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黃河去旅行|第五站——內蒙古

2020-08-27 暢遊中原


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的黃河,匯千流,納百川,一路蜿蜒流淌,款款而至內蒙古,流經這裡6個盟市,形成一個大「幾」字型,孕育出豐饒的河套平原,傳承著古老的農耕文明,也留下了壯美的大自然印記。

離開寧夏之後,我們的沿黃河之旅繼續前行,來到「風吹草低見牛羊」詩句的原型之地——內蒙古,內蒙古是黃河流經的重要地區,夾裹著巴顏喀拉山脈雪水的母親河,經過寧夏石嘴山後,流至內蒙古時,首先進入阿拉善盟,全程八十多公裡,而我們此次內蒙古之行的第一處奔赴地,自然也就隨著這滔滔黃河水,來到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

「阿拉善」是蒙古語,意思是「五彩斑斕的地方」,而阿拉善的旅遊資源,也是絲毫不愧對於它的這一名稱,豐富而獨特,多彩而斑斕,巍峨雄壯的賀蘭山,氣勢恢宏;綿延幽深的騰格里沙漠,蒼茫無際;堪稱「世界沙漠珠峰」的巴丹吉林,湖泊棋布......沙漠戈壁,駝鈴悠揚,奇峰怪石,綠洲沃野,牧歌悠悠,在阿拉善這片土地上盡然體現。

其實對於我來說,最吸引我來阿拉善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裡的胡楊林,說起我對這邊胡楊的情愫,還得源於很早之前看過的那部電影《英雄》,裡面有這樣一幕:在一片落葉飄零、金黃絢麗的胡楊林下,張曼玉穿著紅衣隨風舞劍,整個畫面就像是一幅金色的水彩畫般,絢爛而震撼人心。估計當時的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多年以後竟有機會親自來到胡楊的故鄉,來到這裡的額濟納胡楊林,並且能夠親眼看到這些「大漠中的植物活化石」!

來此之前,在我的認知中,對胡楊的了解只是知道它們的生命非常的頑強,是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奇異樹種,但真正親臨之後才發現,在那頑強生命演繹下的外表竟是如此的震撼而美麗。

在沙漠的黃昏下,各種千姿百態的胡楊樹幹、千年不朽的生命奇景和難得一見的光影條件,對於我這種攝影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但還有一點令我哀婉嘆息的是,並不是每一棵胡楊樹都能夠長壽不倒,它們大多數都將會在歲月的流轉中日漸枯萎,這裡每天都在上演著我們極易忽視的枯萎與繁華,一步是天堂,一步是隕落。

有人說,與茫茫大漠相伴的胡楊是痛苦的,因為它們寂寞而蒼涼,但我卻認為它們是幸福的,因為正是它們的這種悲壯的蒼涼,才為大自然渲染出這樣一副動人的水墨畫卷,也為我們呈現出這樣一份不可思議的絢麗。

離開阿拉善之後,我們沿著黃河水的足印,來到了位於阿拉善東北方向的烏海。烏海,聽到這個名字之後,你可不要被它給騙了,烏海不是海,它是黃河在內蒙古流經的第一座城市,烏海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兩個字「奇幻」,這是一座沙漠與海並存的奇幻城市,沙洲倒影在湖泊中,粗獷的表面下難掩溫柔之態,就像是海市蜃樓一般,沙中有海,海中有沙,沙海相連,奇幻而難以置信。

「長河落日圓,大漠映餘暉」,傍晚時分,我們在一片夕陽的餘暉中來到被人稱為「自然恩賜的奇蹟」的烏海湖。烏海湖屬於黃河水域的一部分,我們沿著湖邊隨意散步的時候,還能看到不遠處玩潛艇、坐輪船、騎駱駝、飛馳越野車的人們,而且竟然還有一家老小來這邊的沙灘上燒烤的,滿眼舒適愜意之象。

我喜歡這裡的風,鍾情於這裡的湖,也著迷於這裡起舞飛揚的沙,從東向西遠遠望去,波光明淨,碧水藍天,左手蔚藍,右手黃沙,一岸清湖,一岸沙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也許就是造物主的神奇了吧,黃河水在沙漠邊緣蓄起一片海,沙海相依,漠水相連,為我們呈現出這樣一處「大漠出平湖,塞上有江南」的奇幻世界。

