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啃秋 貼秋膘」有講究 吃西瓜也需注意

2020-12-13 長城原創

 「啃秋,貼秋膘」也有講究 吃西瓜並非人人適宜。資料圖

  長城網唐山8月12日訊(史愛華 記者 邢丁)啃秋,就是在秋天大快朵頤一番。在過去民俗氛圍濃重的時候,城市裡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農村瓜棚下、樹蔭裡,人們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西瓜啃,也是啃秋。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日咬秋,可免腹瀉」。在江南一帶人們認為立秋這天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王清賢介紹:中醫學認為,秋季黴氣盛,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故立秋到來,全家人圍坐,吃西瓜或香瓜可以滋陰潤燥,清熱除煩,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水果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亦會影響身體健康。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大都沒什麼食慾,又加上貪食冷飲,往往脾胃功能受到損害。這個時候再大量吃寒涼的西瓜,很容易傷到脾胃,導致肚子疼、腹瀉等症狀。」同時,身體虛弱和寒性體質的人,本身就不適合吃西瓜,如果盲目「啃秋」,尤其是吃冰西瓜,會嚴重地傷身體的陽氣和正氣,加重身體虛弱,應該注意把偏涼和偏溫的瓜果搭配在一起吃,在吃西瓜時也要注意,不能吃過多過猛,更不建議吃冰鎮西瓜,否則「寒上加寒」更傷脾胃。總之,立秋適量食用生津潤燥的新鮮蔬菜和時令水果,避免涼、燙、硬、辣及油膩的食品,才能維護身體健康。

  進補貼秋膘有講究,在北方民間流行貼秋膘。什麼是貼秋膘呢?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容易食慾不佳,—入立秋,天氣轉涼,於是萌發了要做點好東西吃的想法,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中醫養生原則是虛者補之,對虛證或者消瘦的人來說,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這時進牢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為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對有三高症狀或者較為肥胖的兒童而言,秋季就應該飲食清淡,但飲食清淡也可以進補。

  很多人認為,秋季是滋補的季節,要趁此機會好好進補一番。用很多大補的藥材如人參、鹿茸等等。但王清賢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謂虛不受補,有些陰虛體質的人無法承受這種過猛的補法,反而會傷害身體,而陽熱體質的人也不適合過於進補,否則極易出現流鼻血、便秘等上火症狀。秋季是氣候由潮溼向乾燥的過渡階段,夏季餘熱未散,又有秋老虎發威。此時身體易缺水,易秋燥。建議:秋天果實大量成熟,瓜果、豆莢類蔬菜種類很多,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可以補充維生素,促進新陳代謝。總之,秋季養生應以「平衡膳食、辨證配膳」為原則,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最好的養生方略。

