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的發現,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太陽系

2020-12-21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1930年1月23日、24日,一位在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工作的年輕天文學家,正在一片小夜空上拍攝恆星位置的照片,尋找可能預示著太陽系邊緣某處運動的異常現象。他拍下了照片,然後把它們放在一邊,沒有意識到他已經找到了他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尋找行星

冥王星的出現源於對太陽系行星的搜索。18世紀,隨著天文學的發展,望遠鏡變得越來越強大,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尋找到了很多行星。1781年3月,威廉·赫歇爾爵士第一次觀測到了天王星,起初天文學家認為它是一顆恆星或彗星。這成為了後續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特徵的一部分。在天王星被正式認定為一顆行星後,天文學家們開始陸陸續續確認其他行星。1801年,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了一顆名為穀神星的新行星。後來,穀神星被降級為一種新的天體,即小行星。穀神星的發現幫助天文學家預測了整個太陽系的其他行星。

天文學家觀察天王星和它的軌道時,他們注意到一些細微的變化:在太陽系更遠的地方,有一些大的東西在影響這個氣態巨星。1821年,天文學家亞歷克西斯·布瓦爾發表了天王星軌道的詳細信息。根據他的數據,來自英國的約翰·庫奇·亞當斯和來自法國的烏爾班·勒維耶獨立預測了一顆新行星的位置。利用勒維耶提供的數據,一位名叫約翰·戈特弗裡德·加勒的德國天文學家開始尋找這個未知的天體,在1846年9月23日,他在預測的地點附近觀察到了它。海王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行星,在發現它不久後,天文學家開始預測位於太陽系的遠處的其他行星。

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似乎表明了另一個天體的存在,因為存在某種東西改變了它們圍繞太陽的運動。在1877年到1930年間,天文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理論。他們預測海王星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一到五顆行星。然而,天文學家珍·巴普蒂斯特·加約重新進行了行星軌道的計算,計算結果推翻了這些結論。於是,天文學界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海王星之外還有另一顆行星的想法。然而,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持樂觀情緒。美國天文學家威廉·h·皮克林就是這樣一位天文學家,他曾預言海王星之外有一顆行星O,以及從P到U的行星P,所有這些都被推翻了。而另一位美國人珀西瓦爾·洛厄爾提出了他稱之為行星X的天體存在理論。

行星X

洛厄爾起初是劍橋地區的一位商人,後來他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並持續了終生。1893年,他資助了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的一個天文臺。1905年,他開始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他以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原始觀測為基礎,根據提修斯-波德規則做出假設。提修斯-波德規則描述了太陽系中行星的相對位置。這一假設幫助天文學家在1801年發現穀神星,但對其他行星的用處有限。洛厄爾利用他的天文學知識,餘生都在天空中尋找那個"獵物"。然而,直到1916年去世,他也沒有發現那顆行星。

在洛厄爾去世後,洛厄爾遺孀針對他的遺產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天文臺提起了訴訟,這起法律訴訟長達數年,導致天文臺停止了對這顆行星的尋找。1927年,當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時,洛厄爾的侄子羅傑·洛厄爾·普特南又開始尋找他叔叔痴迷的行星x。1929年,他請了一位年輕的天文學家克萊德·威廉·湯博來協助尋找。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湯博拍攝了30多萬張天空的照片。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為了發現移動的天體,他必須按順序比較每個圖像,試圖發現在夜間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的單個天體。

2月18日,他檢查了前一個月拍攝的兩張照片,發現了這個移動天體——一個微弱的亮點,從一張照片跳到另一張照片。從而,掀開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神秘面紗。

洛厄爾天文臺在3月13日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發現,選定的日期不僅與珀西瓦爾·洛厄爾的生日重合,還與一個半世紀前發現天王星的時間重合。這個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天文臺認為這個發現驗證了創始人洛厄爾的猜測,但是其他天文學家並不這麼認為。在宣布這一消息時,這顆行星還未命名,天文臺向社會各界徵求建議。一千多條建議如潮水般湧來,最後他們選定了冥王星,這是11歲的威尼西亞·伯尼提出來的。

