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的這個地方,連清代大戲劇家李漁都稱讚!在你家附近嗎?

2021-02-07 今日建德

武陵有西湖,嚴陵亦有西湖;

武陵有南北二峰,嚴陵亦有二峰。

這是清代大戲劇家李漁

在路過嚴州時對梅城西湖的描述


高大的烏龍山橫臥在東、西兩湖的北面,像是一條橫臥巨龍,而東、西兩湖便是龍的眼睛。因為這樣的風水關係,在古時的梅城便流傳著有王氣,應出「真命天子」的說法。



不過,從史料記載來看,東湖和西湖最初的時候,只是烏龍山溪水下洩的兩處溝渠。由於西湖這一帶本是地勢底下的窪地,每逢大雨城區便會受災,於是唐代當地刺史候溫,便開闢了一個「廣袤五百四十二丈」的西湖。



李漁在他的遊記中,還將嚴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比,在李漁看來,嚴州的西湖有一種天然之美。



梅城東湖是何時開浚的,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只知道它形成於明朝。說起東湖,梅城人便會很自然的提到那隻早已消失不知所蹤的東湖「保護神」——石雕水牛。



明代以來,風水盛行,認為州城冬眠下水方向的建安山不夠高大,不能「收起擋風」,於是從萬曆年間開始,歷任州縣官都致力於在湖東築壩以擋住東湖止水,使之西流。



可是,每當「春水狂漲」之時,仍會衝決湖壩,於是,便刻了一隻石雕水牛,作為保護神放在東湖壩上,以此來鎮壓洪水,可如今石牛已經不見……



明朝的萬曆年間,東西湖之間還有一條溝渠連接著,名叫南溝,古人也稱之為玉帶水。東湖水首先穿過字民橋,匯集在宋家湖。上世紀80年代,宋家湖被填平,如今在這裡建起了農貿市場。



東湖水從這裡繼續穿過三板橋、太平橋後,又匯入了江家塘,最終,從後歷橋出水門進入西湖。溝渠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橫穿了整座古城,形成了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獨特景致。



南溝雖已不在,但東西兩湖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僅緩解了洪峰,還調節了整個古鎮的小氣候。



解放後,東西湖逐漸成為了梅城發展漁業的場所。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老百姓買條魚吃可是件挺奢侈的事兒,只有家裡辦紅白喜事的時候,才會買些魚來讓家人一起享用。



有老人說,以前東西湖的附近一點兒也不熱鬧,不像如今,湖邊都建起了公園,人們在這裡或長跑鍛鍊,或舞劍弄拳,吹拉彈唱,散步嬉戲,熱鬧非凡。漸漸地,對於東西湖的感情也就更深了一層。



雖然,南溝扁舟蕩漾、遊魚穿梭的風採已無法再現,但東、西兩湖卻依然會陪伴著古鎮,書寫自己的歷史。


有的城鎮韻味之所以歷久彌新

全在於ta厚重的歷史積澱

如一壇老酒,歷經歲月愈加醇香……

我的家鄉梅城,為什麼你讓我如此深愛?


圖片來源建德論壇

■ 回憶!曾經的大同田畈煤礦,那段不朽的青春……

■ 最新最全!建德市行政服務中心各窗口電話都在這了!雙休日能辦哪些事一目了然~

■ 你知道嗎?再過幾天,全國人民都要羨慕死建德了!

■ 可怕!門縫下驚現一隻手!下涯一女子上廁所竟遇到「變態」!



