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秋季飲食養生,注意這些,滋陰養陽,事半功倍

2020-12-21 漫說健康

隨著幾場秋雨的降落,各地終於體會到了絲絲涼爽之氣,但秋季氣候似乎並不穩定,雖說早晚有些許涼意,中午的氣溫卻仍舊居高不下。

中醫認為夏秋之交,正是氣候變化不穩的時節,陰陽氣交不夠穩定,容易讓疾病找上自己。

秋季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這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世界,也是人體陰陽代謝的轉折點。

而中醫認為春夏是養陽的最佳時期,秋冬則是以養陰為主,到這季節正是人體進補的季節。

中醫講順其季節養生,可以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程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對的養生,也會讓身體健康程度極度下滑。

秋季如何養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貼秋膘不能盲目,當心貼錯傷害身體

夏季由於氣溫的過度升高,很多朋友都出現了食欲不振、人見消瘦的情況,隨著氣溫逐漸的涼爽,人的食慾也開始恢復。

早在古代就有「貼秋膘」的說法,所以很多人都自覺地開始貼秋膘,大量進食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但專家卻認為,雖說人體食慾在逐漸恢復,但腸胃功能仍處於虛弱的狀態,還沒有完全的調理過來,如果大量進食肉類以及高熱量的食物,反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腸胃功能。

所以在秋季的最初,對肉類食物仍需要進行克制。

當天氣真正轉涼之後,再適當添加肉類,對於本身患有高血脂、高血壓一類的病人而言,更要減少肉類的攝入。

二、少辛多酸不能忘,如此才能健康起來

中醫認為立秋之後,應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比如辛辣調味料、油炸食品、酒水一類,攝入過多對人體毫無益處,反而會損耗陰氣。

這階段應以酸味水果和蔬菜為主,能起到養肝護肝的效果,另外還可適當吃一些健脾、消熱一類的食物,有助於溼熱之氣的排出。

三、蔬菜不能少,健康常駐你身邊

初秋不適合攝入過量油脂類食物,但是可以以清淡為主。

比如新鮮的瓜果蔬菜就是首要選擇,這季節的水果和蔬菜大部分都是應季成熟,沒有大量的人工添加劑成分,類似豆芽、絲瓜,南瓜等

另外,中醫養生還提倡秋季應多喝粥類,特別是在早餐時選擇粥類,能起到健脾養胃的效果,有助於脾胃滋陰,平衡體內洶湧的陽氣。

最後提醒大家,秋季是天幹氣躁的季節,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也容易缺水,所以在秋季一定要做好補水工作,尤其三高人群,避免因體內缺少水分而引發血管疾病。