天文界對這個發現一直存在爭議。在之前,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這顆行星;事實證明,是洛威爾自己想像出了這張照片。冥王星似乎並沒有被認出來,部分原因是它在夜空中太過模糊。更重要的是,雖然冥王星確實是在人們估計的地方被發現的,但這些預測都是以一個更大的氣態天體為前提的(洛厄爾曾預測有一顆質量是地球六倍的行星),類似於其他外行星。冥王星似乎太小了,無法對它最近的軌道鄰居施加很大的力。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天文臺開始監測冥王星,並在進行更詳細的觀測時修正其大小。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天文學家使用更強大的望遠鏡,最終確定冥王星並不昏暗。事實上,它能夠反射相當數量的光;它的質量比預期的要小。

1978年,美國海軍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擁有衛星:它有一個「月亮」。天文學家詹姆斯·克裡斯蒂仔細觀察了這顆行星的照片,發現它的一側出現了一個凸起,然後這個凸起又消失了。由於圖片的解析度太低,很難發現它。這顆名為卡戎的衛星比它的母星還要小,直徑只有750英裡。這一發現使天文學家得以測量行星的質量,並進一步將其修正到地球質量的0.2%。幾十年後又發現了四顆衛星:2005年發現的冥衛二和冥衛三, 2011年發現的冥衛四, 2012年發現的冥衛五。

冥王星仍然是太陽系邊緣的一個奇葩。旅行者號的兩次任務都是在離開太陽系時錯過了這顆行星,但隨著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啟動,科學家們有了一種新的工具來觀察這顆行星。1990年,哈勃太空望遠鏡第一次拍攝到了這對行星的照片。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開始在太陽系的末端發現新的天體,現在稱其為柯伊伯帶。

行星是什麼?如何定義?

2005年,天文學家在冥王星之外發現了一顆新天體,這引發了對太陽系天體定義的新討論。自2003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用新的電腦程式掃描天空,這使定位一顆行星變得更容易一些。在2004年至2005年間,科學家們發現了幾個新的天體:妊神星、鳥神星

和鬩神星。鬩神星被發現比冥王星大,最初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太陽系第十顆行星。

後來,關於天體分類的問題在天文界引發了一場爭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召開會議來解決這個問題。傳統上,在太陽系內對天體的分類有:巖石行星,氣態巨行星和衛星,但隨著1801年小行星的發現,急需一個新的定義,重新分類天體。雖然冥王星最初被歸類為一顆行星,但隨著天文學家對它的體積地不斷修正,顯然,它的體積相對太陽系的一些衛星都要小得多。在太陽系中發現的其他大小相仿的天體表明,需要對其進行新的分類。

經過長時間的爭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了三個行星分類標準:

一顆行星應該滿足:

圍繞太陽運行;

有足夠的質量來維持流體靜力平衡(接近圓形);

並且圍繞其軌道的鄰近區域沒有其他天體。

根據新的分類標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定冥王星不符合歸類為一顆行星的標準。根據與它周圍天體的體積的比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認為它屬於一個新的類別:矮行星。雖然冥王星的分類改變了,但它並不是唯一的矮行星:穀神星也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而且人們認為柯伊伯帶的許多其他天體也會符合同樣的分類。

冥王星的重新分類引起了社會的極大討論,不僅有從小就知道冥王星是一顆行星的普通大眾,也有天文學家,他們指出了定義中的一些缺陷:從技術上講,像地球和火星這樣的行星可以被歸類為矮行星。此外,新墨西哥州和伊利諾州的州議會通過決議,宣布冥王星將永遠被視為一顆行星。2008年,一個新的定義發布了,冥王星,它是外海王星矮行星。

新視野號

1990年,天文學家開始計劃前往冥王星的任務。但是項目成員遇到了問題,項目最終被取消了。然而,在21世紀頭十年的中期,這個項目又重新開始了,在幾次延遲之後,「新視野號」任務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

