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減字譜說明圖
古琴譜與工尺譜、簡譜、五線譜結合,將旋律和指法一起呈現,令琴譜具備了音高、節奏這些要素,使學習者更為便利。
山水之間,雲霧渺渺,高人雅士撫琴論道;大漠茫茫,策馬縱橫,武林俠士劍膽琴心。提起古琴,中國人自會產生無限憧憬。
隨著2003年古琴申報世界非遺成功,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曲悠揚的《太古遺音》,古琴更是成為又一個代表中國文化的國際符號。
浙江是古琴大省,浙派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古琴流派。
古琴演奏家章怡雯是浙派古琴嫡系傳人,浙江音樂學院古琴、古箏副教授,浙江琴會會長,霞影琴館的副館長。
家學深厚,博採眾長
章怡雯老師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學深厚。
她的外祖父是歷史學家徐映璞先生;母親徐曉英先生是古琴演奏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浙派)代表性傳承人,生前創辦了杭州霞影琴館,桃李滿天下。
徐曉英先生一生致力於浙派古琴的發掘、傳承和發揚,先後整理、挖掘浙派代表曲目《瀟湘水雲》《平沙落雁》《普庵咒》《漁樵問答》等,創作了《稚朝飛》《烏夜啼》《關雎》《陋室銘》等優秀曲目。她的演奏具有浙派古琴清微淡遠的獨特風格,以聲情並茂的琴歌演唱而蜚聲海內外。
章怡雯老師從小耳濡目染,跟隨徐曉英先生學習琴箏藝術,後又求學上海音樂學院,從師於我國另一位古琴演奏大師龔一先生(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博採各家之長。
學成之後,章怡雯老師一直從事音樂教育事業,先後在杭州藝術學校、浙江音樂學院任教。同時,也在杭州霞影琴館推廣古琴藝術。傳承古琴、發揚浙派古琴藝術是章老師近年來花費心血最多的地方。
面對琴界道樂之辯,她坦言,任何藝術都能悟出人生哲理。古琴音樂練至化境,自然也能從中悟到生活真理,但是這是建立在心無旁騖的每日習琴之上的。
「當我們夢想成為世外高人之前,不妨先把古琴看得純粹一些,它首先是一門音樂藝術,勤學苦練才是根本。」
獨特的記譜方式,讓我們讀懂千年前的琴譜
目前存世約有三千餘首琴曲曲譜,跨越幾千年的歷史,浩瀚之態蔚為大觀。使我們了解到千餘年來古代音樂家在音樂創作中的審美特徵、音樂語言特徵、曲式結構特點、創作技巧的運用以及音律音階的變遷。
而讓當代古琴演奏者們能夠讀懂歷代古曲譜的原因,就是古琴曲譜獨特的記譜方式。
古琴記譜法的演變大致可分為文字譜、減字譜兩個階段。我國現存唯一的文字譜為六朝梁代丘明所傳《碣石調幽蘭》,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當時古琴演奏家們用文言文的方式,將琴曲的指法記錄下來。包括按哪根琴弦,雙手各用什麼指法,手指的力度等。
到了唐代,更為先進的減字譜出現了。減字譜顧名思義,是一種用減略後的漢字,將指法和音高等信息合併呈現的記錄方式。
現今留存最早的琴譜,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17個兒子朱權編撰的《神奇秘譜》。這本書將從漢魏到宋元各個歷史時期的大小古琴譜曲,匯集成62首,都是用減字譜記錄的。
漢字雖然演化不斷,但我們仍然能夠讀懂古書,也就能讀懂古琴譜。
之後,古琴譜又與工尺譜、簡譜、五線譜結合,將旋律和指法一起呈現,令琴譜具備了音高、節奏這些要素,使學習者更為便利。
給古琴初學者的建議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學習古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從何入手。「醬爆」特意向章怡雯老師請教了一些初學者的疑惑。
學琴有年齡限制嗎?
任何年齡開始學琴都不晚,要注意的是不應該太功利,應該享受這門音樂藝術。學好古琴貴在堅持,一般非三五年之功,不能有琴性。建議小朋友二年級之後再學,因為演奏古琴需要指力,年紀太小按不下琴弦。
網上學古琴靠譜嗎?
任何音樂的學習,當然是面對面、一對一更好。但是古琴名師資源稀少,網絡授課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有機會向名師學習。我也和在線教育平臺「iartschool(愛藝術+)」合作,開設了古琴視頻課程。
線上、線下教學各有優勢。線下教學,老師能夠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更能做到因材施教。線上教學學費更實惠,各個知識點會分得更細,學生能反覆觀看、反覆琢磨。
建議初學者,有條件最好能當面學習。在打好基礎之後,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觀看不同流派老師的課程,互相比較、博採眾長,繼續提升琴技。
如果當地沒有古琴老師,通過網絡課程學習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需要學員有良好的自學能力。
怎麼選琴?
一般來說,優先選購大廠、優先選購傳統工藝製作的古琴。古琴是一種價值比較高的民族樂器,建議量力而為,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適當買好一點,增加初學者的音樂審美和學習樂趣。
張凡 來源 每日商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