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海上生活,觸摸歷史文化,隨我們一起,重走海上絲綢之路!

2021-03-05 海上絲綢之路

跟隨「東南衛視」號和「灃沅弘」號,一同去觸摸和體驗海上絲綢之路的古今魅力,你心動嗎?


2015重走海上絲綢之路船隊已於4月20日從福建平潭啟航,預計於5月12日抵達海外第一站---新加坡。為了讓更多人參與這次連結歷史與未來的時空之旅,每個航段都提供了幾個體驗名額。


讓我們先聽聽第一批體驗船員(平潭至三亞)八天八夜的海上經歷吧!

4月21日:昨晚經歷人生第一次帆船過夜,真的敬畏了。半夜大浪高達五六米,所有人吐翻,只有翟墨老師和楊船長兩人輪流掌舵撐過了漫長一夜。經過第一夜,估計後面的日子也就能熬住了。剛才得知,昨晚橫風38節,浪高8米,他們出艙工作的水手都要系安全帶。


4月23日:上船第三天,還在與暈船對抗 Vs.拋開一切,享受這旅程吧!


4月24日:臺灣海峽的烏雲巨浪變成了維多利亞港的豔陽高照,太平洋的暖氣令人陶醉,深水灣的夜景好美。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4月25日:南海上,四周有薄霧,天空蔚藍色,大家心情不錯,已適應海上的顛簸,吃的非常簡單,方便麵、八寶粥、鹹菜。風平浪靜中,享受海上的日出日落。



4月26日:經歷狂風暴雨的臺灣海峽,來到炎熱的南海,船員們吐、暈船的沒有了,看著成群的飛魚,興奮高歌。


4月27日:進入三亞灣。有生以來第一次八天八夜的海上帆船生活錨定在這裡,心情也和這裡的黎明一樣,平靜而安詳,悠然而愜意。



4月28-30日:第一批體驗船員告別短暫的海上生活。

剛剛過去的八天海上水手經歷,一切仍是那麼清晰,是由一件件的未知事物,一條一條的鮮活知識,一個一個有趣的朋友,共同構成了一個屬於我的記憶,它將一直陪伴我的餘生。

由心生,藏心意,兄弟珍重

思之痛,念及苦,離別淚相聚歡

好漢悠悠蕩千古,此情此景永留心


利用短暫的人員休整和船隻維修時間,翟墨船長帶領2015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攝製組來到了歷史古城---三亞崖城,拜謁了唐代著名高僧鑑真東渡日本時所停泊和修整的大雲寺遺址。唐朝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依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積極同各國交往。鑑真東渡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對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

航程即將繼續。5月1日再啟程,航向新加坡!


三亞-新加坡:5月1-12日

新加坡-馬來西亞段:5月16-18日

馬來西亞-斯裡蘭卡段:5月22-6月7日

斯裡蘭卡-塞席爾段:6月11-26日

塞席爾-埃及段:6月30-8月7日

埃及-希臘段:8月10-16日

希臘-馬爾他段:8月20-25日

馬爾他-義大利段:8月29日-9月5日

體驗海上生活,觸摸歷史文化,你心動嗎?那就行動起來吧!

有意參加體驗者,請填寫《2015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活動招募徵集報名表》,並連同本人近期免冠證件照及生活照各一張發送至zhaimosailing@163.com。


