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戰役中的武術家張之江

2020-12-12 黨史頻道

原標題:臺兒莊戰役中的武術家張之江

張之江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被稱為「國術」。有「中國國術主要倡導人和奠基人」之稱的張之江,1938年春,應李宗仁之邀,就任第五戰區高級顧問,輔助李宗仁協調指揮西北系各將領,參與指揮了臺兒莊戰役,並多次歷險。

本文作者曾採訪過張之江的外甥、參加臺兒莊戰役的抗戰老兵宋茂田老人,從中了解一段張之江在臺兒莊戰役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從國術館館長到戰區高級顧問

張之江為河北鹽山(現為黃驊市)滕莊子鄉留老仁村人,8歲隨祖父習武讀書,練就了一身好武功,東三省講武堂畢業後入伍,與馮玉祥相識並成為好友。張之江為人重德守義,辦事雷厲風行,剛決果斷,成為西北軍五虎將之一,是馮玉祥前期兩大主要助手之一。張之江在統領西北軍時就非常重視武術,規定凡西北軍均須通過練拳、劈刀、刺槍、體操四項主要科目。

1927年,時局突變,張之江急流勇退,脫離軍界,全身心投入倡導國術運動,開始籌辦國術研究館。在他的老朋友、時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李烈鈞的支持下,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研究館成立,張之江擔任館長。1933年5月,他又創辦了「國術體育傳習所」,自任所長。1934年「國術體育傳習所」改為「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張之江任校長。1936年8月,張之江組織國術代表隊參加柏林奧運會,進行武術表演,使西方第一次見到中國武術,武術表演轟動了世界體壇,張之江為此獲得了該屆奧運會以「五環」為標誌的紀念章,並被譽為「中國國術開始走向國際體壇的第一人」,回來後被授予陸軍上將銜。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華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節節敗退,日軍氣勢洶洶,步步緊逼。消息傳來,國術館的師生們義憤填膺,紛紛請戰,很多學生要求參軍抗戰。張之江一向主張抗日,曾幾次向蔣介石請纓帶兵到抗日前線,都被蔣拒絕。「八一三」淞滬會戰期間,戰報一次次傳來,張之江想上戰場報國殺敵,苦於自己無一兵一卒,急得在屋子裡哀嘆。

1937年底,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棄守山東。1938年1月,蔣介石引誘韓復榘到開封參加軍事會議,將其扣押,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槍斃。為防止韓部生亂,蔣介石派張之江以西北軍元老的身份,做一些協調安撫工作。此時,張之江在軍中並無實職,本可以隨國術館遷入內地而避開戰火險境,而他報國心切,為不能帶兵上前線殺敵而苦悶。

正在張之江著急的時候,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給張之江打來電話,並派人送來公函,聘請張之江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高級顧問。因為當時參加臺兒莊戰役的大多是西北軍,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韓復榘的第三集團軍、張自忠的第五十九軍和龐炳勳的第三軍團等都是西北軍。那些西北軍將士大多都是張之江的老部屬了,對他非常信任,便於指揮。在北伐時期,張之江在南口與北洋軍閥作戰,曾經助過李宗仁一臂之力。1934年,李宗仁曾邀請張之江到廣西傳授武術,二人也是老朋友了。李宗仁邀請正合張之江的心意,參與贊襄軍機、指揮作戰,也實現了他的夙願。他積極行動,帶著50名國術館學生赴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參加工作。而張之江的外甥宋茂田正是其中一員,他被安排為張之江的貼身衛兵,負責掌管機要文件。這50名國術館學生很多是滄州人,人人武功高強。

