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超市買水果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紐西蘭產的佳沛奇異果,價格在十元一顆左右,相對國產的獼猴桃要貴很多。大家可能會想,為什麼叫它奇異果呢?看起來和獼猴桃並無區別呀。
其實奇異果和獼猴桃並無區別,只是我們習慣於稱紐西蘭產的為奇異果而已。而且它並非原產自紐西蘭,是一位女教師在1904年把湖北宜昌的獼猴桃種子帶回去後,轉送給當地的果樹專家,後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種植,並開始出口到國外。
我在紐西蘭打工度假的時候,有在奇異果果園和包裝廠工作過。後來北上去到一個小鎮,房東的爸爸來訪,他告訴我說在他年輕的時候,這個叫做Chinesegooseberry,而不是現在的kiwifruit,可見和中國的關聯密切。
說到kiwi這個詞,可以說是紐西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單詞了。紐西蘭的國鳥叫做Kiwi Bird(幾維鳥),紐西蘭人也自稱為kiwi。最初這個果實的名字比較繞口費解,也不被市場所接受,後來紐西蘭人發現這個果實和幾維鳥相似,乾脆就叫做「kiwi fruit」了,音譯過來就是奇異果。發展到現在已成為紐西蘭的國家名片,全國所生產的奇異果都以統一的品牌對外出口,佳沛(Zespri)奇異果也成為全球最知名的水果品牌。
那麼,每一顆奇異果是怎麼來到我們身邊的呢?
從打工度假工作者的角度來看,春天開花之後,就會有採花的工作,通常十月中旬可以開始留意,持續一到兩個月。每個人身上背一個小桶,快要摘滿之後給到主管。因為果樹有分公母,我們從公樹上採的花會統一送去用機器取出花粉,然後給母樹的花授粉,這樣才會結果。
我開始工作的時候已經快十一月底了,所以只摘了兩三次就沒有了。接著就是做Kiwi Thinning,把小的、多餘的、長得不好看的果子摘下來,會持續兩輪左右。同時還會把新枝的頂部用沾了藥水的手指捏一下,防止過度生長,吸收養分。
工作到第二年的一月底的時候,差不多要休息一個多月,等三月份奇異果成熟之後開始採摘。這期間可以去申請Kiwiberry的包裝工作,因為它會成熟得早一些,不過那時候我回國了,沒有去。再回到紐西蘭的時候直接去包裝廠工作了。
包裝廠的季節在三月中到六月中左右,這個時候採摘和包裝是同時進行的。奇異果是屬於比較脆弱敏感的,下雨天不能摘,天氣太熱也不能摘。而且採摘還需要看果實的成熟度,這個是由佳沛公司說了算,而不是果農。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摘下來的果子在漂洋過海之後,還能夠保持良好的品質,口感處於最佳狀態。
所以採摘的人通常比包裝的人早上班兩小時,天不亮就要出發,那時候溫度其實還很低,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你摘得快,工資就是計件,掙得更多一些,通常是一個小團隊一起算。採摘的袋子最多可以裝20公斤,掛在胸前,一般歐美人居多,體格不一樣。
一邊摘一邊會運到包裝廠進行保管,第二天進行包裝。由機械化生產線進行大小分裝,根據奇異果的大小,成熟度和重量自動篩選、分配、包裝進統一規格的環保紙盒內,並附上獨一無二的追蹤資料卡。每天也有質檢人員進行抽檢,以便及時發現不合格的批次。在包裝過程中,如果有一盒的果子掉在地上,那麼這一整合就會丟棄不要,即使有的果子還很好。
包裝好的果子會馬上送到冷藏室進行保存,之後按照訂單進行再次包裝後,就會出口到全球各地。
關於奇異果還有一項工作就是冬天剪枝,這是最辛苦的活了。每株果樹在長到架高時只留兩條母枝,然後向不同方向伸展,一季成熟期之後,會把老枝剪掉,留下新的枝條,然後綁枝,已保持一個較高的「生育能力」。
感覺所有果樹的剪枝都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
懷念金果自由的日子。
Ad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