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從思想上、行為規範上進一步劃清了榮恥界限。這一重要論述對於我們特別是我們領導幹部分清榮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具有重要意義。領導幹部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關鍵在於領導幹部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號召群眾做的事,自己要先做到;要求群眾抵制的事,自己決不能染指。社會風尚,就在領導幹部的影響和引領下形成。
從一定意義上講,官德引導著公德,官風引導著民風。一個普通人沒有正確的榮辱觀,對社會風尚固然有危害,但如果一個領導幹部榮恥顛倒就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不良影響和危害。「八榮八恥」能否在全社會得到廣泛的認同和實踐,關鍵取決於各級領導幹部能否身體力行,做出榜樣。
領導幹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提高執政能力,更好履行職責,永葆黨的先進性的現實需要。「公生明,廉生威」,只有牢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將行使職權與高尚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執政境界,收到良好的施政效果。
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革,各種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場經濟的負面因素,都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八榮八恥」旗幟鮮明地指出了我們在當前形勢下應當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應當成為領導幹部應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當前,要與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相結合,與學習貫徹黨章相結合,與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相結合。把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領導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領導幹部教育培訓計劃當中,納入領導幹部政治理論水平任職資格考試當中;作為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和長期任務,豐富理論武裝工程內容;作為領導幹部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深入考察了解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情況。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促進領導幹部不斷強化執政為民的理念,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知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以高尚的官德、官風正確引導社會風尚。(丁華元,現任中共遼陽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摘自《遼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