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無息的,章明導演的新片《冥王星時刻》上映了,票房低的可憐,不足五萬,加上之前各種點映不足五十萬,聊勝於無,無關這種限時限場的放映方式,就算是敞開了讓排片,影院經理們還是會給它畫個叉,畢竟電費也不便宜,誰會跟錢過不去,想賺錢必須放《海王》,大把特效黨嗷嗷待哺,再次也得放修復版的《龍貓》,那是投資少見效快的合家歡。
這部電影很可能就此沉沒在地球時間裡。沒有關係,《冥王星時刻》已經為章明踏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作為第六代導演中最晚上岸的一位,他從1996年拍攝第一部電影,二十多年來拍了十幾部電影,在此之前全都沒有公映過。每次拍完電影,他就帶上片子逛電影節,收穫過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瑞士佛裡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還有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評委會獎 ,包括《巫山雲雨》《郎在對門唱山歌》《她們的名字叫紅》 都曾被國內媒體評為年度十佳。
票房說完了,得獎也聊了,言歸正傳,說說對章明作品的感受吧。筆者第一次看章明的電影的時候還很年輕,根本不知道章明是誰,趕上逛街路邊有DVD賣,抽出《巫山雲雨》的封面,與賣碟小哥對視一笑,心照不宣付五塊錢拿走,回家塞進486電腦的光碟機,又誤以為是一部第五代導演的電影,怎麼那麼文(沉)藝(悶),沒幾句臺詞,沒有漂亮的演員,都是溼漉漉的大山大水,狹窄的房間,看不懂在講什麼。
後來,又陸看了《晚安,重慶》,說實話製作有點糙,但是故事性很強了,有犯罪,有懸念,還有小人物的掙扎,用了主旋律式的風格,還挺正能量的,再後來是《郎在對門唱山歌》,色調更加明亮了,人物更接近正常人,用簡單的風格,描繪複雜的時代和人生,挺好的,看過以後也就忘了,遠不如同年的《萬箭穿心》那麼扎心。
再次言歸正傳,作為一位從來沒走上水面的電影節導演,章明的水準和貢獻現在沒法定論,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忽悠人的水準有所提升,這一部《冥王星時刻》當時看預告片,看那些有著豐富可能性的場景,形形色色的人物,還以為是在追逐科幻熱,是一部科幻片,或者是冒險片,一群神秘的形形色色的人,中間有什麼陰謀和犯罪,至少應該像《一齣好戲》那樣,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發生點什麼激烈的衝突吧。
結果,什麼都沒發生,王學兵飾演的導演王準就是個導演,女製片人就是製片人,攝影師就是攝影師,本地人就本地人,他們看似神秘莫測,其實表裡如一,從頭至尾沒有什麼秘密被揭開,他們在茂密的叢林中穿行,一邊行走,一邊思考著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彼此說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話,做著應該做的事,人前和人後有一點不一樣,又說不清楚到底有哪些不一樣,有幾次看似要發生點什麼,最後卻什麼都沒發生,特別是那個《黑暗傳》,就像是一個玄玄乎乎的開場,雷電交加,最後卻一滴雨都沒下,變成了一碟青菜豆腐式的小菜。
儘管一切都沒有發生,卻並不影響《冥王星時刻》成為2018年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它突破了類型、流派和套路的限制,詮釋了電影的不可預料性,彰顯了創作者對票房的蔑視,沒有任何對商業的企圖,相比於張藝謀,馮小剛,賈樟柯,那些可以設想的精彩,其實觀眾更需要的是想像力,是純粹的心情的感受,在似有還無的情緒中得到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撞擊。
特別是當那句臺詞說出來「冥王星是太陽系最黑暗的星球 ,白天就像我們地球蒙蒙亮的樣子」,依然是不明覺歷,卻有一種宏大的詩意油然而生,與詩一樣,無需解讀,不能揣測,閱讀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