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電影中的佼佼者!難得!

2020-12-11 真影視地平線

關於日本武士電影的印象,最早大概來自於黑澤明的《七武士》。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中,武士的精神與智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只是,這場輝煌戰役,卻更像是武士精神的迴光返照。最後,武士被冷落後的落寞身影與農民的忘我狂歡形成鮮明對比,這不得不讓人心生涼意。

如果說,黑澤明的《七武士》是對武士精神最後的維護,那麼,小林正樹的《切腹》則是徹底揭開了武士精神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作為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市川尾並稱為「日本影壇四騎士」之一的小林正樹,作品產量雖然不算太多,但是,《切腹》絕對算得上是武士電影中的傑作。

一個時代的逝去總是伴隨著一種精神的消亡,而當把積極向上的精神寄托在毫無生氣的外物身上時,總是試圖寄希望於形式上的繼承與發揚,終究面臨著初心丟棄的困境。於是,本應該與現實生活同步發展的精神,最終卻以一種刻板且虛偽的偽裝,繼續著自欺欺人的行為。

《切腹》這部電影擁有著一個碎片拼湊的故事線,卻因為不同人站立的視角與持有的觀點,而形成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故事版本。這並非是自相矛盾的敘事,而是透過各種表象最終看到本質後的分析與思考。

千千巖求女的切腹為出發點,以津雲上門的控訴為貫穿線,最終,當貴族群體戴在臉上的面具被無情撕下,露出了早已千瘡百孔的蒼白精神時,我想,那具長期被貴族群體供奉在高堂之上的先輩盔甲,早就失去了精神傳遞的意義,成為了籠絡人心滿足私慾的工具。

小林正樹執導的《切腹》這部電影,並沒有對於武士道精神進行大肆宣揚,反而採用一種謹慎批判的態度,深刻揭露了武士道精神的虛偽存在。並以此質問著那些借武士道精神行惡的利己主義者,所以,電影傳遞出的,是導演愛恨交織的情緒表達。

這不禁讓人在結合實際生活的反思中,產生這樣的一個疑問: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生存與精神之間的矛盾,在時代發展中又該如何抉擇呢?

1

中央集權的加強,造成日本很多貴族群體的沒落,於是,看家護院的武士就此淪為無家可歸的浪人。當在生存壓力中苦苦掙扎時,那曾經引以為傲的精神,在自我迷失的前提下,不斷地凋敝和丟棄,這是《切腹》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武士為了能夠混口飯吃,不得不去貴族那裡,利用借院子切腹的理由,求得貴族金錢的施捨。這已經成為了當時社會習以為常的規則。為了能夠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井伊家決定將計就計地滿足上門浪人的切腹要求,於是,千千巖求女就成為了這個替死鬼。

在電影裡,導演採用的是插敘和回敘的拍攝手法,而觀眾在看電影初期,總會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影情緒,對於導演前面剛剛呈現的故事內容進行道德上的審判,這其實正是導演為了能夠達到情感互動所埋下的伏筆。

當一件事情沒有得到全面展示之前,僅憑一面之詞,是永遠無法接近事實的真相。而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思考,最終會在自詡正義的裁決中,慢慢迷失原有的初心。在這裡,初心也可以理解為最初篤定的精神信仰。

千千巖求女屬於故事的回憶部分,津雲屬於故事的現實部分。當千千巖求女懇求切腹緩兩天未果後,在井伊家逼迫之下,只能用自己帶著的竹刀,痛苦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電影中,千千巖求女的切腹過程極其痛苦,而站在一旁的武士們表情卻是大義凜然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這種逼迫,正是維護武士道精神的純粹行動,而此時,觀眾的想法恐怕和熒幕裡那些看客們是一樣的。

所以,導演在電影的後半部分安排了多次反轉,目的就是為了戳破電影前半部分的種種虛偽行徑,而津雲的出現便是真相還原的關鍵。

當借著津雲的口,把千千巖求女整個切腹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呈現出來時,熒幕裡的武士和熒幕外的觀眾才恍然大悟。在這個看似荒誕的故事背後,是小人物在時代中掙扎的不幸,以及自詡精神傳道士總在橫行的私慾與貪念。

