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時刻》上海首映:讓觀眾看平時發現不了的東西

2020-12-16 澎湃新聞

12月7日,由章明導演,沈暘監製,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易大千等主演的電影《冥王星時刻》,在上海大光明影院舉行千人首映禮,首映禮由大象點映平臺發起,主創到場與觀眾就影片進行了交流。這部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的影片,將於12月15日在全國「限量」公映。

電影《冥王星時刻》講述了王學兵飾演的導演王準為拍攝電影,帶著主創一行到神農架深山採風,卻意外遭遇暴風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他們努力行走,為了尋找創作乃至生命中的一刻光明。歌手金池為電影所演唱的推廣曲《人間搖籃曲》中,「在吵鬧的人間跋山涉水」「一群螞蟻,忙著躲雨,有我和你」等歌詞也許正恰到好處地描述了電影中人物的狀態。

「能一遍看明白的,一定不是好劇本」

點映現場,主創們回憶起拍攝電影點滴,都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拍攝體驗。

沈暘這些年監製了包括刁奕男、畢贛等青年導演的不少影片,她笑稱「章明是我合作過年紀最大的導演。我以為和老導演合作會比較輕鬆,沒想到……」因為題材太過個人化,這部電影從找投資開始就十分艱難。拍攝的過程同樣艱辛,沈暘回想起在神農架拍攝時,「住在農民家裡,地上黑壓壓的一片蚊子。」

《冥王星時刻》劇照

主演王學兵則表示,自己因為一直喜歡章明的電影而決定參演。最初他聽經紀人說章明要找他拍戲,還沒拿到劇本,他先去又看了一遍《巫山雲雨》。「看完劇本,我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劇本在說什麼。但我又喜歡導演之前的戲,這種感覺很矛盾,我又好奇導演到底能把這個本子拍成什麼樣。」王學兵坦言,即便是跟章明聊過之後,他其實「還是不是特別清楚」。一直到拍的過程中,他才慢慢體會到導演要表達的東西。

王學兵的發言引發了現場觀眾的「會心一笑」,的確,從情節上來說,這部電影顯得有些許「悶」,並沒有明確的矛盾衝突和危機,一個採風小團隊面對的都是各自內心的問題。

「一個電影最應該表達的未必是故事,氛圍也是很動人。演員去感受是最重要的。有些東西是屬於這個戲的。現場儘可能去體會他鏡頭裡的韻味,體會潮溼的空氣,體會到人物的心境,是最微妙的。」王學兵說,「拍完這個電影最大的收穫是,我發現一遍能看明白的劇本一定不是好劇本。」

王學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冥王星時刻」

曾經拍攝《巫山雲雨》《我的名字叫做紅》等佳作的導演章明,被監製沈暘形容為「嚴重被低估」的導演,而多年未有新作與影迷見面的章明,此番呈現出極具個人化表達的一部作品。

影片延續了章明導演過往冷峻、隱忍、詩意的現實主義,也延續了他生長的巫山氤氳神秘的氣息。

《冥王星時刻》是章明「黑暗三部曲」的第二部,上一部已經是十年前的事。2007年,章明以極低的預算用DV拍攝了三部曲之一《新娘》,而這部電影同樣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艱難完成。

章明

影片中一行人所尋找的核心《黑暗傳》是在偏僻的深山中傳唱的古老葬歌,對應著一些冥冥中遙遠的神秘感。有觀眾評價章明的電影是「神秘主義」,章明回應稱,這並非他刻意為之,但是他喜歡的方式。「一些場景是臨時發現劇本裡沒有,很多即興的部分,在某些時刻當下會有超越現實的狀態。一個社會化的人,也會有脫離現實的時刻。我喜歡這樣的場面,每個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場景。」

《冥王星時刻》劇照

電影中「冥王星」是章明用以比喻自己電影的意象。「冥王星離太陽最遠,是最邊緣化的一個。我覺得可能我的這種電影也是最邊緣化的,但是對電影裡面的人物來講,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冥王星時刻』,半明半暗,恍惚的、舉步維艱的時刻。」而主人公也是一個不得志的導演,多少有些「自傳」式的意味。而章明也借電影中人物之口表達了諸如「導演應該讓觀眾看平時發現不了的東西」之類的觀點。

現場沈暘問章明,是否覺得自己拍完這部電影後走出了這樣的幽暗時光,章明說,「此時此刻滿腦子都是下部電影的事情。電影是個很好的出口,但還有些電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拍。」

