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男 | 再見,美麗島

2021-02-22 閒來羅說
再見,美麗島


文/羅 男


這是一篇拖延了太久的札記,一直想趁著思維的熱度一氣呵成,但又想在感性的認知稍微冷卻沉澱之後再娓娓道來,像一杯咖啡,要趁熱喝,但不能太燙。

2017年2月16日,帶著滿心的好奇,我來到了臺灣——這個無數次被文學、音樂、電影當然還有政治提及的地方。飛機在桃園機場上空盤旋的時候,腦海裡不斷閃現著對這座島嶼的碎片認知,她是吳濁流筆下的亞細亞孤兒,是胡德夫悠揚歌聲裡的美麗島,是侯孝賢電影裡的悲情城市,是外交部發言人口中自古以來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將在這裡度過計算精確的132天,並妄圖窺視這座寶島的風雨百年。

太魯閣山間索橋 

誠品書店

最美的風景

2012年的某一期的《新周刊》上寫到:我們衷心希望,人人在臺灣看到的最美風景是人,正如岸這邊的我們對自己的期許一樣。一句很簡單美好的結尾最終濃縮成了一句廣為流傳也飽受爭議的評價——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廣為流傳的區域多為大陸,連韓寒都為此寫下一篇博文《太平洋的風》,寫下「我要感謝香港和臺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縱然他們也有著這樣那樣的詬病」的感慨,而飽受爭議的區域卻是臺灣,有些人聽聞很驕傲,也有些人覺得很尷尬,又說不出到底哪裡尷尬。因為在很多臺灣朋友看來,觀光客繞臺灣一圈之後談臺灣,談的大都是人,而不是自然或人文風景,那一定是臺灣的風景出了問題。

墾丁海邊

淡水海岸落日

老實說,對於從小見慣在雲貴山水的我而言,臺灣的自然風景裡最吸引我也最讓我難忘的是海景,淡水海岸、高美溼地的落日餘暉讓人似乎看得見時間在身邊溜走,墾丁的湛藍海水和白色沙灘勾勒出偶像劇畫面般的浪漫,綠島的淺海浮潛讓不會遊泳的人也能一窺海底世界的奇幻美妙,九份和野柳的遠眺裡讓人領略太平洋的海風。臺灣海峽的海水似乎因為扮演著分隔兩岸的天然屏障,所以略顯無情,而太平洋的海水也見證著寶島的風雨滄桑,誰又能說顯得有義?海洋之於臺灣似乎充滿了太多複雜的意義,所以讓臺灣的海景也充滿著複雜的感情。

野柳海岸

高雄港

海景之外,不得不說的是濃鬱的人文氣息,遊走在臺灣的城市,總給人一種穿越回到民國的感覺,老街老房古樸如歷經風霜的老人,似乎在時光的交錯中,訴說著一段又一段不曾聽過的故事,二二八事件最初的發生地早已沒有了七十年前的血跡,時至今日卻在深刻地影響著臺灣甚至海峽兩岸的政局;經營多年的老店裡,會不經意發現老闆和某個名人的合影,連縱橫交錯的街道也深深地打上了歷史的烙印,不僅有三民路、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的「三民主義」,連祖國大陸的眾多省市縣名都被充分用到了大大小小的街道命名,一說是表明四九年之後蔣公「反攻大陸」的決心,另一說卻是四九年之前陳誠主政臺灣時就已經實施的臺北城市規劃,不管孰真孰假,總讓人慨嘆歷史長河茫茫,人只如一葉輕舟般遊蕩。

自由廣場

中正紀念堂

臺灣的生活節奏很慢,即使繁華如臺北,也總給人一種井然有序的安全感,哪怕機車穿梭如箭,也只是遵守交通規則前提下的引擎轟鳴,不敢說大街小巷看不到一點垃圾,也要感嘆垃圾桶數量少得可憐的城市裡全民共同愛護環境的努力,沒有安檢的捷運(軌道交通)、臺鐵,甚至連遊行抗議也在沒有危險因素的法定範圍裡進行,不得不慨嘆臺灣對自身良好治安狀況的自信。從早餐到夜宵,無數的美食或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夜市,或隱匿在某個不起眼的街角,沒有食評專欄寫得那般神乎,但真實地飽含幾分生活的溫度,再陌生的攤主也能和你閒聊幾句,哪怕是調侃一下小英、柯P,也在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睡著的貓

上引水產

臺一牛奶大王水果冰

臺北行天宮

生活的溫度其實就是用充滿感恩慈悲的心情去努力地回饋給生活本身,讓這個社會充滿了同情、溫暖和感激。就好像每周末美麗華摩天輪下的薩克斯演奏,駐足聆聽,或慷慨解囊,或報以掌聲,我想這就是臺灣最美的風景。

臺北市長柯文哲 

「總統府」

最不壞的民主?