借著正義之名,行著罪惡之事,自以為是精神的高尚者,卻不自覺地暴露出迷茫彷徨背後的精神困境。武士們很聽話,貴族們很虛偽,於是,想要將精神變通的千千巖求女就成了犧牲者。

2

日本武士道精神和中國儒家文化中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很相似,它講究的也是自我素養的提升,以及在現實社會中身體力行的自我約束。

電影中,導演重點刻畫的津雲,便是武士道精神的維護者和踐行者。在自己朋友自殺後,他遵守諾言,繼續撫養著朋友的兒子,也就是千千巖求女,這是講信用;在千千巖求女被逼自殺後,他去找仇人復仇,這是講義氣;而對於仇人並沒有趕盡殺絕,而只是削去他們的髮髻,這是講仁心

只是,當現實中的那些穿戴整齊吃香喝辣的武士,將原本單純且堅定的精神信仰,慢慢扭曲成只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時,人性的善良與正直最終成為了貪婪與虛偽的犧牲品,此時,丟棄的不僅僅是精神信仰,更是對於自我清晰的認知。

在電影一開始,導演用很多的空鏡頭,展示著井伊家奢華的房間裝飾,而那個祖上流傳下來的盔甲,至今都被奉為井伊家精神的象徵。

雖然破舊不堪卻被供奉在高處,而跪拜在這件遺物下面的,都應該是有血有肉的武士。作為崇高精神以及堅定信仰的化身,盔甲總被賦予極其重要的現實啟迪意義,其實,這也從側面充分暴露出,武士們自我內部的精神空虛,必須依託外物才能達到滿足。

相互欺騙發展成自我欺騙,從自我精神的丟棄發展成群體精神的丟棄,這種可怕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就象那具被反覆擦拭供奉的盔甲一樣,扒開外表的裝飾,最終呈現出的完全就是空洞內核。

我想,盔甲不僅僅代表著逝去的武士道精神,更是代表著過去從來沒有自我精神的武士生存狀態。依附權貴的行為,讓他們成為了失去自我精神的奴隸,一旦權貴分崩離析,他們就茫然失措,甚至失去了面對生活殘酷的勇氣。

看這部電影時,我的感覺很是無助的。那些被時代裹挾的個人,從來沒有真正爭取過話語權,或者說,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過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代表身份的刀和盔甲?還是不斷提升自我精神和加強自我約束的踐行?

導演安排津雲最後用傳統的切腹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了,在生存環境與精神堅守面臨雙重考驗時,他仍舊選擇了維護篤定的精神信仰。當然,這不能否認之前千千巖求女為了妻女,低聲下氣的行為,就是對於精神的踐踏。

在我看來,所謂的精神,其實就是選擇如何面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它很縹緲,卻總是體現在人的一言一行中。所以,堅持你所堅持的,相信你所相信的,正直且善良,仁愛且勇敢,至於用什麼形式表現,那就看每個人的選擇了。

