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複選生活 原創
已經好久沒看電影了。自從我不上班之後,我的生活便陷入到黑白顛倒的無序狀態,游離在正常人生活軌跡之外,沒有雙休也沒有休息。沒有了早九晚五之後,自然也沒有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犒勞自己的想法。好在我,不悲不喜,半明半暗,把自己當旁觀者,遠離著時間線,懸空於深深的靜中。
最近發現《冥王星時刻》居然定檔上院線,心裡就有了淡淡的喜。章明導演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了,但又對影迷來說非常熟悉和珍貴,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一樣,又主流又邊緣,保持對一切的關注但又和一切漸離,一邊欲望暗湧,一邊孤獨永恆。
好的文藝片,看完之後,是可以好一陣反芻和醞釀的,我竟然欲說還休,半天寫不出一句來。先從美學角度說一下:影片畫面色調非常舒服,據說導演選擇天色將亮未亮,將暗未暗的時刻拍攝,這顯然是追求內容和形式的調性高度統一,即「半明半暗,欲說還休」。
整部影片沒有明確的衝突和矛盾,一群男男女女,告別都市的喧囂,進入一場如夢境般的原始森林,在無限煙雨氤氳中的游離中,天色不明不暗,雨水無時無刻,路途不明不朗,目標忽遠忽近。一個男人與四個女人之間的或明或暗關係,女人與女人之間的相互較勁,個人與旁人之間的側目旁聽。不能渡冥界之河,終以野人的綠眸注視生靈;逃不出迷離森林,掩飾情慾的躁動困獸於城。無限可能卻無疾而終的人物關係,希望與失望結束於如夢的一刻。
對於人物關係的處理和人物畫面的調度,我們或許可以看出導演的意圖,章明導演說: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冥王星時刻,每個人都有灰暗的一面,拿不到檯面上來說的那一面,或者不好意思公開說出來的那一面,互相都在試探。你可以發現他們兩個人有前世,他們又不好意思打破這個界限,每個人的關係都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冥王星時刻」。
在九大行星中,冥王星距離太陽最遠,故接受到太陽光是最少的。冥王星「它白天最亮的時候,就像我們這兒天蒙蒙亮的樣子」,這是一顆晦暗的星球。而在06年時,國際天文聯合會把冥王星降為矮行星,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
故,冥王星的象徵著死亡、靈魂、欲望、深層意識等等。故,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冥王星時刻,那種半明半暗,迷茫的時刻。在經歷了這個晦暗的時刻之後,在直面自己的困境之後,迎來重生。
影片中的《黑暗傳》與冥王星都遠離陽光、囊括神秘。導入部分的現代文明與正片不停移動的追尋過程仿佛兩個世界。文明和古樸的二元對立,生和死循環往復沒有答案,我們從黑暗中來,將要去往下一場黑暗。
我最喜歡的幾個段落:
女攝影撕下女製片的面膜,女製片黯然神傷,這是年輕對年老的挑釁啊。老夏與導演的那段關於愛情的對談,我們不一樣。女攝影師拿著攝影機對導演轉了一圈,說我的電影拍完了。王學兵回應她,你可以當導演了。老羅撒尿,眼看著尿桶,居然有畏難臉色,早已不是年輕時迎風三丈遠,如今衰老,居然夠不著尿桶。(不知道章明想表達什麼,類似的細節非常多)曾美慧孜出現的全部時刻,就是影片回甘的高潮部分。伴隨著呼吸聲,觀眾呼吸著角色的欲望。
曾美慧孜的出場使得情慾味非常濃烈,隨著嬌嗔而喘中接住的情慾之水,卻冰涼在拂曉獵槍槍響一刻。導演把情慾克制住了,即將高潮,高潮卻已褪。全片有許多這樣曖昧不明的橋段,觀眾期待著發生點什麼,可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鏡頭的重心不停地轉移。
正如冥王星無限接近太陽,卻要開始遠離太陽,奔赴黑暗,或許黑暗,才是永恆。
真要說起來,這部影片和洪尚秀的電影還有那麼幾點相似之處,男女曖昧,旅行,抽菸,喝酒,漫無目的,無聊中的繾綣。但相比與洪對男女政治的情有獨鍾,章明就顯得要寡淡很多。曾美慧孜的出場為影片增色不少,把原本一杯白茶因為那抹豔而變成一杯普洱生茶。之後我翻查了曾美慧孜,發現她還是2018年金馬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呢,這真是一位用背影就能演戲的好演員。
最後,摘錄電影中的矯情臺詞:
真正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我可以去死,我一定會視死如歸可一個人不能孤獨地死去你可以陪葬嗎對內心孤獨都可以妥協,在年輕女人身上貪圖片刻自由,這不是視死如歸那算死不瞑目吧
關於我 | About Me
旅行者 | 生活家 | 複選品牌創始人
感謝關注/點讚/分享「複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