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馬紹坤)辣椒種植規模化,村容村貌靠果樹,人人參與、人人致富,張王李村走出紅火脫貧路。
△一望無際的辣椒地
7月29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採訪活動來到商丘。此時大雨剛剛過去,烈日炙烤著大地,在商丘梁園區水池鋪鄉張王李村的田地裡,51歲的李女士正在忙著疏鬆土壤。在她腳旁,一顆顆胖乎乎的辣椒掛在枝頭,長勢喜人。
△李女士在田間忙碌
「今年辣椒價錢高,一斤能賣2塊錢。一畝地能產個萬把斤,萬把斤就是兩萬塊,收入頂過去種玉米的十幾畝。」李女士笑著告訴採訪團的記者。
△一抓一大把的辣椒
位於商丘市梁園區的水池鋪鄉是「中國辣椒種植之鄉」,全鄉5.8萬畝耕地中有4萬畝種植辣椒,而辣椒產業發展最好的就是坐落於水池鋪鄉政府東側的張王李村——這個名字奇怪的莊子是張莊、王莊、李莊的合稱,現在幾個村子已連成一片。
△村民在田間忙碌
幾年前,張王李村還是以「麥茬棒、棒茬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張王李村辣椒種植面積320畝,創造經濟價值160萬元。
△張王李村的辣椒地
「以前種辣椒的都是散戶,2016年鄉政府統一引導種辣椒。」水池鋪鄉黨委書記張洪禮對記者說,「當時給貧困戶每畝地補貼200塊讓他們種辣椒,還給他們買保險,如果遇到大雨收成不好,保險公司理賠,可以讓貧困戶損失降到最低。這在整個商丘市梁園區是獨一份的。」
△村民看著自己的辣椒喜笑顏開
大河網記者了解到,從辣椒的種植,育苗、移栽、採摘到裝運,每個環節老百姓都能務工掙錢。每年7月至10月,水池鋪鄉找不到閒人,外鄉人也紛紛來打工。張紅禮告訴記者,村民摘一斤辣椒能得2毛錢,一天能摘四五百斤,一天就能掙幾百塊。
△滿滿一車的辣椒
沒有閒人的村子,自然就富裕美麗。走進張王李村,但見乾淨寬敞的街道,房前屋後瓜果飄香。「我們給每家房子邊都種上果樹,告訴村民,這棵樹以後就是你的了,果子熟了你就能摘下來吃。」張洪禮自豪地說。
△村民家前的小果園
帶動群眾動手,是張王李村乃至整個水池鋪鄉致富的訣竅。三年來,張王李村通過產業發展、轉移就業、公益崗位就業、土地流轉、第三產業就業、扶貧企業就業、企業幫帶等措施,實現了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
△乾淨寬敞的道路
△村民在檢查自家門口的蘋果樹
△孩子們在嶄新的籃球場上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