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明清海禁和閉關鎖國的秘密,為何說這一切都是西方人的謊言

2020-12-19 仁青讀歷史

首先,作者想說的是,任何時代我國都沒有真正閉關鎖國過,也不可能做到。我國土地面積太大,海岸線太長,周邊貿易太複雜,邦交眾多,什麼時候停止過對外貿易和交流呢?其二,鄭和下西洋不但為明朝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富有國際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部署。

同時,鄭和下西洋的成敗也是上層建築裡內鬥爭的結果。其三,為何說是西方人給我們灌輸的錯誤歷史概念,並過分醜化了明清兩朝的海禁政策?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為何至今很多國人還停留在歷史的表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一揭開答案!

·為何明清兩朝要開啟幾百年的海禁

海禁,也是禁,是禁都有利有弊,但有些東西是禁不住的。無論是茶葉、瓷器和四大發明,還是電燈、電話、電腦和網際網路。

只要世界有交流,這些東西最終都會隨著人類的足跡而傳播到世界各地。

說難聽點叫偷,說好聽點那叫文化交流。

談到海禁,那要追溯到元朝。很多人印象中元朝是十惡不赦的,但這都是他以為,是別人給他灌輸的理論,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而歷史上的元朝是開放的,特別是海上貿易,繼宋朝之後到達了歷史的巔峰。

元朝先後四次實施了海禁政策,但前後僅僅只有13年,並且程度很稀鬆,幾乎被歷史給淡漠掉了。

如果忽必烈東徵成功,東瀛島國可能從此會變成我國的一個省。而明朝自朱元璋登基之後,就實施了史上最嚴的海禁政策,即「片板不得下海」。

這種禁,禁的是民間,官方對外還是有交流的。而鄭和下西洋,是國家,乃至國際行為。

同樣,清承明制的滿人也很喜歡與民爭利,獨吞海上貿易這塊肥肉。這除了經濟考慮,還有國家層面的政治考慮。

明朝的海禁一禁就是一百多年,即便後來的「隆慶開關」也是被逼無奈的妥協。

清朝的海禁相對明朝更松,但給世人留的印象卻更加閉塞,這一切都是西方人的歷史灌輸。

為何西方人卻將明清時代的海禁叫做閉關鎖國呢?因為一切的根源都是利益之爭。

·為何說「鄭和下西洋」是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無知不可怕,將無知當學問到處去張揚的人才最可笑。歷史圈的小朋友很多人喜歡人云亦云,看了兩本歷史小說就真的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

如果「鄭和下西洋」真的像有些小朋友說得那麼不堪,為了找朱允炆,為了炫耀,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等等。

那麼,古今中外的歷史學者就不會對鄭和下西洋如此大書特書了。鄭和下西洋的總航程是赤道的3.5倍,所到幾十個國家,並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護航艦隊。

這一切成功的背後,都是永樂團隊精心策劃的預謀。

朱棣作為一個靠實力打下來江山的「開國」皇帝,在朱允炆最強大時他都敢造反,他會怕一個連江山都丟了的喪家之犬嗎?

朱棣一生都在打仗,四年內戰,六出漠北,平定安南,將明朝的版圖擴張到了最大。

有比戰爭和編書更燒錢的活動嗎?朱棣哪來那麼多錢?又是打仗,又是修《永樂大典》,又是建造「八臂哪吒城」。

永樂就是靠著不斷對外擴張為帝國聚攏了大量的財富,陸地上的開疆擴土,海上的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滿載著貨物和士兵,一手蘿蔔一手大棒,周邊那些小國那個不是唯唯諾諾地積極配合?

