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戰爭還有多遠?美國農業部出手糧價大漲,玉米收購價歷史破五

2021-01-20 九品丞相pro
我們一日三餐的背後的糧食

2020年,中國一共進口糧食超億噸,相關機構預測2021年會進口量會更大。

目前的糧食進口分布主要隱患是大豆和玉米,去年我們進口大豆超過1億噸,進口玉米超過1000萬噸。在我們感覺到肉類價格上漲的時候,中國的兩大糧食巨頭,中儲糧與中糧集團已經與神秘的糧食貿易商展開了糧食收購大戰。

一、美國農業部出手了,世界玉米期貨大漲

世界糧價的每一次大波動的背後,我們都會發現美國農業部的身影。

最近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世界糧食減產預警,下調了世界產糧大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糧食產量,頓時再次讓全球農產品期貨價格坐上了「沖天火箭」,美玉米期貨價格在一周內瘋狂漲價9.11%,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內的玉米與大豆也吹響了了衝鋒號,玉米價格創下了六年來新高,大豆價格創下了8年來新高。

隨著玉米大豆價格的快速上漲,國內的飼料豆粕的價格也快速上升,價格壓力立馬傳遞到了終端消費市場上的豬肉,牛肉,羊肉。2020年12月,國內羊肉批發價環比上漲4.6%,同比上漲6%;牛肉價格同比上漲超過9%。

可以說,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美國處於絕對的控制地位,無人能敵。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貿易量佔全球的15%,是名符其實的巨無霸。世界四大糧商巨頭,有3個半都是美國的,我們中國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的發言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世界四大糧食巨頭,美國有3個

二、中儲糧與中糧集團聯合大戰神秘貿易商?

面對國際糧價的波濤洶湧,中國的兩大糧食巨頭也坐不住了。

東北是我們國家主要的玉米產區,目前中糧集團正在東北高價搶收玉米,史無前例掛出了每噸2900元的歷史高價,折合人民幣1.45元/斤,搶先大量收購東北玉米,和一些實力強大的外資糧油加工企業,還有一些神秘的貿易商搶玉米。

中儲糧,穩定糧價的基石

中儲糧也在行動了,正在陸續投放臨儲玉米。比如某糧庫2018年產7546噸玉米,在很短的時間內以2940元/噸(折合1.47元/斤)的價格100%成交,行情直逼1.5元/斤,再次創出了東北玉米價格的新高。

三、中國的糧油困局如何破解?

目前中國糧油麵對的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解決都已經是迫在眉睫;

第一,玉米與大豆上漲,造成飼料豆粕上漲,最終會讓肉價與油料上漲;

國產玉米在價格上沒有辦法跟美國便宜的進口玉米競爭,唯有採取糧食保護機制才能確保國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2016年美國把中國告上了WTO,逼迫中國降低或者取消農業補貼,而且還勝訴了。而美國自己國內的農業補貼卻每年都是世界第一。

第二,玉米與大豆低迷,國內農民播種積極性不高,國內市場逐步被進口玉米大豆壟斷,最終導致整個糧油供應鏈被國外資本壟斷控制;

進入2020年11月份以來,國家開始在東北以及華北地區高價收購2020年產優質玉米,這意味著我們已經下決心要解決農業糧食的依賴問題了。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提高國產農產品的收購價。

規則是什麼,規則就是強者給弱者制定的。沒有人會那麼傻老老實實去遵守哪些破規則,而放著自己的糧食安全問題視而不見。

國內種植玉米的農民

四、致中國人:糧食安全,我們要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中國農業絕對不是工業的包袱,而是中國工業的根基以及工業二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保障。如果連吃飯問題都不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上,談什麼高科技,談什麼富裕生活,那都是空中樓閣。一旦美國以各種理由掐斷進口糧食這條生命通道,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以美國如今的國家實力,美元的霸權,還有在國家糧食市場上的絕對控制地位,他們是有能力和實力做到這一點的。

