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禁海令」和閉關鎖國,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2020-12-25 小豪豪說

首先要區分一個概念,海禁不等於閉關鎖國,而閉關鎖國則包含海禁。有的人認為閉關鎖國政策源自於明朝海禁,個人不贊同這種說法。明朝海禁不假,但它並不是閉關鎖國,只是局域性的貿易封鎖。真正閉關鎖國的是清朝,清朝統治者時期施行的一種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是中國近代落後挨打的根源。

明朝「禁海令」的根本原因和影響。

明朝朱元璋時期就頒布了「禁海令」,其主要目的是出於政治上防範日本的需要和經濟上重商主義的考量杜絕貴金屬外流,在對外貿易上除允許部分國家或部族通過「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貿易一律禁止。

當時的政治局勢相對複雜,明朝建立初期朝局相對未穩。此時正值日本諸侯割據時期,在戰爭中失敗的諸侯勢力組織武士、商人、浪人等不斷對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甚至出現與明朝政府官員私通謀反的情況,例如胡惟庸案等(史學家對此存疑)。當然,這裡也不乏朱元璋對於明朝初建時期政權不穩、對朝臣猜忌等因素在內。而作為上承元朝的漢族政權,北元殘餘勢力無疑是明朝建國後的第一隱患勢力,朱元璋和朱棣時期的多次北伐都是為了徹底消除這個隱患。

朱元璋頒布「禁海令」更多的是出於政治目的,是受到當時政治環境局勢的影響。在對付北元殘餘勢力的同時,利用「禁海令」大大降低倭寇對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影響和騷擾,是朱元璋對於當時局勢做出的判斷抉擇。雖然「禁海令」的出臺大大限制了民間商貿與海外的交流,但這種經濟貿易上的對外交流並沒有完全被阻斷。「朝貢貿易」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明朝與海外經貿交流的唯一合法途徑,而「朝貢貿易體系」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完善和進步。

不可否認,明朝海禁一定意義上是閉關鎖國的一種形式,其對於明朝與世界的交流有著影響,但因為其封鎖有著特定對象(倭寇),因此這種影響只是局部小範圍。況且,朱元璋頒布海禁令的時間,比歐洲的大航海時代早100年左右,因此,海禁對於西方世界也沒任何影響,根本不存在所謂「拒絕先進文明」的成分。

清朝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近代落後的根源。

「閉關鎖國」政策,是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清朝統治者施行這種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清朝統治者的短視和無知是「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

不可否認,清朝前期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泱泱天朝大國名副其實。然而這種局勢隨著西方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興起也在逐步轉變。清朝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對於世界先進的一些科學文明技術有著主觀的排斥和鄙夷,是中國近代社會與世界逐步脫節的重要因素。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對於潛在的威脅隱患採取「烏龜殼」式處理方式,利用「閉關鎖國」逃避現實。

2、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較穩定,對外來商品有較強的抵製作用,這是閉關鎖國政策的經濟根源之一。

封建社會發達的農業經濟是支撐整個王朝的重要經濟手段。因為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穩定,讓清朝統治者對於外來商品,尤其是一些新鮮的事物缺乏「興趣」。甚至拒絕一些新鮮事物的流入,排斥這些先進技術和交流。

3、清朝統治的需要。為防止中外反清勢力的聯繫和西方殖民主義的滲透,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隨著西方殖民主義帝國的崛起,以及逐漸成熟發達的航海技術,清朝統治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這種威脅不再是單純土地接壤的鄰國政權,而是來自於全世界各國列強。加上始終貫穿於整個清朝的反清勢力的存在,清朝統治者施行閉關鎖國政策是出於一種消極自保的目的。

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對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衛作用,但它畢竟是一種消極落後的政策。因為閉關政策並不能削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力量,反而阻礙了自己的發展,使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統治者愚昧無知,妄自尊大,隔斷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拉大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國被動挨打的局面。

清承明制,清朝在繼承了明朝海禁的基礎上,更是「青出於藍」的施行了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這與當時世界發展的格局有著重大影響和聯繫,但清朝統治者沒有客觀認識到這種變化,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造成了中國近代落後挨打的局面。

