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切腹,好開心啊,常人無法理解的武士道

2020-12-13 百家號

日本與中國的淵源很深。早在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日本還不叫日本。當時的日本大大小小許多部落互相攻伐。正是由部落向國家過渡的時期。而日本那邊的人,普遍認為中國就是世界中心,所以他們又稱中國為中土。於是,為了實現統一,為了得到中國這個龐大帝國的支持。有個比較大的部落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覲見漢光武帝劉秀。劉秀詳細了解情況以後,為表示嘉許,特製金印。賜派遣使者來漢的部落為「倭」。這就是漢倭奴國。別看這一方小小金印。在封建時期的日本可是有著大用處。此後許多諸侯都為爭奪「漢倭奴國王」金印頻起爭端,甚至發動戰爭。因為誰得到了金印,就代表著被中國承認,能獲得許多好處和一個龐大帝國的支持。

「漢倭奴國王」金印

後來在唐朝有遣唐使。有些遣唐使甚至在中國待了一輩子。其漢化程度非常之高。吟詩作賦,不輸中國文人雅士。明朝時期,有倭寇禍亂中國東南沿海。豐臣秀吉也覬覦中華大地。於是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最後被明朝的關寧鐵騎打敗。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直到清朝末年,日本再次侵略中國。往後的事,想必所有中國人都了解了。而今天要說的,就與日本的武士有關。

豐臣秀吉

日本從很早以前就向中國學習。包括文字和制度。日本封建制度和中國古代基本一致。都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不同的是,中國的「士」是文士,而日本的「士」則是武士。日本天皇不掌權。權力全在幕府將軍手中。幕府將軍稱徵夷大將軍,為第一等武士,下面有旗本武士、奉行武士、地頭武士等,最下等的就是足輕武士。一般在戰場上充當士兵。武士比農工商的社會地位高。但武士本身想晉升等級,只有在戰場上立功。問題是每次戰鬥,有輸有贏。那麼,在戰爭中失敗的武士面臨什麼結局呢?

日本武士

一般來說,武士戰敗都會被剝奪武士資格和佩刀。被剝奪武士刀的武士稱為浪人。一般就淪為盜賊或強盜。明朝時期說的倭寇就是這種人。這種人不單騷擾中國沿海,也是擾亂日本社會秩序的「中堅力量」。而有些武士,戰敗後不願意被剝奪佩刀,於是選擇切腹自殺謝罪。戰敗武士回到故鄉,登門拜訪所有親朋好友。告訴他們自己將在某年某月某日切腹,讓親朋好友來「參觀」。

切腹

切腹前,禁食。等到切腹那天,沐浴更衣。換上寬大的和服。賓客分兩邊跪坐,切腹者在中間坐著。拿出短的武士刀肋差,(長的叫打刀,打仗時用)從自己左腹捅下去,往右拉。全程不能有痛苦之色。由於人類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所以切腹要死很難。都會在地上翻滾哀嚎很久。「賓客們」一陣「喲西」表示讚揚。因為切腹太痛苦了,有些切腹者會安排介錯人,在自己痛苦的時候一刀結果自己。到了後來,切腹就是比劃比劃,直接由介錯人下手殺死切腹者。

武士刀

拋開民族仇恨不談。日本人堪稱是世界上最好的學生。不管從前向中國的漢唐學習,還是後來的向西方學習,他們都學得有模有樣。只不過,這個「學生」不懂尊師重道。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