相關焦點

  • 走上電影銀幕的日本武士
    黑澤明電影中的武士形象  武士及武士文化在日本已經存續了近千年,漫長的文化積澱,造就了文學藝術創作的素材源泉。日本電影從誕生初期,就不斷有武士題材的作品出現,日本電影史上稱之為「劍戟片」,或者統稱為「時代劇」,主要是憑藉人物激烈的廝殺和武打場面吸引觀眾。其中,也有很多不失為日本電影史上的優秀佳作。
  • 《七武士》武士的沒落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崛起
    2004年湯姆克魯斯的那部電影《The Last Samurai》(譯名《最後的武士》《末代武士》)中的渡邊謙扮演的森勝元就是以西鄉隆盛為原型。按照勘兵衛的推算,菊千代明明是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名字,這也暗示菊千代原本就不可能屬於武士階層。在電影中,七名武士也在黑澤明的精心安排下,代表了不同的武士精神。
  • 盤點電視劇之武士的食譜,網友:日本的主旋律電影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電視劇之武士的食譜,網友:日本的主旋律電影,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武士的食譜 武士の獻立 (2013)劇情簡介:在早已逝去的江戶時代,武士階層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就是專為將軍或者藩主準備料理的菜刀武士(包丁侍),雖然無法上陣殺敵,但手中的菜刀確實絲毫不亞於武士刀的重要存在。
  • 如何評價電影《星球大戰8: 最後的絕地武士》?
    背景設置、電影世界觀、劇情這些方面都算得上是精良之作,但在人物塑造上卻槽點不斷。先說說電影的背景設置、電影世界觀和劇情。首先,電影裡有好幾處出乎意料的轉折打破了觀眾的預期,在以往的星戰危機中,主角都會以撞大運的方式,以偶然或以原力的庇護,化險為夷,拯救世界。
  • 銀幕回眸|日本的武士電影反映的是真正的武士道麼?
    不錯,這一情節正是2003年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中的著名橋段,創作者把歷史與虛構巧妙融合一處,為影片的「舊日本武士」、「西洋新陸軍」之間的最終戰爭巧妙鋪設伏筆,頗具藝術氣息。「忠臣藏」故事在日本可謂是家喻戶曉,從江戶時代就有了歌舞伎劇本《假名手本忠臣藏》,後來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更是豐富起來,劇作中表現出的「忠義」、「勇敢」、「隱忍」等特性也成為武士道的良好宣傳品,以大石良雄(大石內蔵助)為代表的47名武士也為後世傳頌。時至現代日本,「忠臣藏」依然是日本NHK大河劇翻拍次數最多的題材(4次),諸如《最後的忠臣藏》等武士電影也備受歡迎。
  • 這是一部披著武士電影外皮的時代悲劇|《座頭市》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旋律感。就像《菊次郎的夏天》這部作品一樣,這部電影和它的同名音樂完美的貼合在了一起。可以這樣說,沒有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就沒有音樂版的《菊次郎的夏天》。而沒有久石讓的這首音樂,北野武的這部電影就不能被稱為一部電影。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是一曲有畫面的音樂,而純音樂《菊次郎的夏天》則是一部看不見的電影。
  • 《星球大戰》中的 絕地武士關係圖
    絕地大師中最傑出的12個人組成絕地委員會。絕地委員會(Jedi Council )是絕地武士的最高機構,也是絕地與共和國政府間溝通的橋梁。2、梅斯·溫杜(Mace Windu)梅斯·溫杜(Mace Windu),系列電影《星球大戰》中的人物,是絕地最高委員會中一位受人尊重的資深委員。他智略過人,閱歷豐富,雷厲風行,一言九鼎。溫杜是絕地中光劍劍術最高超的鬥士之一,掌握了絕地武士的最高技藝——七式劍法。
  • 沒關係,這幾部電影讓你認識日本武士
    下面這五部關於武士的電影,可以讓你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武士形象,穿越回千百年前那個田園牧歌的古老世代。一.《七武士》每一個要講述日本乃至世界電影史的講師是必定繞不過「黑澤明」這個名字的,而講到黑澤明,又必定缺不了《七武士》這部電影。
  • 看完《切腹》這部看電影才知道,日本武士的下場是這麼的悽慘
    當一個武士決定拋棄尊嚴的時候,一定是有理由的,因為任何一個武士,他不可能靠空氣就能生存,所以今天給大家聊一部,1962年日本拍攝的電影《切腹》。這部電影的場景布局,都有著非常嚴謹的儀式感,尤其是在風中對決得場面,極具東方美學的意境,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經典,畫面的構圖一直表現出一種勻稱美,利用黑白畫面,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靜態美學,包括後來張藝謀拍的《英雄》,很明顯就是借鑑了這一部電影。
  • 一部評論兩極化特別嚴重的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這部17年12月就登陸北美的最新星戰隊電影,自上映以來便引起星戰迷和影評人的廣泛爭議。反對者稱它摒棄了以往星戰電影的所有設定。讓這部電影的邏輯變得自相矛盾。支持者則認為它開創了新的星戰宇宙,為星戰系列創造了一條新道路。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電影主題展北城天街震撼來襲
