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時刻》:喧譁與啞然,壓抑與騷動

2020-12-16 澎湃新聞

章明在中國電影譜系上可以歸入第六代,不過從1996年首次執導電影《巫山雲雨》以來,電影作品一直不多,且都僅在影展上小範圍露面,倒是擔任編劇的電視劇作品《山間鈴響馬幫來》(2009),先後在中央電視臺一套、四套和八套的黃金時段播出。《冥王星時刻》是章明電影首次在內地公映,與大象點映平臺合作,採取「限量」公映的特殊發行方式,值得觀眾且看且珍惜。

《冥王星時刻》海報

《冥王星時刻》以極低的成本製作完成,影片除了人工費用開支,在外景和服化道等上面的費用極盡儉省,總製作成本大概還比不上一般的視頻網站自製網絡大電影。電影的調色,也不盡符合觀眾通常對院線電影的質感要求。白晝場景的鏡頭裡,色彩過亮;夜晚場景的鏡頭裡,又多因晦暗而失去細節。然而《冥王星時刻》的最佳觀賞方式,只能是在影院四下皆黑皆靜的環境裡。影院的大銀幕,更利於展現電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更能讓觀眾代入到電影中人物跋山涉水時高一腳低一腳的搖晃感。如果是集體觀影,電影在沉靜的場景與場景之間,偶有角色對白打破沉默,激起觀眾一陣陣短暫的笑聲,也更給觀眾「如墮夢中」的不真切感,而這正是影片想要製造的效果:恍如當下,又恍如隔世,時空悠悠蕩蕩,欲明未明,將暗未暗。

《冥王星時刻》即使在多不以情節見長的文藝影片裡,也屬於戲劇性極淡化的電影。影片講述陷入創作困境中的導演王準(王學兵飾演),攜製片人丁宏敏(劉丹飾演)、演員小白(易大千飾演)和度春(李心然飾演),一行四人,在當地村鎮幹部老羅(易平飾演)的帶領下,行走在鄂渝交界處,穿越巫山,為遲遲難產的劇本採風的故事。電影按照線性時間展開敘事,眾人的採風之行一路走得困頓,路途中時有鄰人進入,同行一段路,而又相繼退場。最後諸人終於到達目的地村莊,聽到了苦苦追尋的喪歌《黑暗傳》。在漫漫長夜即將退場,晨曦的光線影影綽綽地劃開天幕時,影片中的人物,似乎也終於與內心的焦灼達成了短暫的和解,而進入澄明的境界。

《冥王星時刻》劇照

電影如果勉強要用類型片的窠臼歸類,或可屬於公路片的變體「山路片」。然而影片中眾人的跋山涉水,固有其目的,目的的理由卻並不充分,更像是因為已經上路,所以只好繼續前行。電影讓觀眾如影片中人一樣,焦灼、茫然、遲疑、停滯而不知前行方向,是要讓觀眾感同身受歧路難行,並在觀眾的心境上喚起對人生意義苦苦追尋而不得之時蒼涼、苦悶的情感共鳴,至於節奏感和邏輯性,則從來不是影片關注的焦點。甚至電影中的人物,作用也更多地是進行立場的表態,而無意於交代人物前史細節,統統留給觀眾去做猜測。

《冥王星時刻》不是一味替文學青年叫苦不迭的電影。影片中的村鎮幹部老羅,操一口西南地區方言,諳練人情世故,有市井生活智慧和小趣味,中和了電影的冷峻調性。電影中的鄉居生活,談不上風景迷人,也並不是世外桃源,質樸卻並不悽苦。電影有野心,野心不在憂慮家國天下,在記錄人心欲望的潛滋暗長。