為臺兒莊大捷建言獻策

李宗仁很尊重張之江,為確保他的安全,親自為他挑選衛隊隊員。凡視察陣地、下部隊由他指派軍官護衛。有一次,張之江到曹縣視察就遇到了險情。

駐守曹縣的是第三集團軍孫桐萱部,第三集團軍是西北軍的老班底,將領大多是張之江的老部下。張之江帶領國術館的學生軍和衛隊前往曹縣視察陣地,在隴海路的一個小車站,三架敵機前來空襲。車站又無防空設施,他們仗著武功好,每人抱著一顆大柳樹與敵機周旋,敵機用機關槍掃射有一個鐘頭飛走了,他們無一人受傷,後來孫桐萱派來一輛大卡車把他們接到了曹縣。張之江等人住在曹縣城東關的一個教堂裡。由於漢奸告密,有一天夜晚,鬼子400多騎兵包圍了教堂,形勢異常險峻。但是張之江非常鎮靜從容,向手下人說道:「你們不用怕,敵人遠道偷襲,沒有重武器。我們藏在屋裡,在暗處,敵人在明處,來多少打死他們多少。」宋茂田老人回憶說:「我們當時用的是木把白朗寧手槍、快慢機,我們的槍法很好,鬼子也不敢靠近。我們邊打邊試圖突圍,但敵人人數眾多,最後我們只剩十幾個人了。就在這緊要關頭,孫桐萱派一個團趕到,才給我們解了圍。」

由於跟著張之江在指揮部裡,宋茂田能經常見到李宗仁。李宗仁的衛兵劉奮強後來還成為宋茂田的黃埔同學。由於練武,宋茂田的眼力、記憶力都很好。第五戰區的軍事地圖他都能背下來,哪個軍、師的駐守方位不用看地圖就能說出來,所以司令部經常派宋茂田送文件。

臺兒莊戰役期間,張之江全面參與了作戰計劃的制定,他建議李宗仁除陣地戰外,採取遊擊戰術,發揮西北軍近戰、夜戰的特長殺傷日軍。張之江曾經給李宗仁提過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據宋茂田回憶說:「當時我就在旁邊,張館長建議李長官,敵人武器先進,氣焰囂張,而我們人多,適合近戰夜戰,何不效仿29軍夜襲喜峰口之戰,給鬼子來次大範圍的夜襲!」這個建議被李宗仁採納,在臺兒莊戰役進入到白熱化的時候,第二集團軍多次組織敢死隊、奮勇隊,利用夜間偷襲日軍,用手榴彈炸、用大刀砍,直殺得日軍鬼哭狼嚎。

正是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頑強地抗擊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軍,經過半個多月的鏖戰,殲敵1萬餘人,取得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

毛澤東曾致信張之江

中央國術館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間,張之江始終堅持「強種救國,禦侮圖存,術德並重,文武兼修」的館訓,校歌中也有「明恥教戰,強種禦侮」的詞語,因此吸引並培養了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華僑學生。抗戰爆發後,不少學員都投身到抗日烽火中,分配到各部隊中任武術教官。臺兒莊戰役後,張之江致力於國術館的遷徙事宜,南京淪陷前,國術館和國術體育專科學校從南京遷出,經長沙、桂林,遷到昆明。1940年,中央國術館遷到重慶北碚。李宗仁送給他一輛載重卡車,用來運輸教職工的眷屬、物資和文件等。其實這段時期的經費來源已斷絕,中央國術館基本上是名存實亡。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家百廢待興。中央國術館亦忙於復館,但南京館址已毀於戰火。當時教育部對於張之江的復校申請百般刁難,既不發復館經費,又不撥給館舍。張之江四處奔走,利用時任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和河北省主席孫連仲等老關係,終於找到天津河北體育場作為館址,並奔走於寧、津兩地籌募經費,準備把國術館改為私立。1946年教育部長朱家驊得知中央國術館在天津復館,並改為私立,隨即提出教育部撥經費,把中央國術館改回國立。1948年,中央國術館從天津大資本家處募得12萬元作建館之用,但在這筆捐款到手之前,天津已宣告解放,中央國術館亦「壽終正寢」。

新中國成立前夕,張之江拒絕赴臺。毛澤東、周恩來對張之江甚為尊重,一再函電慰問,並特邀為政協委員(擔任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請其早日蒞京,共商國是。張之江欣然應命,迅即晉京,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並被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1955年2月11日,毛澤東曾致信張之江:

