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降維打擊」傳統招商政策 京津冀協同催生五大創新平臺

2020-12-19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顏世龍 天津報導

坐在記者面前的「85後」連欣,前不久剛剛從天津市武清區科技局局長崗位調任到武清區南蔡村鎮擔任黨委書記,在與《中國經營報》記者見面時話並不多,但卻給人一種幹練、認真的做事風格,而之所以此次由她來接受記者採訪,主要是因為她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人,也是此前武清區的科技掌門人。

2014年7月,武清區和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作為雙方合作內容的重頭戲之一——人才合作,讓連欣從高校的教師崗位華麗轉身走上了仕途。「之前,我在清華大學擔任教師,主要負責科技方面的工作,後來到武清掛職,發現這裡非常適合年輕人發展。從組織關懷,到生活環境和成本,自己都非常喜歡。而最重要的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事業發展平臺。」連欣說。

不僅僅是連欣一人,從各大高校和知名企業而來的人才紛紛投身到武清各行各業,而這也正在成為當地的新常態,而科技型中小企業、知名大中型企業,甚至是整條產業鏈也已經或者正在落戶於此。這不僅有賴於此前武清區出臺的人才、教育、創新、創業等一系列政策,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有氛圍」「有幹勁」。

而要解鎖「武清現象」的「有氛圍」「有幹勁」,關鍵就在於「五大創新平臺」的建設。也正是由此,武清告別傳統招商引資之路,走出了一條新的「藍海」之路。

京津冀協同成就武清機遇

與連欣同一年來到武清的還有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鐵科院」)下屬的鐵科縱橫(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縱橫」),這家以軌道交通制動系統、牽引系統等為主營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目前已有三百多人紛紛紮根武清。

鐵科縱橫副總經理於軍在受訪時表示,公司佔地1000多畝,分六期開發建設,目前已經投產的分別是一期和三期,主要建設生產研發基地。而之所以公司選擇落戶武清,就是因為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號召,同時武清的區位、交通、環境等優勢和政策更加精準。就員工角度而言,衣食住行成本、就學就醫便利等優勢更成為內部穩定的核心要素。

「員工的組成,一部分來自武清當地,一部分是從北京而來。不少從北京遷入武清的員工甚至是攜家帶口來落戶。之前,很多在京的員工屬於『北漂一族』,而來到武清後不僅工資標準沒有降低,而且生活等各類成本反而降低了。因為享受領軍企業政策,只要是公司認定的人才,哪怕初中學歷也可以落戶。因此很多一線的技術骨幹受益很多,大家滿意度和幸福度非常高。」於軍說。

不僅是鐵科縱橫一家,為其提供上下遊服務的企業也紛紛跟隨他們落戶於此。僅在智能科技領域,武清依託鐵科院、北交控打造了中鐵檢驗認證重點實驗室、天津軌道交通創新聯合實驗室兩大平臺,為軌道交通領域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提供質量檢驗、產品認證等服務,吸引了20家智能軌道交通產業相關項目聚集武清。

「武清正在搶抓機遇,而這個機遇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武清區發改委主任陳建江說。

武清區委書記戴東強表示,武清一定要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當好先鋒猛將,唱響重頭戲。

為此,首先要加強戰略謀劃。武清是西服的料子,不能做成圍裙。著眼做實京津之間「一軸四城」布局,高標準完成《武清2035發展戰略研究》。

二要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主動對接北京、深耕北京。「自2017年以來,武清承接吸引優質首都項目976個,包括鐵科院天津基地、浪潮天津醫療大數據產業基地等一大批項目落地。」戴東強說。

三要深化「通武廊」區域合作。以科技協同、產業協同、環境協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為重點,開展人才聯合招聘、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區域警務合作、基礎教育協同等一批務實合作項目,在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上探索經驗、實現突破。

四是狠抓交通一體化建設。堅持外聯一體、內聚成核,對接爭取武清市域(郊)鐵路項目成功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修編》,完成大沙河公交樞紐站和高王路貫通工程武清段建設,京津塘高速大王古莊出入口建設加快推進。

五大創新平臺鍛造科創生態

一個城市崛起,機遇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如何在機遇之上實現自我飛躍,方法論至關重要。

以鐵科縱橫為例,諸多公司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發展得益於武清,而他們現在正在政府的引導下「反哺」武清。據於軍介紹,作為智能製造方面的龍頭企業,公司在技術、經驗、人才、載體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下一步將會開放小試中試生產線,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開放共享的智能製造環境。

