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戲劇家:李漁,意深詞淺,潔淨

2020-12-16 小右說娛樂

大家好,我是小編雙婷,今天我來和大家說一下中國明代戲劇家:李漁,「意深詞淺」論,「潔淨」論。

李漁將詩文的詞句與戲曲的詞曲進行比較後認為。

詩文之詞採貴典雅而賤粗俗,宜蘊界面忌分明。詞曲不然,話則本之街談巷議,辛則取其直說明言。凡讀傳奇而有令人費解,或初閱不見其佳,深思而後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絕妙好辭。(《詞曲部·貴顯淺》)

指出戲曲詞句的特點就是「顯淺」,它的語言從「街談巷議」中吸取得來,又要廣大觀眾聽得懂,所以「事則取其直說明言」,不能「令人費解」。李漁還從戲曲演出的目的來比較文與曲,進一步闡述他的「貴顯淺」,主張:

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詞曲部·忌填塞》)

李漁所要求的「顯淺」,來源於俗雅共賞的目的,看法是正確的。他主張的顯淺並不是浮潛或淺薄。在同一節中,他還提出了「能於淺處見才,方是文章高手」的原則。例如,他對《牡丹亨》中的某些語句雖有些批評,但對其某些精彩處,又讚不絕口:

《診崇》曲雲:「看你春歸何處歸,春睡何曾睡,氣絲兒,怎度的長天日?」……《憶女》曲雲:「地老天昏,沒處把老娘安頓。」「你怎撒得下萬裡無兒白髮親。」「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此等曲,則純乎元人,裡之百種前後,幾不能辨,以其意深詞淺,全無一毫書本氣也。(《詞曲部·貴顯淺》)

戲曲語言必須意深詞淺,以淺見深,通俗易懂,曉朗如話,這就是李漁的結論。這個觀點,直到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李漁又提出戲曲語言貴「潔淨」說。何謂「潔淨」?

潔淨者,簡省之別名也。潔則忌多。減始能淨、二銳不無相悖乎?曰:不然。多而不覺其多者,多即是潔,少而尚病其多者,少亦近蕪。予所謂多,謂不可測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強鳧變鶴之多也。(《詞曲部·文貴潔淨》)

指出「潔淨」即簡省。但是李氏的意思並不是主張把臺詞減縮的越少越好,而是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含意。他認為當內容上需要用較多的語句表達時,「多而不覺其多」,「多即是潔,,當內容不需要這些語句來表達,即使它們的數量較少,「少亦近蕪」。這就是「可以不長而必欲使之長」,猶如「唱沙作米,強堯復鶴」那樣嫌「多」。

關於戲曲語言「潔淨」的標準,李漁概括為八個字,即:

意則期多,字惟求少。(同上)

要求運用極情煉的語言來表達儘量多的意思,也就是現代常說的戲劇語言必須精煉得象詩,要以極經濟的唱詞和說白來表現豐富的內容 怎樣做到「潔淨」呢?李漁主張劇作家要下狠心捨得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剮改。他在同一節中指出,刪改可分為兩步。一是邊寫邊刪:「每作一段,即自刪一段,萬不可刪者始存,稍有可削者即去。」二是寫畢放一段時間再刪:「追易日經時之後,取而觀之,則妍媸好醜之間,非特人能辨別,我亦自解雌黃矣。」過一段時間再看看自己的作品,往往會發現當時未曾發現的不妥之處,而能毫不可惜地刪削。這樣「隔日一刪,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無瑕瑜互見之失矣。」

李漁的「潔淨」說,同樣適用於賓白語言。李氏是對戲曲賓白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他自稱「傳奇中賓白之繁,實自予始。」他把「賓白當文章做,字字俱費推敲」,他也反對賓白的「當儉不儉」。

