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湖北宜昌發現6.3億年前動物休眠卵化石

2020-12-24 央視網
[中國新聞]湖北宜昌發現6.3億年前動物休眠卵化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6日 00:50 來源:CCTV.com
進入[中國新聞]>>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21點):2006年在三峽地區發現的化石經過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近日有了新突破。從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動物胚胎,它們曾生活在距今約6.3億年前,被科學家們親切地稱為———休眠卵。4月5日,國際著名刊物《自然》雜誌刊登了這個重大成果。

  《自然》雜誌刊登了這個成果題為「陡山陀滯育卵囊中動物胚胎化石」,它的發表標誌著這一成果被科學界所認可。實驗表明,動物胚胎可以保存為化石。此前最早的動物胚胎紀錄在距今約5.8億年前,中國科學家此次發現的休眠卵化石,意義重大。

  此前,科學界對已發現的最早動物胚胎化石一直存有爭議,認為與菌類化石非常相似,可能不是動物的胚胎。這次中國科學家們從600多個薄片中發現了大量具有顯著刺狀突起的生物親緣關係不明的化石,並發現它們具有動物胚胎發育的特徵,由此打開了另一個探討早期動物胚胎化石的窗口。

責編:趙巍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早的動物休眠卵化石
    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早的動物休眠卵化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5日 14:29 來源:科技日報   休眠卵化石破裂的囊胞     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尹磊明研究員為首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最近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在宜昌曉峰河剖面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動物休眠卵化石。
  • 最早動物「休眠卵」發現,動物起源提前5000多萬年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於飛金陵晚報報導在長江三峽湖北宜昌的曉峰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尹磊明研究員為首的科學家小組,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精細研究,發現了一塊帶著6.32億年前「風塵標記」、令人興奮的矽質巖。它其中暗存的遠古生命的遺蹟,改寫了動物起源的記錄。
  • 「古球蛋」原是遠古水生動物休眠卵
    據新華社南京3月11日電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所獲悉,一個由中、美研究者組成的團隊新近為一種5.3億年前的疑難化石「古球蛋」核准了「身份」。最新顯微成像技術顯示,這種產生在寒武紀早期、卻一直無法確定生物屬性的神秘化石,其實是遠古水生動物的休眠卵。
  • 石頭上的時間之箭 雲南建水發現3億年前的古地中海珊瑚動物群化石
    時間鍛造的美麗  3億3千多萬年前,你也是有溫暖有感情的鮮活的生命體。你曾經在那個橫貫地球東西的古地中海裡愜意棲息,幸福生活。這些化石都是石炭紀早期的標準化石啊!」  人群歡呼起來,大家喜出望外,紛紛跳過小荒溝與張教授合影,與化石留念,並簇擁著張教授在發現石炭紀早期洪波特-凱蘇林珊瑚化石的石頭前定格了3億多年前的歷史瞬間。而作為此次考察活動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孔祥庚和李自恆,更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一遍又一遍撫摸著洪波特化石,一張又一張地拍下洪波特化石的照片。
  • 中國科學家揭示寒武紀疑難化石「古球蛋」生物學屬性—新聞—科學網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3月8日電 (楊顏慈)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技術,該所副研究員殷宗軍博士等重構了寒武紀早期磷酸鹽化疑難化石——古球蛋的三維結構,在全球範圍首次證明古球蛋化石是後生動物的滯育胚胎(休眠卵)。
  • 中國發現1.6億年前「小飛獸」 或比鳥類更早上天空
    距今1.6億年前,體重大約120克-170克,在中生代哺乳動物中屬中等體型。其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距今1.6億年前,體重大約35克-55克,是典型的中生代小哺乳動物。其化石發現於河北省青龍縣。由中國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1.6億年前地球上已經誕生了滑翔哺乳動物。均在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8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刊登《侏羅紀新的滑翔哺乳動物》和《侏羅紀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中耳和捕食適應進化的新證據》兩篇連載文章,介紹了兩種世界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研究成果。
  • 200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在院士、科技人員、科技新聞工作者推薦候選新聞的基礎上,54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0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於2008年1月20日在京揭曉。