相關焦點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同時也宣布武士治國的時代結束。武士切腹是怎麼回事談到日本武士,不得不談到他們的切腹行為,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武士道精神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一行為中有兩個問題如果得到了解答,那麼也就理解了切腹的意義。(1)死的意義是什麼?
  • 武士道乃求取死若歸途之道也!日本武士為何要切腹謝罪?
    然而,日本大多數武士不肯拋棄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強烈反對將武士西化。他們甚至成立了武士集團,自立為政,想方設法阻礙軍隊變革。 相信很多人都有著同樣的困惑,為什麼日本電視劇或者電影中,武士經常一言不合就剖腹謝罪? 其實他們的剖腹謝罪,嚴格意義地來講,叫做切腹,屬於武士道的一部分。而且只有武士階級能夠以這種光榮的方式死去。
  • 銀幕回眸|日本的武士電影反映的是真正的武士道麼?
    為了重獲大義名分,200多名赤穗武士的首領大石良雄在京都召集全部赤穗武士(圓山會議),宣布「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將報仇時必要的「父」擴大為「君父」,以赤穗武士的忠義形象彌補自身復仇的理論缺陷。經過半年多的籌劃,47名武士最終殺入敵軍,手刃所謂「仇人」,隨後「光榮地」切腹自盡。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看完《切腹》這部看電影才知道,日本武士的下場是這麼的悽慘
    嗨咯大家好,歡迎收看六味生活,我是六味。當一個武士決定拋棄尊嚴的時候,一定是有理由的,因為任何一個武士,他不可能靠空氣就能生存,所以今天給大家聊一部,1962年日本拍攝的電影《切腹》。電影的故事講述了日本在德川幕府統治的後期,因為諸侯之間很少發生戰爭,這時候的武士就不再具備太大的價值,因此很多武士都被解僱了,被解僱的武士只能四處流浪,被稱之為浪人,殘酷的現實使得他們經常跑到諸侯貴族家,期待諸侯能感動這種武士道精神,能夠收留他們,給他們一份工作,可是到了後來,諸侯貴族已經不需要招攬這麼多的武士,於是只能用錢把他們給打發走,慢慢的切腹就成為了當時浪人武士一種敲詐手段
  • 日本史上最疼的切腹自殺,至今只有一人完成,被後世武士推崇百年
    武士道精神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指的是一切以不怕犧牲為前提,以實現集體的、國家的利益。武士道精神強調的是毫無留戀、毫無顧忌和毫不猶豫地死。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封建社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禮法,做了一名武士必須遵守義、勇、仁、禮等傳統美德,在背負使命之後完成使命。
  • 武士電影中的佼佼者!難得!
    如果說,黑澤明的《七武士》是對武士精神最後的維護,那麼,小林正樹的《切腹》則是徹底揭開了武士精神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作為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市川尾並稱為「日本影壇四騎士」之一的小林正樹,作品產量雖然不算太多,但是,《切腹》絕對算得上是武士電影中的傑作。
  • 日本武士切腹後,無外力介入還能活6小時,為何他們如此醉心此道
    這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個剖腹而死的武士,而在近代的日本史料當中,後來的數百年,剖腹已經成為了日本武士結束生命最常見的行為,從醫學角度上來說,「切腹」萬分痛苦,失去外力的介入
  • 為武士道而自殺的日本文豪,1970年三島由紀夫當眾切腹震動文壇
    也不是這樣,日本右翼這個概念其實很寬泛,大家大概理解為:對日本的民族特性有很強執念的人就好。日本右翼最初是怎麼誕生的呢?那還是在明治維新初期,當時日本全盤西化,有些人心裡不滿,對此產生抗拒,最初的右翼思潮就產生了,當然,右翼思潮後來也往往伴隨著極端民族主義,擴張主義等。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當然,人家選擇這種死法,是有一個非常高大上的解釋的,因為在日本,他們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在肚子裡(這說法好像還挺唯物主義……),所以切腹就是為了將自己的靈魂展示給眾人,來表示自己有多麼的勇敢、高尚。因為這層含義,導致日本的武士們,都認為如果自己可以切腹自盡的話,那將是無上的榮耀。
  • 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面露兇狠,身材都很矮小,圖9女武士漂亮
