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秋奪暑」時節,養生滋陰潤燥

2021-02-22 大眾健康分享頻道



紅爐點雪致力於運動飲食營養,中醫保健養生,歡迎分享關注。

健康諮詢熱線:13706523983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今年為8月23日,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說"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有俗語說:爭秋奪暑,就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處暑代表著秋季在一定意義上已經來臨,早晚的涼意開始逐漸加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的氣溫逐漸下降。中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中元節」,民間活動有祭祖、放河燈等習俗。


處暑意味著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但每當秋雨來臨,則會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處暑後氣溫下降明顯,人們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的說法。

養生調理適宜:


中醫認為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陰虛可見咽幹、口乾、鼻子幹。「處暑」期間,南方暑溼較重,暑溼最易傷脾,中醫稱暑溼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體肌肉四肢,當脾被溼困後,就容易感到疲乏。尤其是對於老年人,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此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處暑」期間,氣候逐漸乾燥,應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鈎」,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像西瓜這類的瓜果則要少吃。隨著氣候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防止燥邪傷肺,如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總得來說此時節需要滋陰潤燥,但根據不同人的個體差異,處暑期間的飲食方面,又有不同的具體建議:

疏肝理氣、健脾生津潤燥的食物有豬肉、雞肉、白芍、百合、銀耳、木耳、梨等。

疏肝健脾、益氣生津的食物有太子參、山藥、甘蔗、蜂蜜、芝麻等。

清熱健脾益氣的食物有豬瘦肉、雞肉、百合、太子參、淮山、白朮、茯苓、粉葛、沙葛、荸薺、薏苡仁等。

清熱潤燥、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有山藥、甘蔗、山楂、荸薺、玉米、蜂蜜、太子參、玉竹、石斛、豬肉、魚肉、雞肉等。

清熱生津、益氣養肝功效的食物有太子參、蘿蔔、茉莉花、豬肉、雞肉、淮山、梨、薺菜等。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上生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又名為神闕,神闕穴是內聯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宮、皮肉筋,歷來被醫家視為治病要穴。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按摩肚臍,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揉按。如果寒氣積聚日久,病症頑固,還可以在肚臍上進行藥熨調理,中藥熱熨通過溫熱刺激和藥材的協同效應,能暢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改變機體的病理狀態。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藥熨能使皮膚和皮下組織的細小血管擴張,從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和全身的血液循環,並減輕內部臟器的充血。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但要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及筋骨。秋季乾燥的氣候為一些細菌、病菌的繁殖與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還應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工作。

 

