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 孕媽來頓冬至大餐吧

2020-12-18 太平洋親子網

  冬至節亦稱冬節、亞歲,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怎麼少得了「吃」呢?正孕育著小生命的孕媽們,是否已經開始盤算,要如何給自己和腹中的寶寶好好進補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適量進補

  冬至進補雖好,需適量進行,小心物極必反。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抵禦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的功效,所以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應對嚴寒。

  對於孕期的你,更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滿足自身和胎兒的需求,可多食用牛肉、羊肉、豬蹄、雞肉、鯉魚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和其他營養物質,但是記得煮熟食用。每天進食肉類要定量,不要吃太多,也要搭配新鮮蔬果和粗糧。

  2.湯圓適量吃

  冬至日,北吃餃子,南吃湯圓。雖然食物不同,但都帶著團圓和樂的美好寓意。水餃還好,但是湯圓的外皮主要是糯米粉,吃多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且湯圓的糖分高,妊娠糖尿病的孕媽更要慎食。所以湯圓再好吃,孕媽也不要多吃。

  湯圓不能多吃,總感覺冬至不完整。湯圓吃一兩顆意思意思就可以啦,畢竟孕媽還有冬至大餐。小編為孕媽收羅了幾個簡單營養的進補食譜,幫助孕媽過個美美的冬至。

  蘿蔔燉羊肉

  做法:羊肉、紅棗、白蘿蔔、白胡椒粒、桂皮、小茴香、鹽、冰糖

  營養小貼士:孕期吃羊肉能夠補體虛、祛寒冷,但羊肉熱量較高,過食則會導致上火,所以孕媽吃羊肉要注意適量。

  做法:

  1、將焯過的羊肉放入砂鍋,倒入醬油、料酒,並加入足量的溫水;

  2、放入紅棗和包入了白胡椒粒、桂皮和小茴香、薑片的香料包;

  3、中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到八成爛時,用適量的鹽和冰糖調味,然後放白蘿蔔用中火再燉大約30分鐘即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素三鮮餃子

  準備材料:冬筍、香菇、雞蛋

  營養小貼士:冬至怎麼能少得了餃子。提醒一下,孕期不太適合吃含茴香的餃子,如小茴香菜、八角茴、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辣椒粉等,這些香料容易消耗腸道水分,易造成胎動不安、早產等不良後果。

  做法:

  1、冬筍剝殼,切成均勻的片狀,放入開水鍋中煮約10分鐘,水中放少量鹽一起煮。煮好冬筍後撈出晾涼,將冬筍剁成碎末,放好備用;

  2、香菇洗淨,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同樣剁成碎末,和冬筍末放一起備用;

  3、將三個雞蛋放入少許鹽打勻,入油鍋翻炒,最好炒碎一點,這樣容易拌餡;

  4、將冬筍末、香菇末、碎雞蛋一起加入鹽、雞精、香油一起拌勻,拌好後放置約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包餃子了。

  豬肚馬蹄湯

  準備材料:白果80克、腐竹80克、豬肚1個、馬蹄15個、姜2片

  營養小貼士:豬肚暖胃健脾;白果益肺氣定喘;馬蹄利水溼,去三焦熱;腐竹清潤。

  做法:

  1、豬肚先用鹽洗一次,然後用生粉洗一次,再用酒醃半個小時,最後再洗乾淨;

  2、燒熱鍋,不用放油,放下豬肚煎片刻,反轉另一面再煎,煎幹水,鏟去再洗淨;