客觀地說,臺灣的歷史的確充滿悲情。政治評論員、臺灣史專家楊蓮福先生指出,1895年臺灣被祖國拋棄,成了孤兒;半個世紀後回歸祖國,發生了「二二八」事件;1970年本土勢力集結,又發生了「美麗島事件」;在國際上,「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席位,日本、美國、韓國先後與之斷交,國際空間越來越小。「一百多年來,臺灣人一直盼望著出頭天,卻一次次遭受挫折,的確產生了一種悲情。臺灣人一直很孤立、無奈,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

「立法院」參訪

這樣的悲情躍然於洛夫、瘂弦、余光中、周夢蝶的詩裡,也沉澱在吳濁流、白先勇、陳映真、陳若曦的小說中,後來又穿行於了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裡。然而正是這般複雜交錯的歷史中催生的悲情助推了臺灣的民主轉型。

臺大法律系

國父紀念館

邱吉爾曾經在評價西方民主制度的時候說過:「民主制度很不好,但是其他制度更不好」。這句話在之後被人們引申為民主制度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在臺灣的民主化過程中,公民享有先前沒有的政治自由,但陷入了民主所承諾的良好生活和現實的落差、政府治理的失能與社會經濟進展的期望、道德的標榜與政治腐化、社會正義的追求與社會貧富差距的糾結纏繞。資歷尚淺的臺灣民主尚未累積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解釋,致使無法形成「民主的傳承」,借之得以緩解民主的困境。」「立法院」裡的藍綠互懟、凱德格蘭大道的集會抗議,甚至連校園社團的換屆選舉都洋溢著民主的氣息,但民主表象的繁榮裡整個臺灣也承受著政治空轉的巨大壓力,「統獨」議題的長期爭論更是撕裂著臺灣社會,變成一個不得不去面對卻又難以解決的困境。

藍營佔領「立法院」

與馬英九先生合影留念

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我認為,要想得到正確的判斷,要根據知識,而不應根據多數。」誠然臺灣的民主化進程已足夠值得驕傲,無論是平穩的政黨輪替,還是無處不體現的自由,但一修就是二十年的桃園機場捷運和常年聚集於各大衙門的抗議遊行活動足見民主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尺。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不可否定其中的民主力量,但也不可忽視借民主之名綁架決策的種種暗流。人類歷史發展至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因此面對臺灣民主,我們大可不必豔羨,更不至於貶低。

大安森林公園,五月天20周年演唱會

 

最後的期許

很幸運,能在臺灣有過這段不算短的求學經歷,臨別之際,百感交集,仿佛錯過了她繁花盛開的韶華時光,卻也在蛛絲馬跡中尋覓著屬於這座寶島的曾經。二十年前的臺灣人,一定比現在走得更快,更打拼,懷抱更大的夢想。那個時代的人肩負重任,置身小島,但胸懷世界,思考歷史與未來。新世紀開始,長達四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臺灣從工業時代的巔峰滑落,也把一個文化大師時代甩在身後,激情消退。如同歐洲,臺灣開始向後現代社會轉型,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忙於某些具體的小問題,從而遺忘真正的大難題。

綠島跳水

九份老街

臺灣問題太過複雜,也不是靠一兩個人就能在短期解決的事,如馬英九先生在授課中所說,但願兩岸找到一種智慧,讓臺灣這座美麗的島嶼,歲月靜好。「臺灣,這裡有我們的過去,也預示著我們的未來。」這句話或許並不是最準確的,大概卻是對臺灣最簡明的概括和描述。我期許如欣賞胡德夫先生的那首《美麗島》一樣,拋去政客們強加之上的政治含義,讓感性的歌和理性的人共同化解我們心中的疏離。如康德的永久和平論:向社會呈現他們自身的權利屬於全體人類。由於我們在地球上普遍的所有權,我們不能被無限分化,而且必須並肩達成妥協,同時,沒有人原本就具有相較於他人更多的權利,不論處在任何位置。

高雄文創區

再見,美麗島。感謝看過的美景品嘗過的美食,感謝在這裡遇見的每位老師、每位同學、每個不期而遇的朋友,世界太大,也許再度相逢已是多年以後,期待如李敖年輕時候的那首詩:漆黑的隧道終會鑿穿,千刃的高崗必將爬上,當百花凋謝的時候,我將歸來開放……

