在德國學者看來,種族問題是涉及「政治正確」的敏感問題,亞洲社會應吸取西方的教訓,不要再為之付出代價。
  •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高度關注留學生遭襲事件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據媒體報導,兩名墨爾本大學亞裔女留學生在墨爾本市中心遭遇種族歧視語言侮辱和襲擊並受輕傷。獲悉情況後,總領事館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校方和警方核實情況。校方稱,受害亞裔留學生並非中國籍,已發布聲明強烈譴責襲擊者言行,並向學生提供必要協助。
  • 耶魯大學被批種族歧視偏愛黑人?不但歧視亞裔,還歧視白人……
    就在近日,耶魯大學遭到指控稱,這所世界著名學府的招生竟然也參考種族膚色,而且專門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 在美國,種族歧視一直都是特別敏感的話題,一旦被冠上種族歧視,聲譽肯定大受影響。 因此,這樣的指控對於名校耶魯大學來說無疑是殺傷力巨大的打擊。 然而,這次的這個指控並不是來自其他人,而是來自美國的司法部。
  • 瑞士是否存在種族歧視問題?我們用數據說話
    雖然多數種族歧視事件純粹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但瑞士依然存在結構性和體制性的種族歧視問題。 種族歧視事件數不斷上升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年度報告涵蓋了各種類型的種族歧視事件,當事人將這些事件舉報給瑞士約20個諮詢中心。
  • 拒絕歧視!新加坡女留學生澳洲遇襲 被辱罵「新冠肺炎病毒」
    根據澳洲媒體消息,墨爾本市長對此事件表示震驚,並指這種暴力行為令人無法接受。墨爾本大學校長也發聲明譴責這起事件。墨爾本警方已將此案列為種族歧視襲擊事件展開調查,一名涉案的21歲女子昨天落網後,在魯莽行事導致他人受傷的罪名下被控上庭。警方目前仍在尋找涉案的第二名女子及另一名偷竊女大學生朋友耳機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