相關焦點

  • 明朝有海禁,清朝有閉關鎖國,這兩個是一回事嗎?
    我們都知道,明朝時期是有海禁的。所謂海禁,就是不準出海,不準下海,也不準實施海外貿易。而清朝呢,則是實施的閉關鎖國的政策,所謂天朝上國,什麼都不缺,也就不需要海外的什麼貿易了。明朝艦船那麼,這兩者是一回事嗎?初聽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實際上二者是不同的。
  • 原來「閉關鎖國」是這樣的,並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這麼簡單
    多數都認為鄭和下西洋之後就開始閉關鎖國了研究的數據表明,明清兩代,明朝雖然在明前期至隆慶開關時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隆慶開關時開放了漳州月港一處口岸。明代禁海時期約佔75%,開海時期約佔25%。在鴉片戰爭前的清代,禁海時期約佔15%,開海時期約佔85%。這個數據就可以一下打破我們之前所有的固有的片面觀點了。也就足足可以說明明清兩朝並不是閉關鎖國了,尤其是清朝。
  • 清朝為什麼厲行海禁,閉關鎖國?
    中國歷史上海禁的高峰期是在明代與清代,清代沿襲明代實行海禁政策,但是較明代,清代的海禁更為嚴厲,不僅在政策上有所強化,而且持續時間也長,從順治朝開始一直到道光朝,實行了一系列的海禁措施,這個政策對清代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清朝的禁海政策最早源於順治四年,從廣東開始,嚴禁鄉民私自出海和貿易,違逆者處斬。
  • 乾隆開始閉關鎖國,到鴉片戰爭被打破,是閉關鎖國導致清朝衰退?
    乾隆的閉關鎖國確實不利於國家進步,對於清朝的衰退有一些影響,但這個層面的影響並不大。其實閉關鎖國政策是明朝海禁的延續,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朝對此也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中國經濟的小農經濟以及重農抑商的特點,因此自先秦以來商業和手工業都受到了限制,封建社會幾乎所有的稅收都來支援農業,商業在社會經濟中的比重也十分弱小,強硬的閉關鎖國政策只不過是重農抑商政策的一種加強版延續。
  • 閉關鎖國只是一個現象 並非清朝落後根本原因
    乾隆的閉關鎖國確實不利於國家進步,對於清朝的衰退有一些影響,但這個層面的影響並不大。其實閉關鎖國政策是明朝海禁的延續,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朝對此也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中國經濟的小農經濟以及重農抑商的特點,因此自先秦以來商業和手工業都受到了限制,封建社會幾乎所有的稅收都來支援農業,商業在社會經濟中的比重也十分弱小,強硬的閉關鎖國政策只不過是重農抑商政策的一種加強版延續。
  • 清朝並非一直都是海禁的,和大家聊聊清朝前期海禁政策
    海禁對於中國近代的影響是巨大的,初中學歷史的時候就知道閉關鎖國讓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國家,造成了近代百年的恥辱史,這次何以知世主要是寫清朝前期的海禁政策。可以看到這個海禁的嚴厲程度和後來相比是比較小的,也是比較溫柔的,只是出海和停泊都要朝廷管理,並且嚴查是否有鄭成功的人,所以這次的海禁在後世中提到的也比較少。不過這次禁令對於鄭成功的打擊同樣也很小,和明朝海禁比較類似,主要原因還是鄭成功現在還並非是清朝的主要目標,只是次要打擊目標。
  • 閉關鎖國與高傲自大: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朝,被世界狠狠甩下
    以後金政權的建立為節點,自此以後女真人,通過不斷與明朝方面的軍事作戰勝利,因此也繳獲了不少明朝的軍事武器,特別是火器大炮的運用,成為女真人不斷走向強大的重要原因。隨著明朝的覆滅,滿清政府在整個中國的統治,開始確立下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清朝的統一發展,實際上並不是非常順利。
  • 都說井底之蛙沒有活路,為什麼清朝還要「閉關鎖國」?
    每當說起清朝,這個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很多人都覺得,閉關鎖國是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那麼,清朝為什麼要關起門來呢?×××××××××××××××××××××××××××一集不夠看?
  • 如果清朝沒有閉關鎖國,中國的科學會引領世界嗎?
    現在很多人把中國近代的沒落歸咎於清朝閉關鎖國,認為如果不是清朝閉關鎖國,中國的科技可以獲得大幅度的發展。那麼,如果清朝沒有閉關鎖國,中國的科學會引領世界嗎?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科技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是向別人學習嗎?
  • 如果乾隆皇帝不閉關鎖國,清朝會成什麼樣子?錯過機會讓人可惜