易平飾

老羅

影片溼噠噠,即使在大晴天,也無徵兆地突然雨點落下,讓畫面籠罩上一層如煙如霧的氣氛。明暗交疊間,人物行止亦真亦幻。王準與小度交談,打機鋒不似打機鋒,介於通與不通之間。小度讀法文小說,和王準對話間談及靈山。《冥王星時刻》關心人的生存困境,不在物質層面而在精神層面。電影從後半段曾美慧孜飾演的寡婦春苔登場開始,主題逐漸浮出水面,現實與虛幻交匯,意識與潛意識拮抗。

王學兵飾王準

春苔這一名字,聽上去就溼漉漉、黏糊糊而有生命力。曾美慧孜先後出演過婁燁電影與李玉電影《蘋果》,又憑藉出演陳果電影《三夫》而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角色都豐滿而有肉慾。春苔青年守寡,雖是農婦,穿著打扮卻不保守,一身紅衣,黑夜中也相當觸目。電影安排春苔殷勤留宿王準、端持洗腳水的一場戲,以及其後獨臥床榻、以水拭面的一場戲,大膽前衛,但並不引起觀眾過分的聯想。觀眾同情春苔孀居生活的苦悶,而絕不會認為春苔與王準真能發生什麼。春苔顯然在敬養翁姑、操持家務和看顧獨子上,周到得無可挑剔。王準這樣的「大」導演來到偏僻的鄉間,激起春苔生活中的一點漣漪,而這點漣漪行將平復下去。影片至此而終於得以唱響的喪歌《黑暗傳》,並不獨為亡者而歌。

曾美慧孜飾春苔

電影中神秘的《黑暗傳》,並非出自虛構。現有學術觀點認為,《黑暗傳》是明清時期開始流傳的漢族創世史詩,這一觀點仍有爭議。而《黑暗傳》本身亦蒙塵多年,直到1984年才在神農架林區被文化幹部發現,又遲至1992年才首次公開發表述評本和整理本。歌聲咿咿呀呀,唱的是天地玄黃,莽莽蒼蒼。這場喪歌直從日出唱至日暮,日暮復又日出。而電影終於在結尾處點題,借春苔獨子與小學教師的交談,道出「冥王星上最亮的時候就跟我們天剛剛亮的時候一樣,昏昏明的」。一天一夜的圍坐守喪,難免讓諸人睏倦。神智漸迷糊之時,意識鬆懈,潛意識躍躍欲動。王準一行人的採風之行雖然總算沒有撲空,然而王準苦苦思索的劇本仍無頭緒,只是在《黑暗傳》的歌聲中,一切問題都暫可擱置。影片中人物的困局並不容易破解,電影戛然收尾,留給觀眾困惑。然而困惑是必要的,《冥王星時刻》不是啟明星時刻,影片只負責提出謎語,不負責解謎。

《冥王星時刻》劇照

《冥王星時刻》在意指上的含混晦暗,構成電影獨特的魅力。這樣的魅力,不完全依賴於敘事,也不完全依賴於氛圍。影片有眾聲喧譁也有眾聲啞然,有情慾壓抑也有情慾騷動。電影中人物也未必盡然明了自身言說不明的複雜意緒,觀眾於銀幕外目光跟隨這一干人的行止,宛若自身亦在巫山深處穿行,行至水窮山盡之處,便是心有所感之時。《冥王星時刻》不需要謎底。觀眾如何看待謎面,也就會有如何的謎底。這部講述「鬱郁不得志」的電影,走過至暗時刻,會迎來自己的冥王星時刻,而昏昏明之後,便該天亮。

