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9日 17:10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如果想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盡情地品嘗當地的美食就是一個捷徑。來到韓國,千萬別只鍾情於熟悉的泡菜、石鍋拌飯、炸雞啤酒那麼簡單,如果在城市中,首爾雲集了最頂尖的韓式料理和各國美食;如果去到鄉村,四季迷人的江原道,各種野菜餐就讓您大開眼界。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逐漸了解韓國人巧於應用食材的智慧。
首爾:可以剁手,但必須留下你的舌頭
首爾是不少到達韓國的旅客必經之地。除了購物,這裡還是韓國美食的集中地,你不但可以品嘗韓國從古到今傳承的宮廷料理、士大夫飲食、百姓家常菜,還可以享受各種奇特的無國界料理。
如果想全面了解韓國料理,建議首先前往位於首爾市中區清溪路的韓國旅遊發展局首爾中心,因為這裡不但可以為旅客提供一站式的旅遊服務,景點虛擬實境體驗(VR),還是韓食文化的展覽館和體驗館。三樓展覽館,通過韓屋空間展示四季分明的韓國隨24節氣變遷的韓食風俗,食材發酵和存儲的智慧;四樓韓食體驗館則可以親自製作和體驗韓食。其中韓食學習項目可以親手製作烤牛肉、拌飯、泡菜以及韓式甜點等等韓國傳統料理。
如果您需要邊逛邊吃,你可以沿著地鐵線逐個去「打卡籤到」:廣藏市場煎餅街、鷹巖洞馬鈴薯排骨湯街、馬場洞烤肉街、慶熙大學蔥煎餅街、新堂洞辣炒年糕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有名的小吃,其實韓國的西餐也做得相當驚豔。例如記者在明洞附近嘗試了一家叫「為蒜瘋狂」(Mad for Garlic)的西餐廳,幾乎全部菜品都加入蒜頭,從披薩到義大利麵,再到雪糕,用各種不同的蒜頭進行料理,顛覆了不少吃貨的概念,即使是很排斥蒜頭的朋友,也會鼓起勇氣嘗試一番。
蒜蓉雪糕。
景區:靜江園體驗傳統韓食
定食是韓國最有特色的傳統料理,在古代是宮廷食品。想要享用最傳統的韓國定食,平昌的靜江園不容錯過。這裡的定食,由各種各樣的泡菜、醬菜、涼菜、肉菜、湯、主食等構成,盤數可達二三十個。其中,最讓人眼花繚亂的是醬菜與涼菜,是用各種蔬菜瓜果製成,種類繁多,造型討喜,體現了韓國人巧於應用食材的智慧。
走進靜江園,傳統的韓式建築,低矮的圍牆中露天擺放著上百個罈子讓人感覺很親切。如果你看過韓劇《食客》,你一定會記得劇中出現過的醬缸,沒錯,當時該劇劇組用的就是這家的醬缸。在這裡,你不但可以參觀傳統石冰庫,可以換上韓服凹造型,還可以親自嘗試打年糕、三鮮拌飯等等傳統韓式料理。
別以為打年糕很簡單,完全是個技術活。用大木槌把蒸煮好的糯米飯打成年糕,不但要控制力度,不斷翻攪,還要保持水分讓年糕爽口。三鮮拌飯也是可以讓遊客參與的,在一個超過一米直徑的大石鍋中,加入米飯和幾十種材料,大家戴著手套親自將熱騰騰的飯菜拌勻再分給每個客人,相當有氣勢。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人會以小菜的數量來判斷餐廳的人情味,小菜品種越多的餐廳,人氣就越高。客人要追加小菜,則是對菜式的肯定,店家會很樂意為客人添加小菜,而且不需要額外付費。
荷葉包飯。
江原道:遇上大醬也很美味
江原道地處朝鮮半島中部東側,太白山脈為其帶來分明的四季和豐富的物產。以即將舉辦2018冬季奧運會的平昌郡為例,以太白山脈為分界線﹐東邊定為嶺東或關東﹔西邊定為嶺西。嶺東海岸盛產新鮮的海產品﹐以生魚片﹑燉食﹑燒烤﹑湯﹑炒菜﹑醬汁﹑蜜糯湯等料理為主;嶺西因山多﹐以野菜﹑土豆﹑玉米﹑小麥﹑大麥等農作物為主食,也有用蕎麥做的麵條﹑餃子﹑年糕和混合土豆﹑玉米﹑小米﹑紅薯做的雜谷飯。所以江原道的美食,可以用「山珍海味,粗茶淡飯」八字來概括。
在《太陽的後裔》拍攝地旌善三炭藝術礦場附近,廣州日報記者邂逅了這道山薊菜拌飯,便一試難忘。山薊菜僅生長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區,質地柔軟,味道平和。店家用石鍋將山薊菜和大米一起煮,吃的時候非常有儀式感,您需要先從石鍋中把山薊菜飯盛到碗裡,搭配預先調配好的醬汁拌勻,就著一碗香噴噴的大醬湯食用。石鍋中的鍋巴不要浪費,加入適量的熱水蓋上蓋子燜上,當您吃過盛出來的米飯後,鍋巴也泡好了,雖然是用白開水泡的,但吃貨們全部都光碟了,可見其味道極佳。山薊菜飯有助於消化,即使吃到十分飽,腸胃也很舒服。
在江源道,野菜是特色飲食之一。在平昌,廣州日報記者還嘗試了一頓野菜套餐。採摘自五臺山國立公園一帶的野菜,一共有20多種,每種一小碟,用不同的醬料調製,有蜆肉醬的鹹鮮,有果肉醬的酸甜,還有蘇子油的特殊香味,清爽利落,搭配當地特色的荷葉包飯和烤魚乾,健康又養身。在通往五臺山月精寺的路上都遍布著這樣的野菜套餐店。
除了野菜,豆腐也是江原道美食的特色,特別是江陵地區的嫩豆腐,是將研磨好的豆腐經多道工序加工後,加入東海岸的海水冷卻凝固而成的,鮮嫩爽口。以其為主要材料烹調的嫩豆腐鍋,是將嫩豆腐加在泥鰍湯底中,或是用它做底加水煮開後加魷魚、貝殼等海鮮一起煮,最後加上辣椒粉等調料,滑嫩、鮮辣、滾燙的豆腐,讓人食之不厭。(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高敏華)
【編輯:張金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