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秋奪暑之時,冬瓜滾雞湯煲起來

2021-02-16 阿佘靚湯

冬瓜滾田雞湯

今日是「處暑」,此時三伏天的末伏已經結束,炎熱的三伏天總算熬過去了,各地的氣溫開始較前段時間有所下降。但我們南方民間對此時節有「爭秋奪暑」之稱,炎熱天氣尚存,向有「秋老虎」之說。因而這段時間的養生,中醫認為還是以清熱消暑、健脾生津、滋陰益氣為主,特推薦冬瓜滾田雞湯。

冬瓜800克

田雞200—300克

生蔥1—2根

薑絲適量

冬瓜洗淨,去皮、籽,切小塊;

田雞宰洗淨,去皮、髒雜,切塊;

生蔥洗淨,切段。在鐵鑊或鍋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冬瓜再滾15—20分鐘,下田雞,滾至剛熟,下生蔥、薑絲和鹽便可。

此為3—4人量。

瓜類是廣東民間夏日食用最多的疏菜,它們水分多、熱量低、營養豐富,且有清熱消暑之功。其中是以冬瓜為最常用。中醫認為,冬瓜有消暑溼、養胃液、滌穢、消癰、行水、消腫之功,不但能清熱消暑、生津止渴,且醫學價值十分高。痔瘡腫痛患者可用冬瓜煎湯洗之;熱痢口渴者可煮冬瓜食之;孕婦食之,有利於澤胎化毒,令胎兒無病;冬瓜黃酒加白蜜熬膏,常擦面部,可除黑斑,讓皮膚潔白如玉;常食冬瓜還可保持優美的體型,且在夏季還可不生疔癤,不長粉刺,即使用冬瓜片擦身,也可去痱子。現代營養學也認為,冬瓜最大的營養特點是含有丙醇二酸物質,對於防止人體發胖,促進體形健美有重要的作用,被譽為減肥佳品。

粵菜中入湯的冬瓜最佳搭配是田雞,可謂鮮美加鮮甜,廣東民間認為這是大補元氣及治脾虛的佳品,尤以陰虛脾虛者的調理最佳,現代營養學認為還適宜低蛋白血症、精力不足、產後缺乳、肝硬化腹水和神經衰弱者食用。中醫認為它性涼味甘、鹹,因而最宜夏暑秋熱時食用。