《紅爐點雪中醫養生聲明》

本號贊成並遵循微信公眾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本號部分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查看歷史消息。關注過往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爭秋奪暑之時,冬瓜滾雞湯煲起來
    但我們南方民間對此時節有「爭秋奪暑」之稱,炎熱天氣尚存,向有「秋老虎」之說。因而這段時間的養生,中醫認為還是以清熱消暑、健脾生津、滋陰益氣為主,特推薦冬瓜滾田雞湯。冬瓜800克田雞200—300克生蔥1—2根薑絲適量冬瓜洗淨,去皮、籽,切小塊;田雞宰洗淨,去皮、髒雜,切塊;生蔥洗淨,切段。
  • 秋季養生,滋陰潤燥是關鍵
    在秋季的時候是我們進行養生最重要的季節,不但要注意日常的飲食,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調理。那麼,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飲食上,養生食物你知道幾個?一、秋季養生常識1、戒吃油膩、煎炸的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今日處暑,暑漸退,秋意涼!滋陰潤肺防秋燥,養生記住一個字!
    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也可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溼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 滋陰的食物 秋季吃什麼滋陰潤燥
    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所以為了防治這些問題的發生,在飲食方面我們可以多下些功夫,比如適當多吃些滋陰的食物,那秋季吃什麼滋陰潤燥呢?下面為大家推薦幾款食物非常適合秋季滋陰。  【滋陰的食物】  1、豆類: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鐵質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可以促進人體雌激素的分泌,延緩衰老,同時豆類還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 今日處暑,暑漸退,秋意涼!滋陰潤肺防秋燥,養生記住一個字!
    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也可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溼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 秋季滋陰潤燥,從會煲養生滋補湯開始
    其實,想要預防感冒還是一定要從根本解決,那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了,只要免疫力提升上去了,那麼自然也就不會因為天氣變化而輕易的感冒了,老話說的好;一年四季輪迴交替,唯有秋季最宜養生滋補,秋風颯爽、景色宜人的季節裡,我們更應該注重養生滋補,補充夏季耗損的能量,何況,秋季的自然特性能本身就讓養生滋補達到事半功陪的效果呢
  • 女性初秋如何養生? 滋陰潤燥應該多吃這8種食物
    現在就來教女性初秋養生要點和初秋養生最該吃的8種食物。  隨著立秋的到來,重慶的氣溫有了明顯的變化,雖然白天還是熱,但是晚上已經可以感到一絲絲涼意了,而且空氣中的溼度也變低了,有時會覺得皮膚異常乾燥,而且喉嚨容易出現幹癢不舒服。相信重慶美女們已經深有體會了,那麼秋天的到來,女性應該如何保養自己呢?在衣食住行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在秋季也能做個健康美麗的女人?
  • 秋季|酸味食物,滋陰潤燥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進補的好季節,但也需要因時而補,但只有順應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了解秋季進補的最佳食物,才能補有所益,並為冬季的養生打好基礎。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多吃些酸味食物,可以斂肺氣。
  • 【美文】處暑 ▏冷秋未滿 殘暑將盡
    處 暑徐廷華  進入處暑節氣,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熱情的盛夏便漸行漸遠了。嫵媚的秋色在天地萬物間一點一滴地開始瀰漫,秋意漸濃。意思是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立秋處暑天氣涼」「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這是處暑節氣的特徵,也是千百年來民間總結出的諺語。
  • 節氣 | 處暑秋來夏未央,潤燥養陰保肺良
    處暑時節,雖然在意義上已入秋季,但嶺南地區大多仍在感受夏熱的餘威,一派熱未盡、夏未央之象。此時餘熱易傷陰,令肺氣受損,燥邪漸現,養生調理當以潤燥養陰,保肺防病為重點。處暑是由夏天酷熱向秋天涼爽過渡的節氣,但目前廣東大部分地區秋老虎仍在肆虐,加之颱風季雨量增多,氣候正由暑天的溼熱緩慢向乾燥轉變。
  • 4種食物冬季食用滋陰潤燥
    到了冬天,天氣變得寒冷乾燥,這個時候我們「內火」旺盛,所以冬季養生也要注重滋陰潤燥降火!通常人們都會選擇喝水來滋陰潤燥,其實冬季滋陰潤燥光靠喝水解決不了「體渴」的問題,還需要飲食來調理。那麼冬季如何滋陰潤燥呢?滋陰潤燥吃什麼好呢?
  • 秋季潤燥湯有哪些 養生潤燥湯的做法
    秋季是很養生的一個季節,煲湯成為了很多人養生的首選秋季養生飲食。秋天煲湯喝潤燥去火,選擇食材很重要。今天小編就為你推薦一些秋季潤燥湯的平民食材,這些材料正是秋季的時令食品,有效不貴,非常適合天天煲湯飲用,一起來看看秋季養生喝什麼潤燥湯好。
  • 秋季滋陰潤燥的5大食物 助你越吃越健康
    在這樣的時節裡,飲食重點應傾向於滋陰潤燥。以下介紹5種養生食物,滋潤身心。梨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緩解「秋燥」。生梨性涼,老人不宜一次吃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做成冰糖燉梨水食用。
  • 節氣 | 今日處暑,離離暑雲散 嫋嫋涼風起
    Limit of Heat代表寓意: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氣候特點:氣溫下降,秋老虎,雷暴風俗活動:放河燈、開漁節、潑水習俗風俗食物:吃鴨子養       生:滋陰潤燥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 立秋過後 女性最適宜吃7種食物滋陰潤燥
    可能大家都在問,立秋之後,女性最適宜吃什麼養生?立秋最好吃點潤燥滋陰的食物。那麼,潤燥滋陰的食物有哪些?大眾養生網告訴你吧!  潤燥滋陰食物3、甘蔗  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
  • 初秋時節女人常喝這湯可以滋陰潤燥,常喝常年輕!
    秋天已悄悄的來到了,氣候開始變得乾燥,皮膚也比較乾燥,對於女人來說,這時節飲食上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今天這款簡單易做的紫薯銀耳湯就是最好的滋養品了。這銀耳是個好東西,銀耳含有媲美燕窩的豐富營養價值,價格又比較討人喜歡,所以素來有 平民素燕窩 之美譽。
  • 立秋宜滋陰潤燥,多喝永和豆漿!
    《素問· 髒氣法時論》中記載:「肺主秋一一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秋季在五臟對應的是肺臟,氣燥易傷肺。因此在立秋之後要格外注意養肺,無論是精氣神還是生活起居都要以「收」為原則,飲食上更是要多加注意。
  • 春季女性如何滋陰養生 推薦十種滋陰食物
    女人,若想保持年輕和延緩衰老,必須要注意滋陰養生,只有保持陰陽的平衡,才有益於身體的健康。在春天裡是滋補的季節,有許多女性以為在生活中使用食療,就是吃一些冷寒的食物,這樣不僅是錯誤的,甚至還會損害到身體的健康。
  • 處暑養生
    那麼處暑養生注意事項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 到秋三月如何養生?
    因此,所謂養生,就要順應四時的氣溫變化。春天要溫,夏天要熱,秋天要涼,冬天要冷,這是一年的陽氣圓運動就會大而圓,人也就健康。秋三月如何養生?在《秋三月的養生》基礎上,我再有所補充,希望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健康地度過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