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有三個國家是法西斯軸心國聯盟的主體,分別為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而在1943年,義大利就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站到了同盟國的一方,並隨後對德國宣戰。而堅持到底的德國,則在戰敗後受到了嚴厲的制裁,被蘇美英法四國佔領,並且因為蘇聯和美國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在1949年被分成了「東德」和「西德」,從此國家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那麼最後一個國家日本,為什麼會由美國獨自佔領?作為一個政治家,史達林難道沒有看出其中的好處嗎,把這塊肥肉就這樣讓給了美國?
蘇聯對日本的正式宣戰,是在1945年才開始的
在早期,蘇聯曾經為中國抗日提供了大量援助,如給予民國政府四筆借款,並同意用這些借款來購買他們的武器以及派援華航空隊來直接參戰等。
但是在1939年5月,蘇聯和日本之間爆發了諾門罕戰役,這場戰役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隨後在1940年,兩國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再也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時間來到1945年,決定二戰後世界格局的雅爾達會議召開了,早已對日本宣戰的美國為了讓蘇聯停止搖擺,堅定對日本的立場,做出了許多讓步,最終蘇聯答應在歐洲戰爭結束三個月之內對日宣戰,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條件,包括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 和南滿鐵路 ,千島群島交予蘇聯等。
日本投降後,美軍快人一步,將其佔領
1945年4月5日,史達林宣布與日本的互不侵犯條約到期後不再延長,同時在8月8日正式對日本宣戰,閃擊關東軍。
尷尬的是,早在8月6日,美國已經向日本廣島投擲了第一枚原子彈,日本的投降此刻已經變成了定局,這就讓蘇聯的宣戰更多的起到了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
不久,史達林就開始籌劃佔領日本的事情,卻遭到了美國的大力反對。也是,畢竟美國為了戰勝日本,投了不少人力物力下去,怎麼會甘心讓蘇聯來摘桃子。
8月15日,日本終於停止了最後的反抗,宣布投降。但是蘇聯還是沒有放棄佔領日本的努力。此時局勢已定,同盟國之間原本就不是非常牢固的合作關係已經出現了裂紋,而作為遠東的一個重要節點,日本在將來會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
這些利弊,史達林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會看不透,所以他向美國提出建議,在日本設置兩個最高司令,分別是美國的麥克阿瑟和蘇聯的華西列夫斯基。
但是美國人也不傻,到了嘴的肥肉怎麼會忍心吐出去,於是立刻部署軍隊將日本全面接管,將蘇聯一方拒之門外。等到一切都塵埃落定了,這才故作大方地向蘇聯提出邀請,歡迎他們來到日本,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處理戰後事宜。
蘇聯是想要控制日本,從中攫取利益,而不是傻傻地為美國人賣命,再加上也知道自己一方確實沒有在打敗日本上有多少功勞,所以史達林拒絕了此時分兵去日本。
這個結果,卻是日本的幸運
看德國就知道,一個國家被硬生生分成兩半,成為他國較量的戰場,結果會有多慘。而日本雖然被美國佔領,但是至少保持了自己國家的完整。同時為了更大地發揮日本的作用,美國也為其提供了許多援助,包括技術支持等等,這是日本戰後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以我們現在的目光再去回顧那段歷史,不免會產生憤懣之情,單說一點,蘇聯答應抗日的條件中,有不少都涉及了我國的領土和利益,卻成了列強手中談判的籌碼。
日本當然罪惡滔天,但是最終整個國家都成了他國爭奪的對象,也讓人感到心驚。一個國家弱小之後會遭遇什麼,在戰爭中,往往會被看得更加清楚。
時間走到今天,我們已經離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七十年之久,但是有些事情不應該被忘記。如今面臨來勢洶洶的新冠狀病毒,我們又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和幾十年前一樣,現在在我們身邊的,有朋友也有敵人,而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國家打贏這場戰爭,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有些虧,吃一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