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維,大家都不陌生。從小學到高中,他的詩可不少,像《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生於盛唐,和李白是同一時代人物,都出生於公元701年,但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的性格不同,王維是一個山水田園派的畫家,沒錯,王維也善於作畫。
王維 江幹雪霽圖卷
從這幅畫中我們看見山水、田園,能夠想像出王維的內心世界。王維的水墨畫風,影響著中唐以後的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歷史。蘇軾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贊語,奠定了王維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明朝董其昌把文人畫的內涵,全部具體化於王維,稱王維是南宗畫之祖。這些都說明了王維的畫是一絕。
接下來,我們來從他的詩去品析他的人生態度。在《山居秋暝》中,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動靜結合景象;而緊接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出現,伴隨竹林中傳來的洗衣少女的歡聲笑語,使得山林的清幽間被打破,漁舟的划過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全篇動靜相宜的畫面繪身繪色。
王維山水田園詩歌引入了詩、畫、樂等一系列藝術元素,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閒適生活和恬靜心情。
詩人憑藉自身對層次、色彩、音律的巧妙處理,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靈動境界,不僅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傳統,還吸納了陶淵明田園詩的平淡醇美,進而將山水田園詩推向了新的高度。
我們來比較一下吧,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不是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當我讀這兩首詩的時候,真的感覺好像,那種意境很相似。
王維何為詩佛
盛唐時期,唐朝開放自由,使得大量外來文化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源於古印度的佛學思想得到唐皇的認可,禪宗得以盛行。王維便是禪宗的眾多追隨者之一。
由於王維嚮往禪道,禪親與世無爭的生活情緒、自然詩意的人生哲學啟發了他的的審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園詩表現出高度的空靈美,流露出禪機哲理思想。
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餌明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王維營造出」空」「靜」的意境,重傳神、輕跡象,他創作的各個細節似平都在服務於完整的境界,如同」一葉一如來,一花一世界」。因此有詩佛之稱。
王維的感情史
王維有一位青梅竹馬的妻子,打小就訂了親。王維進京趕考前就約定考取功名回來就成親。就這樣王維出發了。結果在玉真公主府裡登臺獻上一曲《鬱輪袍》琵琶曲。隨即震驚全場,從此,王維成了長安城裡風採最出眾、聲名最響亮的才子。甚至都傳聞公主要招為駙馬。
當未婚妻聽到關於王維的消息後,特別是公主要招他為駙馬後,想著這樣也好,他能夠更好地在京城平步青雲。但是王維也是一個痴情人,他向公主說明情況,然後回家迎娶未婚妻。可惜好景不長,在王維31歲時,妻子不幸離世,但王維終身不娶。他們的感情日月同輝,地久天長。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王維乃真君子。對待感情忠貞不渝,對待生活「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當今我們每個人去尊敬,去學習。
最後,祝願看到的讀者們事業平步青雲,生活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