    閉關鎖國可以說是在清朝時期政府所下達的一個非常錯誤的指令,也正是由於這一個指令,所以才導致朝廷對中慢慢衰退,導致清朝的滅亡,而在康熙時期就已經開始實施了這種政策,到了乾隆時期,由於各種原因,乾隆皇帝再次提出了這種政策,而如果當時沒有實施這種政策,清朝會發展成為什麼樣的樣子呢?
  • 清朝閉關鎖國的真實原因是什麼?被大炮轟開的國門,真是恥辱!
    清朝的閉關鎖國其實並不是一家獨有,早在元朝時期,朝廷就實施了海禁政策。但是當時的海禁並不是閉關鎖國。因為當時的海禁是為了防止日本戰亂渡海過來進行搶奪的浪人所進行的軍事管制。而到了明朝,依舊是不允許民間出海經商。
  • 論明朝遺民對日本的影響:從學術到佛教,乃至醫藥學和藝術
    明朝遺民,是指明末清初(大概從1644年清軍入關到康熙帝統一全國)忠於明朝皇室的、有文化、有修養的士大夫階層,相比於全國的總人數,這些人的數量雖然並不多,但是他們對明末清初的社會、政治文化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不僅限於中國,甚至連很多鄰國都受到明朝遺民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日本。
  • 土木堡之變給明朝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給明朝政局帶來深遠影響。土木堡之變後,皇帝被俘,主少國疑,代宗被迫即位,在英宗被放回後,囚英宗,廢太子,給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又為後來的奪門之變埋下伏筆。明朝的邊防政策由積極打擊轉變為被動防禦,最終形成了九邊軍事體系;京軍制度的改革和募兵制的興起增強了軍隊戰鬥力。
  • 1757年中國徹底閉關鎖國始末
    兩百多年來,乾隆的這道聖旨一直被視為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禍根。那麼,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的大清帝國,為何會有這種舉動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防範鄭成功反攻,清朝實行海禁政策  原來早在明朝敗亡後,鄭成功等政治勢力一直矢志反清復明,並長期依靠海上力量與清朝周旋。據史料記載,一些西方人士曾直接參與南明政權與清朝的軍事鬥爭;而鄭成功也曾向日本的德川家族請求過援助。
  • 揭開明清海禁和閉關鎖國的秘密,為何說這一切都是西方人的謊言
    首先,作者想說的是,任何時代我國都沒有真正閉關鎖國過,也不可能做到。我國土地面積太大,海岸線太長,周邊貿易太複雜,邦交眾多,什麼時候停止過對外貿易和交流呢?其二,鄭和下西洋不但為明朝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富有國際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部署。
  • 國內大循環是閉關鎖國嗎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六期第7題的答案,題目為「國內大循環是閉關鎖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六期第7題的答案,題目為「國內大循環是閉關鎖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六期全部題目和答案分享
  • 為啥有人說在明朝中國就開始落後西方?同時期歐洲都幹了什麼
    導語:為什麼說在明朝時期中國就開始落後西方?同時期歐洲都幹了什麼在我們很多人認知中,中國落後於西方的時間節點是在清朝時期,而且還是在清朝中期的時候才有這樣的趨勢,但是現在很多人認為其實在明朝的時候,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已經開始落後了。
  • 是有意閉關鎖國,還是時勢所逼
    可是結合明朝初期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來看,朱元璋的海禁卻又莫名的有著「時勢所逼」的意思,那麼朱元璋到底是因為有意「閉關鎖國」而海禁,還是因為「時勢所逼」而海禁呢?朱元璋刻意閉關鎖國?那麼我們先來說說這第一點,朱元璋是不是在刻意的「閉關鎖國」,若是結合明朝在十四世紀的風土民情以及歐洲十四世紀的國情來看。
  • 話說清五帝錢之康熙通寶和它們的康熙帝
    我們不否認康熙的歷史功績,但是也要看到他給清朝帶來的一些不利的影響,甚至為中國百年後的屈辱埋下了伏筆。這就是「沿海遷界」,「沿海遷界」不僅體現出康熙帝的殺伐武斷,還體現了其思想上依循守舊的一面,最終開啟有清一朝閉關鎖國的先端。
  • 1613年日本的大航海時代:德川幕府為何看完了世界卻堅決閉關鎖國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在德川幕府「閉關鎖國」的政策壓力下,極少和外國有交流,僅長崎港實行「一口通商」,也只和中、荷兩國進行貿易往來。因為閉關鎖國,所以不和其他國家交流,恰逢西方國家工業革命,於是幕末時期的日本落後嚴重,最終導致落後就要挨打,於是有了「黑船來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