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顏世龍 天津報導
坐在記者面前的「85後」連欣,前不久剛剛從天津市武清區科技局局長崗位調任到武清區南蔡村鎮擔任黨委書記,在與《中國經營報》記者見面時話並不多,但卻給人一種幹練、認真的做事風格,而之所以此次由她來接受記者採訪,主要是因為她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人,也是此前武清區的科技掌門人。
2014年7月,武清區和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作為雙方合作內容的重頭戲之一——人才合作,讓連欣從高校的教師崗位華麗轉身走上了仕途。「之前,我在清華大學擔任教師,主要負責科技方面的工作,後來到武清掛職,發現這裡非常適合年輕人發展。從組織關懷,到生活環境和成本,自己都非常喜歡。而最重要的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事業發展平臺。」連欣說。
不僅僅是連欣一人,從各大高校和知名企業而來的人才紛紛投身到武清各行各業,而這也正在成為當地的新常態,而科技型中小企業、知名大中型企業,甚至是整條產業鏈也已經或者正在落戶於此。這不僅有賴於此前武清區出臺的人才、教育、創新、創業等一系列政策,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有氛圍」「有幹勁」。
而要解鎖「武清現象」的「有氛圍」「有幹勁」,關鍵就在於「五大創新平臺」的建設。也正是由此,武清告別傳統招商引資之路,走出了一條新的「藍海」之路。
京津冀協同成就武清機遇
與連欣同一年來到武清的還有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鐵科院」)下屬的鐵科縱橫(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縱橫」),這家以軌道交通制動系統、牽引系統等為主營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目前已有三百多人紛紛紮根武清。
鐵科縱橫副總經理於軍在受訪時表示,公司佔地1000多畝,分六期開發建設,目前已經投產的分別是一期和三期,主要建設生產研發基地。而之所以公司選擇落戶武清,就是因為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號召,同時武清的區位、交通、環境等優勢和政策更加精準。就員工角度而言,衣食住行成本、就學就醫便利等優勢更成為內部穩定的核心要素。
「員工的組成,一部分來自武清當地,一部分是從北京而來。不少從北京遷入武清的員工甚至是攜家帶口來落戶。之前,很多在京的員工屬於『北漂一族』,而來到武清後不僅工資標準沒有降低,而且生活等各類成本反而降低了。因為享受領軍企業政策,只要是公司認定的人才,哪怕初中學歷也可以落戶。因此很多一線的技術骨幹受益很多,大家滿意度和幸福度非常高。」於軍說。
不僅是鐵科縱橫一家,為其提供上下遊服務的企業也紛紛跟隨他們落戶於此。僅在智能科技領域,武清依託鐵科院、北交控打造了中鐵檢驗認證重點實驗室、天津軌道交通創新聯合實驗室兩大平臺,為軌道交通領域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提供質量檢驗、產品認證等服務,吸引了20家智能軌道交通產業相關項目聚集武清。
「武清正在搶抓機遇,而這個機遇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武清區發改委主任陳建江說。
武清區委書記戴東強表示,武清一定要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當好先鋒猛將,唱響重頭戲。
為此,首先要加強戰略謀劃。武清是西服的料子,不能做成圍裙。著眼做實京津之間「一軸四城」布局,高標準完成《武清2035發展戰略研究》。
二要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主動對接北京、深耕北京。「自2017年以來,武清承接吸引優質首都項目976個,包括鐵科院天津基地、浪潮天津醫療大數據產業基地等一大批項目落地。」戴東強說。
三要深化「通武廊」區域合作。以科技協同、產業協同、環境協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為重點,開展人才聯合招聘、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區域警務合作、基礎教育協同等一批務實合作項目,在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上探索經驗、實現突破。
四是狠抓交通一體化建設。堅持外聯一體、內聚成核,對接爭取武清市域(郊)鐵路項目成功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修編》,完成大沙河公交樞紐站和高王路貫通工程武清段建設,京津塘高速大王古莊出入口建設加快推進。
五大創新平臺鍛造科創生態
一個城市崛起,機遇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如何在機遇之上實現自我飛躍,方法論至關重要。
以鐵科縱橫為例,諸多公司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發展得益於武清,而他們現在正在政府的引導下「反哺」武清。據於軍介紹,作為智能製造方面的龍頭企業,公司在技術、經驗、人才、載體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下一步將會開放小試中試生產線,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開放共享的智能製造環境。
記者了解到,類似鐵科縱橫這樣的龍頭企業正在與武清一道搭建創新、公共、開放、協同的研發設計、小試中試、通用製造、市場營銷服務和投融資服務「五大創新平臺」,以此滿足高端項目和人才發展需要的產業生態,實現產業鏈迅速聚集。「五大創新平臺」則將要撬動的是「1+4」產業集群,即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環保。
戴東強在受訪時表示,「五大創新平臺」是實現武清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而要搭建好這五大平臺,首先要抓引導。堅持依託龍頭企業搭建平臺,落實企業聯繫服務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大膽「推動圍牆」,通過共享數據、開放資源、合作生產等多種方式加強與關聯項目的嫁接,做到強強聯合、協同發展。在生物醫藥領域,目前依託天大前沿院搭建了創新藥物研發高端平臺和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吸引了擎科生物、金匙醫學等產業項目161個。
第二要抓對接。圍繞做強平臺聚勢效應,加強與天津市衛健委、市科技局等部門聯繫對接,在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的同時建設京津冀科技創新特色區,開展成果對接、科研眾包、政策諮詢等活動,推動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深度融合。
第三是抓載體。主動適應投資新需求、新變化,推動京津產業新城啟動建設,推進「一區五園」加速轉型升級,明確園區定位和產業方向,規劃建設一批科技創新載體,做強研發設計、人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功能,為「1+4」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最後是抓保障。成立科技企業融資服務聯盟,建立智能科技、生物醫藥產業基金,聯合天津科技融資控股集團打造京津冀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多角度金融鏈條服務。
戴東強說,以往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資時都是看誰給企業的優惠政策多,但為什麼很多企業和人才依然留不住,因為他們看中的不僅僅是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是關注未來長遠的發展。他們來武清是幹事創業的,這就需要發展氛圍和生態,「五大創新平臺」實際就是為大家提供這樣的生態,而不是某個企業或某個人才的「單打獨鬥」。也正是由此,武清摒棄了過去傳統招商引資之路,走向了當前的產業化集群「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