相關焦點

  • 建德的這個地方,連清代大戲劇家李漁都稱讚!在你家附近嗎?
    李漁在他的遊記中,還將嚴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比,在李漁看來,嚴州的西湖有一種天然之美。明代以來,風水盛行,認為州城冬眠下水方向的建安山不夠高大,不能「收起擋風」,於是從萬曆年間開始,歷任州縣官都致力於在湖東築壩以擋住東湖止水,使之西流。
  • 穿過歷史的謎團——李漁李玉或許是同一個人
    (圖)李漁很簡單,我來封一個稱號吧——李漁是中國的莫裡哀。實際上李漁是中國傑出的詩人、卓越的戲劇家、天才的小說家、以及優秀的戲劇理論家、美學理論家、生活藝術家。他搞表演、搞出版,都是開歷史的風氣之先。一部《芥子園畫譜》就會讓後代千萬書畫家懷著感恩之情銘記他老先生的功勞。他完全可以與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等齊肩,跨入偉大作家的行列。
  • 【蘭江美食】李漁豆腐丸子
    明代末年,一天,蘭溪一家徽州山雜南貨店來了一位老闆談生意,雙方生意談好正好是吃飯的時候,好客的徽州商人熱情地挽留客人吃飯,這位老闆就應允了。可徽商店裡的老闆娘可急壞了,店裡人一到晚上吃的都是平常的醬菜,讓她上哪找食材來招待客人呢?這時,他看見廚房裡還剩下一小塊豆腐和一些醬好的肉末。
  • 大文豪的戀荷癖:曹雪芹、王昌齡、李漁都愛它
    至於究竟是何味,大概只能問創造這個詞的遠古先聖了。  中國最早的一部辭典《爾雅》,把芙蓉解釋為「敷蒲」。所謂敷,就是蔓延展開,而蒲則是一種比荷花更常見的水草植物。不妙,芙蓉居然如蒲草一般,四處瘋長,這其中似乎暗藏著一絲譴責,怒其有些隨意與放浪,甚至水性楊花。明代藥學大家李時珍,也從音韻學的角度,認定芙蓉的本意就是「敷布容豔」。看來,芙蓉在很早的階段,是極為張揚臭美的一種存在狀況。
  • 大隱隱於市——李漁和他的芥子園
    好將感嘆詞,刻向前詩外。新字日相催,舊字不相待。顧此新舊痕,而為悠忽戒。當時的讀書人想要躋身仕途就得參加科舉考試,李家屬於在江蘇做生意的浙江人,無法在居住地考試——明代很少有「高考移民」,李仙侶出生後方恩準杭州商人子女在外地參加考試,稱作商籍,但李家屬於金華府,享受不到杭州人的商籍待遇。
  • 通過李漁《閒情偶寄》,說說中國古人如何打擊盜版
    盜版是一種惡劣的行為,損害了著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人們越來越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盜版的生存空間也將會越來越小。一、李漁:史上反盜版最成功的作家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他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由於李漁的小說和戲劇太受市場歡迎,因此盜版問題也十分猖獗,以致於他每次出一本書,盜版就很快會上市,有些書商甚至直接冠上其雅號「湖上笠翁」,胡亂編纂一些書籍謀取利益,嚴重損害了其利益與聲譽。
  • 李漁:最拉風的家具設計師
    然而,一生賣文為生的李漁置辦家具是捉襟見肘的,他或許是古代家具大咖中最好玩的一個,但可能也最窮的一個了。     李漁(1611~1680年),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常自稱「湖上笠翁」。明末清初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他是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戲劇家、生活美學家、名士和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所著《閒情偶寄》,文筆優美,風趣幽默,於嬉笑怒罵中見真性情。
  • 中國食蟹歷史,螃蟹怎麼做最好吃?李漁:當然是清蒸
    漢唐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位於北方,北方的河流並不多,所以產螃蟹的地方也很少,對於這種新奇的食材,大部分還是抱著獵奇的心態觀望為主。一直到兩宋時期,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權力中心逐漸南遷。 來自北方的遺民逐漸適應了江南溼潤的氣候,同時也在遍布的河流湖泊中,發現了美味的螃蟹。我們知道上海的簡稱是「滬」,這個字最初的意思便是指用竹子編成的柵欄,常被插在水裡用來捕螃蟹或魚。
  • 戲說李漁:生活與藝術,滿懷熱愛的「可欲」之人!
    好將感嘆詞,刻向前詩外。新字日相催,舊字不相待。顧此新舊痕,而為悠忽戒。而李漁的父母,對其教育尤為看重,其母親更是效仿「孟母三遷」,將李漁安置在李堡鎮上的一座「老鸛樓」讀書。不難看出這三年,李漁的小日子過得好生快活。當年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在《答李端叔書》中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