之江委員:

惠書早已收到。本想約談,因循未果。近日查詢,知先生已返上海,只好待之將來了。先生熱忱愛國,如有所見,尚望隨時賜教。順致敬意。

1956年2月,張之江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對發展中國武術提出自己的見解。同年秋,國家體委在北京舉行全國武術表演,張之江應聘為總裁判長。1966年5月12日,張之江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終年85歲。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徵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1938年4月7日臺兒莊戰役大捷,還有鮮為人知的事?
    歷史上的今天:這場號稱「無牆不飲彈,無土不沃血」的臺兒莊戰役,終於在1938年4月7日畫上了句號,這次戰役由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指揮,因為李宗仁率部隊死守臺兒莊,他成為最終獲得勝利的最大功臣。歷史上的今天:1938年3月24日,日軍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向臺兒莊大舉進攻,日軍猛攻3天3夜,才衝進城內,負責戰鬥的1營大多是新兵,全部戰死。歷史上的今天:這次戰役到底死了多少人,有幾種說法,後人比較採納的是: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這精確的太精確了吧。
  • 1938年山東臺兒莊戰役國軍將士老照片,日本在中國第一次遭遇失敗
    1938年爆發的臺兒莊戰役,是中國抗戰以來最重大的軍事勝利,國軍將士奮勇殺敵,犧牲巨大,才換來了擊潰日軍兩個精銳師團主力的戰績。這些老照片就是臺兒莊戰役,此戰役也是徐州會戰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時一個月的戰火中,國軍共投入了29萬人,日軍參戰部隊多達5萬,雖然日軍人少,但裝備、訓練、戰鬥力、後勤給養都是中國軍隊所不能及的,而且日本人還具有明顯的空中優勢。
  • 天下第一莊~臺兒莊
    我的紅色之旅之十臺兒莊,雖然曾被譽為天下第一莊,但真正引起世人矚目的卻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部隊在這裡和日本軍隊進行的一場空前大決戰,並以國民黨的勝利而引起全世界的空前轟動,雖然在臺兒莊戰役中,中方的傷亡人數是日方的四倍,但其重大意義在於,打破了中國軍隊不堪一擊的謬論,粉碎了小日本三個月內減亡中國的妄想,臺兒莊戰役喚起了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熱情和血性。
  • 踢掉「東亞病夫」的招牌:在民族激憤與科學之間的民國武術
    陳鐵生遂寫了一篇《駁五卷五號》來反駁魯迅,其論點大致如下:第一、陳鐵生認為「義和團是鬼道主義,技擊家乃人道主義」,反對魯迅把義和團與技擊家劃上等號。第二、舉蔡元培於上海愛國女校演講中:「外國的柔軟體操可廢,而拳術決不可廢」的內容,來反駁魯迅暗諷其為滿清王公的用意,並舉自己曾因為練拳術而恢復健康的親身經歷來證明拳術確實有其功效。
  • 戰史今日:3月14日 臺兒莊戰役打響
    1915年3月14日,一戰的西線戰場爆發聖盧埃爾戰役。    1917年3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宣布對德國斷絕外交。16日,中國收回天津德國租界。    1924年3月14日,中蘇兩國開始交涉擬定解決中俄懸案大綱與暫行管理中東路協定草案。
  • 160元門票的臺兒莊,到底值不值?我有一篇關於臺兒莊的攻略
    提起棗莊,最早知道這裡是因為鐵道遊擊隊,後來是臺兒莊戰役,而現在棗莊唯一的5A級景區就是臺兒莊古城。我走的線路是從臺兒莊西門進。臺兒莊西門,臺城舊志為什麼走西門?怎麼到臺兒莊古城?明清避黃改道的時候,臺兒莊最早建起的土城,遠沒有現在這樣的輝煌巍峨。而那裡西門是最早的城門,名為「臺城舊志」,各種漕運商船均走運河從西門水閘進,比如臺兒莊的謝家鏢局,船上就會打著「謝,漕,鏢」三面杏黃大旗,從運河駛來進入西門,領頭的鏢師一身短打,跳上岸來免不得要給標統及河稅小官一點散碎銀兩。然後漕船從西門駛入臺兒莊古城卸貨。