    【武士】日本武士中等級最高的是徵夷大將軍,下面依次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武士的級別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旦與武士發生衝突,往往會受到嚴懲。【一群武士】由於武士這個群體的不大壯大,由此產生了武士道。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而日本武士將切腹,當作特有的自殺方式。不過,戰國之前,武士並不一定會切腹,而是使用各種方法自殺。畢竟切腹需要一定技巧,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搞不好就死不死、活不活的,下場只會更慘。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傑出將領、毛利家臣清水宗治自殺,切腹才徹底被定為武士有名譽的死法。
  • 二戰的舊照片,記錄戰爭中失敗的日本軍官切腹全過程!
    提起所謂的日本武士,我們印象中一定少不了所謂剖腹自殺的畫面,舊時日本武士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貞和承擔失敗的責任往往會選擇切腹這種方法,將利刃刺入自己的腹部畫一個十字。看起來似乎莊嚴神聖,充滿了儀式感,其實只是自欺欺人,大多數選擇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武士在當短刀刺入身體的那一刻,就已經後悔的不行了。切腹這種恐怖的傳統哪怕到了二戰時期依然存在,下面是一次關於切腹的記錄。
  • 日本幕藩體制與武士道倫理化,日本與中國文化的聯繫
    在武士的訓條中,忠於主君是優先於一切,至高無上的。人的生,需要長時間,可是切腹殉死,也就在一瞬之間。日本民謠就唱道:「花是櫻花,人是武士。」這是其時日本國民性的象徵。也許正是日本國民在本國的土壤上長期地培育了這種審美觀和對忠義的堅定信念,所以對於切腹自殺不以為然,有的人反而認為這是展現了美與力的閃光,甚至有人將武士道的精神,稱做「大和魂」。《葉隱聞書》一書中還表明,盡忠是不為神佛所迷的。
  • 「花屬櫻花,人惟武士」,古代日本櫻花憑何與武士同行?
    而尤其在這一時期,由於在政權上沒落貴族與武士的對立,國家無法統一。戰亂迭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許多民眾幻想逃離現實,又抨擊當時苦不堪言的生活,因此佛教的無常觀開始大量普及,為信奉佛教文化的日本再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日本社會中深受無常觀影響的櫻花與武士精神,也在無常的歷史變更下愈走愈遠。
  •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日本人切腹的那些事。切腹,是修習日本武士道和信仰神道教之人的專屬,一般是指做了無法挽救的事情,為了有尊嚴的死去,從而選擇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數打了敗仗的日本軍官,便選擇了切腹自殺。
  • 這款VR遊戲讓你切腹謝罪
    居然在看VR君介紹奇葩新遊,好喪哦!在這人山人海、人滿為患、人潮洶洶的五一節,又到了五月病的廢宅們想要自殺的旺季。就讓這款趕在五一節前夕發布的《切腹模擬(HarakiriSimulation)》VR遊戲滿足你吧_(:зゝ∠)_目前,該遊戲於4月28日登陸HTCVive平臺,支持免費下載,畢竟切腹這種事不好收費是不是?
  • 日本人切腹自殺?都是假的!日本歷史上死於切腹的不超過五個
    對於日本我們都沒有什麼好印象,這是必然的,當年給我們完成如此大的災難,現在還不承認,確實令人氣憤。在電視劇中,日本軍官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就會展現武士道精神,選擇切腹自殺,於是雖然對日本沒有好感,到也有人稱讚其精神。那麼日本武士沒完成任務,真的都會選擇自殺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在日本歷史上,最早的自殺方式是自縊和自焚,切腹是後來的事情。
  • 日本武士道看重「向死而生」,為何整個武士階層都不畏死?
    重名譽輕生死的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是作為上位者的大名們為了保障武士的忠誠,推動形成的武士階層的劃分標誌如果說日本武士道精神之中重視名譽勝過生命的名譽觀,只是一種武士階層與上位者的契約的話,那麼在面臨真正生死抉擇的時候,是什麼支撐著武士們不會「違約」呢?是武士們本身的道德高尚嗎?
  • 單機主機知多少:鍵盤上的武士道,日本武士題材遊戲中的武士與劍
    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由於中央勢力無法深入到地方的權力爭鬥當中,於是授權武士進行幹預,從此武士們得到了中央權力的肯定,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特權統治階級。當武士階級被中央權力認可後,武士也正是用平民向上層開始轉變,日本的武士與西方的騎士相類似,在脫離了平民身份之後,武士們開始注重劍道、馬術以及文化修養上的修煉,形成了武士的道德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