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一手絕活闖市場 鄉土人才唱響西望鄉村振興曲

2020-12-11 金臺資訊

位於宜興市丁蜀鎮的西望村,是名副其實的紫砂特色村,也是全省通過培育鄉土人才成功振興民間傳統工藝,實現強村富民的示範村。走進村莊,「家家捶泥,戶戶做坯」,啪嗒啪嗒的打泥條聲音,從各家的窗戶中傳出,交織成靈動的打擊樂。近年來,該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成功培育了一批技術強、懂經營、講奉獻的鄉土人才,他們常年活躍在紫砂陶產業生產經營一線,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帶動農民發展多元富民產業,成為群眾心中致富的「領頭羊」。

「以前,這裡可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地處圩區,村民們日子過得清苦得很。」自小生活在西望村的村會計範介君說,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大地,才給西望村村民帶來了希望。改革開放之前,西望村一些村民為了彌補農閒收入,專為窯場做工,可當時紫砂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明顯。上世紀80年代初,西望村還辦起了石粉廠。不過,由於汙染重、經濟效益差,沒過多久,石粉廠便關停了,這讓發展剛有些起色的西望村又陷窘境。真正讓大多數村民脫貧致富、看見希望的,還是老行當——紫砂產業。

為更好引領村民做大做強紫砂產業, 2009年以來,西望村依託範偉群、範澤鋒等一批優秀的鄉土人才,成立了全國首家以農民手工業為基礎的紫砂陶瓷專業合作社,不僅有效提高了村民制壺水平,而且建立起良好的市場秩序,引導村民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尤其近幾年,該村堅持黨建與優勢鄉土產業發展同謀共劃、深度融合,通過在西望村紫砂陶藝專業合作社成立黨支部,發揮黨組織在工作推動上的「核心」作用和在生產經營中的「督導」作用,實現了「原料供應、技術培訓、營銷推廣、品牌包裝、宣傳推介、行業管理」的全產業鏈共建共享。

合作社在每個產業鏈環節都會精選黨員中的技術好手設立黨員示範戶,以點帶面,帶動產業發展。除此以外,制定誠信經營規章,由黨員帶頭,並接受群眾監督。年近八旬的吳連芝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窯務好手。加入合作社後,他堅持以一把紫砂壺一元的價格,為社員提供優質的燒制服務。也正是因為吳連芝講質量、樂奉獻,社員們不僅都放心把壺交給他,而且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的誠信經營意識越來越高。近年來,關於紫砂行業的一些不和諧之聲,偶有見諸媒體,但西望村卻一直作為正面典型對外展示,該村的紫砂經營不但沒受到影響,反而收穫了影響力。

技藝的傳承是紫砂這門傳統藝術流芳百世、經久不衰的首要命題。技藝傳承首先從黨員做起。村黨總支書記範澤鋒多年來刻苦鑽研紫砂技藝,勇於創新,他不僅手把手授徒,而且還將整個傳授過程用視頻錄下來,給更多的社員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學習。合作社一批優秀技師也都免費帶徒教學,其中省工藝美術大師範偉群在積極從事紫砂藝術創作的同時,甘願將所思所想以及一身好手藝傳授給社員和村民,至今授徒近200名,並因此獲得「全國百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範」等稱號。高級工藝美術師周菊英也創辦「陶苑匠心」婦女微家,幫助一些家庭經濟困難、技術力量薄弱的紫砂從業者,鑽研技術、開發新品、開拓市場,目前已陸續為50多位家庭貧困青年傳授紫砂技藝。除此以外,合作社還組織實施「青藍結對工程」,促成380對師徒結對。目前,西望村擁有3個綜合性產業基地、12個藝術創作團隊、200多家個人工作室,獲得專技職稱的鄉土人才由不足40名發展到近400名,西望紫砂從單一的壺藝製作發展成陶刻、雕塑、堆花等門類齊全的綜合性藝術體系,誕生了範偉群、範澤鋒、周菊英等多位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

鄉土產業既要有「泥土芬芳」,又要有「現代氣質」。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介入,西望村當地的網絡銷售也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紫砂壺的銷售渠道。作為宜興第一批探索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樣本村莊,西望村還被評為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