這一任務的目的是飛向冥王星,並圍繞它近距離飛行。為到達太陽系外圍所需的速度,減速是不現實的,所以它的另一個任務是探索柯伊伯帶的部分區域。

2014年12月,飛船被重新激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開始以每秒1千字節的速度傳回信息。在2015年6月和7月期間,探測器傳回了這顆矮行星迄今為止的第一張詳細照片。它將在7月14日經過這顆天體,然後探索太陽系的外圍。飛船上還載著克萊德·湯博的骨灰。

作者: Andrew Lipta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重新分類到矮行星隊伍中,也就是說冥王星被降級,踢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一時之間,爭論四起,很多人認為這對於冥王星而言並不公平,也有人認為這是冥王星本身特性的必然。
  • 冥王星是意外發現的,體積只有月球的1/5,被除名太陽系大行星行列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經常能夠看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可是如今太陽系只剩了八大行星,還有一個行星到底去了哪裡?這個行星到底是如何發現並命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冥王星。冥王星的發現是一個意外的收穫1930年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在研究天王星與海王星的時候,一次意外的錯誤測算,錯誤的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附近還有另外一個衛星伴隨,基於這個錯誤的測算,科學家們順藤摸瓜,深入對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周邊進行觀測,不查不要緊,這一查竟然發現了一個行星的存在。
  • 冥王星到底多「可怕」!才導致被踢出太陽系?冥王星:我有話說!
    冥王星到底多"可怕"!才導致被踢出太陽系?冥王星:我有話說!在人類還沒有了解到宇宙的時候,一直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越發深入,才慢慢地認識到了太陽系。十幾年前太陽系其實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大行星其實就是冥王星。那麼為什麼他會被踢出九大行星呢?首先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太小了,它的體積還沒有月球大。此外就是在冥王星附近發現了一個小行星,它的體積都要比冥王星大,科學家不可能把一個比小行星還要小的天體規劃為行星。
  •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系之一,地球每天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自轉運動。太陽系的八大系相互制約、相互生存,但有一些人不知道的事,在很久之前並不是只有8個星系,而是有9大行星,這顆行星便是冥王星。1930年科學家正式發現冥王星的存在,了解發現它對太陽的引力作用並不是特別大,隨後將冥王星徹底踢出了太陽系,隨後便慢慢形成了8大系。
  • 少了個冥王星,太陽系的行星數量還能否恢復到九顆?很有可能
    冥王星曾經是位於太陽系最外側的一顆行星,遠日點達到了48.871個天文單位,它位於柯伊伯帶之中,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儘管冥王星的個頭很小,體積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而質量只有月球的六分之一,且軌道還有部分與海王星軌道存在著交匯,但由於彼時人類的天文觀測能力還極為有限,所以它仍然被定義為一顆行星。
  • 被趕出太陽系8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傳說中的人間煉獄
    太陽系中有8個主要行星,但很多年前還不知道太陽系中有9個主要行星。這顆行星是科學家在1930年發現的冥王星。但是,與火星,金星甚至海王星相比,太陽對冥王星的吸引力很小,這就是科學家最終將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上踢出的原因之一。
  • 冥王星表面曾發現大型運動物體,科學家不能確定,你認為是什麼?
    文/科學年輪冥王星是一顆太陽系內的普通星球,在2006年以前,它還被人們定義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但是經過對冥王星的更加深入的研究發現,冥王星體積太小,雖然有幾顆衛星,但是它甚是還沒有月球大,以至於不能再稱為第九大行星,所以被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
  • 太陽系原來是雙星系統?除了太陽以外,我們星系還有「第二太陽」
    在2006之前,所有與天文有關的書籍,對於太陽系行星的描述都是九大行星。除了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顆冥王星。這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在它的附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從而推動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根據重新定義的行星,冥王星正式從地球九大行星中除名。
  • 我們對以往發現的、極有可能是太陽系第九行星的天體了解多少?
    我們有一些猜想和發現,但目前還沒有真正找到它。這要從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側的6條柯伊伯帶說起。柯伊伯帶是由大量冰塊組成的環,彼此之間極度相似——只有14000分之一的概率,這是一個純粹的巧合。所以我們猜測,這可能是受某個未知天體引力影響的結果。
  • 冥王星為何淪落到如今的地步?科學界有聲音呼籲重新對其審判