    除了《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即將上映,在線下,星戰迷們還可以提前觀摩到《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電影主題展。「星球大戰」主題展來襲 吸睛度爆表《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故事緊接《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講述了遙遠的銀河系中恐怖政權「第一軍團」,襲擊新共和國首都之後所發生的故事,影片也是
  •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華而不實的武士
    文/夢裡詩書如果說《原力覺醒》勉強算是做到了差強人意,還有著那麼些許《星戰》的味道,那麼作為《星戰》第八部《最後的絕地武士》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平庸之作,胡編亂造的劇情下,一味不知節制的賣弄笑料和情懷,使電影除了那層殘存的星戰皮囊外,一無是處。
  • 《武士零》賞析 於山嶺的武士 揮砍利刃尋求內心
    這是部充斥暴力殺戮與黑色幽默的動作遊戲,在架空時代的都市之中,一位身著「浴袍」手持武士刀(katana),好似與周遭格格不入的武士,跨越歲月緩緩走來。  因某些(不劇透)原因而獲得極端顱內推演能力的武士,開始了任務:  翻滾、跳躍、揮刀——武士正在想像的任務環節中輕鬆斬殺前方敵人;有子彈飛了過來?時間驟然變慢,武士恰到好處的劈砍子彈反彈了回去;略微失誤被流矢所傷而死亡?不存在的,推理重新來過,直到完美通關的出現,這位武士就會將剛剛的腦中所想變為現實。
  • 2019 E3展:星球大戰絕地武士:墮落的秩序中你將成為一名絕地武士
    《星球大戰》宇宙中來了一位新的絕地武士,但他的工作還在進行中。Cal Kestis是即將於11月15日在Xbox One、PlayStation 4和PC上發布的電子遊戲《星球大戰絕地武士:墮落的秩序》(Star Wars Jedi: Fallen Order)中的主角。
  • 這11部武士動漫系列及電影,你都看過了嗎?絕贊!
    在日本的電視劇和動畫系列中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就是武士歷史劇,它們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從純粹的歷史幻想劇到幾乎還原歷史的等等,我們可以從中甄選出幾部經典的作品以供大家參看。下面是我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武士題材的動畫,它們每一個都風格迥異,,但又不落俗套。這其中有一些是搞笑喜劇,而另一些劇情則更具有戲劇化,甚至是以悲劇結尾。
  • 詳解《最後的武士》,真的有武士高舉日本刀爆砍近代日軍嗎?
    除此之外,美國指揮過小角河之戰的喬治卡斯特也出現在了電影中。但是歷史上卡斯特上校在小角河之戰中被印第安人擊斃,導演卻讓他在電影中「又」死了一次,不得不說簡直惡意滿滿。正如前面所說,《最後的武士》所展現的西南戰爭與歷史上的西南戰爭,實際上有著極大的出入。其中最典型的是,作為武士陣營,這些武士們全副鎧甲,然後完全依賴武士刀與弓箭等冷兵器戰鬥的場面。
  • 傳說中的武士與平安時代的華麗大鎧
    世界各地的人們想到日本武士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他們身穿的武士鎧甲。在一些好萊塢電影中,只要出現日本人的角色(特別是黑幫或武打高手),我們就一定會看到日本武士鎧甲放在顯眼的地方。可以說,日本武士與鎧甲已經密不可分,是缺一不可的組合。 提起平安時代的日本,很多人就會想到《源氏物語》。該書是日本貴族文化鼎盛時期的千古名作。
  • 笛聲散落一地櫻花——簡評《最後的武士》中的笛聲
    這就是電影《最後的武士》的開頭部分。《最後的武士》講述的是美國內戰結束的十年後,當年的南北戰爭英雄納森(湯姆克魯斯飾),被請到了正值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幫助日本天皇訓練一支現代化的作戰部隊去剿滅叛變武士。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電影裡有10秒沒聲音,是故障麼?
    電影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好,所以一般好的電影一上映,大家都會去看,這不看的人多了,反映的事也就多了,這個電影裡就有那麼10秒鐘,沒有聲音,畫面還全都正常!《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會有10秒沒聲音,不是故障,是導演故意的,這兩天不少人去看了《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注意到在裡面某個場景的聲音會消失十秒鐘,那是導演為了藝術效果故意消去的(挺任性的),不是拷貝有問題。之前國外AMC院線也有專門提示,這幾天國內也有影院標註了。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反正我感覺從頭到尾都在叨叨,想看的光劍特效少的可憐!
  • 《用心棒》——淺談六十年代日本武士和戰爭電影對暴力尺度的突破
    在電影這一行,視覺語言是最有力的語言,甚至視覺形象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語言,同行與同好之間用這種語言溝通最直接、最有效,最有視覺效果的形象「語言」必然引起跟風者風起雲湧,最終推動原有電影美學價值評價體系的鬆動和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