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我們中學所學的課本上總是給予得正面的評價。說他有力的打擊腐朽的封建勢力和侵華的帝國主義勢力,反抗壓迫,反抗強權。是中國人民對中國革命道路一次有益的探索。
這樣的評價或許是對的。但是真實發生在那個年代的許多真實的事實是遠非你所能想像的,例如我們通常最應該關心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那場運動中人口的變化。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封建王朝在末期的時候就會爆發內亂,你來我往,殺伐不斷。但這個時候最受苦的還是普通的老百姓,最先遭難的也是他們。「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就是人民普遍的心裡嚮往。
爆發於19世紀中葉的這場運動歷時14年,波及到14個省份大半個中國,並且這些區域還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繁榮、文化最昌盛的地方。
那麼這場運動究竟給中國造成了多少人口的損失呢?
2000年,著名歷史學者潘旭瀾先生所著的《太平雜說》問世,這是一部不多見的優秀作品。
這部著作將太平天國的醜惡、荒淫、無恥、野蠻、殘酷、迷信等等轉化為生動可見的文字一一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在這裡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太平天國的殘忍和血腥:一是太平軍剛剛攻入南京時,對滿清官員、滿族百姓、知識分子、僧尼道士、商賈旅人,不分男女、無論老少統統殺掉,一個不留。並且其手段殘忍令人髮指。和1938年日本鬼子進入南京時的大屠殺幾無二致。使南京人口由城破前的近百萬銳減到三十萬左右。二是1856年爆發的洪楊內訌,先是韋昌輝殺死東王府兩萬多人。翼王石達開回京指責韋昌輝殺人過多,韋昌輝殺意又起,準備殺了石達開一家。得知消息後石達開縋城而逃,可是家人卻未能倖免於難,幾百人全部命喪黃泉。而後洪秀全為了平息眾怒又派人殺了韋昌輝的家人和部下。整個內訌下來,南京城十幾萬人又化作了皚皚白骨。
太平天國運動平息後,作為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的蘇南一帶,往往二三十裡,不見居民,有的地方人口僅存五分之一。浙江省,一片劫灰,道殣相望,昔日溫飽之家,大半成為餓殍。安徽省,但有黃蒿白骨,並無居民市鎮,竟日不見一人。江西省,數百裡不聞雞犬聲,唯見餓民僵斃於道......
當然,我們並不能說這些現象都是太平軍造成。和太平軍作戰的清軍綠營和團練也好不到哪裡去。
那麼整個太平天國運動中人口究竟損失了多少?直到現在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兩種意見較為權威:一是根據天平天國前後的《戶部清冊》裡記載的數字,認為人後銳減40%,絕對損失數量達到驚人的1.6億。二是將戰前的人口數據和1911年宣統人口普查資料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太平天國戰爭進給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就至少達到5400萬,如果再考慮到其他的戰場湖南、廣西、福建、四川、河南、河北等省的人口損失,那麼太平天國戰爭給中國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一億以上。
要知道,在二戰期間全世界因戰爭死亡的人口也只有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