    在2006年的時候,天文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剝奪冥王星行星的稱號,將其重新定義為矮行星。這一消息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轟動,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則重大的消息,連平時不怎麼關注天文消息的人也會問一句,冥王星到底怎麼了?
  • 3位太空人永遠因太空沉睡,唯有他飛到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諸如此類的太空事故其實在世界航天史上還發生過很多次,許多太空人都因此而喪生,目前人類抵達最遠的地方就是月球而已,但有這麼一個「人」,他卻已經飄出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雖然冥王星在2005年的時候被從行星行列除名,正式成為了矮行星中的一員,但是冥王星的發現依然是天文學中非常重大的貢獻,1997年湯博逝世之後,也仍然被視為「冥王星之父」。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你看除了冥王星以外,我們還在海王星軌道外,也就是柯伊伯帶附近發現以上的一些矮行星。如果不貶冥王星的話,太陽系的行星數量現在已經飆升到了兩位數了。所以說就目前我們所知,按照我們對行星的新定義,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不過,喜歡天文學的你應該也聽說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 冥王星,一顆充滿爭議的星|百家故事
    冥王星(Pluto)是柯伊伯帶(Kuiper Belt)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鬩神星(Eris)。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
  •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 拍下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最為神秘和鮮為人知的星球之一,85年前,年僅24歲的克萊德·湯博發現了這顆位於數十億公裡外的神秘天體,如今他的部分骨灰也隨著新視野號抵達了冥王星。冥王星的發現者終於「星際穿越」到了冥王星。  新視野號項目經理格倫·方丹:我們之前總覺得,我們就要到達了,現在突然就像火車沿著軌道開過來。
  • 鬩神星的發現,這顆類冥王星的天體,引起了科學界的「腥風血雨」
    厄裡斯軌道的平面遠離太陽系行星的軌道平面,而且軌道也遠遠超出了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海王星軌道之外的一個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當厄裡斯繞太陽運行時,它每25.9小時完成一次自轉,使它的日長與我們的相似。
  • 冥王星發現緩慢移動的物體?科學家無法解釋它是什麼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可惜後來被天文學家無情地踢出了九大行星。估計冥王星也很委屈吧,「我咋了,怎麼就莫名其妙被拋棄了呢?」雖然冥王星已經不是九大行星,但它一直在科學家的密切關注之下。冥王星是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又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雖然它處在太陽系邊緣,但美國宇航局的地平線號探測器卻一直在關注著這顆特殊的行星。
  • 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開始聚攏人馬單幹
    當時還有些為冥王星鳴不平,憑什麼這些科學家靠一個投票就取消了它的地位,這些科學家真的公平嗎?當然其實這對於一個星球來說,它完全不知道人類在搞什麼,這只是人類的階級思想。在天文學界有一個階段也是只有八大行星的,在1930年之前,人們也是認為太陽系有八大行星。
  • 距離地球最遠的男人,如今已經飄過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如今已經飄過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他的名字,叫做克萊德·威廉·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如果是對天文學感興趣的讀者,應該對克萊德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而且是冥王星的發現者。
  • 給大家講一下冥王星的故事
    因此,冥王星有時會在海王星的軌道內運行,這時它就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 此外,冥王星的軌道是傾斜的,與其他行星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它會在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軌道的上方和下方運行。科學家認為冥王星是由三分之二的巖石和三分之一的冰水混合而成的。冥王星上的水實際上可能比地球上的水多。像海王星一樣,冥王星是通過數學預測而不是觀測發現的。
  • 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被踢出行星行列,可一點也不冤
    1930年,科學家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從那之後,冥王星就被視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樣的看法一直持續到了2006年,冥王星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排除在了行星行列之外,而被劃為了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