 

東吳晚霞

東吳大學

美麗島
作詞:陳秀喜
作曲:李雙澤

演唱:胡德夫、楊祖珺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不要忘記,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

 

相關焦點

  • 美麗島活下來了
    對於美麗島而言,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美麗島」活下來了,我們重生了!        由危轉安        2018年2月1日,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原創始人謝永剛,為了美麗島的事業,放棄天圖再次投資1500萬元及政府補助資金200萬元,接受三年需要償還天圖資本3000萬元債務,用絞谷51%股權做抵押及個人無限連帶責任,同時承擔近700萬元的負債的情況下,接盤美麗島。
  • 美麗島的長期主義
    十五年來,通過不斷的技術、服務與模式創新,美麗島一路成長為行業冠軍,並持續引領行業前行;                十五年來,美麗島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只做多焦鏡一件事,這就是美麗島的長期主義。
  • 民進黨「美麗島系」
    民進黨成立初期,黨內派系主要為歷史上形成的「美麗島系」、「新潮流系」、康系(康寧祥領導的一個溫和派)與前進系(林正杰領導的一個派系)。這些派系基本上均是以黨外時代的政府刊物或刊物領導人命名的派系。「美麗島系」是由「美麗島事件」後出馬競選「民代」的各級「議員」及民選地方首長結合而成,兼顧議會路線及群眾路線。
  •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臺灣黨外勢力直接領導的、與國民黨當局展開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政治較量。  1979年9月,由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任社長、張俊宏任總編輯的黨外政論性刊物《美麗島》在臺北創刊。
  •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
    美麗島事件對今天台灣的政局有很大影響。臺灣政壇現今執政黨民主進步黨中的多數領袖,幾乎都曾經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美麗島事件。在8名主要被告中,呂秀蓮現為「副總統」,姚嘉文擔任考試院院長,林義雄為民進黨前黨主席,張俊宏為立法委員、陳菊曾擔任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均是民進黨內有相當影響力的領導人。
  •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1979)
    1979年12月10日,高雄《美麗島》雜誌社主要成員黃信介等與其它「黨外人士」,以「慶祝『國際人權日』」為由,向國民黨當局「申請」在高雄市舉行3萬餘人的集會遊行,但未獲批准。黃信介、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等不顧軍警阻撓,於當天晚上在高雄市街頭組織集會,高舉火炬遊行。參加者與圍觀群眾混集一起,約達2萬人。
  • 臺灣的拐點,美麗島事件
    今天是"美麗島事件"30周年的紀念日。30年前的12月10日,一群要求實現民主政治的知識分子在臺灣省的高雄發動遊行,隨後被捕。這個事件拉開了臺灣政治變革的序幕,直接導致了民主進步黨的成立。在今天這樣一個紀念日,我想寫一些我對這個事件的想法。2.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美麗島事件"的經過。
  • 臺灣「美麗島事件」的弔詭
    「美麗島事件」的第一個弔詭之處,在於新、老當權者對付異己力量的手段變化。「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林義雄、張俊宏、姚嘉文、呂秀蓮等人被逮捕,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殘酷折磨。連為該事件辯護的陳水扁、蘇貞昌、張俊雄等歷史,都受到過生命威脅。
  • 臺灣美麗島事件的關鍵人物
    事實上施明德早在「美麗島事件」之前,便因為主張「臺獨」而入獄約15年,出獄後他繼續從事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後,是他第二次入獄。「美麗島事件」時,施明德擔任總指揮,事件發生後,施明德展開逃亡。逃亡期間,他為全臺通緝,媒體稱他為「暴徒」。在逃亡26日後,被捕入獄。
  • 揭秘美麗島眼鏡「高價」背後的玄機
    2006年,美麗島創始人在一位客戶的啟發下進入老花鏡領域,經過四年的探索,2010年9月註冊第三代品牌美麗島,迎來爆發增長,受到無數中老年花眼朋友的喜愛。美麗島老花鏡,全稱為美麗島漸進多焦老花鏡。目前,已經 2006年,美麗島創始人在一位客戶的啟發下進入老花鏡領域,經過四年的探索,2010年9月註冊第三代品牌「美麗島」,迎來爆發增長,受到無數中老年花眼朋友的喜愛。美麗島老花鏡,全稱為美麗島漸進多焦老花鏡。