相關焦點

  • 一位攝影師乘帆船重走海上絲綢之路,他帶回了什麼?
    駕著無動力帆船,攝影師爾冬強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沿途收集了大量文獻、書籍、照片、實物,這一次重走的成果匯集成《一個人的絲綢之路——爾冬強海上絲綢之路視覺文獻展預展》,正在修復不久的上海徐家匯大修道院內展出。爾冬強在斯裡蘭卡拍攝的作品。
  • 貨幣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進程
    特別是在宋元時期,我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與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促進了沿線各國和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豐富了當地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 高清:探訪新加坡海事博物館,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人民網 杜明明攝) 人民網9月6日電 (杜明明)9月5日,我們抵達此次「行走新絲路」第二站——新加坡,探訪了位於聖淘沙的海事博物館,重溫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絲路江心鏡》重述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經過千年洗禮組成跳動的音符、激昂的旋律、唯美的樂章,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神秘莫測又令人遐想。「黑石號」這艘滿載六萬餘件中國唐代寶物的商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起來,有力證實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歷史更加真實鮮活。唐代沉船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展出,並於2020年9月15日在上海博物館巡展四個月,這是中新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項目。
  • 板橋鎮: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小鎮
    板橋鎮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大沽河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李儲程說,作為北方海關重鎮,厚重的文化積澱便是膠州的「根」,通過在度假區以仿古復原的形式集中展現古代膠州的輝煌歷史,疊加生態、文化旅遊功能,大沽河旅遊度假區正全方位解鎖千年歷史人文資源,打造文化小鎮。千年人文凸顯板橋鎮之「根」    青島與絲路有緣,緣已千年。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閩南文化的源頭
    提起絲綢之路,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除了這條陸上絲綢之路,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它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而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馬可波羅遊記》詳細記載了泉州這座「光明之城」的繁榮,也讓彼時的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當時的東方以及神秘的中國。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以文學創作的形式探求海絲之路燦爛歷史。作為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張露歷經八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完成歷史傳奇小說《絲路江心鏡》。12月19日,《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辦。
  • 福建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
    「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將展示實現歷史新再現、文化新絲路、經貿新渠道,為福建構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文化支撐。」福建省圖書館館長鄭智明說。  記者透過展廳LED屏幕看到,「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信息之窗」上,「古代海絲」、「近代海絲」和「文化商貿」三個通道被設計為帆船造型,點進去可見戰略與機遇、基礎與優勢、理念與內容、展望與發展等板塊的文圖內容,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一庫二網二平臺」建設架構。  福建作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作為世所公認的古代海絲重要的東方起點,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 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研究 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
    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北大與泉州共建文化遺產研究平臺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同日成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表示,兩個機構的重點任務都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這將有助於絲綢之路的深入研究。共同推動文化遺產學研究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合作共建。
  • 【青島海上絲綢之路】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第一人的原來是他!
    青島眾多法顯文化的研究群體,通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追求發現,法顯與青島海上絲綢之路有緊密的聯繫,也證實了青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航點和南北交通樞紐的必然性。青島出品的大型舞劇《法顯》今年6月在北京中國劇院首演。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海上絲綢之路一直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經濟共贏、文明互鑑的合作範本。媽祖文化融合儒釋道文化與海洋文化的精華,具有世界文化共性,代表著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是東方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輝旗幟。
  • 「海上絲綢之路」史話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市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公元1087年11月26日,泉州市舶司(古代海關與外貿合一的機構)成立,正式拉開了官方海上貿易的序幕。中世紀時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的廣州、泉州、揚州、明洲(寧波)等港口出發,東至日本的博多、大阪,韓國的慶州等港口,南達南海諸國,西出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的沿岸諸港口,直至地中海的雅典、威尼斯等港口。在漫長的航線上,航行著各式各樣的船隻。
  •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自信與世界胸襟
    繪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地圖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自信與世界胸襟  【記錄中國·溝通世界】     廣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曾偉玉介紹,《穿越海上絲綢之路》主創團隊從策劃、調研到具體拍攝、後期製作歷時近3年,先後在廣州、泉州、洛陽、寧波等30個國內城市以及美國、法國、汶萊、馬達加斯加、阿聯等16個國家取景拍攝,以《尋路》《家承》《原鄉》《連枝》《薪傳》《問道》《脈縷》《輪迴》8個篇章,透過現實場景顯影歷史圖像,跨時空重繪海上絲路的人文地圖,傳遞了中國與世界
  • 海上絲綢之路--海南視窗--人民網
    考證表明,海南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中繼站、中轉站,因此,海南一方面為海上絲綢之路作出重要的貢獻,另一方面,海南也因海上絲綢之路有了更大的進步;    二,從現代來看,海南在南海問題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方面,我們國家雖然堅持主權,但南海周邊一些國家,總是對我們的領海和島嶼虎視眈眈,硬說成是他們的。
  • 南澳島-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原標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南澳島(縣)位於閩粵臺海上交通要衝,全縣陸地面積僅131平方公裡,而海域面積則達4600平方公裡。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南澳的海運歷史源遠流長。 自古以來,南澳的海上交通就很發達。
  •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對外開放
    12月3日,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來自機關單位、社區居民、高校師生、遊客近百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進入展廳參觀。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由原江蘇省立原蠶種育種製造所育種室舊址大樓改造而來。
  • 【小城之夏·採訪手記】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走來
    這條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曾經是溝通中原和嶺南地區最佳路線,亦是海上絲綢之路唯一的陸上通道。縱觀兩千年風雲,數不清的歷史人物行經於此,說不完的故事與它有關。在江西工作多年,一直想找機會去那裡看看,但礙於大餘縣離省城車程需7小時,所以一直沒有成行。
  • 玩轉海陵島夏威夷風情小鎮、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創意街、海上觀光...
    13:00-15:30到達海陵島十裡銀灘,外觀海上絲綢博物館-南海一號(水晶宮)(如需參觀,門票自理),步行最新旅遊打卡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創意街】,文化創意街位於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一、二號拱架空層,該街不僅匯集了陽江當地的最具特色小吃和特產,還於科普展覽廳圖文並茂展示了「南海I號」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及大量的資料解密歷史謎團
  • 中國歷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與此同時,揚州港還大量出口唐三彩,據考察,在今東亞、東南亞和西亞一帶發現了大量唐三彩大量陶瓷器的出口,使得海上絲綢之路又多了一個美稱:「陶瓷之路」。揚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據考古資料顯示,中國與朝鮮的交往大致經過這樣的路線:外國商船沿著朝鮮半島西側近海航行,到山東半島北部的登州後改為陸行,到濟水入淮河,沿淮南運河抵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