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一共進口糧食超億噸,相關機構預測2021年會進口量會更大。
目前的糧食進口分布主要隱患是大豆和玉米,去年我們進口大豆超過1億噸,進口玉米超過1000萬噸。在我們感覺到肉類價格上漲的時候,中國的兩大糧食巨頭,中儲糧與中糧集團已經與神秘的糧食貿易商展開了糧食收購大戰。
一、美國農業部出手了,世界玉米期貨大漲
世界糧價的每一次大波動的背後,我們都會發現美國農業部的身影。
最近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世界糧食減產預警,下調了世界產糧大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糧食產量,頓時再次讓全球農產品期貨價格坐上了「沖天火箭」,美玉米期貨價格在一周內瘋狂漲價9.11%,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內的玉米與大豆也吹響了了衝鋒號,玉米價格創下了六年來新高,大豆價格創下了8年來新高。
隨著玉米大豆價格的快速上漲,國內的飼料豆粕的價格也快速上升,價格壓力立馬傳遞到了終端消費市場上的豬肉,牛肉,羊肉。2020年12月,國內羊肉批發價環比上漲4.6%,同比上漲6%;牛肉價格同比上漲超過9%。
可以說,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美國處於絕對的控制地位,無人能敵。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貿易量佔全球的15%,是名符其實的巨無霸。世界四大糧商巨頭,有3個半都是美國的,我們中國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的發言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二、中儲糧與中糧集團聯合大戰神秘貿易商?
面對國際糧價的波濤洶湧,中國的兩大糧食巨頭也坐不住了。
東北是我們國家主要的玉米產區,目前中糧集團正在東北高價搶收玉米,史無前例掛出了每噸2900元的歷史高價,折合人民幣1.45元/斤,搶先大量收購東北玉米,和一些實力強大的外資糧油加工企業,還有一些神秘的貿易商搶玉米。
中儲糧也在行動了,正在陸續投放臨儲玉米。比如某糧庫2018年產7546噸玉米,在很短的時間內以2940元/噸(折合1.47元/斤)的價格100%成交,行情直逼1.5元/斤,再次創出了東北玉米價格的新高。
三、中國的糧油困局如何破解?
目前中國糧油麵對的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解決都已經是迫在眉睫;
第一,玉米與大豆上漲,造成飼料豆粕上漲,最終會讓肉價與油料上漲;
國產玉米在價格上沒有辦法跟美國便宜的進口玉米競爭,唯有採取糧食保護機制才能確保國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2016年美國把中國告上了WTO,逼迫中國降低或者取消農業補貼,而且還勝訴了。而美國自己國內的農業補貼卻每年都是世界第一。
第二,玉米與大豆低迷,國內農民播種積極性不高,國內市場逐步被進口玉米大豆壟斷,最終導致整個糧油供應鏈被國外資本壟斷控制;
進入2020年11月份以來,國家開始在東北以及華北地區高價收購2020年產優質玉米,這意味著我們已經下決心要解決農業糧食的依賴問題了。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提高國產農產品的收購價。
規則是什麼,規則就是強者給弱者制定的。沒有人會那麼傻老老實實去遵守哪些破規則,而放著自己的糧食安全問題視而不見。
四、致中國人:糧食安全,我們要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中國農業絕對不是工業的包袱,而是中國工業的根基以及工業二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保障。如果連吃飯問題都不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上,談什麼高科技,談什麼富裕生活,那都是空中樓閣。一旦美國以各種理由掐斷進口糧食這條生命通道,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以美國如今的國家實力,美元的霸權,還有在國家糧食市場上的絕對控制地位,他們是有能力和實力做到這一點的。
被譽為「美國的戰略大師」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控制石油,那就控制了所有國家,控制糧食,那就控制了全人類。而這位美國的御用戰略高手,一直在試圖推動美國執行聯俄制華的戰略國策。
糧食安全問題是中國最最重要的問題,沒有之一。居安思危,每一個國人都應該對此報以十二分的警惕性,帝國主義亡我中國之心從來就沒有冷卻過。農業種子控制,往往是糧食戰爭的第一步,而糧食戰爭,往往又是金融戰爭的探路石。
2019年9月9日金融大鱷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發布專欄文章:「作為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創始人,我對打敗中國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對美國國家利益的關心。」
索羅斯又是誰?美國對外發動金融戰的急先鋒,在中國乃至亞洲讓人聞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