在這種帶著軍事威懾的皇家貿易下,鄭和為帝國從海外源源不斷地提供了財富。

而且,靠著鄭和下西洋,直接威懾了「倭寇」。這裡的倭寇我打了雙引號,是因為十倭九寇。

被朱元璋打敗的各大軍閥舊勢力,海禁後失去生計的沿海漁民,實力雄厚的大家族等想吃海上貿易飯的人都變成了所謂的倭寇。

另外,鄭和下西洋還是揚我中華國威,為民間出海開闢了新航道,塑造大明這個高端品牌的廣告投入。

也就是從鄭和下西洋之後,我國沿海居民不斷向馬來、印尼等地遷徙。以至於東南亞的很多小國,就是我國人組建成立的。

如此一塊誘人的肥肉,老朱家獨吃,下面的臣子肯定有意見。等朱元璋、朱棣這樣的猛人死了之後,就發生了「土木堡之變」。

從此之後,明朝的皇家海上貿易就被朝中的大家族給瓜分了。

無論是戚繼光的「抗倭戰爭」,還是後來的「隆慶開關」,最後的結果都是皇家妥協,一切戰爭的背後都是利益之爭。

當正德提出重啟鄭和下西洋計劃之後,他很快就被人給弄死了。

在利益面前,明朝的皇帝算什麼呢?當我們揭開歷史的漂亮外衣,發現裡面除了嚇人的紋身,還有滿目瘡痍的牛皮癬。

·清朝的閉關鎖國又是怎麼回事

如果有個小國的使臣突然跑到一個大國總統面前這樣說,你會不會覺得這人瘋了。當時這個大使是這樣說的:

①我要你給我們劃出一塊土地,我要在哪裡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國中之國

②我要你們對我國的商品免徵關稅,並且我們的商品能自由進入你們國家;

③我要你們對我文化開放,允許我們的人在你們國家隨意進行宗教活動。

不錯,這就是英國大使對乾隆提出的條件。

而且,當時英國拿不出和清朝對等的商品。

當時的清朝,無論是疆域、人口、商品、財富,還是海外貿易總量都是英國人的幾十倍。清朝出口茶葉、瓷器、絲綢,需要白銀、糧食。

但當時英國除了土豆和白銀,真的沒啥東西賣給我們了。但長期的貴金屬流失,長期的貿易逆差讓英國人快崩潰了。

為了應付這種局面,英國人一方面從中國弄走茶種、茶農、茶師,一面找尋求賺取外匯的好方法。

最後,他們經過半個世紀的精心策劃,終於在印度種植了大量的茶樹,並將茶產量超過了我們。

另一方面,鴉片這個東西在後來很快幫英國賺取了大量的外匯。是問,是販毒者可恨?還是吸毒者更可恨呢?

鴉片戰爭之後的西方列強總要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藉口,所以,他們就是說我們就該挨打。

因為我們自己閉關鎖國,因為明清兩朝幾百年如一日地夜郎自大和封建保守,我們挨打是自我閹割後形成的必然結果。

而這些理論,又被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清末文人所接受,自然就成了反清、反儒、反封建的利器了。

明清海禁,即是軍事防範,也是貿易保護,根本不存在閉關鎖國的這個說法。當你看完這些,你對明清的海禁政策又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呢?