  • 160元門票的臺兒莊,到底值不值?我有一篇關於臺兒莊的攻略
    提起棗莊,最早知道這裡是因為鐵道遊擊隊,後來是臺兒莊戰役,而現在棗莊唯一的5A級景區就是臺兒莊古城。我走的線路是從臺兒莊西門進。而那裡西門是最早的城門,名為「臺城舊志」,各種漕運商船均走運河從西門水閘進,比如臺兒莊的謝家鏢局,船上就會打著「謝,漕,鏢」三面杏黃大旗,從運河駛來進入西門,領頭的鏢師一身短打,跳上岸來免不得要給標統及河稅小官一點散碎銀兩。然後漕船從西門駛入臺兒莊古城卸貨。所以,坐一次臺兒莊古城畫舫走一次運河的故道進西門,還是很有感覺的。
  • 久違了臺兒莊。
    今天終於有時間來臺兒莊,我對他的認識是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有一部著名的抗戰影片,(叫血戰臺兒莊)是根據臺兒莊戰役改變的,真實地再現了歷史,值得後人學習,要牢記這一段殘酷的歷史。今天的臺兒莊,已經是旅遊的熱點了 人們在休息的同時 在享受生活的美好。
  • 遊古城臺兒莊,尋一個民族的抗戰記憶
    如果讓我來導演一部臺兒莊的紀錄片,我會選擇一個低沉的、帶有一點嘶啞的男聲為這部片子配音,片子的開場是這樣的——82年前,在中國京杭古運河的中心點,這個清乾隆帝親賜的「天下第一莊」內外,曾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役,5萬中國將士,把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永遠地融入了魯南這片土地裡。
  • 郭樹生 ‖ 遊臺兒莊
    遊臺兒莊郭樹生餘早聞臺兒莊之名聲,清明佳節,攜良友開啟一段獨特的臺兒莊尋夢之旅。臺兒莊古城景區(圖片來源:臺兒莊古城景區官網)悠閒漫步在臺兒莊古城內,一切仿佛是久已嚮往般熟悉的模樣,古樸淳厚的民風帶著些許世外桃源般的況味。那種溫馨和歸依感,就像流淌了千年的古運河,讓起伏的思緒變得繾綣和安然。
  • 訪當年臺兒莊大戰舊址
    為確保徐州安全,中國守軍在臺兒莊構築了一定的防禦工事:築石牆,在城內多處建碉堡····此外,還組織力量向此方向輸送兵源和戰備物資(看圖中火車上除軍人外,還有大量構築工事的木材和民工)。上面這組當年新聞圖片,是1938年3月外國記者在戰地拍攝的。
  • 夜遊臺兒莊:上遊蘇杭 下遊天堂 不如臺兒莊的燈火輝煌
    船妹子除了民謠唱得很好聽之外,還講了一句順口溜我分享出來:夜遊臺兒莊:上遊蘇杭 下遊天堂 不如臺兒莊的燈火輝煌,遊船的時候講出來恰到好處,真有此感。臺兒莊古城聽起來想來大家不會陌生,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正是在這裡發生的,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最終獲勝,史稱臺兒莊大捷,這次大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 臺兒莊古城遊記
    臺兒莊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曾宣布要重建臺兒莊古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成了鏡花水月。,黨和人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改山治水、戰天鬥地的運河治理、農田改造等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直到改革開放時期,臺兒莊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改變,城市建設逐步向西部新區發展轉移,舊城的老居民區依然保持著古樸自然的陳舊落後面貌,順河社區居委會3000名尚未完全脫離土地的農民,依舊居住在環境惡劣的棚戶區。