相關焦點

  • 曾美慧孜和王學兵的一場戲,製造了《冥王星時刻》最情慾的一幕?
    由章明導演自編自導,由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易平、李心然、易大千聯合出演的劇情電影《冥王星時刻》,已經在國內上映了。大概吧,這些境遇都能製造某種程度的孤獨,但透過《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我看到了另一種孤獨的存在:不被人理解。王學兵飾演的導演、劉丹飾演的製片人、李心然飾演的度春、易大千飾演的小白、易平飾演的老羅以及曾美慧孜飾演的春苔,幾個人看似有在一塊的時刻,也有互相交流的時刻,但彼此卻沒有真正的理解。
  • 《冥王星時刻》:每個人都有半明半暗、迷茫的時刻
    最近發現《冥王星時刻》居然定檔上院線,心裡就有了淡淡的喜。章明導演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了,但又對影迷來說非常熟悉和珍貴,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一樣,又主流又邊緣,保持對一切的關注但又和一切漸離,一邊欲望暗湧,一邊孤獨永恆。好的文藝片,看完之後,是可以好一陣反芻和醞釀的,我竟然欲說還休,半天寫不出一句來。
  • 《冥王星時刻》,主題偏於愛情電影風格,敘事風格非常新穎
    導演對於「無意義時刻」的處理,完全可以讓他承載所有的溢美之辭,夏季渝東那氤氳水氣,突如其來的暴雨,曲折泥濘的山路,又給一個曖昧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沃土,那到底是什麼讓得影片最後的觀感如此欠缺呢?或許章導可以去和畢導聊聊。針對這部電影,我略微發表一些看法。
  • 限量公映的《冥王星時刻》,到底讓觀眾看到了什麼?
    雖然《冥王星時刻》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上,在「導演雙周」單元完成首映,但國內的觀眾們似乎並不買帳。觀眾們對影片的劇情以及影片所傳達的感情始終捉摸不透從而陷入了思考的黑暗,紛紛表示:《冥王星時刻》到底讓觀眾看到了什麼?
  • 文藝版《煎餅俠》,正確解讀《冥王星時刻》的方式
    讀《靈山》並不愉悅,《冥王星時刻》的過程同樣並不令人愉悅,因為這部電影的結構實在太像《靈山》了。《冥王星時刻》的導演章明毫不避諱地承認這部電影其實就是自己一次採風過程的再現。《靈山》寫作了7年,《冥王星時刻》的劇本同樣寫作了8年。
  • 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譁和騷動
    (William Shakespeare)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莎士比亞《麥克白》她反正要死的,遲早總會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一天。
  • 中國影片"冥王星時刻"坎城對話時光網
    《冥王星時刻》根據導演章明十年前拍片時,在神農架與老家巫山的採風經歷改編而來,講述了一行想拍電影的男男女女,面對情感欲望時的種種困境。;但在冥王星上,基本上早上6、7點鐘,天要亮沒亮的時候,就是光明和黑暗交替的短暫時刻,這一時刻就叫做『冥王星時刻』,對於我們的戲來說是很貼切的。」
  • 《冥王星時刻》上海首映:讓觀眾看平時發現不了的東西
    12月7日,由章明導演,沈暘監製,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易大千等主演的電影《冥王星時刻》,在上海大光明影院舉行千人首映禮,首映禮由大象點映平臺發起,主創到場與觀眾就影片進行了交流。這部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的影片,將於12月15日在全國「限量」公映。
  • 《冥王星時刻》影評:孤獨如此,如影隨形
    《冥王星時刻》是由章明導演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由王學兵、劉丹、李心然、易大千、曾美慧孜、易平聯合出演。雖然我們彼此認識,以為知道對方某一方面的真實,卻永遠不可能真正的了解對方,也從未從內心去深入探討過自己,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講的是自我反思,同時也是也是自我的救贖。
  • 在迷失的深山內,故事不斷發展——《冥王星時刻》
    2018年的王學兵復出了,從《未擇之路》到《冥王星時刻》。王學兵依舊是那個王學兵,只不過白白浪費了好幾年。如果說《未擇之路》裡面的王學兵的演技還有點浮誇的話,那麼《冥王星時刻》中的王學兵真正找到了自己熟悉的節奏。沉穩的表演風格,熟稔的控場能力。隨著劇情緩緩地推進,我們看到了那些衝動的時刻被一次次地帶到了將破而未破的零界點。但是最終沒有被戳破。
  • 怎麼評價電影《冥王星時刻》?
