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2日)出版的《四川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題為《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環境不美也不是攀枝花——鋼鐵與陽光 攀枝花的城市發展辯證法》的文章,點讚攀枝花在城市發展中做好鋼鐵與陽光的辯證法,加快由鋼鐵之城向釩鈦之都、由工礦基地向康養勝地、由傳統三線建設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轉變。
《四川日報》2020年12月22日
原文如下
12月16日,攀鋼供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首批50米長鋼軌運抵中爪哇省芝拉扎港,標誌著雅萬高鐵軌道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同一天,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陽光和煦,吸引眾多遊客流連忘返。今年初,經過兩年治理,蘇鐵保護區內礦山已完全退出,並通過四川省省級整改驗收。
△礦山退出後,環境治理展開,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山坡重新披上「綠裝」
△曾經,這裡是石灰石採礦場,山脊裸露,開採活動對周圍生長的攀枝花蘇鐵造成威脅
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環境不美也不是攀枝花——鋼鐵與陽光,這是攀枝花的城市發展辯證法。
鋼鐵產業是發展基石,陽光經濟是發展趨勢。在城市發展辯證法中,攀枝花加快由鋼鐵之城向釩鈦之都、由工礦基地向康養勝地、由傳統三線建設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轉變。
舍與得
踩下「剎車」,「陣痛」後斬獲新生機
「我家背後就是西佛山,現在每天都要去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12月11日一早,家住攀枝花市西區的78歲市民文順仕和老伴吃過早飯便走出家門。文順仕在這裡生活了50多年,見證了攀枝花的變遷。
從60年前的三線建設時期開始,隨著一爐爐鐵水流出,滾滾濃煙也成為攀枝花那個時代的工業標誌。
「出門灰頭土臉,一年吸進一塊磚。」文順仕回憶,採礦、冶煉所產生的粉塵和二氧化硫,嚴重影響了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質量。2004年,攀枝花空氣品質達標率僅16%,是全國「十大空氣汙染城市」之一。
面對「超載」前進的發展路徑,攀枝花踩下「剎車」。通過「關、停、並、轉、遷」,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100多家小礦山、小鋼廠被關停;先後完成600多個工業汙染源治理,累計削減二氧化硫近5萬噸、煙粉塵5萬餘噸……
王東/攝影
「要發展,更要綠水青山。」攀枝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侯建華介紹,在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據統計,截至目前攀枝花礦山生態修復面積累計達1497公頃,累計投入資金約4.84億元。
經過多年努力,攀枝花空氣品質成功「翻盤」,優良率自2015年起連續5年保持在97.5%以上。2019年空氣優良率居全省第二位;攀枝花森林覆蓋率達61.99%,森林覆蓋面積全省第二。
進與退
陽光康養定標高質量發展
產業提檔升級向縱深邁進
「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如今,走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這兩句話。
近年來,礦山讓路退出、鋼鐵向釩鈦產業轉型升級,鋼鐵產業佔攀枝花全市經濟總量已從90%下降到25%左右。綠水青山為攀枝花打開了發展陽光康養的大門。
王東/攝影
做好「陽光」文章,用「康養」作為工業提級轉型的標準。攀枝花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技術改造和「招大引強」,成為攀枝花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量提升、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抓手。為此,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施「騰籠換鳥」策略,收回1500多畝用地。「在短期高收益和未來整體發展兩者間,我們選擇用綠色理念和更長遠眼光引領發展。」園區管委會主任馮陽說,通過整合優勢、盤活資源,園區鋼鐵延伸加工、機械製造、礦產、釩鈦、冶輔耐材五大產業集群嶄露頭角,高新技術產業引領效果日漸顯現。
11月17日,攀鋼集團與4家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引進「上下遊、左右端」產業項目在攀落地,進一步推動「攀鋼航母艦隊」打造;11月27日,四川省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攀枝花市分會場儀式上,集中開工的115個重大項目中,產業發展項目57個,佔比49%。
圖片來源攀鋼集團
綠色轉型發展步伐加快,為工業高質量發展釋放出更多空間。2019年攀枝花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572億元,創新指數、科技進步指數居全省第一梯隊。
快與慢
蹄疾「融圈」步穩走出獨特節奏
在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位於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將如何融入?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雲表示,將發揮成渝攀「鐵三角」作用,並形成「新鐵三角」。
面對「超級風口」,「快」成為攀枝花的關鍵詞。
加快「兩城」建設、爭創省級新區,把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勢獨特的重要支點;加快提升釩鈦鋼鐵製造能力和清潔能源發展水平,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經濟中心的產業支撐;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
石磊/攝影
城市發展駛入快車道,攀枝花也在謀劃康養「慢」產業。
每年9月至次年3月,有超過15萬名老人在此度過暖冬。作為全國康養產業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標準的提供者,攀枝花提出養身、養心、養智的康養發展理念,吸引了各方來客。有一份「345」數據:攀枝花外地中小學生數量佔30%;外地看病住院人員佔40%;50%以上的房子是被攀枝花以外的人購買。
蘇波/攝影
冬日暖陽、夏季清涼。昔日的工業重鎮,正逐漸成為成渝地區市民享慢生活的「後花園」。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黃薇為
審核:丁傑
攀枝花發布
攀枝花黨務政務信息公開微信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