         — 今日建德微信 

| 時事 | 社會 | 娛樂 | 潮流 |

長按二維碼關注  觸摸真實的建德

相關焦點

  • 穿過歷史的謎團——李漁李玉或許是同一個人
    穿過歷史隧道的縱深,我在隧道盡頭等你。真相有時是主觀的發現,但它源於客觀的存在。人們都知道元朝的戲劇叫做雜劇,著名的「關馬鄭白」四大戲劇家就是那時出現的,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漢宮秋》《倩女離魂》和《梧桐雨》。
  • 中國明代戲劇家:李漁,意深詞淺,潔淨
    大家好,我是小編雙婷,今天我來和大家說一下中國明代戲劇家:李漁,「意深詞淺」論,「潔淨」論。李漁將詩文的詞句與戲曲的詞曲進行比較後認為。詩文之詞採貴典雅而賤粗俗,宜蘊界面忌分明。李漁還從戲曲演出的目的來比較文與曲,進一步闡述他的「貴顯淺」,主張:傳奇不比文章,文章做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做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故貴淺不貴深。(《詞曲部·忌填塞》)李漁所要求的「顯淺」,來源於俗雅共賞的目的,看法是正確的。他主張的顯淺並不是浮潛或淺薄。
  • 清代才子李漁的專利——笠翁香印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明萬曆三十八年(1611年),李漁母親懷胎11個月,肚子痛了三天三夜還是沒有分娩。到了農曆八月初七這一天,有個白髮老翁路過此地,他看了看產婦,說肚裡的胎兒是「星宿降地」,現在住的這間房子窄小陰暗,是載不住「星宿」的。
  • 大文豪的戀荷癖:曹雪芹、王昌齡、李漁都愛它
    雖然芙蓉前面加上一個水字,概念就比較清晰了,遺憾的是,古代文人常常有意無意地把這個水字省略掉,仿佛有了水,芙蓉便大失其風韻了。  文人歷來對荷花念茲在茲,關乎它的詩詞文章可以形成一門學科——荷花文化學。婉約一些的作者就不說了,就連唐代雄渾壯闊的邊塞大詩人王昌齡,也曾留下兩首「採蓮曲」,大讚蓮花與女子交相輝映的美景。
  • 建德這所幼兒園正式投入使用 在你家附近嗎?
    建德這所學校正式投入使用!在你家附近嗎?》。編輯:王佳)
  • 清代作家李漁的《閒情偶寄》都講些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明白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蘭江美食】李漁豆腐丸子
    蘭溪本地的鹽滷豆腐嫩白纖細,搗碎之後和肉泥混在一起,在麵粉堆裡滾動成雞蛋大小的丸子,入鍋煮出的美味,足以激活你的味蕾。最早「發明」這道菜的,據說是一位在蘭溪經商的安徽人。明代末年,一天,蘭溪一家徽州山雜南貨店來了一位老闆談生意,雙方生意談好正好是吃飯的時候,好客的徽州商人熱情地挽留客人吃飯,這位老闆就應允了。
  • 李漁的家廚 為什麼像一隻鶴?
    清代文人李漁的家廚王小餘,菜做得好,脾氣也大。他在掌勺時,對旁邊的人說,「猛火!」燒火的,就將火燎得旺旺的,像大太陽一樣。說,「撤」,趕緊遞次撤下柴禾。說,「羹好了」,伺候的人,趕緊拿餐具,稍有違背他的意思,或是耽誤了時間,必像對仇人一樣大叫怒罵。
  • 連南方人都稱讚東北大米好吃,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連南方人都稱讚東北大米好吃,你知道什麼原因嗎?大米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主食之一,它是水稻的種子。世界上種植水稻的國家還是比較多的,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現在普遍使用的大米都叫做亞洲栽培稻,它是起源於我國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的水稻種植業就已經廣泛分布於南方地區。我國的南方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但是大家應該會發現,東北的大米好像在國內更出名一些,東北的大米大家都說好吃,甚至連南方人都稱讚東北大米好吃。
  • 通過李漁《閒情偶寄》,說說中國古人如何打擊盜版
    一、李漁:史上反盜版最成功的作家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他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由於李漁的小說和戲劇太受市場歡迎,因此盜版問題也十分猖獗,以致於他每次出一本書,盜版就很快會上市,有些書商甚至直接冠上其雅號「湖上笠翁」,胡亂編纂一些書籍謀取利益,嚴重損害了其利益與聲譽。
  • 李漁:最拉風的家具設計師