「儘管目前網上銷售存在良莠不齊、以次充好的現象,但網際網路讓更多的人了解紫砂壺、了解紫砂文化。當信息更加透明,網際網路信用體系完全建立起來時,好的產品會逐漸顯現出來。」範澤鋒這樣認為。儘管目前網絡銷售延用「紫砂壺銷售價格與手工藝人工藝職稱掛鈎」的傳統售價方式,但隨著網上商品全面展示、信息公開,更加透明的產品評價和價格定位正在形成。

通過集聚大量專業技能的鄉土人才,並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西望村的紫砂技藝傳承完成了從家族式、師徒式封閉型發展,向鄉土人才帶動、交流開放型發展的轉變。廣大社員通過參加各種壺藝大賽、交流活動等,技術職稱和知名度均日益提升,並形成了一批個人原創品牌。由此,西望紫砂在網際網路引發的複雜協作系統中,牢牢佔據產業鏈的中高端,實現村莊和手工業者的價值同步發展。8月上旬,杭州微拍堂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慕名到西望村調研和洽談合作事宜,並初步達成與西望紫砂陶瓷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微拍堂村」的構想。社員在享受普通商家線上培訓權益的基礎上,平臺還將定期舉辦線下專題培訓會,面對面講、手把手教,確保每位有意參與經營的社員都能「入門道」。

通過村民抱團闖市場,鄉土人才帶頭闖市場,紫砂泥已成為西望村村民的「致富泥」,行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全村人均年收入近10萬元。為讓「陶花」香更醇,該村還成功打造「誠信經營一條街」,經營戶紛紛亮出誠信格言,誠信經營的理念已在西望村蔚然成風,廣大村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昂首前行。(記者 趙輝)