相關焦點

  • 秋季養生,滋陰潤燥是關鍵
    秋季天氣清爽,晝熱夜涼,乾燥異常。在秋季的時候是我們進行養生最重要的季節,不但要注意日常的飲食,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調理。那麼,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飲食上,養生食物你知道幾個?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另外,為迎接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熱量的攝取大於散發,稍不小心,體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應多吃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紅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
  • 秋季健康飲食 這些東西秋天吃要慎重
    秋季健康飲食1、注意養陰潤燥養陰潤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銀耳、山藥、蓮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話梅等。「話梅特別適合秋季食用,中醫認為酸甘化陰,話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潤為主,佐以酸味』的養生法。」 此外,秋季養生你應該注意多飲水。
  • 秋季|酸味食物,滋陰潤燥
    秋季氣候乾燥,所以人的身體極易出現倦怠乏力等情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進補的好季節,但也需要因時而補,但只有順應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了解秋季進補的最佳食物,才能補有所益,並為冬季的養生打好基礎。
  • 秋季飲食吃什麼好,注意這些飲食禁忌!
    秋季飲食吃什麼好,注意這些飲食禁忌! 秋季天氣開始轉涼,秋季飲食調養的首務為滋陰潤燥。其次,飲食當多溫少寒,並可適時進補。還應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則。
  • 秋季養生吃這些竟能養顏瘦身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合適。那麼,這個季節喝什麼湯具有養顏、瘦身、去暑功效呢不知道的沒有關係,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幾款適合秋季養生的藥膳,一起來看看吧!南北杏雪梨瘦肉湯材料:南杏20克、北杏6克、雪梨2個、瘦肉250克、姜三片。
  • 中醫提醒:「啃秋 貼秋膘」有講究 吃西瓜也需注意
    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王清賢介紹:中醫學認為,秋季黴氣盛,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故立秋到來,全家人圍坐,吃西瓜或香瓜可以滋陰潤燥,清熱除煩,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水果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亦會影響身體健康。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大都沒什麼食慾,又加上貪食冷飲,往往脾胃功能受到損害。
  • 秋季養生對健康至關重要,立秋後,這幾個誤區要避免!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涼,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發期,如何保護身體健康成了養生愛好者關注的話題。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腎病、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王祥生介紹,根據中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理論,秋季養生得當,對於健康過冬有重要意義。但是錯誤的養生方法不僅不會給身體帶來好處,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王祥生提醒大家立秋後要注意以下養生誤區。
  • @雲陽人,這幾款秋季養生食療藥膳方,請收好!
    中醫講究順應四季進行養生那麼秋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適合吃什麼藥膳呢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補以滋陰潤肺為上縣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放大招」介紹幾款和秋季潤肺有關的養生食療藥膳滋補朋友們整個秋冬銀耳羹
  •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編者按:「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10月23日是霜降,它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防病呢?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飲食篇】「補冬不如補霜降」 滋陰湯水最適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養生核心 如何做到
    國家級名老中醫 王莒生教授   專家小傳   王莒生,國家級名老中醫,中央保健會診專家,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院長、皮膚科教授,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原所長。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
  • 【中醫育兒】小兒秋季食療要注意什麼?這樣的方子請來一打!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秋風辭》宋·劉徹) 按陰曆計算 每年自立秋至霜降 (約陽曆8月8日—10月24日之間) 為秋季節氣 · 中醫怎麼理解秋季 · 《黃帝內經》有云:「秋三月,此為容平。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
  • 節氣養生 立冬補冬 4款冬季養生食譜滋陰進補
    冬天要來啦(圖片來源:資料圖)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所以冬季是進補的好時機,中醫認為,立冬這一節氣到來後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養精蓄銳因此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起居早睡晚起晨練推遲 在生活起居方面,專家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 本草元堂健康生活館教你 秋季如何養生
    張文宏教授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秋冬爆發二次疫情基本上是肯定的」;面對如何兇險的新冠肺炎病毒在秋季會再次爆發,我們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注意消毒、保持社交距離之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那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從當下做起。
  • 秋季養生:宜吃白色食物有助潤秋燥
    中醫認為,秋季正是養生進補的好時節。潤秋燥,適合吃白果、雪耳、馬蹄、冬菇、粉葛、燕麥、苡米、蕎麥、小米、雪梨、山藥等白色食物。但是,對於胃腸的運動和吸收功能減退、抵抗力下降的人來說,入秋後的秋季養生需要特別注意預防急性胃腸道疾病的發生。脾胃虛的人要少吃粗纖維高澱粉食物,萎縮性胃炎患者宜喝酸奶,胃酸不足的患者每餐吃2~3個新鮮山楂。
  • 女性初秋如何養生? 滋陰潤燥應該多吃這8種食物
    現在就來教女性初秋養生要點和初秋養生最該吃的8種食物。  隨著立秋的到來,重慶的氣溫有了明顯的變化,雖然白天還是熱,但是晚上已經可以感到一絲絲涼意了,而且空氣中的溼度也變低了,有時會覺得皮膚異常乾燥,而且喉嚨容易出現幹癢不舒服。相信重慶美女們已經深有體會了,那麼秋天的到來,女性應該如何保養自己呢?在衣食住行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在秋季也能做個健康美麗的女人?
  • 滋陰的食物 秋季吃什麼滋陰潤燥
    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所以為了防治這些問題的發生,在飲食方面我們可以多下些功夫,比如適當多吃些滋陰的食物,那秋季吃什麼滋陰潤燥呢?下面為大家推薦幾款食物非常適合秋季滋陰。  2、慄子:它不僅僅是一種受歡迎的堅果,女子常吃慄子的話,則可起到一個滋陰的功效。女性常吃板慄,還可以防治更年期,當然,除了慄子外,大多數堅果都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 感冒高發期來臨,秋季養生小技巧分享,哪些食物適合在秋季食用?
    正因如此,我們在秋季更加需要加強保養,學一些關於秋季養生的小技巧。那麼,具體來看,步入秋季之後,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秋季養生注意事項 1、少吃生冷食物 很多人即便步入秋季之後,仍然會保持吃生冷食物的習慣
  • 金秋正是養陰防燥好時節 秋季養生保健知識匯總
    炎熱的夏季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已經來臨,萬物變色,涼風時至,秋季氣候涼爽,大部分人們的飲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來,但是也有些人也容易倦怠、乏力等等,因為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也是養陰防燥好時節。所以這時候,要特別注意養生保健,順應人體及自然規律特性來養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秋季養生保健如何調理呢?秋季不同人群怎麼養生?秋季常見病如何預防?
  • 「爭秋奪暑」時節,養生滋陰潤燥
    紅爐點雪致力於運動飲食營養,中醫保健養生,歡迎分享關注。健康諮詢熱線:13706523983養生調理適宜:中醫認為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陰虛可見咽幹、口乾、鼻子幹。「處暑」期間,南方暑溼較重,暑溼最易傷脾,中醫稱暑溼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體肌肉四肢,當脾被溼困後,就容易感到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