相關焦點

  • 限量公映的《冥王星時刻》,到底讓觀眾看到了什麼?
    雖然《冥王星時刻》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上,在「導演雙周」單元完成首映,但國內的觀眾們似乎並不買帳。觀眾們對影片的劇情以及影片所傳達的感情始終捉摸不透從而陷入了思考的黑暗,紛紛表示:《冥王星時刻》到底讓觀眾看到了什麼?
  • 電影《冥王星時刻》,把神秘的喪葬文化,展現在我們面前
    觀影之前,對於電影和導演進行了一番百度,《冥王星時刻》是一部關於一位導演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要拍攝民間喪歌《黑暗傳》的故事,而《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構思有十年之久,因資金等各種因素至今才與觀眾見面。導演章明先生,是一位低調,獲獎無數,被認為是神秘主義風格的導演。
  • 《冥王星時刻》:每個人都有半明半暗、迷茫的時刻
    好在我,不悲不喜,半明半暗,把自己當旁觀者,遠離著時間線,懸空於深深的靜中。最近發現《冥王星時刻》居然定檔上院線,心裡就有了淡淡的喜。章明導演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了,但又對影迷來說非常熟悉和珍貴,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一樣,又主流又邊緣,保持對一切的關注但又和一切漸離,一邊欲望暗湧,一邊孤獨永恆。
  • 《冥王星時刻》:喧譁與啞然,壓抑與騷動
    《冥王星時刻》是章明電影首次在內地公映,與大象點映平臺合作,採取「限量」公映的特殊發行方式,值得觀眾且看且珍惜。《冥王星時刻》海報《冥王星時刻》以極低的成本製作完成,影片除了人工費用開支,在外景和服化道等上面的費用極盡儉省,總製作成本大概還比不上一般的視頻網站自製網絡大電影。
  • 《冥王星時刻》:彼岸投來一束黑暗的光
    而電影《冥王星時刻》正是形象刻畫了這一主題——一切都是渺小與冰冷的,被太陽系除名的遙遠的冥王星如是,口袋空空的小劇組如是,落魄的、唯唯諾諾的導演王準也如是。每一位角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主動,有的懦弱,有的獨立,有的執著…他們雖為一群人在一起,但始終是一個個孤獨的個體,形單影隻。
  • 中國影片"冥王星時刻"坎城對話時光網
    所以我一直想拍一個關於葬禮的東西,或者說為什麼要在葬禮上唱《黑暗傳》。」影片中大段關於不同形式「葬禮」的描繪鮮活生動,讓人充滿敬畏。章明導演在片場  那麼既然講的是《黑暗傳》,影片又為什麼會起名為《冥王星時刻》,王學兵給出的解釋是,「冥王星和地球不一樣,地球上每天從早到晚的明暗變化都是一樣的
  • 講的都是人性 ——看電影·冥王星時刻
    電影《冥王星時刻》,中國第六代導演章明作品。2018年5月16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首映。王準仍不死心,繼續對高麗死纏爛打。直到被高麗戳到痛處,顏面掃地,這才罷手。人性一弱點,自私。產生距離後不但掣肘對方,還想讓對方停下來等待。王準和製片人丁宏敏,兩人身份相當,年齡相仿,目標相同。丁宏敏對待王準,在工作上來說是支持,在情感上來說是倚重。面對丁宏敏在酒桌上的求助,王準的選擇是迴避;面對丁宏敏關於老男人和小姑娘的提醒,王準的回應是不以為然。
  • 《冥王星時刻》影評:孤獨如此,如影隨形
    《冥王星時刻》是由章明導演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由王學兵、劉丹、李心然、易大千、曾美慧孜、易平聯合出演。電影的奇怪之處在於神秘感營造,也在於不完整的破碎呈現。片中借演員之口說出了:電影應該拍出觀眾看不見的東西。導演王學兵的孤獨和隱約試圖獵豔的蠢蠢欲動、女攝像師懷孕的秘密、男演員的妒忌心、村中寡慾對外來男性的渴望。部分鄉土元素也蠻吸引人,帶有一種淡淡的情慾味道和懸念。
  • 文藝版《煎餅俠》,正確解讀《冥王星時刻》的方式
    儘管《靈山》中看不出太多政治的內容,但整體上這是一本反政治的作品,講的就是一個人在政治壓迫下的艱難生存歷程。處處不見政治,又處處都是政治。這才使得這部作品擁有了極強的穿透力,也是被禁的主要原因。讀《靈山》並不愉悅,《冥王星時刻》的過程同樣並不令人愉悅,因為這部電影的結構實在太像《靈山》了。
  • 在迷失的深山內,故事不斷發展——《冥王星時刻》
    2018年的王學兵復出了,從《未擇之路》到《冥王星時刻》。王學兵依舊是那個王學兵,只不過白白浪費了好幾年。如果說《未擇之路》裡面的王學兵的演技還有點浮誇的話,那麼《冥王星時刻》中的王學兵真正找到了自己熟悉的節奏。沉穩的表演風格,熟稔的控場能力。隨著劇情緩緩地推進,我們看到了那些衝動的時刻被一次次地帶到了將破而未破的零界點。但是最終沒有被戳破。
  • 《冥王星時刻》把反商業進行到底,一部無需解讀的年度佳片
    無聲無息的,章明導演的新片《冥王星時刻》上映了,票房低的可憐,不足五萬,加上之前各種點映不足五十萬,聊勝於無,無關這種限時限場的放映方式,就算是敞開了讓排片,影院經理們還是會給它畫個叉,畢竟電費也不便宜,誰會跟錢過不去,想賺錢必須放《海王》,大把特效黨嗷嗷待哺,再次也得放修復版的《
  • 坎城"冥王星時刻"影評:影片本身即旅程
