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進入12月的「世界超市」義烏氣溫驟降,但在義烏鐵路口岸,依然是一片火熱景象。一列列中歐班列裝載著「中國製造」,向西疾馳。截至11月30日,義烏中歐班列今年共開行860列,發運70960標箱,同比增長105.7%。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海運受阻、空運一倉難求的背景下,義烏中歐班列構築起了「穩外貿」的國際陸路物流大通道,開行班列數逆勢飆升。
中歐班列釋放內陸城市經濟潛力。中歐班列賦予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相近的物流運輸成本,越來越多像西安、成都、武漢、鄭州、重慶這樣的內陸城市實現「沿海化」。這些城市雖不具備沿海城市擁有港口的優勢,卻能把握有利時機,充分利用自身鐵路資源,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通過積極探索跨境電商、貨運專列、運貿一體化等新模式,實現了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貨源地的互聯互通。
中歐班列促進沿線各國經貿往來。截止目前,中歐班列運行線達到73條,已聯接境外55個城市、境內17個城市。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歐班列把兩大市場連接起來,架起一座中國與世界貿易的陸路貿易的通道,使得更多的國家與地區收穫了經濟實惠,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貿易往來,讓「一帶一路」沿途節點城市開啟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物流經貿大通道。
中歐班列保障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助力全球經濟復甦。當今世界,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深入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為全球供應鏈的合作暢通了渠道,大大減少了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的衝擊,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國內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將更加緊密,國內國際雙循環運轉將更加有力,中歐班列也必將在助力全球抗擊疫情和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段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