  • 遼寧建昌出土1.6億年前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圖)
    遼寧建昌出土的1.6億年前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中華侏羅獸近日獲英國《自然》雜誌認可哺乳動物的「老祖先」—中華侏羅獸化石8月26日,記者電話採訪了相關專家,了解到化石出土的詳細經過。發現:億年化石2009年在遼西「破土」8月25日,國際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中美科學家關於真獸類哺乳動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哺乳動物最古老的「曾祖母」,並將其正式命名為「中華侏羅獸」。
  • 中國科學家揭示寒武紀疑難化石「古球蛋」生物學屬性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3月8日電 (楊顏慈)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技術,該所副研究員殷宗軍博士等重構了寒武紀早期磷酸鹽化疑難化石——古球蛋的三維結構,在全球範圍首次證明古球蛋化石是後生動物的滯育胚胎(休眠卵)。
  • 在大峽谷發現距今3.13億年前的最古老的腳印化石
    距今3.13億年前的化石腳印是大峽谷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的腳印。來自挪威的地質學教授艾倫·克裡爾(allankrill)四年前和學生們一起徒步旅行時發現了這一驚人的發現。國家公園管理局官員本周在宣布這一發現時說,在這條小路旁邊,有一塊巨石,上面有明顯的化石腳印。
  • 6億年前的化石揭示動物起源之謎
    如果將動物比喻成一隻雞的話,那麼複雜的胚胎發育過程就是蛋孵化出小雞。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殷宗軍、朱茂炎與國外同行合作,新發現了籠脊球化石,表明孵化出「雞」的這個「蛋」在6.1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你見過長在大海裡的百合花嗎?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專家:6.1億年前化石揭開謎底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此次發現讓我們得出了蛋早於雞出現的結論。甕安生物群是發育於貴州省甕安地區震旦紀陡山沱期含磷地層中的一個多門類、種屬豐富、類型多樣、保存完美的晚前寒武紀化石生物群。該生物群最早發現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
  • 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蝙蝠與祖先外形相似,體型卻相差甚遠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中記載,世間一切的物種,都經歷過一個由A至B的漫長的演變過程。 蝙蝠的祖先自然也不能例外。蝙蝠俗稱為「巖老鼠」。它因晝伏夜出,長相醜陋而被人視為神秘且恐怖的生物。
  • 再現寒武紀大爆發奇蹟,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看5.3億年前海洋生物
    撫仙湖不遠處還有一座擁有5.3億年歷史的天帽山,就是在這麼一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規模超過6個香港迪士尼,8個海洋公園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是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溼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的雲南省十大文化旅遊項目之一——雲南寒武紀小鎮歡樂大世界。
  • 深海發現!英國科學家解開5.2億年前「梳子水母」化石之謎
    一名英國科學家在發現了一塊5.18億年前的化石後,解開了一種名為梳子水母的海洋生物的起源之謎。中國科學家命名為「戴華三瓊」化石。科學家們將這種以前不為人知的「海怪」命名為「戴華三瓊」,它生活在現在的中國的海洋深處。然而,多虧了一項新的研究,人們發現這種已經滅絕的動物與一種被稱為梳子水母的遠親具有許多解剖學特徵。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1.6億年前恐龍化石,網友:不愧是恐龍之鄉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6億年前的蟲子長什麼樣?南京古生物學家新發現
    6億年前的甕安生物群中,有一類胚胎狀化石表面上長有奇怪的螺旋狀線圈,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長期以來學界有各種假說,但均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這類化石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研究,最終破解了其身世之謎。
  • 日本富山市地層中發現1.2億年前甲龍足跡化石
    日本富山市博物館3日發布消息稱,在富山市內的地層中發掘到遠古甲龍足跡的化石。【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3日報導,日本富山市博物館3日發布消息稱,在富山市內的地層中發掘到遠古甲龍足跡的化石。甲龍是草食類恐龍,為保護自身背部有「甲殼」一樣的骨板,堅實異常。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寒武紀「古球蛋」化石生物學屬性
    自1977年首次報導以來,其生物學屬性一直不明。雖然有學者猜測它們可能是早期後生動物的卵,但缺乏可靠的證據做支撐。  殷宗軍等人利用南京古生物所高解析度顯微CT技術首次重構了寒武紀早期磷酸鹽化疑難化石古球蛋的三維結構,發現古球蛋具有實心的瘤狀表面裝飾、巨厚的多孔狀囊包以及囊包包被的處於不同分裂階段的細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