    然而,一生賣文為生的李漁置辦家具是捉襟見肘的,他或許是古代家具大咖中最好玩的一個,但可能也最窮的一個了。     李漁(1611~1680年),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常自稱「湖上笠翁」。明末清初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他是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戲劇家、生活美學家、名士和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所著《閒情偶寄》,文筆優美,風趣幽默,於嬉笑怒罵中見真性情。
  • 戲說李漁:生活與藝術,滿懷熱愛的「可欲」之人!
    李漁一生最輝煌的時期正是他打隱於市井的後半生,他作詩著文,寫戲譜詞,功名難就,轉身做了一個成功的商人,他開芥子書鋪成出版市場霸主,他辦李氏家班火遍大江南北,首開文化產業之先河。這個世代業農的家族,既不曾有朝中顯宦,也鮮少出文彥名流。1611年,明朝末世,李漁生於夏李村一戶貧寒之家,李漁的前半生,叫李仙侶,中年時更為李漁。夏李村人多地薄,「流寓於外者幾三分之二」,族中不少人在江蘇如皋古城經營藥材,李漁伯父李如椿在如皋城內做藥鋪生意,也算紅紅火火。
  • 李漁:當然是清蒸
    漢唐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位於北方,北方的河流並不多,所以產螃蟹的地方也很少,對於這種新奇的食材,大部分還是抱著獵奇的心態觀望為主。我們知道上海的簡稱是「滬」,這個字最初的意思便是指用竹子編成的柵欄,常被插在水裡用來捕螃蟹或魚。
  • 《芥子園》,李漁唱著歌劇「反盜版」
    李漁一生最輝煌的時期在南京芥子園度過的,而趙景揚雖然祖籍山東但在南京出生長大,說話口音就連吃飯的胃口都是南京的,而且從小就對李漁這個人有著濃厚的興趣。「如今歌劇舞臺大歌劇太多了,普通人以及才子佳人的歌劇很少,加上李漁的故事中有愛、反腐敗、反盜版,於是我把這個發生在三百年前的版權官司寫成歌劇,劇中對官商勾結等官場腐敗給予了嚴厲的批判,很有現實意義。」
  • 將夜李漁結局是什麼 李漁是好的還是壞的
    在電視劇《將夜》中與寧缺有關的幾個女主中,不得不提一下李漁,而從目前的劇情來看,這個李漁還是看不出來好壞的,而在原著小說《將夜》中,李漁可不止是一個單純的公主。李漁確實是唐王唯一的公主,不過這個李漁還是很有想法的,李漁在小的時候,就能犧牲自己去和親,而在單于死了之後,又能很果斷地回國,就知道這是一個心中有大事的人。
  • 昨天,建德最熱鬧的地方肯定是這裡!你去了嗎?
    這麼大的水車,居然帶動三個大錘子砸山茶籽!」「古時候的山茶油就是從這些油餅裡擠出來的嗎?」昨天上午,大杭州最西部的鄉鎮建德李家鎮重啟1000年歷史的水碓油坊,「江南第一榨」2019季正式開榨。「一滴油」傳承千年懸空的石錘、牛車茶礱,木龍榨、石碓、挖空的巨大木槽……一大早,水碓油坊裡就人山人海,大家都想擠到前面看一看傳承千年的古法榨油技藝。這是什麼?怎麼用的?為什麼做成這樣?
  • 你知道嗎?「李堡」原來是這麼來的!到過這裡才恍然大悟!
    你知道嗎?「李堡」原來是這麼來的!到過這裡才恍然大悟!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清代戲劇家李漁
  • 【李漁美食】56歲的李漁與13歲的雪兒相遇,從此世間多了一道佛豆酥的糕點!
    那一刻來得太過突然,李漁都看得呆了。他突然發覺,這不是一個平凡女子,或許正是上帝賜予他的一個尤物呢!李漁問道,你可知這花名?雪兒道,此為蠶豆花。李漁頓了頓道,在我老家,叫佛豆花。雪兒問,你的老家在哪裡啊?為什麼不一樣的叫法?李漁道,我的老家在浙江蘭溪,聽祖輩人說,此物來自於西方印度,有佛性,故稱佛豆。雪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李漁問道,你喜歡吃?
  • 《芥子園》裡「李漁」唱著歌劇「反盜版」
    李漁一生最輝煌的時期在南京芥子園度過的,而趙景揚雖然祖籍山東但在南京出生長大,說話口音就連吃飯的胃口都是南京的,而且從小就對李漁這個人有著濃厚的興趣。「如今歌劇舞臺大歌劇很多,普通人和才子佳人的歌劇很少,加上李漁的故事中有愛、反腐敗、反盜版,於是我把這個發生在三百年前的版權官司寫成歌劇,劇中對官商勾結等官場腐敗給予了嚴厲的批判,很有現實意義。」
  • 「我抒我讀」投稿|《閒情偶寄》:清代全才李漁的思想筆記
    因此,隨著戲劇納入時代主流,相應理論研究也逐步問世,其中以清康熙年間才子李漁的《閒情偶寄》尤以為名,《閒情偶寄》的付梓問世,系統總結了中國戲劇的藝術特點,同時也包含了李漁個人生活哲學與美學觀念。可以說,李漁的天賦才能與時代發展契合,在正確時間點亮了中國戲劇理論的研究高度,在中國人才輩出的文學史上也顯得頗為特別,讓人難免不對《閒情偶寄》與「笠翁」李漁的過往經歷產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