相關焦點

  • 明朝的「禁海令」和閉關鎖國,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首先要區分一個概念,海禁不等於閉關鎖國,而閉關鎖國則包含海禁。有的人認為閉關鎖國政策源自於明朝海禁,個人不贊同這種說法。明朝海禁不假,但它並不是閉關鎖國,只是局域性的貿易封鎖。不可否認,明朝海禁一定意義上是閉關鎖國的一種形式,其對於明朝與世界的交流有著影響,但因為其封鎖有著特定對象(倭寇),因此這種影響只是局部小範圍。況且,朱元璋頒布海禁令的時間,比歐洲的大航海時代早100年左右,因此,海禁對於西方世界也沒任何影響,根本不存在所謂「拒絕先進文明」的成分。
  • 原來「閉關鎖國」是這樣的,並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這麼簡單
    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講到明清兩朝的時候,書上會說因為「閉關鎖國」導致與世隔絕,導致落後於西方國家,最後導致清朝後期的挨打。我們腦海中一直形成的印象就是明清兩朝不與外界交流導致落後於世界,事實上,這只是一部分,閉關鎖國並不是書上寫的四個字這麼簡單。閉關鎖國是兩個概念,閉關和鎖國。
  • 清朝為什麼厲行海禁,閉關鎖國?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廷正式頒布「禁海令」,敕諭浙江、福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省督撫提鎮曰:「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逆賊貿易者,……不論官民,俱行奏聞正法,貨物入官,本犯家產盡給告發之人。該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盤詰擒輯,皆革職,從重治罪;地方保甲通同容隱,不行舉首,皆論死。」然而,海禁實行五年未達到預期效果。
  • 什麼叫閉關鎖國?原來我們被英國人潑了這麼多年髒水
    常聽人說閉關鎖國,清朝的衰落是因為閉關鎖國,落後於西方是因為閉關鎖國。好像我們近代落後的原因就是閉關鎖國。那麼,到底什麼叫閉關鎖國呢?
  • 一人之下:為何說揭開甲申之亂的秘密,等於找回寶兒姐的記憶?
    一人之下:為何說揭開甲申之亂的秘密,等於找回寶兒姐的記憶?在一人之下中,最為神秘的就是甲申之亂。眾所周知甲申之亂事關三十六賊和八奇技,還有馮寶寶身世之謎。為了揭開這些秘密張楚嵐一行人開始了逆天而行,要知道甲申之亂是老天師都不能直接告訴張楚嵐的事情。只有通過天師度讓張楚嵐知道真相,那麼甲申之亂到底是什麼,為何揭開甲申之亂,寶兒姐就能知道一切?首先張懷義曾經說過遇到馮寶寶是天意,而且張懷義說過自己絕對信任馮寶寶。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艦隊中的黑色近代鐵甲軍艦,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見到。培裡贈給幕府顯示工業文明的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而幕府卻只能用力士搬運回贈的大米來展示實力。培裡來航令日本人震驚,深切感受到日本與外國的巨大差距。日本人稱這次事件為「黑船來航」。
  • 明清時期明明「閉關鎖國」,那葡萄牙人為何卻能夠居住在澳門?
    我們一般並不說當時明朝是「喪權辱國」丟失了澳門,因為畢竟當時明朝是屬於「恩準」葡萄牙人住在澳門,而且葡萄牙人是需要給明朝政府進貢並向廣東地方政府納稅的,但是: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當時澳門在全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位?明清更替後,清朝對澳門又是什麼個態度?由於明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西方傳教士未能獲準進入中國傳教前,都停留在澳門。
  • 清船為何不越馬六甲海峽,前往西方貿易?只在東南亞、南海經商
    到了明清時期,三寶太監七下西洋,指南針、高排水量帆船都已經非常的完善。再伴隨著泉州港和廣州十三行的興起,一時之間中國的東南沿海"熱鬧非凡",儼然成為世界第一大海洋國。 但是,在清朝時期,雖然中國的絲織品、茶葉等仍然暢銷海外,華商在東南亞、南海遍布足跡,但是奇怪的是清船卻罕有穿過馬六甲海峽海峽、前往西方貿易的記錄,這到底是為什麼?
  • 《湖邊小屋的謊言》:善意的謊言,其實最傷人
    小說《湖邊小屋的謊言》再次驗證了這一點,一場事故發生之後,家人們全都選擇用謊言來保護彼此,然而正是一個個善意的謊言讓這個家庭徹底分崩離析。每個人手裡都掌握著真相的碎片,拼湊起來才能讓所有人得到救贖。但因為愛,讓他們選擇了謊言;因為謊言,讓他們變得彼此陌生。原來即便親密如家人,也有無法坦誠的時候。
  • 1757年中國徹底閉關鎖國始末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這一命令,標誌著清政府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兩百多年來,乾隆的這道聖旨一直被視為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禍根。那麼,當時正值鼎盛時期的大清帝國,為何會有這種舉動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 清朝閉關鎖國的真實原因是什麼?被大炮轟開的國門,真是恥辱!
    清朝的閉關鎖國其實並不是一家獨有,早在元朝時期,朝廷就實施了海禁政策。但是當時的海禁並不是閉關鎖國。因為當時的海禁是為了防止日本戰亂渡海過來進行搶奪的浪人所進行的軍事管制。而到了明朝,依舊是不允許民間出海經商。