記者了解到,類似鐵科縱橫這樣的龍頭企業正在與武清一道搭建創新、公共、開放、協同的研發設計、小試中試、通用製造、市場營銷服務和投融資服務「五大創新平臺」,以此滿足高端項目和人才發展需要的產業生態,實現產業鏈迅速聚集。「五大創新平臺」則將要撬動的是「1+4」產業集群,即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環保。

戴東強在受訪時表示,「五大創新平臺」是實現武清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而要搭建好這五大平臺,首先要抓引導。堅持依託龍頭企業搭建平臺,落實企業聯繫服務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大膽「推動圍牆」,通過共享數據、開放資源、合作生產等多種方式加強與關聯項目的嫁接,做到強強聯合、協同發展。在生物醫藥領域,目前依託天大前沿院搭建了創新藥物研發高端平臺和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吸引了擎科生物、金匙醫學等產業項目161個。

第二要抓對接。圍繞做強平臺聚勢效應,加強與天津市衛健委、市科技局等部門聯繫對接,在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的同時建設京津冀科技創新特色區,開展成果對接、科研眾包、政策諮詢等活動,推動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深度融合。

第三是抓載體。主動適應投資新需求、新變化,推動京津產業新城啟動建設,推進「一區五園」加速轉型升級,明確園區定位和產業方向,規劃建設一批科技創新載體,做強研發設計、人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功能,為「1+4」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最後是抓保障。成立科技企業融資服務聯盟,建立智能科技、生物醫藥產業基金,聯合天津科技融資控股集團打造京津冀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多角度金融鏈條服務。

戴東強說,以往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資時都是看誰給企業的優惠政策多,但為什麼很多企業和人才依然留不住,因為他們看中的不僅僅是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是關注未來長遠的發展。他們來武清是幹事創業的,這就需要發展氛圍和生態,「五大創新平臺」實際就是為大家提供這樣的生態,而不是某個企業或某個人才的「單打獨鬥」。也正是由此,武清摒棄了過去傳統招商引資之路,走向了當前的產業化集群「藍海」。