  3、將煎過的豬肚與白果、腐竹、馬蹄、薑片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煲煮至熟。

  吃了頓美味有營養的冬至大餐外,如果孕媽還有外出娛樂的打算,要做好保暖工作,加強頸、腹部的保暖,過個快快樂樂的冬至。

相關焦點

  • 冬至 冬大過年
    節氣習俗 冬 至 廣東人俗話稱「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都是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 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腊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很多家庭會在這一天圍坐一起,吃頓豐盛大餐。
  • 冬大過年!這就是肇慶人的冬至~
    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所以冬至素有「冬大過年」的說法。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肇慶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肇慶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肇慶人心目中的地位。
  • 話冬至│廣東的「冬大過年」
    古代冬至是要祭天祭祖拜神的,然後聚餐而食,儼然一副過年的樣子,所以冬至有「小年」之稱。 二、「冬大過年」 傳統有「冬大過年」的說法,意思是冬至比新年更重要。冬至有何「大」?冬至之「至」,非解作冬天將至,而是「至此而已」。
  •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關於「數九」,廣泛流傳的《九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視頻:手繪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大過年」源於舊制「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是老廣從小就知道的諺語。
  •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老廣們的冬至習俗有那些?
    冬至,在老廣的意思裡就是過冬,「冬大過年」,是老廣們從小就知道的一句諺語!在廣州每逢過冬家裡都會做腊味飯,吃完腊味飯就會去吃湯圓,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受老廣們重視的一個節氣,冬至受重視的程度更是非比尋常。
  • 冬大過年!今日冬至,原來老廣過冬有咁多講究……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正所謂 冬大過年 在廣州人眼中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除了舉家團聚吃湯圓,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來慶祝冬至到來。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
  • 冬至大過年,南寧人過節最愛吃這些菜,還有冬至的由來你知道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根據傳統養生習俗,冬至需進補,今天又恰逢周日,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吃頓大餐就是在今天的主題。從古代開始,冬至就被視為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節氣,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民間的說法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大過年」,有慶賀的習俗。上午10點,記者來到華園菜市,市場裡人頭攢動,很多商販都忙不過來。
  • 18:02冬至到!今晚記得回家吃湯圓呀~不過,為什麼都說冬大過年?
    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via 羊城派「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是老廣們從小就知道的諺語!」via 羊城派耕牛也要吃大餐在郊區農村,冬至時除了祭神拜祖和備辦豐盛筵席外,還要給耕牛吃上一頓糯米糕(用菜葉包裹塞進牛嘴裡),還有米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冬至為何大過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古代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測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
  • 冬至大過年!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在深圳不叫事!
    工作忙碌的她表示今年只回了一次家鄉,冬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餃子,其實吃來吃去味道都差不多,但是在家和媽媽一起和面、揉面、擀麵包餃子,現在想起來很幸福。」距離春節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孫女士表示冬至沒有時間回家,等到過年再回去和媽媽「嘮嘮嗑」。
  • 冬至大過年,今年不如在圖書館裡過吧?
    冬至大過年 Welcom to邀你廣西圖書館在這個冬至精心策劃的「冬至大過年,邀你遊廣西」現場展,讓身未動,心已遠的你與大廣西的各大城市來一場冬季邂逅。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
  • 明天就是冬至了!江門人你知道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嗎?
    在江門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冬至對江門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全家人齊聚在一起,吃豐盛的團圓飯!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冬至了,你知道為什麼人們常說「冬大過年」嗎?還有從老太爺輩傳下來的俗語——「冬至大過年」。但細想,舊時所謂「大」者,究竟大在哪裡?早在周朝,冬至日祭天,先民把冬至視為「歲首」,即新年、一年之始;漢代,被列為令節(即佳節);唐宋時與「歲首」並重,五代、宋元稱為「亞歲」,即僅次於「年」;南宋時曾「重冬至而略歲節」,冬至日家家互送節物,有「肥冬瘦年」之諺;明代時除稱亞歲,又稱冬節、大冬,成為大節日,主要活動有皇帝祭天、賀冬,送寒衣。
  • 冬大過年,家家嫋嫋炊煙
    冬大過年家家,嫋嫋炊煙。 燈火指引著遊子,歸家是最好的報恩。 每到冬至,都會聽這首東家少爺的《冬大過年》,但每年冬至,都未能與家人共聚一堂,我很羨慕那些過冬能回家的孩子,說是孩子,因為我們都還未長大,都想著冬至能吃上一口美味的湯圓,與家人團聚。
  • 為什麼說:「冬大過年」?聽聽廣東人怎麼說
    那為什麼說「冬大過年」呢?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一篇來自一個廣東主流媒體的文章——《點解會過冬大過年?》,給了大家一個廣東人的說法。《點解會過冬大過年?》認為冬大過年的不僅僅是廣州人,不少地方都有如此傳統。
  •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2019-12-22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大過年,一家人齊齊整整,不如吃頓傳統大餐吧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在冬至這天,北方習慣吃餃子,南方習慣湯圓,而在廣東更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在過去,漂泊在外的廣東人,心中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回家過冬,與家人團聚。直至今日,冬至依舊是廣大街坊心中的大日子。這一天,無論多忙,一家人都要圍坐一桌,熱熱鬧鬧地美餐一頓。傳統的節日裡,自然是一口傳統菜,更加熨帖。
  • 為什麼廣東有冬至比過年還重要的說法?
    類似這個意思在廣東民間的表述是「冬至大過年」,在很多農村地區以前都這樣說,意思說冬至這個節日比春節過年還重大,更重要。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類似現在的網上蹭流量的一個表述,是典型的過去舊年代產生的類似如今網上標題黨手法蹭出的一個說法。
  • 下周將迎冬至,「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些有必要知道
    在北方地區冬至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有的地方甚至將冬至看得比過年還要重要,古人也常常把冬至看作成陰陽轉換的關鍵時期,因此也有人將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所以才有了很多關於冬至的諺語。冬至那天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短的一天,因此古人們都認為在經過這天之後,陽氣就會慢慢的回升,陰氣就會慢慢的消退,開始進入了下一個循環的過程,因此很多人都把冬至作為一個大吉的日子,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很多地區將冬至看成重要的日子,就像是春節一般,在外的人也會趕回家,吃頓餃子,還會去祭拜一下祖先。
  • 冬大過年!回家吧,吃熱騰騰的腊味糯米飯和甜甜的湯圓!
    「冬大過年,家家嫋嫋炊煙.大大細細一家幾口,輕鬆坐著聊」,東山少爺的一句歌詞,撩起多少人的思緒。「肥冬瘦年」、「冬至大過年」,是所有廣佛街坊從小就知道的兩句諺語。比過年還重要的冬至,你還記得多少習俗?冬至一般在公曆12月21日至22日,古人眼中,冬至是計算24節氣的起點。據史料記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兩千年前,冬至就放假了!漢朝冬至被稱作「冬節」,當時官府要舉行「賀冬」儀式,並例行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