萬裡黃河水,在內蒙古段全長八百多公裡,一路流經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6個盟市,而我們此次內蒙古之行的最後一站,也便選擇了來到內蒙古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源源不斷的黃河水一直無私地滋養著這座城市,使得這裡不僅有老牛灣黃河大峽谷蜿蜒奔流的壯觀,也有環城水系碧水繞城的秀美。

雖說已近來內蒙古好幾天了,但我們一直忙于欣賞著這裡的沿黃風景,對於這片祖國北部邊疆上土地的美食美味,卻還未來得及一一尋跡品嘗,所以在離開之前,我們一行人一致決定,一定要在呼和浩特饕餮一番,將前幾天未曾品嘗過的美食全部給補上來,品嘗美食的第一步,當然是要先尋找一個能夠包含當地所有美味的美食街了。


呼和浩特的美食街有很多,寬巷子、牛街、附中東巷等都是這邊有著很多年歷史的老街了,但我們最終選擇了一條「年輕化」的美食街——通順大巷。

通順大巷,之所以說它年輕,是因為這條街才剛建沒幾年,但你別看它建立時間不長,裡面的美食可是豐富的很,它是一條結合了多個民族的特色小吃街,蒙古族的餡餅、回族的羊肉串、漢族的涼粉等在這裡都能看到。我們順著路邊高懸的紅燈籠一路慢慢朝巷子裡溜達,路過有故事的月明樓,路過散發著熟悉而又親切的草本藥香的杏林堂,感覺乏了,或者渴了,就在巷子邊找一家製作蒙古純手工奶製品的店歇歇腳,那種正宗的草原味道,頗有一種坐在大草原蒙古包裡的感覺。


通順大巷裡的美食可謂包羅萬象,麻辣羊蹄燉的脫骨又軟爛,一口咬下去,幾乎可以說是入口即化了;蒙古肉餅的份量是真的很充足,牛羊肉的餡料多的簡直要把餅皮給撐爆;涼糕可是滿足了我想要吃粽子的願望,黃黏米和白糯米碰撞融合,也是甜而不膩,簡直就是剝了皮的粽子嘛,真的比粽子還要美味。

莜麵是西北特有、呼和浩特最具盛名的特色食品之一,當地朋友提醒我們說,莜麵雖然好吃,但也要適量哦,因為這是用內蒙古的「莜麥」製作的,屬於這裡的特色粗糧,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耐餓,不然一碗下去吃撐了,接下來的美食豈不是眼餓胃飽了。