  • 美麗島,中國最大的老花鏡連鎖
    就目前而言,中國最大的美麗島老花鏡連鎖,是已經成立了12年的美麗島。美麗島作為中國建立最早的老花鏡連鎖機構,在老花鏡驗配上具有非常的豐富的經驗。同時,該機構出品的美麗島漸進多焦鏡,也成為該老花鏡連鎖的主打產品。
  • 06邂逅高雄美麗島
    帶少許的期望站在穹頂之下感受美麗島的實至名歸○○美麗島穹頂其實不太了解美麗島,只是在網上看到照片的色彩很繽紛很漂亮,那就去看看吧。不用對美麗島抱有太大的期待,但這裡也絕對可以滿足你少女心的一場奇幻視覺冒險。美麗島的穹頂沒有多少,只有偶爾走過的路人和來這裡打卡拍照的遊客。
  • 雲遊龍江:美麗島,美麗的遇見
    充滿童話色彩的歡樂城堡瀰漫絢麗與浪漫的溫馨樂園夏有涼爽 冬有溫暖玩水中體驗快樂與激情去過一次一生的眷戀期待美麗島遇見美麗的你美麗島溫泉水樂園美麗島溫泉水樂園坐落於哈爾濱長江路阿城方向23公裡處,緊鄰風景秀美的阿什河畔,以濃鬱的俄羅斯文化為主題,以巴洛克建築風格為主體。美麗島溫泉水樂園是集室內外溫泉、童話城堡戶外水上樂園、室內兒童樂園、度假酒店、別墅等為一體的高品質溫泉休閒景區。
  • 1979年: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大審的關係人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名片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國民黨放假稱其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組織群眾進行示威遊行,訴求民主與自由。其間發生一些小衝突,但在民眾長期積怨及國民黨政府的高壓姿態下卻越演越烈,竟演變成官民暴力相對,最後以國民黨當局派遣軍警全面鎮壓收場,為臺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官民衝突。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
  • 黃粱一夢三十年:美麗島系興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所在的「美麗島系」自許信良重返民進黨以來,始終未有大的發展。而目前許信良也在辭去《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月餘之後,出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等同於在黨內二線輪崗。作為民進黨內部資歷最老的派系之一,「美麗島系」今時今日的境遇著實令人唏噓不已。前傳:《美麗島》雜誌1979年5月,《美麗島》雜誌在臺北創刊。
  • 石之瑜:美麗島世代與人格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今日在香港中評社發文表示,施明德出書質疑美麗島大審律師團成員中,除了謝長廷之外,必然還有其他幫忙當權者當內線的人。施明德的指控主要傷害了民進黨的信用,因此引起的批評主要是來自民進黨,尤其是謝長廷的子弟兵。      全文摘要如下:  謝長廷的子弟兵大大比不上謝長廷。
  • 臺灣高雄的「美麗島」,是最美的地鐵站嗎?
    穹頂美麗島捷運站在美國旅遊網站BootsnAll「2012年最美地鐵站」評選中位列第二名(第一名為加拿大的蒙特婁戰神公園站)。美麗島捷運站由日本建築師高松伸所設計,以祈禱為主題象徵,車站內部的公共藝術作品豐富,最知名的光之穹頂由義大利藝術家水仙大師親手打造,車站的頂部完全由彩繪玻璃拼接鑲嵌而成,五彩斑斕美輪美奐的穹頂一定會驚豔到你。此外,著名的臺灣電影《痞子英雄》等也都取景於此。
  • 傅國湧:蔣經國處理「美麗島事件」的決策過程
    「立法委員」黃信介創辦政論月刊《美麗島》。在蔣經國有意自上而下推動民主進程這個背景下,是年8月《美麗島》在高雄創刊,短短幾個月內不僅發行量水漲船高,而且從南到北建立了十幾個辦事處,聚集了當時島內具有相似政治主張的代表人物,不僅言論問政,而且活動頻頻,實際上成了「沒有黨名的黨」,至少是黨的雛形,它與以往的一般政論性刊物不同,可以說是一個「美麗島」政團。
  • 臺灣歷史事件回眸: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臺灣黨外勢力直接領導的、與國民黨當局展開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政治較量。  1979年9月,由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任社長、張俊宏任總編輯的黨外政論性刊物《美麗島》在臺北創刊。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美麗島」將開門迎客
    圖為美麗島外景。李婷婷李健攝據悉,作為黑龍省哈市重點大項目,省內最大集室內外水景、休閒娛樂、餐飲及俄羅斯文化演藝廣場於一體,並融入室內冰雪文化的休閒綜合體,位於哈東阿城園區的美麗島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近日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6月中旬將開門迎接八方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