相關焦點

  • 小切口看京津冀|天津武清 高鐵拉來的「京津之心」|行走三極 成渝...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王國平 任鴻 攝影 吳楓過去,奔騰不息的京杭大運河,將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串聯起來,商貿往來在這裡頻繁發生。現今,飛速發展的高鐵系統將三地聯繫得更為緊密,協同發展在這裡生根發芽。這三個在地圖上相互接壤的區域,被稱為「通武廊」,也被稱作為「小京津冀」。
  • 武清 借勢「協同發展」打造示範區
    京津冀與長三角和珠三角並列,同為我國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如何進行分工合作等問題越發受到關注。  7月1日,由新京報和鴻坤集團共同舉辦了「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武清區域價值與發展論壇」,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及區域開發商,共同論道武清,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及挖掘武清區域價值建言獻策。
  • 武清如何從津西門戶蛻變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武清區曾經叫做武清縣,是華北最古老的縣之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武清區,作為天津的西大門而存在。以前的武清在天津人眼裡就是郊縣,發展落後,但是現在的武清,作為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核心區和橋頭堡,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
  • 天津郵輪經濟助推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
    新華社天津4月30日電(記者鄧中豪)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年來天津郵輪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加快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位於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天津東疆是天津濱海新區五大功能區之一,同時也是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之一,區內企業可以享受諸多政策創新成果。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沈蕾介紹,除自貿區政策創新外,京津冀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也在天津國際郵輪母港落地,為郵輪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 京畿大地起宏圖——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間
    沿京津高速一路向海,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雙城記」好戲不斷——京津攜手共建共管共運營,中關村團隊駐園招商,掛牌兩年多註冊企業近千家……在天津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吳秀山看來,打破「一畝三分地」定式,協同發展種下的「種子」正結出累累碩果。
  • 武清區長戴東強:正規劃通武廊輕軌,深化區域合作
    「武清區將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深度融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正以『北京的武清』姿態,主動向北京靠攏。」日前,天津市武清區區長戴東強接受北京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武廊三地地相接、水相連、人相親,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為主攻方向,以通武廊區域合作為突破口,武清區正在更深層次地融入協同發展。
  • 武清區域價值與發展論壇落幕
    武清地處京津發展軸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和橋頭堡,區位條件得天獨厚。如何將這一優勢與交通、生態、產業等優勢疊加在一起,努力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是武清目前發展面臨的主要命題。武清未來應該建設首都經濟圈內非常完備的創新平臺,能夠建設一些轉化基地、中試基地、孵化基地,形成相對完備的創新鏈條和創新體系,使得北京和武清形成功能性聯繫,北京主要做前端的、原創的創新,中間和後端的、中試、孵化、高端的轉化則更多的應該在武清實現,這樣即可實現資源共享、鏈條銜接、功能互補的創新合作。
  • 用大擔當擁抱大機遇——天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
    5年過去,產業轉移鏈條上的京津冀帶旺財氣人氣,「1+16」產業承接平臺相繼建成。對天津來說,最美的收穫莫過於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算大帳,謀大局,終能以一時之舍,換長久之得。「我有輛車,京津冀三地跑,3年17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四圈多!」
  • 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揭牌
    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揭牌 2015-09-19 17: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9日,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高校聯盟在河北容城成立
  •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加速 北京「虹吸效應」正在消解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優惠的土地供給政策、完善的園區服務使在京企業原來受到限制的生產環節得到妥善安排,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上下遊生產環節配合更加順暢。在唐山,金隅·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產業園、中林集團曹妃甸木材產業園等項目成功籤約,一批以綠色環保建材、裝備製造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 天津武清:軌道交通助力通武廊區域協調發展
    ,處於京津冀三省市的交界部位,京津兩市的對衝軸線上,位於京津冀都市圈中心位置、城區距北京市區71公裡、首都機場90公裡、北京新機場60公裡,距雄安新區100公裡,距天津市區25公裡、天津港71公裡、天津濱海國際機場35公裡。
  • 京津冀圈定先試平臺:北京新機場、曹妃甸、天津自貿區入列
    7月23日,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報導稱,京津冀正在計劃通過打造先行先試平臺,以試點示範帶動其他地區發展。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改革試點、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以及天津自貿區建設均被納入其中。多名看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確認,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以及天津自貿區屬於京津冀先行先試平臺的一部分。
  • 【觀察】京津冀:「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強化產業協同總體設計,主動謀劃產業轉型,圍繞產業規劃、園區共建、項目落地、產業鏈構建等方面強化工作銜接,推進重大問題解決。三地相繼制定了《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加強產業協同發展備忘錄》等具體政策,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疏解政策體系和協調統籌機制。
  • 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初稿形成 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內容提要:京津冀工信部門產業合作對接機制不斷完善,目前,三地正在開展《面向「十四五」京津冀產業協同布局》課題研究,編制形成《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建議稿)》初稿,共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汽車等三地優勢產業,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 ...桃園三結義」——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間打破哪些體制機制「藩籬」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破除行政管理、資源配置、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破解影響協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要素充分自由流動,推動建立統一的區域大市場和有利於區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位於天津濱海新區,距離北京約150公裡。
  • 天津濱海新區前三季度引進879個「京」字號重點項目落戶
    截至目前,科技園已建成65萬平方米辦公載體,與北京中關村合作9萬平方米載體,共同打造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範基地,並與進駐企業成立聯合黨委,實現資源共享、人才互通,積極推進黨建引領協同發展。 為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進一步完善創新政策、優化創新生態、引進創新資源、集聚創新產業,濱海新區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確實落地,制定出臺《濱海新區落實〈天津市支持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實施細則》,推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相關企業職工教育、醫療、投融資、購房、落戶等新政策落地,為園區發展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撐。
  • 《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發布
    《規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服務協同發展、加強對接互補、實現聯動融合、推進連結共享、堅持重點突破的基本原則,明確了以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為出發點,以人才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及政策聯合創新為主線,以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重大任務、重點工程為抓手
  • 天津市西青區駐北京招商中心揭牌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央廣網天津12月9日消息(記者楊煜)為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強化對北京招商工作,天津市西青區設立駐北京招商中心,並於12月7日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後,召開了北京重點項目交流座談會。天津市西青區將把北京招商中心作為對京招商的「橋頭堡」,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大對北京的招商力度,推動全區招商引資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
  • 「直營店+加盟店」延伸港口服務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直營店+加盟店」延伸港口服務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新華網天津12月18日電(張博)「我們天津港集團的腹地物流服務營銷網絡是三線、十個區域、111家『陽光直營(加盟)店』。其中『中線』就是以京津冀為核心制定的服務政策和優惠方案,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開綠色通道,在碼頭作業資源、手續辦理和作業計劃方便給予全方位傾斜,通過天津港營銷網絡為廣大京津冀客戶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務。」天津港集團業務經營部物流經營中心副主任魏天愛在接受「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採訪時表示。
  •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工程項目巡禮 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
    寒冬時節,走進天津市武清開發區交控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5臺自動搬運機器人正忙碌著。車間負責人介紹,這些機器人在智能化倉儲每天要完成5000種物料出入庫,運行裡程達200公裡,而節省下來的人力全部用於裝配和檢驗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