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的黃河,匯千流,納百川,一路蜿蜒流淌,款款而至內蒙古,流經這裡6個盟市,形成一個大「幾」字型,孕育出豐饒的河套平原,傳承著古老的農耕文明,也留下了壯美的大自然印記。
離開寧夏之後,我們的沿黃河之旅繼續前行,來到「風吹草低見牛羊」詩句的原型之地——內蒙古,內蒙古是黃河流經的重要地區,夾裹著巴顏喀拉山脈雪水的母親河,經過寧夏石嘴山後,流至內蒙古時,首先進入阿拉善盟,全程八十多公裡,而我們此次內蒙古之行的第一處奔赴地,自然也就隨著這滔滔黃河水,來到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
「阿拉善」是蒙古語,意思是「五彩斑斕的地方」,而阿拉善的旅遊資源,也是絲毫不愧對於它的這一名稱,豐富而獨特,多彩而斑斕,巍峨雄壯的賀蘭山,氣勢恢宏;綿延幽深的騰格里沙漠,蒼茫無際;堪稱「世界沙漠珠峰」的巴丹吉林,湖泊棋布......沙漠戈壁,駝鈴悠揚,奇峰怪石,綠洲沃野,牧歌悠悠,在阿拉善這片土地上盡然體現。
其實對於我來說,最吸引我來阿拉善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裡的胡楊林,說起我對這邊胡楊的情愫,還得源於很早之前看過的那部電影《英雄》,裡面有這樣一幕:在一片落葉飄零、金黃絢麗的胡楊林下,張曼玉穿著紅衣隨風舞劍,整個畫面就像是一幅金色的水彩畫般,絢爛而震撼人心。估計當時的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多年以後竟有機會親自來到胡楊的故鄉,來到這裡的額濟納胡楊林,並且能夠親眼看到這些「大漠中的植物活化石」!
來此之前,在我的認知中,對胡楊的了解只是知道它們的生命非常的頑強,是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奇異樹種,但真正親臨之後才發現,在那頑強生命演繹下的外表竟是如此的震撼而美麗。
在沙漠的黃昏下,各種千姿百態的胡楊樹幹、千年不朽的生命奇景和難得一見的光影條件,對於我這種攝影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但還有一點令我哀婉嘆息的是,並不是每一棵胡楊樹都能夠長壽不倒,它們大多數都將會在歲月的流轉中日漸枯萎,這裡每天都在上演著我們極易忽視的枯萎與繁華,一步是天堂,一步是隕落。
有人說,與茫茫大漠相伴的胡楊是痛苦的,因為它們寂寞而蒼涼,但我卻認為它們是幸福的,因為正是它們的這種悲壯的蒼涼,才為大自然渲染出這樣一副動人的水墨畫卷,也為我們呈現出這樣一份不可思議的絢麗。
離開阿拉善之後,我們沿著黃河水的足印,來到了位於阿拉善東北方向的烏海。烏海,聽到這個名字之後,你可不要被它給騙了,烏海不是海,它是黃河在內蒙古流經的第一座城市,烏海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兩個字「奇幻」,這是一座沙漠與海並存的奇幻城市,沙洲倒影在湖泊中,粗獷的表面下難掩溫柔之態,就像是海市蜃樓一般,沙中有海,海中有沙,沙海相連,奇幻而難以置信。
「長河落日圓,大漠映餘暉」,傍晚時分,我們在一片夕陽的餘暉中來到被人稱為「自然恩賜的奇蹟」的烏海湖。烏海湖屬於黃河水域的一部分,我們沿著湖邊隨意散步的時候,還能看到不遠處玩潛艇、坐輪船、騎駱駝、飛馳越野車的人們,而且竟然還有一家老小來這邊的沙灘上燒烤的,滿眼舒適愜意之象。
我喜歡這裡的風,鍾情於這裡的湖,也著迷於這裡起舞飛揚的沙,從東向西遠遠望去,波光明淨,碧水藍天,左手蔚藍,右手黃沙,一岸清湖,一岸沙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也許就是造物主的神奇了吧,黃河水在沙漠邊緣蓄起一片海,沙海相依,漠水相連,為我們呈現出這樣一處「大漠出平湖,塞上有江南」的奇幻世界。
萬裡黃河水,在內蒙古段全長八百多公裡,一路流經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6個盟市,而我們此次內蒙古之行的最後一站,也便選擇了來到內蒙古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源源不斷的黃河水一直無私地滋養著這座城市,使得這裡不僅有老牛灣黃河大峽谷蜿蜒奔流的壯觀,也有環城水系碧水繞城的秀美。
雖說已近來內蒙古好幾天了,但我們一直忙于欣賞著這裡的沿黃風景,對於這片祖國北部邊疆上土地的美食美味,卻還未來得及一一尋跡品嘗,所以在離開之前,我們一行人一致決定,一定要在呼和浩特饕餮一番,將前幾天未曾品嘗過的美食全部給補上來,品嘗美食的第一步,當然是要先尋找一個能夠包含當地所有美味的美食街了。
呼和浩特的美食街有很多,寬巷子、牛街、附中東巷等都是這邊有著很多年歷史的老街了,但我們最終選擇了一條「年輕化」的美食街——通順大巷。
通順大巷,之所以說它年輕,是因為這條街才剛建沒幾年,但你別看它建立時間不長,裡面的美食可是豐富的很,它是一條結合了多個民族的特色小吃街,蒙古族的餡餅、回族的羊肉串、漢族的涼粉等在這裡都能看到。我們順著路邊高懸的紅燈籠一路慢慢朝巷子裡溜達,路過有故事的月明樓,路過散發著熟悉而又親切的草本藥香的杏林堂,感覺乏了,或者渴了,就在巷子邊找一家製作蒙古純手工奶製品的店歇歇腳,那種正宗的草原味道,頗有一種坐在大草原蒙古包裡的感覺。
通順大巷裡的美食可謂包羅萬象,麻辣羊蹄燉的脫骨又軟爛,一口咬下去,幾乎可以說是入口即化了;蒙古肉餅的份量是真的很充足,牛羊肉的餡料多的簡直要把餅皮給撐爆;涼糕可是滿足了我想要吃粽子的願望,黃黏米和白糯米碰撞融合,也是甜而不膩,簡直就是剝了皮的粽子嘛,真的比粽子還要美味。
莜麵是西北特有、呼和浩特最具盛名的特色食品之一,當地朋友提醒我們說,莜麵雖然好吃,但也要適量哦,因為這是用內蒙古的「莜麥」製作的,屬於這裡的特色粗糧,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耐餓,不然一碗下去吃撐了,接下來的美食豈不是眼餓胃飽了。
除此之外,還有巴盟釀皮、羊肉燒麥、渾源涼粉兒等,總之,不要怕這裡沒有合你口味的,光是包子就有好幾種餡兒呢,當然,我們在臨走的時候還特地買了好多這邊的焙子點心、風乾牛肉乾等,都是一些純手工製作的,真的恨不得將這裡的整條美食街都搬回去呢!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母親河牽繫內蒙古千家萬戶,見證和影響著內蒙古沿黃地區的歷史變遷,唯美的邊疆風光與古老的民風民俗完美結合,人們與自然在此和諧相處,他們祖祖輩輩挺立在這片邊疆大地之上,就像流經於此的黃河水一樣,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出品:《暢遊中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