關於作者

佘自強

暢銷書《今日靚湯》作者

被譽為「嶺南湯王」

《南方日報》前專欄作者

相關焦點

  • 節瓜解秋暑 祛溼生津
    文/記者曾繁瑩  實習生孫梅  瓜是一種介乎蔬菜和水果之間的植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水分多、熱量低、營養充足,具有清熱祛暑的功效,中醫提倡夏季吃瓜,而在我們南方,現在雖已經立秋,但秋意仍在,暑熱依然難耐,因此,這段時間,中醫仍然建議人們多食一些瓜,比如節瓜,節瓜是冬瓜的變種,具有冬瓜清熱祛暑、利尿消腫的功效,比冬瓜更為鮮甜、糯滑,沒有冬瓜那麼寒涼,最適宜解秋暑
  • 朗誦:處暑——暑去涼來好個秋
    處暑——暑去涼來好個秋作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真是神奇,立秋過後略感清新,處暑一到涼風乍起。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它的來臨也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自此炎熱漸消,暑氣漸止,清風送爽拂面至,暑去涼來好個秋。
  • 「爭秋奪暑」時節,養生滋陰潤燥
    但每當秋雨來臨,則會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處暑後氣溫下降明顯,人們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的說法。此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 兩款清暑益氣湯
    在清暑益氣的古代方劑中,有兩個同名的清暑益氣湯,但方劑的來源、組成、功效均有所不同。李東垣清暑益氣湯出自李東垣《脾胃論》,是由人參、黃芪、當歸、蒼朮、白朮、甘草、升麻、葛根、澤瀉、麥冬、五味子、青皮、陳皮、黃柏、神曲等藥物組成,具有益氣生津、健脾利溼之功能。李氏認為,本湯證多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脾胃元氣先虛、乘天暑而作,故以清燥之劑達到溼熱去則脾運健、津液復的目的。
  • 盛暑難耐,喝清熱去暑、滋潤補益湯飲
    此時的養生更宜調息靜心,特推薦苦瓜黃豆煲排骨。苦瓜500克黃豆100克排骨400克蠔豉50克生薑4片苦瓜洗淨,切厚片;黃豆浸泡,洗淨;排骨洗淨,切段。各湯料一同放進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
  • 「以舞育人,惠動暑秋」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詩敏舞藝微信公眾號吧~)2017詩敏舞藝暑秋預報名活動進入倒計時啦!
  • 《秋姐煲湯課》:羊肚菌石斛鮑魚煲水鴨湯,要用溫水來浸泡羊肚菌
    導語:大家好,歡迎來到秋姐煲湯小課堂,煲湯是一種樂趣,把自己煲湯的方法傳遞給大家!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份「羊肚菌石斛鮑魚煲水鴨湯」,可以說是集合了各種營養食材於一身,才能夠煲制出這份食材鮮美,營養豐富的湯汁,這裡面用到的食材每一個都有著不小的來頭,並且都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 暑天易疲勞試試清暑益氣湯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0.08.05 星期四 暑天易疲勞試試清暑益氣湯   ■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 椰子煲烏雞湯的功效作用和做法
    椰子煲烏雞湯的功效椰子煲雞湯可以給朋友們帶來很不錯的益氣補血的效果,對於美容養顏都有非常顯著的功效,非常適合女性食用。據了解,椰子煲雞清潤,補虛,排毒,養顏,是當時得令的秋冬靚湯水。從前文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做法也很簡單,只是要記得需要在烹飪的時候把所有的食材都放完全,美味又可以得到健康的享受,從下文原材料的介紹不難看出,此湯飲能益氣補血,祛風強體,滋潤去燥火。
  • 立秋 | 秋來了,暑未消
    從立秋氣候特點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在立秋之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9月中下旬才會逐漸消退,到那時才會真正地涼爽起來。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 夏季消暑湯,趕緊煲起來!
    冬瓜海帶薏米湯 做法: 1、先泡海帶,海帶泡起來後清洗乾淨; 2、將豬骨剁成幾大塊,並焯水,去掉豬骨多餘的脂肪與腥味; 3、在電子煲裡放入以上湯料,水沒過湯料為好,按好煲湯程序,等時間到就可以了。
  • 夏天,煲冬瓜排骨湯加點它,既好喝又好處多多
    北方人喝湯少,而且多是快手湯,飲食習俗多是由氣候和自然條件決定的,北方四季分明,沒有南方的多溼多熱,所以,南方的很多藥膳湯在北方人眼裡多少是有些奇怪的。但即使在北方,火熱的夏季也有一段暑溼的日子,天氣又潮又悶,祛溼是實屬必要的,北方的冬瓜排骨湯往往就是冬瓜和排骨兩樣基本食材,冬瓜利水無脂肪,排骨營養味道棒,兩者煲湯其味鮮美,殊不知,夏天煲冬瓜排骨湯時加一味食材,可以更加健康,鮮美好喝好處多多。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這湯到底是加的什麼?以及這湯要如何煲。
  • 行書技法:《秋暑憩多景樓詩帖》臨摹指導!
    《秋暑憩多景樓詩帖》是比較貼近米芾成熟時期書法特點的作品,在這部帖中,方的折角逐漸變為了圓角,字形逐漸變得圓潤,行距較大,而字距相對行距稍微緊湊一些。字形基本取以平畫寬結。▲米芾《秋暑憩多景樓帖》書於元祐元年(1086年),縱27.6釐米,橫34.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多景樓 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內1086年初秋,剛定居於潤州的米元章,登上了聞名遐邇的多景樓,此樓是北固山風景最佳之地,宋元以來經常為歷代文人雅士聚會賦詩之所。
  • 祛溼湯煲起來!
    下雨不是最可怕的就怕伴隨著下雨曾經讓人聞之變色的回南天也來了!✔ 到處都是溼漉漉的✔ 天氣陰沉沉悶悶的✔ 衣服褲子襪子都沒幹想想就覺得可怕!這8款祛溼湯可以收藏備用起來啦!8款祛溼湯幫你回南天續命!2.將飛過水的豬骨和洗好的材料放在湯煲裡,加冷水,開大火煲滾然後關最小火,一個小時後即可關火飲用。功效:祛溼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 煲鴨湯放料酒?廣東人這樣煲鴨湯,不腥味香,秋冬交替多喝體質好
    煲鴨湯放料酒嗎,廣東人愛這樣煲鴨湯,好喝不腥,秋冬交替多喝體質好秋高鴨肥,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過深秋。鴨肉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一種美食,有幹煸鴨肉,鴨肉燉湯,滷鴨肉等等,鴨子的性涼,適合在乾燥的秋季作為進補之食物;從鴨子的營養角度來講,鴨子的營養成分多樣化,符合秋季進補的特點,鴨湯鮮味美,香氣撲鼻,喝上一碗,就會覺得身體暖了起來。
  • 八款最適合秋天的湯水,這周煲起來~
    加上秋燥和秋乏夾擊,這一輪「節後症候群」有望要等到"十一"假期才能緩解了~小編搜羅了一些節後調理的食方,看看能否對症解大家當下之困?做法:洗淨後放入瓦煲,加適量水煮熟後放少許鹽調味食之。功效:有助開胃消滯,理氣和中。感冒、咽痛或有皮膚病,煲湯時牛肉可改用瘦肉。花菇木耳雞內金瘦肉湯材料:花菇、木耳各100克,陳皮雞內金各5克,瘦肉200克。
  • 農諺「去暑不出頭,到秋餵老牛」的真實含義!
    「去暑不出頭,到秋餵老牛」這句諺語算是比較小眾的說法,要清楚這句諺語的意思,我們就要抓住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去暑」、「出頭」和「秋」。處暑這個節氣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個表示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很顯然,暑氣到了「處暑」這天就漸漸消退了,所以有些地區就很形象直白的稱這天為「去暑」。
  • 苦瓜煲排骨,家常靚湯營養又美味
    苦瓜黃豆煲排骨  夏至,在我們南方地區因前兩個節氣均為雨量多的時節,現在馬上變得火熱起來,上有烈日高照,下則水汽蒸發
  • 《秋姐煲湯課》:霸王花羅漢果煲豬手湯,用砂鍋煲來的湯汁更鮮美
    導語:大家好,歡迎來到秋姐煲湯小課堂,煲湯是一種樂趣,把自己煲湯的方法傳遞給大家!喝湯不僅僅講究的是美味,同時還要營養,要煲制出一份營養美味的靚湯,就得將食材搭配到位,同時還得掌握好煲湯的技巧與方法。今天就教大家煲制一款適合夏天食用的「霸王花羅漢果煲豬手湯」,這款湯當中用到的食材比較日常,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美食,在夏天能夠起到明顯的滋補功效。接下來就把這款湯的製作方法教給大家,多喝湯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建議大家都可以跟隨我的步伐一起學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