除此之外,還有巴盟釀皮、羊肉燒麥、渾源涼粉兒等,總之,不要怕這裡沒有合你口味的,光是包子就有好幾種餡兒呢,當然,我們在臨走的時候還特地買了好多這邊的焙子點心、風乾牛肉乾等,都是一些純手工製作的,真的恨不得將這裡的整條美食街都搬回去呢!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母親河牽繫內蒙古千家萬戶,見證和影響著內蒙古沿黃地區的歷史變遷,唯美的邊疆風光與古老的民風民俗完美結合,人們與自然在此和諧相處,他們祖祖輩輩挺立在這片邊疆大地之上,就像流經於此的黃河水一樣,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出品:《暢遊中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沿著黃河去旅行|第四站——寧夏
    寧夏川,好地方,是我可愛的家鄉;黃河水,長又長,流過美麗的村莊......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裡,滋養著寧夏平原,哺育了寧夏人民,也造就了豐富而悠久的黃河文化。滔滔黃河水,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般從青海、蘭州一路飛奔而下,行至寧夏之後,逐漸斂起那股奔騰之氣,平緩而默默的滋潤著寧夏平原的萬頃良田,在我們眼前展現出一副稻花田間說豐年的美麗畫卷,給人一種南北交錯的恍然感。
  • 沿著黃河去旅行,不止有優美的詩詞,更有遠方的美景
    黃河全長5464公裡,比最長的318國道還要長64公裡,知名的景點就有50多個,而且黃河本身就是一條史詩級的風景線,見證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無數文人墨客路過黃河時都留下了震古爍今的墨寶,黃河也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 沿著黃河去旅行,不止有優美的詩詞,更有遠方的美景!
    黃河全長5464公裡,比最長的318國道還要長64公裡,知名的景點就有50多個,而且黃河本身就是一條史詩級的風景線,見證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無數文人墨客路過黃河時都留下了震古爍今的墨寶,黃河也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沿著黃河去旅行,不但有詩更有遠方,本期我們從源頭順流而下分享黃河沿線的自然美景。
  • 沿著黃河去旅行,不止有寓意深刻的詩詞,更有遠方的美景!
    ,見證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無數文人墨客路過黃河時都留下了震古爍今的墨寶,黃河也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沿著黃河去旅行,不止有詩更有遠方,本期我們從源頭順流而下分享黃河沿線的自然美景。
  • 沿著黃河去旅行,不止有寓意深刻的詩詞,更有遠方的美景
    黃河全長5464公裡,比最長的318國道還要長64公裡,知名的景點就有50多個,而且黃河本身就是一條史詩級的風景線,見證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無數文人墨客路過黃河時都留下了震古爍今的墨寶,黃河也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 沿著黃河去旅行|第三站——「高原上的瑰寶」甘肅
    離開四川之後,我們繼續此次「沿黃河」之旅,來到了有著「高原上的瑰寶」之稱的——甘肅。黃河從甘肅省會蘭州穿城而過,將蘭州城一分為二,南北有群山環抱,東西有黃河穿城,「兩山夾一河」,這是對蘭州地形最好的概括。
  • 推薦|黃河流經內蒙古之包頭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匯千流,納百川,經過寧夏石嘴山後,向北開啟了「幾」字旅程。今天我們走進黃河進入內蒙古的第五站——包頭。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又稱「鹿城」。包頭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 河南工業大學|「探索黃河文化,傳頌黃河故事」活動簡報|第五期
    遵循著不出市原則,上河之行小分隊來到濮陽市範縣內被譽為「中國第一黃河生態旅遊區」的毛樓生態旅遊景區開展實踐活動。濮陽毛樓生態旅遊景區是萬裡黃河第一個生態風景旅遊區,景區北依黃河大堤,南近彭樓引水閘,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黃河在這裡形成90度大轉彎,水面廣闊,視野極佳,觀賞黃河的條件得天獨厚。毛樓生態旅遊區是在黃河流域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託地理優勢,精心改造的自然景觀。
  • 2020"探尋黃河之美"內蒙古行 中國太保責任護航
    追隨著母親河流淌的軌跡,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及專家組成的"2020探尋黃河之美"隊伍抵達了活動的第五站——內蒙古。探訪活動開展期間,中國太保產、壽險內蒙古機構積極組織員工及高端客戶入隊隨行,與活動主辦方共同組織小型論壇活動,向更多人傳遞黃河沿岸生態環境保護的深遠意義。
