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打造12分鐘「文體圈」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武漢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打造12分鐘「文體圈」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12月18日,中共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吹響了建設文化強市的集結號。昨日,武漢市新聞辦召開「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武漢市建設文化強市的有關情況。

  武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武漢全市916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06.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文化產業在逆勢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讓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觸手可及詩與遠方。」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朱進表示,武漢市將推動建設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2分鐘文體圈。

  朱進介紹,「12分鐘文體圈」是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一個新的量化標準,即在12分鐘步行路徑內,市民就能享受到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廣場、公園、劇院、電影、書屋等,提供環境溫馨、設施完備、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實體空間設施服務。

  為此,武漢市將優化公共文化場館空間布局,打造以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博物館、城市書店、演出劇場、影城等為核心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推動公共文化場館新館建設、維修改造、提檔升級。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推進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武昌古城等歷史片區保護性開發,打造歷史文化傳承發展樣板區。

  漢口歷史文化風貌街區是沿江大道—江漢路—京漢大道—黃浦大街的圍合區域,約3.35平方公裡,片區集合了裡分住宅、近代廠房、近代倉庫、宗教建築等眾多歷史建築,建築質量之高、數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在全國範圍內名列前茅。

  「近年來,做好漢口風貌街區保護與利用相結合,不斷向縱深探索推進,經歷了點—線—面三個階段。」江岸區政府副區長蔣志耕介紹,從歷史建築保護到歷史建築較為集中的街道整體保護,再發展到歷史文化街區系統性保護、改造和利用,江岸區陸續完成了黎黃陂路步行街、中山大道、江漢路步行街等一系列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東正教堂、平和打包廠等眾多歷史建築重新煥發生機,平和打包廠項目更是榮獲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

  下一步,江岸區還將從市政設施建設、歷史建築價值提升、老舊小區整治、公共空間及市場開發等方面制定項目清單,全面推進歷史風貌區建設,通過武漢「長江主軸」建設帶動周邊區域建設。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武漢打造12分鐘文體圈 12分鐘步行路徑內有「詩和遠方」
    楚天都市報12月22日訊(記者李月媛 通訊員熊歡)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建設12分鐘文體圈,擦亮「知音號」「長江燈光秀」特色亮點品牌;將漢口歷史文化風貌街區打造武漢發展新亮點,讓遊客可以看紅色景點、到江灘漫步、在船上觀景、賞文化演藝。
  • 建設12分鐘文體圈,擦亮「知音號」「長江燈光秀」特色亮點品牌
    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萬建輝)22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 武漢將規劃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武漢圖書館新館
    記者任勇 攝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萬建輝)22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堅定不移繁榮發展武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
  • 甘州區文體廣電旅遊局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項目建設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區文體廣電旅遊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區鄉村振興總體安排部署,發揮文化旅遊體育職能優勢,研究制定了《支持發展鄉村旅遊工作方案》《支持發展鄉村文化產品實施方案》等配套方案,在主題教育中踐行「守初心、擔使命」,堅持政策向鄉村振興示範帶傾斜,為全區落實鄉村振興提供強力的文化旅遊內在動力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原標題:丁小強到市農業農村局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調研時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12月15日,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到市農業農村局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調研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招商引資和新品種推廣等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 建設文化強市 不斷增強天津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不斷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建設文化強市」的奮鬥目標。建設文化強市,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 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武漢打算這樣做!
    6月28日召開的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把城市建設得更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讓群眾享受更多生活便利、文化福利、生態紅利。打造宜居「三個圈」15分鐘生活圈 10分鐘公共活動圈 12分鐘文體圈■ 三個千方百計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千方百計兜住民生底線千方百計優化公共服務「我們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保障好群眾基本生活。
  • 多數青年受訪者看好武漢發展
    在9月25日由市政協、長江日報·長江網聯合舉辦的武漢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網絡議政廳活動上,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武漢市已編制完成了《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施方案》,開展推進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年度檢查,並將從九個方面重點聚焦:●聚力國內大循環,激發市場活力和優化營商環境
  • 立足國際坐標體系對標世界一流 推進文體旅遊加速發展
    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深圳的經濟科技成就亮眼,文體旅遊事業同樣比翼齊飛,快速前行。 「詩和遠方」,是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城市應努力為市民提供的精神供給和文化保障。 如何讓人們抵達「詩和遠方」?如何推進文體旅遊事業和產業全面協調發展?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合運日前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我市吹響建設文化旅遊強市集結號
    在剛剛召開的市文化旅遊大會上,我市發出了「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號令。會議印發了《中共駐馬店市委、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把我市建設成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旅遊吸引力顯著增強、文化旅遊供給力較為豐富、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中原一流、國內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力爭實現全市年接待遊客量突破8000萬人次、全市旅遊綜合收入突破65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在10%以上的目標。
  • 東莞將啟動15分鐘優質生活圈建設!
    15分鐘步行可達,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根據市政府一號文精神,今年東莞將啟動優質生活圈建設工作,28個鎮將啟動建設至少1個15分鐘社區優質生活圈,力爭3年內全市公共服務水平與人居環境質量取得較為顯著提升,打造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打響東莞「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新名片。
  • 打造老年人學習娛樂「新樂園」 市老年大學順利推進文體教育中心...
    ,更好推動我市老年文體教育中心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  「全會公報提出,要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學委會是該校的一個品牌,我們要堅持創新引領,提高精準化服務水平,凝聚合力,助推市老年文體教育中心項目按省優工程加快安全建設,推動老年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明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暨市老年大學建校35周年。」
  • 武漢黃陂打造千億強區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武漢空港新城
    人民網武漢12月25日電 (張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武漢市黃陂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努力打造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武漢空港新城。
  • 市文體新廣局「五化同步」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
    近日,市文體新廣局認真貫徹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如何落實《孝感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全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五化」建設,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主席論壇助力高質量發展 依託武漢城市圈培育和打造中部強大市場
    「堅定不移培育和打造中部強大市場」是湖北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12月5日至6日,一場「依託武漢城市圈,培育和打造中部統一強大市場」的論壇在鹹寧市舉行,這也是武漢城市圈政協主席論壇第15次年度會議的主題。建設中部強大市場,湖北省優勢得天獨厚。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建設,全長約360公裡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建設,全長約360公裡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09:26 來源:長江日報   ■ 適時啟動,打造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圈」核心架構武漢城市圈大通道裡程約360公裡。  當前,武漢正在編制交通「十四五」規劃,以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目標定位,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範區和疫後重振「武漢樣板」,加快構建國際層面綜合交通網、區域層面協同運輸網、市域層面立體交通網,為我省「中部崛起」作出武漢貢獻。
  • 民革泉州市委員會擬提建議:打造「博物館之城」 助力文化強市建設
    泉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名人館,具備打造博物館之城的良好基礎條件。泉州打造「博物館之城」,建設海絲國際歷史文化名城,對推動泉州從「文化大市」建成「文化強市」意義重大,是新時代賦予泉州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 打造成都旅遊消費中心和全國旅遊強市典範,奮力開創都江堰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市文體旅局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承前啟後、接續努力,全力以赴在推進全市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進程中展現更大格局、扛起更大擔當、做出更大貢獻。,努力打造成都旅遊消費中心和全國旅遊強市典範,奮力開創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 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
    圍繞全會提出的「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等內容,與會代表紛紛表示,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催人奮進,常德未來可期。
  • 台州召開全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
    過去一年,台州創新推進農村文化禮堂總部管理體系建設,得到了多位省領導的批示肯定,被評為第七屆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4月25日,全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在玉環召開,總結經驗,並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