  • 紅色黨性教育,就到古城臺兒莊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1993年4月8日建成開放。愛國情懷篇-臺莊驛教學點在臺兒莊戰役禹王山阻擊戰中,有雲南的同胞兄弟連長趙繼昌、趙克,弟弟趙克在五聖堂戰死,哥哥趙繼昌用軍用帆布袋背著弟弟的骨灰堅持戰鬥,直到負傷返鄉交給父母。
  • 尋蹤古鎮臺兒莊
    2008年,重建臺兒莊古城工程啟動,2011年建成並開城。現今的臺兒莊古城內,擁有四合院、徽派、閩南、歐式、宗教、嶺南、魯南等多種風格的建築。不錯,如今的臺兒莊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如果單純前來尋古,確實有些美中不足。
  • 走進臺兒莊,了解臺兒莊,臺兒莊旅遊攻略
    【臺兒莊古城景區類型通識】臺兒莊古城並非是絕大部分人認知中的古老城鎮,確切的說整個景區定位應該是一個集多類仿古建築群為一體,休閒、娛樂、度假類型的主題公園,古蹟及老建築極少,佔比估計也僅有百分之一。這個主題公園中有各種仿古類主題酒店及客棧、傳統及現代中西飯店、餐廳、酒吧等、旅遊紀念品商店、各種文藝演出表演等。
  • 臺兒莊古城:最美麗的人兒——船妹子
    臺兒莊位於我國山東省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是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雖然在近代,很多人知道臺兒莊都是因為那場壯烈的臺兒莊戰役,在戰役中,這裡也差點成為一片廢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臺兒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而且它還是我國唯一一座水網密集的古水城。由於地處京杭大運河中心,臺兒莊依據這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建立起了獨特的古水城文化。來到臺兒莊,你必須要坐的就是這裡的搖櫓船,臺兒莊的搖櫓船是廣受遊客歡迎的遊玩項目,在這裡乘船的都是年輕貌美的船妹子,她們不僅人美,歌也美。
  • 原一丹:臺兒莊懷遊錄
    猶記兒時最早接觸的臺兒莊是教科書裡的抗戰名城,不承想臺兒莊居然還擁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等諸多美譽,更不知道臺兒莊古城竟然被乾隆皇帝譽為初到臺兒莊已是傍晚。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便趁著月色遊走於古城中。夏風輕柔拂過衣袖,踩在古城光滑平整的青石板上,槳聲燈影相映成趣,舟楫搖曳悠閒自如。我流連於古街水巷,盤桓於東關西關,舟槳滑動水波清脆悅耳,悠悠小船穿過橋洞,漂向遠方。如今的臺兒莊與現代化元素充分融合,古香古色中點綴著種種現代風情酒吧裡的歌聲、笑聲嵌在青銅色的城牆裡,也流淌在靜靜的水中。
  • 一座臺兒莊中,富有魅力的田園風光,舌尖特色風味
    「詩意境,畫唯美」在山東,著名的臺兒莊戰役就發生於此,歷史悠久的古城,境內是雙龍湖觀鳥園。在大運河船型島嶼上,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一份超然的寧靜,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這裡也能看到黑白天鵝的蹤影,整理著羽毛在迎接著,在圍群中閃耀。 自然的探索,步行中吹吹小風,仰望天空藍天白雲。途中騎上自行車,沿著道路行駛,沿途的不同風景,路邊小花芬芳,樹木碧綠繁茂。看完了景色,周邊有幾戶小型餐廳,番茄做著當地特色。
  • 八、臺兒莊大捷與徐州會戰
    臺兒莊大捷後,蔣介石也為臺兒莊的局部勝利所陶醉,力圖堅守徐州,因而調來了大量精銳部隊,將徐州附近地區部隊增至64個師又3個旅,共60餘萬人;同時,又將大批中央軍主力置於豫東的歸德、蘭封一線,作為徐州的後援力量,擺出與日軍決一雌雄的架勢。當時李宗仁認為,以我軍的裝備,只可相機利用地形等有利條件,與敵人作運動戰,若不自量力與敵人作大規模的陣地消耗戰,必蹈京、滬戰場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