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姐跟我視頻訴苦,說是這兩天「又雙叒叕」跟婆婆吵起來了,我耐著性子聽她抱怨,這次是什麼原因吶?原來,表姐家的小外甥1歲3個月了,這兩天食欲不振,吃什麼都兩三口,喝奶量也不多,眼見著小臉憔悴了,全家人都著急,帶去醫院一檢查,發現是脾虛積食了,醫生說:「十孩九積,都是家長餵養不當引起的」。
平時表姐上班忙,小外甥白天的吃喝拉撒都是婆婆在照料,一直以來,因為帶娃的觀念不同,表姐跟婆婆沒少爭論,這不,孩子一積食,又成了導火索,表姐埋怨婆婆給孩子「塞飯」,吃飽了還喂,說1歲多的孩子為容納量小,撐出了積食,婆婆則反駁,說表姐給孩子買的餅乾、米糊才容易上火、積食吶,兩人各執一詞,都覺得自己說得有道理。
都是積食惹的禍!其實,很多人覺得孩子積食就是吃撐了,食物來不及消化,但實際上,孩子一積食,說明脾胃運轉出了問題,腸胃蠕動變慢,消化能力變弱,而導致孩子積食的原因,也並不僅僅是吃多了、吃撐了。
1、過早吃輔食,過早接觸油膩的大人飯,小寶寶的腸胃受不了
2、追著餵飯,孩子邊玩邊吃,這種不恰當的餵飯方式也容易導致孩子積食
3、為了寶寶長身體,頓頓大魚大肉、骨頭湯,太油膩
4、寶寶不愛吃乾飯,澆上肉湯、菜湯做成「湯泡飯」給孩子吃
5、寶寶生病是脾胃功能本來就會下降,還給孩子大補
6、寒性的水果、雪糕、冷飲等食物損傷了脾陽,刺激了腸胃
7、三餐不規律,除了正餐還吃大量的零食,吃得雜亂
上面這些情況,或許一頓兩頓、一天兩天對孩子沒什麼影響,但是日積月累,腸道中消化不徹底的食物殘渣越來越多,堵滯在胃,久而久之脾臟的運化能力也收到影響,脾胃受到損傷,全身的氣血、營養都運化不足,腸道免疫力下降,就成了「百病之源」,影響孩子的體質和發育。
那麼孩子積食之後怎麼調理?
1、初期在「消」
當孩子腸胃中出現積食,脾胃功能下降,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清理積食,恢復腸胃的通暢,家常可以用兩個方法,每天給孩子衝泡一杯焦胗棘,促進孩子對澱粉類食物、肉類油膩食物的消化,導出腸道積滯的垃圾,配合著給孩子揉腹,按揉足三裡,提升腸胃蠕動和消化液分泌,也能緩解孩子脹氣、腹瀉便秘等消化紊亂的情況。
2、後期在「調」
孩子的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變差,家長要在飲食上慎之又慎,少給孩子吃油炸、寒涼、甜膩、辛辣等食物,多煮些溫熱好消化的粥來溫陽益氣,調養脾胃,再配合這捏脊的手法,每天晚上睡前給孩子做一做,促進氣血循環,疏通與臟腑相關的經絡,逐漸的增強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