  • 2020「探尋黃河之美」內蒙古行 中國太保責任護航
    追隨著母親河流淌的軌跡,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及專家組成的「2020探尋黃河之美」隊伍抵達了活動的第五站——內蒙古。探訪活動開展期間,中國太保產、壽險內蒙古機構積極組織員工及高端客戶入隊隨行,與活動主辦方共同組織小型論壇活動,向更多人傳遞黃河沿岸生態環境保護的深遠意義。
  • 尋夢內蒙古|清水河:黃河九曲十八彎,最美不過老牛灣
    老牛灣號稱"雞鳴三市",南臨山西偏關縣,北接內蒙古清水河縣,西靠內蒙古準格爾旗,黃土文化、黃河文化和窯洞文化在這裡融匯一體,也因此極具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一。位於呼和浩特南端的清水河縣是領略老牛灣全貌的最佳觀景區。
  • 2020夏天:沿著黃河去旅行(2)烏海篇
    2020沿著黃河去旅行(2)烏海篇第三站,8.21.13:00乘車去烏海,15:30到達烏海站。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遊,東、北隔甘德爾山與鄂爾多斯搭界,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地處大陸深處,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
  • 2020夏天:沿著黃河去旅行(1)太原——包頭——巴彥淖爾
    沿著黃河去旅行(1)太原——包頭——巴彥淖爾。一個不期而遇的約定,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2020年8月,我們四位高中時的老同學背上雙肩包,乘著綠皮火車出發了。行程圖示:第一站:第二站,河套地區以河套平原為中心,北有陰山,東有呂梁山,西有賀蘭山,南有晉陝山地,囊括內蒙古中南部
  • 出發|黃河與黃沙,相遇在這裡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這是蜿蜒於黃河兩岸的富饒寧夏。千百年來,黃河與黃沙相互碰撞,激蕩出一片剛柔相濟的神奇熱土。梅寧生 攝 從石嘴山出發,第一站是位於平羅縣境內的沙湖生態旅遊區。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體,將沙、水、葦、鳥、山五大景觀有機結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渾,又有江南水鄉之秀美,是一處融江南秀色與塞外壯景於一體的「塞上明珠」。沙湖鳥島棲息著178種共計150多萬隻鳥類,不僅是鳥類科普基地,還是鳥類的救助站,也是寧夏最大的蒼鷺繁殖地。
  • 那年,我在內蒙古高原上看黃河
    九曲黃河,濁浪滔天,奔騰而來。對黃河,從小就有一種莫名的崇敬。在小學課本中知道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一曲《黃河大合唱》中聽到了黃河的怒吼。黃河是粗獷豪放的,更是深厚凝重的,因為她不僅是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 散文:沿著黃河去旅遊
    如果你能沿著黃河去旅遊,你才會真真切切地品味到奔流在血脈裡的溫熱。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貫穿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 【壯美黃河行】準格爾黃河大峽谷:母親河回眸內蒙古留下的最美身姿
    峽谷風光(資料圖片)黃河大峽谷,光是聽著這個名字,就給人一種氣勢恢弘的即視感。9月4日,「壯美黃河行」採訪團一行來到位於晉陝蒙黃河大峽谷鄂爾多斯高原準格爾段,這裡也是黃河第一長峽的起始段。黃河在這裡告別內蒙古。是依依不捨還是尚有太多叮嚀?母親河在這裡連續轉出兩個近乎360度大轉彎,形成令人嘖嘖稱奇的太極灣風貌。
  • 我的一隻腳在山西,另一隻腳在內蒙古|海聊內蒙古
    老牛灣,因為黃河在黃土高原中奇異的造像工程,被內蒙古的清水河縣和山西忻州的偏關縣從兩翼招惹來蜂擁而至的客人,齊齊到這裡發出聲聲讚嘆這不是很容易的事,即便是景區沿著黃河大峽谷的峭壁修了很「休閒」的棧道,在起起伏伏蜿蜒不定幾公裡後,我們依然會有跋涉之感。有趣的是,景區把這裡的石頭按照分類排布在棧道上,讓我們這些地質外行不停看腳下,石英石、大理石啥的,倒也新奇。
  • 沿著黃河看寶貝|鄭州市博物館帶您走進黃河岸邊千年古城 看人間煙火
    為講好黃河故事,展覽近萬件的鄭州博物館,正慢慢成為人們與黃河流域文化溝通的重要「連接」。8000年前黃河岸邊的村舍是什麼樣?記者在鄭州博物館找出了答案。是首次發現卜骨和龜甲的黃河南岸基層聚落,完整的揭露了都城以外的黃河岸邊聚落。
  • 內蒙古總長約830多公裡,守護著黃河的幾字彎
    內蒙古總長約830多公裡,守護著黃河的幾字彎 河口鎮是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個縣城,在黃河上遊和中遊的分界線處 如果您站在河口鎮的高處放眼望去,就會看到在坡下面的不遠處會有一條流淌的黃河,在坡上面是一片的綠化生態林,周圍也都已經形成了綠色的屏障,現在看到的這個美麗的景象,在以前它只是一片荒灘,沙地,後來開始種植樹木,數量已經達到了共5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