  •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中國和日本的近代史,兩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落後的封建社會,都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兩個國家都進行過維新變法,但是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把中國打敗了。在研究晚清和日本的近代史時,會發現明治天皇和光緒帝都是年輕即位,都曾主導過維新變法,但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中原因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光緒帝和明治天皇都是年輕即位,為何晚清和日本會相差如此之大。
  • 《寂寞星圖》:滿是秘密與謊言的好萊塢
    《寂寞星圖》:滿是秘密與謊言的好萊塢 2014-12-12 15:59:39,所有黑暗的潛規則,都只是身後難堪真相的最佳藉口。  故事裡的幾個主角幾乎都有著「不能說的秘密」,千絲萬縷地連結到他們不願想起、卻也永遠脫離不了的血緣關係。過氣女伶對明星媽媽的景仰、怨恨、嫉妒與愛,甚至直接變成工作本身和厲鬼,陰魂不散地糾纏著她;因嗑藥而讓演藝事業陷入危機的男童星,一家三口藏著不可告人之事,諷刺的是,他父親卻是個明星名流們趨之若鶩的心理治療師。
  • 都說井底之蛙沒有活路,為什麼清朝還要「閉關鎖國」?
    每當說起清朝,這個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很多人都覺得,閉關鎖國是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那麼,清朝為什麼要關起門來呢?×××××××××××××××××××××××××××一集不夠看?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政治,但在作者眼裡,真正的標準是在國民教育、民生百態和社會公平度的真實體現。什麼叫大國?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
  • 清朝的國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洋務運動不如日本?只因這八個字
    ·第一選擇:封建保守,死不分權作者不願意用「閉關鎖國」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在作者眼裡是馬嘎爾尼訪華之後強加給我們頭上西方入侵者的學說。唐宋元明清本質上都是帝制時代,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在這種以皇家為中心,臣子為奴才的小農意識的社會狀態下,唐宋元明清都是重農抑商的,這從本質上就競爭不過以鼓吹私人利益優先的資本主義帝國。無論是朱元璋的海禁和錦衣衛,還是嘉慶、道光、鹹豐皇帝的保守,他們首先考慮的是皇家的利益,是他們手中的權力,而不是全民利益。
  • 海賊王:和之國是閉關鎖國的武士國度,凱多為何要選中和之國?
    百獸凱多與大媽,白鬍子都是洛克斯海賊團的船員,在38年前洛克斯海賊團稱霸偉大航路,凱多是洛克斯海賊團的實習生,實力並不強大。在洛克斯海賊團分崩離析後,白鬍子,大媽,凱多相繼成為四皇。凱多與黑炭大蛇狼狽為奸,暗中勾結,他們奪取了和之國光月家族的政權,凱多擊殺光月御田後,和之國就是成為凱多的勢力範圍。凱多為何要佔據和之國,和之國有何優勢?
  • 中國為何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
    文/中國為何不建諾亞方舟?西方學者: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一直強大的秘密!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大禹花了兩代人的時間堅持不懈的與洪水做抗爭,最終戰勝了洪水家門而不入,可見其治理洪水的決心。
  • 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可就是這麼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還是從乾隆末年開始,就走向衰落了呢?這其中其實有很多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人人都口誅筆伐的「閉關鎖國」政策了。而到了清朝,由於西方資本主義興起,航海技術快速發展,各國人士和各種思想開始傳入清朝,掀起了許多不大不小的叛亂。而清朝皇室是人口相對較少的滿人,為了維護自身統治,從雍正開始就禁止西洋教堂,乾隆末年時更是僅僅「一口通商」,此後真正意義上的「閉關鎖國」便形成了。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時日本就已經不算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出的努力
    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政治,但在作者眼裡,真正的標準是在國民教育、民生百態和社會公平度的真實體現。什麼叫大國?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 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