    而《冥王星時刻》迷人、含蓄,又充滿哲思的故事,則在這個主題上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角度,讓影片的故事本身變成了一段旅途。電影也是從一段旅途出發,片中的角色是一群低成本電影創作者,他們深入到神農架和巫山去採風,不確定自己的電影是不是真的能拍成,但這一經歷確實可以給觀眾們帶來許多值得反覆回味的隱喻。
  • 冥王星上發現會移動的是什麼東西?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值得收藏
    冥王星上發現會移動的是什麼東西?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值得收藏!一切要從幾張圖片說起,在NASA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的時候,給這一顆冰凍星球拍了幾張照片。科學家們將這些照片放大,竟然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物體,如下圖:更加神奇的,這些神奇的物體似乎還是在移動的,如上圖,右側箭頭所指,這些物體似乎在爬行,並在地面上留下了一條條爬行的痕跡,有點像海螺,或「鴨子」。當科研人員找到其它的照片,想進行比對時,竟發現,這些黑色的物體竟然消失了。
  • 《冥王星時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灰暗的一面,上不了臺面的一面
    最近國內的電影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從金馬獎的胡波《大象席地而坐》到掙扎六年終於可以出現在世人面前的《狗十三》再到章明坎坷上映的《冥王星時刻》。《冥王星時刻》的主線劇情還是很明了的,一個發展上不上下不下的中年導演帶著他的製片人、攝影和男演員進山去採風,尋找《黑暗傳》。
  • 怎麼評價電影《冥王星時刻》?
    如果是單看電影名字的話,我還以為是探索宇宙奧秘的題材,但是看了預告片段以後,發現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看來是我腦洞太大。《冥王星時刻》其實從名字上來說,已經很有吸引力了,從宣傳力度上來說也挺給力的,我很期待。 從放出來的片花來看,我覺得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擁有一種莫名的神秘感。
  • 《冥王星時刻》,主題偏於愛情電影風格,敘事風格非常新穎
    如同她身上那件桃紅色的衣服,在暗啞的村落裡如此顯眼,她在影片裡的驚豔出場也很難不被吸引,她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在演繹、在述說。導演對於「無意義時刻」的處理,完全可以讓他承載所有的溢美之辭,夏季渝東那氤氳水氣,突如其來的暴雨,曲折泥濘的山路,又給一個曖昧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沃土,那到底是什麼讓得影片最後的觀感如此欠缺呢?或許章導可以去和畢導聊聊。針對這部電影,我略微發表一些看法。
  • 曾美慧孜和王學兵的一場戲,製造了《冥王星時刻》最情慾的一幕?
    由章明導演自編自導,由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易平、李心然、易大千聯合出演的劇情電影《冥王星時刻》,已經在國內上映了。大概吧,這些境遇都能製造某種程度的孤獨,但透過《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我看到了另一種孤獨的存在:不被人理解。王學兵飾演的導演、劉丹飾演的製片人、李心然飾演的度春、易大千飾演的小白、易平飾演的老羅以及曾美慧孜飾演的春苔,幾個人看似有在一塊的時刻,也有互相交流的時刻,但彼此卻沒有真正的理解。
  • 冥王星的發現,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太陽系
    他拍下了照片,然後把它們放在一邊,沒有意識到他已經找到了他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尋找行星冥王星的出現源於對太陽系行星的搜索。18世紀,隨著天文學的發展,望遠鏡變得越來越強大,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尋找到了很多行星。1781年3月,威廉·赫歇爾爵士第一次觀測到了天王星,起初天文學家認為它是一顆恆星或彗星。
  • 《觀音山》上海首映 荏苒時光回味無窮
    >>點擊進入組圖   搜狐娛樂訊 2011年2月28日,尚未公映已大熱的電影《觀音山》在上海舉辦了以「回味《觀音山》」為主題的慶典活動,導演李玉,影片主演範冰冰(在線看影視作品
  • 把太陽比作東方明珠的那個球體的話,冥王星只有一個橘子那麼大?
    在1930年的2月18號湯泊差不多一年之後,他終於發現了這一大堆點當中有一個緩緩移動的星星。而在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30年的3月13號,它向全世界宣布了行星x的發現。這裡不得不配上掌聲音效,湯伯的故事太勵志了。那麼在發現冥王星之後,湯博士得到了堪薩斯大學的獎學金,終於是接受了大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