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幾場秋雨的降落,各地終於體會到了絲絲涼爽之氣,但秋季氣候似乎並不穩定,雖說早晚有些許涼意,中午的氣溫卻仍舊居高不下。
中醫認為夏秋之交,正是氣候變化不穩的時節,陰陽氣交不夠穩定,容易讓疾病找上自己。
秋季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這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世界,也是人體陰陽代謝的轉折點。
而中醫認為春夏是養陽的最佳時期,秋冬則是以養陰為主,到這季節正是人體進補的季節。
中醫講順其季節養生,可以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程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對的養生,也會讓身體健康程度極度下滑。
秋季如何養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貼秋膘不能盲目,當心貼錯傷害身體
夏季由於氣溫的過度升高,很多朋友都出現了食欲不振、人見消瘦的情況,隨著氣溫逐漸的涼爽,人的食慾也開始恢復。
早在古代就有「貼秋膘」的說法,所以很多人都自覺地開始貼秋膘,大量進食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但專家卻認為,雖說人體食慾在逐漸恢復,但腸胃功能仍處於虛弱的狀態,還沒有完全的調理過來,如果大量進食肉類以及高熱量的食物,反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腸胃功能。
所以在秋季的最初,對肉類食物仍需要進行克制。
當天氣真正轉涼之後,再適當添加肉類,對於本身患有高血脂、高血壓一類的病人而言,更要減少肉類的攝入。
二、少辛多酸不能忘,如此才能健康起來
中醫認為立秋之後,應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比如辛辣調味料、油炸食品、酒水一類,攝入過多對人體毫無益處,反而會損耗陰氣。
這階段應以酸味水果和蔬菜為主,能起到養肝護肝的效果,另外還可適當吃一些健脾、消熱一類的食物,有助於溼熱之氣的排出。
三、蔬菜不能少,健康常駐你身邊
初秋不適合攝入過量油脂類食物,但是可以以清淡為主。
比如新鮮的瓜果蔬菜就是首要選擇,這季節的水果和蔬菜大部分都是應季成熟,沒有大量的人工添加劑成分,類似豆芽、絲瓜,南瓜等。
另外,中醫養生還提倡秋季應多喝粥類,特別是在早餐時選擇粥類,能起到健脾養胃的效果,有助於脾胃滋陰,平衡體內洶湧的陽氣。
最後提醒大家,秋季是天幹氣躁的季節,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也容易缺水,所以在秋季一定要做好補水工作,尤其三高人群,避免因體內缺少水分而引發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