    《冥王星時刻》其實從名字上來說,已經很有吸引力了,從宣傳力度上來說也挺給力的,我很期待。 從放出來的片花來看,我覺得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擁有一種莫名的神秘感。整個劇情是以「劇組採風」為圓心展開的,故事的男主角王準是個導演,帶著女製片人、年輕的男演員和女攝影師去湖南的一個山區採風,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拍攝的靈感。
  • 《冥王星時刻》:彼岸投來一束黑暗的光
    而電影《冥王星時刻》正是形象刻畫了這一主題——一切都是渺小與冰冷的,被太陽系除名的遙遠的冥王星如是,口袋空空的小劇組如是,落魄的、唯唯諾諾的導演王準也如是。每一位角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主動,有的懦弱,有的獨立,有的執著…他們雖為一群人在一起,但始終是一個個孤獨的個體,形單影隻。
  • 《冥王星時刻》把反商業進行到底,一部無需解讀的年度佳片
    無聲無息的,章明導演的新片《冥王星時刻》上映了,票房低的可憐,不足五萬,加上之前各種點映不足五十萬,聊勝於無,無關這種限時限場的放映方式,就算是敞開了讓排片,影院經理們還是會給它畫個叉,畢竟電費也不便宜,誰會跟錢過不去,想賺錢必須放《海王》,大把特效黨嗷嗷待哺,再次也得放修復版的《
  • 蒂凡尼的早餐—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 電影《冥王星時刻》,把神秘的喪葬文化,展現在我們面前
    觀影之前,對於電影和導演進行了一番百度,《冥王星時刻》是一部關於一位導演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要拍攝民間喪歌《黑暗傳》的故事,而《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構思有十年之久,因資金等各種因素至今才與觀眾見面。導演章明先生,是一位低調,獲獎無數,被認為是神秘主義風格的導演。
  • 《冥王星時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灰暗的一面,上不了臺面的一面
    最近國內的電影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從金馬獎的胡波《大象席地而坐》到掙扎六年終於可以出現在世人面前的《狗十三》再到章明坎坷上映的《冥王星時刻》。《冥王星時刻》的主線劇情還是很明了的,一個發展上不上下不下的中年導演帶著他的製片人、攝影和男演員進山去採風,尋找《黑暗傳》。
  • 坎城"冥王星時刻"影評:影片本身即旅程
    而《冥王星時刻》迷人、含蓄,又充滿哲思的故事,則在這個主題上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角度,讓影片的故事本身變成了一段旅途。電影也是從一段旅途出發,片中的角色是一群低成本電影創作者,他們深入到神農架和巫山去採風,不確定自己的電影是不是真的能拍成,但這一經歷確實可以給觀眾們帶來許多值得反覆回味的隱喻。
  • 70億公裡外的冥王星上,太陽已變成了星星,那裡還有白天嗎?
    在很多朋友的記憶中,太陽系一直都是九大行星,但在零零後的課本中就變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在行星行列中被開除了!為了這個事情,美國民眾還上街遊行示威,因為冥王星發現時刻正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時期!
  • 講的都是人性 ——看電影·冥王星時刻
    電影《冥王星時刻》,中國第六代導演章明作品。2018年5月16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首映。
  • 為給冥王星「正名」,這位 NASA 科學家花了9年觀測到了冥王星最準...
    摘要: 在騰訊 WE 大會上, NASA 科學家 Alan Stern 講述了他是如何領導團隊拍下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並且測量得出冥王星最新的直徑數據,有望為冥王星「正名」。經過近10年的飛行,行程約50億公裡,終於成功飛掠冥王星,為它拍下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它也給人類送上意外驚喜——一個大大的「心」。為何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主導了此次太空探測?很多人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全球矚目的科學事件:2006年8月,冥王星曾因為自身大小無法求證在2006年被「排擠」出行星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