相關焦點

  • 啃秋、貼秋膘、雷打秋,這些關於秋天的詞語你認識幾個?
    秋風起,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簡單粗暴:多吃肉。
  • 「貼秋膘」 怎麼少得了肥美羊肉
    魏水華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進入秋季,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貼秋膘」「咬秋」「啃秋」等傳統習俗。孔子曰:「不時,不食。」每逢時令節氣,人們總是忘不了每個時節該張羅什麼吃食。
  • 立秋貼秋膘 注意這五類人群不適宜「貼秋膘」
    貼秋膘是很多朋友都會做的事情,到了立秋時節,甩開嘴巴胡吃海喝,美其名曰貼秋膘,但你知道嗎?這種感方式並不是正確貼秋膘方式,反而容易導致健康受損,在貼秋膘之前首先要看一看,自己是否屬於這五種不適合貼秋膘的人群,還要注意貼秋膘的方法。立秋貼秋膘是什麼意思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很多人對貼秋膘沒有什麼概念,到底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 今日立秋具體時間 幾點立秋2020 立秋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它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有「開始」的意思,「秋」指暑去涼來。「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時節,處在中伏和末伏時段,熱氣騰騰的「秋老虎」,提醒著人們暑氣的餘威仍在。但不論白天的陽光多麼熱烈,夜晚的風已經帶上絲絲涼意,從此以後,天氣會一天比一天涼爽。
  • 「貼秋膘」就是吃葷菜?素食對身體也大有好處
    南京的天氣一天涼似一天,很多人都開始惦記著要「貼秋膘」好好補一補。提到秋季進補,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葷菜、喝葷湯。但其實,「貼秋膘」除了吃肉類的菜外,多吃一些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並且能夠排毒養顏的素食,對於身體也是大有好處的。
  • 中醫提醒:秋季飲食養生,注意這些,滋陰養陽,事半功倍
    而中醫認為春夏是養陽的最佳時期,秋冬則是以養陰為主,到這季節正是人體進補的季節。中醫講順其季節養生,可以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程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對的養生,也會讓身體健康程度極度下滑。秋季如何養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貼秋膘不能盲目,當心貼錯傷害身體夏季由於氣溫的過度升高,很多朋友都出現了食欲不振、人見消瘦的情況,隨著氣溫逐漸的涼爽,人的食慾也開始恢復。
  • 立秋怎麼吃?中醫推薦兩種這藥膳
    立秋後的飲食需要注意適當進食一些既能除溼又不傷人體津液的食材,比如:綠豆、荷葉、冬瓜等。而太過滋膩的蜂蜜、甘蔗、龍眼等雖然有滋潤的作用,但是由於味道甘甜太過,容易留滯體內溼邪,所以暫時不宜過多食用。
  • 立秋將至,你會貼秋膘嗎?
    原標題:明天立秋,你會貼秋膘嗎?   大暑已過,秋季將至,明天8月7日便是2020年立秋。它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對於農民來說,立秋象徵豐收季節的前奏;而對於食客而言,立秋是品嘗美食大快朵頤的號角。立秋時節,全國各地又有哪些立秋必吃傳統美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尋覓秋天的味道吧。
  • 秋季不要忙著「貼秋膘」,真正會養生的人,都是這麼吃的
    自打入秋以來,聽身邊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秋來了,該貼秋膘了。隨著天氣轉涼,人們對於肉類食物也更加的渴望了。火鍋、烤肉等深受大眾的歡迎,天越冷,吃得人就越多,秋天進補也成為了民間的一種常見現象。秋冬季節很容易發胖,不想一個冬天過後,變得圓滾滾,你該這麼吃。
  • 立秋習俗風俗有哪些 有關立秋節氣的經典古詩詞詩句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仍需提防「秋老虎」;「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便下降一定幅度。立秋習俗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  奏畢,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之意。
  • 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好:10種傳蔬菜水果+8個立秋養生小常識
    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 入秋後,多給孩子吃這4種食物,不僅「貼秋膘」,更能長大個!
    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立秋之後,要「貼秋膘」。這和中醫裡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有很大關係。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現在已經進入了秋季,不少家長都忙著給孩子吃「肉」,爭取多「貼秋膘」。但其實就現在的社會發展水平而言,「貼秋膘」只能作為一種民俗。
  • 立秋貼秋膘不吃肉吃什麼?吃土豆解飽、胡蘿蔔護眼、牛奶補鈣
    他們都會說「貼秋膘」。 在我國傳統上,立秋後要貼秋膘,這時候人們會吃很多的動物性食物,如豬肉、羊肉、牛肉等,在做法上也是多為油炸、紅燒的為主。如有的地區會選擇吃炸五花肉、燉五花肉,有的地方風俗還是吃蒸螃蟹、焯鱔絲,還有的會吃紅燒魚、小籠包等等。可這些食物吃完之後,等著你的還是肥胖,並沒有對身體有什麼好處。那我們立秋後貼秋膘不吃大魚大肉吃什麼?大家可以吃土豆解飽、胡蘿蔔護眼、牛奶補鈣。
  • 【立秋後養生全攻略】立秋後,養生吃什麼?(上億人都在看的好篇幅)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咬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啃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的生活習慣,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 立秋後要多吃這6道家常菜,貼秋膘補能量!內含詳細做法!
    古語:「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天氣慢慢會由熱變冷,要多吃好的「貼秋膘」了!在我國的很多地區立秋這一天,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習俗!比如在天津等地,都有啃秋,咬秋一說,意思是立秋吃甜瓜啃西瓜,抓住夏天炎熱的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