  • 清代才子李漁的專利——笠翁香印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明萬曆三十八年(1611年),李漁母親懷胎11個月,肚子痛了三天三夜還是沒有分娩。到了農曆八月初七這一天,有個白髮老翁路過此地,他看了看產婦,說肚裡的胎兒是「星宿降地」,現在住的這間房子窄小陰暗,是載不住「星宿」的。
  • 李漁:不官不仕,居家辦公卻活成了莎士比亞
    好將感嘆詞,刻向前詩外。新字日相催,舊字不相待。顧此新舊痕,而為悠忽戒。功名富貴科場尋。在明朝覆亡之前,李仙侶三入考場:24 歲,他去往金華參加童試,一舉成名。2不久,明代終結,江山易主,滿清鐵騎橫掃江南,緊接著,剃髮易服,錦繡的江南大地,遍地腥羶。不久,金華城破,鐵蹄所到之處,十室九空。目睹家國巨變的李仙侶,只得回到蘭溪鄉下躲避戰火,過著歸隱山林,寄情山水的日子。
  • 愛得不深不淺,恰到好處的星座
    如果愛得太深就會讓你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也越容易受到更大的傷害;如果愛得太淺,你連去愛的資格都沒有,又如何品嘗到戀愛的滋味呢?所以愛得不深不淺,恰到好處是最好不過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在十二星座裡,這三個愛得不深不淺,恰到好處的星座吧,你上榜了嗎?
  • 李白一首隻有6句30個字的唐詩,「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
    中國古典詩歌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的凝練性。畢竟對於這樣的古詩來說,20個字、28個字就是一首完整的詩歌,若沒有語言本身的凝練與蘊藉,是沒有辦法表現出完整內容的。比如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李白一首隻有六句30個字的唐詩,被評為「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讀起來很有味道。且看: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 市戲劇家協會赴遂昌作婺劇交流
    市戲劇家協會赴遂昌作婺劇交流 發布日期: 2012-07-17
  • 李漁之窗
    李漁曾居西子湖畔,曾經希望能夠以有限的財力在杭州購置一艘湖舫。這艘湖舫李漁是這樣設計的:其他部位與一般船毫無二致,只是窗戶相異。船的四面都用木板製成,並蒙上灰布,使其不露一點光線。而在船的左右,各留一塊扇面形狀的窗。
  • 將夜李漁結局是什麼 李漁是好的還是壞的
    在電視劇《將夜》中與寧缺有關的幾個女主中,不得不提一下李漁,而從目前的劇情來看,這個李漁還是看不出來好壞的,而在原著小說《將夜》中,李漁可不止是一個單純的公主。李漁確實是唐王唯一的公主,不過這個李漁還是很有想法的,李漁在小的時候,就能犧牲自己去和親,而在單于死了之後,又能很果斷地回國,就知道這是一個心中有大事的人。
  • 《芥子園》裡「李漁」唱著歌劇「反盜版」
    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說起中國的「反盜版」,在大家印象中是近些年來的事情。事實上,這事兒可以回溯到三四百年前,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子李漁因為有人盜版他的《閒情偶寄》而憤然赴蘇州打官司,雖因官場黑暗官司失敗,卻成了中國歷史上反盜版鬥士的先驅。李漁這段經歷被寫成了歌劇搬上了京城的舞臺,這就是日前在天橋劇場連續上演五場的大型民族抒情歌劇《芥子園》。
  • 冬季釣淺還是釣深?由天氣決定!
    冬季釣魚應釣深還是釣淺呢?其實得根據天氣決定,正所謂釣無定律,只有你去到釣場,看到實際水情才能判斷準確,下面筆者就以天氣為切入點,給大家講講什麼時候宜釣淺,什麼時候宜釣深。一、天氣晴朗、氣溫穩定宜釣淺雖然冬季普遍寒冷,但也有較為暖和的天氣,比如連續幾天都是晴天時,氣溫會有明顯的上升,水溫會趨於穩定,這時在深水呆久了的魚兒會到上層水域活動,因此很適合釣淺水。
  • 「我抒我讀」投稿|《閒情偶寄》:清代全才李漁的思想筆記
    因此,隨著戲劇納入時代主流,相應理論研究也逐步問世,其中以清康熙年間才子李漁的《閒情偶寄》尤以為名,《閒情偶寄》的付梓問世,系統總結了中國戲劇的藝術特點,同時也包含了李漁個人生活哲學與美學觀念。可以說,李漁的天賦才能與時代發展契合,在正確時間點亮了中國戲劇理論的研究高度,在中國人才輩出的文學史上也顯得頗為特別,讓人難免不對《閒情偶寄》與「笠翁」李漁的過往經歷產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