相關焦點

  • 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原標題: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鄉土人才成長於農村,植根於農村,是聯繫群眾、
  • 「教授級」的鄉土人才!無錫這些人上榜!
    「教授級」的鄉土人才!無錫這些人上榜!高級、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職稱這些晉升至「教授級」的鄉土人才中,有紫砂手藝人,有種田高手、飼料大王,也有海歸博士和職業農民。
  • 浙報頭版︱黃巖設鄉村振興學院培育鄉土人才
    2018-12-24 07:33 |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施佳琦 沈晶晶這些天,位於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村的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迎來了福建省莆田市的30餘名機關、鄉鎮、村幹部。得益於黃巖與同濟大學的合作,在規劃設計專家指導下,烏巖頭村著手對100多間老房進行保護性改造,發展文創產業、鄉村旅遊。如今,綠水青山與鄉土風情,引來近20家文創工坊、民宿和農家樂入駐。烏巖頭村也成為校地聯合培養鄉村人才、指導鄉村實踐的樣本。
  • 宅梧出妙招,讓鄉村產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
    宅梧出妙招,讓鄉村產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組合拳」,把有能力的鄉村產業人才挖掘出來,把符合宅梧發展需要的企業吸引過來,讓鄉村產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
  • 青島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暨「鄉村振興人才配置」現場會在萊西...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政 李群 青島報導12月11日,青島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暨「鄉村振興人才配置」現場會在萊西市召開。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劉傳華,各涉農區市人社局負責人,以及特邀嘉賓——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青島市技師工作總站站長周勇和全國交通物流行業技術能手、青島拔尖人才、青島市供應鏈協會秘書長段沛佑等人員參加了此次活動。先後到院上鎮、水集街道、經濟開發區觀摩鄉村人才配置工作開展情況,交流總結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情況。
  • 鄉村振興人才哪裡來
    朱啟臻無論是產業興旺,還是生態宜居或鄉風文明,沒有人才支撐一切無從談起,所以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的人才振興要明確三個問題,鄉村需要什麼人才?鄉村人才哪裡來?鄉村人才如何發揮作用?我們重點討論鄉村人才哪裡來這個問題。
  • 讓鄉土人才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據了解,封開縣近年來不斷優化鄉土人才創業環境,目前已吸引680多人回鄉創業,成立公司7間,建立專業合作社11個,家庭農場9個,帶動2560戶農戶、870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助力每戶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堅實力量。同時,支持鄉土人才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已培育出6000多名農村實用型人才、800多名農產品精深加工工藝人才。
  • 英山縣激發人才活力為鄉村振興打造「智囊團」
    一個普普通通的品種,在鄉土能人帶動下,做成了富民強村的大產業,使得天堂村由貧困落後村逆襲到石頭咀鎮發展前列。近年來,英山縣積極實施能人回鄉、培育鄉土人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能,讓一朵朵「人才之花」在鄉村「枝繁葉茂」。從脫貧攻堅轉入到鄉村振興中,該縣繼續培植涵養各類能人,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智囊團」。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
  • 甘肅金塔:培養選拔「鄉土人才」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在農業技術指導上,李富春是一個「響噹噹」的品牌,他十幾年如一日服務鄉親,靠著自己的苦苦探索,從一個鄉土人才逐步成長為農業技術能手,他示範推廣的2茬西瓜套種1茬豇豆的立體種植模式,能讓每座大棚增收30%以上,讓鄉親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2020國考申論模擬題及答案解析:鄉村振興 關鍵在人才
    人力資本下鄉,在鄉村振興的所有環節都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是當前鄉村振興的關鍵。【開頭從時代背景切入,指出鄉村發展面臨重要契機,而這關鍵在人才。緊密貼合主題,提出觀點。】誠然,當前鄉村面臨「老齡化」「空心化」,資金不願意回鄉,人才不願意回流。鄉村發展面臨著缺少勞動力、缺少資金的窘境。
  • 【一把手 話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在人才,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率先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為契機,立足縣情實際,多措並舉,大膽實踐,堅持「引、育、用」並重,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集聚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
  •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今年全國脫貧攻堅任務即將完成,在實現全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的接續工作至關重要。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通過構築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農村、加強培養本土人才、輸送鄉村振興人才的人才體系,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打造引鳳「強磁」,優化造血功能。
  • 仁懷市蒼龍街道:「雙培養」工程 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近年來,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按照遵義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要求,根據「基層黨建聚力年、脫貧攻堅決勝年、重點項目突破年,幹部作風提升年」四個年景定位,持續抓基礎、強基礎、實基礎,抓實「雙培養」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建強一個戰鬥堡壘,吹響鄉村振興「銜接曲」。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鄉村人才振興方略實施建言
    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動城市退休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重要作用。圖為2014年3月20日,貴州省遵義縣龍坪鎮中心小學,前往支教的原外經貿部退休官員朱敏才、高級教師孫麗娜夫婦與孩子們。視覺中國 資料圖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
  • 讓「土專家」「田秀才」香起來——首屆中國江蘇鄉土人才「三帶兩...
    中國江蘇網訊 54位鄉土人才大師現場展藝, 100多種江蘇名特優產品展銷,600多件工藝大師經典作品展示……11月6日,為期3天的首屆中國江蘇鄉土人才「三帶兩助」建設成果展暨長三角鄉土人才發展論壇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
  •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提質培優 鄉村振興增值賦能-中青在線
    同時,學校積極整合優質資源,制定行業標準,開展社會培訓,助力行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讓非遺教育蘊含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徵。    學校黨委書記梁惠娥說,作為高職院校,除了依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打造特色優勢專業、培養優質人才之外,還要主動對接新時代背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努力提升社會服務功能,扎紮實實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 奏響產業富民曲 走好鄉村振興路
    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產業振興今年以來,賓陽縣堅決落實保糧食能源安全要求,毫不鬆懈地抓好糧食安全和生豬生產。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協助解決農機服務、統防統治服務的組織調度、通行、作業等方面困難。
  • 仁懷蒼龍街道「雙培養」工程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新華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關鍵在人。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按照遵義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要求,根據「基層黨建聚力年、脫貧攻堅決勝年、重點項目突破年、幹部作風提升年」四個年景定位,持續抓基礎、強基礎、實基礎,抓實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村級後備幹部「雙培養」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 泰州姜堰區創新推出江蘇首個鄉村振興人才政策
    孫飛的計劃,源自前不久姜堰人「朋友圈」裡「刷屏」的一條消息——11月27日,姜堰區創新出臺《關於集聚「三水田園英才」推進鄉村振興的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江蘇首個專門針對鄉村振興人才集聚的政策文件,其中包含不少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的突破性內容,大大激發了各類人才到鄉村建功立業的積極性。
  • 農村振興,引進人才是關鍵
    一方面推動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另一方面導致了人才大量外流,出現了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家庭離散化、基層組織鬆散軟弱、鄉風民風退化等社會問題,鄉村振興正面臨嚴重的人才短板。 因此想要產業發展,必然需要引入外來專業人才,特別是產業人才。可以引進「產業主任」,和村主任一起,形成「雙主任」。發揮優勢互補、內外結合的雙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