遭遇饑荒的兒童

被譽為「美國的戰略大師」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控制石油,那就控制了所有國家,控制糧食,那就控制了全人類。而這位美國的御用戰略高手,一直在試圖推動美國執行聯俄制華的戰略國策。

糧食安全問題是中國最最重要的問題,沒有之一。居安思危,每一個國人都應該對此報以十二分的警惕性,帝國主義亡我中國之心從來就沒有冷卻過。農業種子控制,往往是糧食戰爭的第一步,而糧食戰爭,往往又是金融戰爭的探路石。

2019年9月9日金融大鱷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發布專欄文章:「作為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創始人,我對打敗中國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對美國國家利益的關心。」

索羅斯又是誰?美國對外發動金融戰的急先鋒,在中國乃至亞洲讓人聞之色變。

相關焦點

  • 糧價大漲馬上就來了?別慌,看完你就知道了
    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糧食體系遭到破壞,關於糧價上漲的傳聞很多。農村小遙家裡還有5畝玉米沒有賣。聽說最近糧價要漲這個八零後農民很開心。村裡農民喜歡扎堆賣糧。鄰居們賣的是玉米是0.9元一斤。小遙還想再抗一抗。過了一個月糧價已經有些鬆動,只是沒有出現預想的漲幅。
  • 玉米、小麥、水稻跌幅加大,糧價大變天?接下來糧價還能逆漲嗎?
    今年的糧食行情可謂一片紅火,糧價持續反彈上漲,從年初一直持續到11月,儘管期間官方也進行了多次調控,但糧價並沒有隨即下滑,就算新糧上市也沒能帶動價格反彈。不過從12月份開始,三大主糧的行情持續下滑,這讓持糧主體持續恐慌。而原本大漲2000元每噸的大豆,12月份也迎來了持續下滑。那麼接下來的糧價還會繼續下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玉米、小麥後市價格能達到多少錢1斤?看完有數了!附:最新糧價
    最近糧食市場出現波動,玉米、小麥等糧食價格出現了衝高回落,玉米價格由8月初上旬的高點1.30元/噸,回落了4-5分/斤,小麥價格也從1.27元降回到1.23元左右,每斤下降了3-4分錢。不過,近日兩大作物回落的形勢有所好轉,玉米行情出現止跌企穩。
  • 方言:攜手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幾次糧價波動都不是孤立事件,除了因氣候因素造成的減產外,均與石油、生物能源等諸多因素相關,糧食的金融衍生品屬性也越來越明顯。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就是緣於2007年美國、澳大利亞因旱減產。
  • 玉米價格再次上漲,果然勢不可擋!今天一斤多少錢?
    這兩天,無論是東北還是華北,玉米價格再次出現上漲行情。今天,山東地區多家玉米深加工企業上調了收購價格:壽光金玉米收購價2524元/噸(水分14%,新玉米,下同),較昨日上漲40元/噸。天力藥業收購價2524元/噸,較昨日上漲40元/噸。棗莊恆仁工貿收購價2580元/噸,較昨日上漲10元/噸。
  • 信號已經明確:12月份玉米價格要下跌!什麼情況?
    農民盼望糧食價格上漲的心情可以理解,國家也樂見糧食價格恢復到相對合理的水平,但是,糧食價格事關民生、事關整個經濟運行,不可能會任由糧價上漲超出一定的限度。玉米的價格高點也基本到了,農民朋友準備賣糧的,可以考慮出手了。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最新的消息。
  • 今年糧食企業註冊同比增長18%,真的意味著糧價會大幅上漲嗎?
    最近,一則糧食企業註冊量已達6.1萬家,同比增長18%的新聞成了熱議的話題。因此,有人預測,糧食價格將會出現大幅度的提升,糧食價格將會大漲。
  • 2021年,糧食價格、補貼又傳喜訊?
    時光飛逝,還有半個月就要跨入2021年了!相信很多農民都在翹首以盼一件事:希望明年糧食價格能進一步上漲,相關部門也加大糧食補貼力度!畢竟糧價上漲能極大地激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我國的糧食生產,尤其是防範疫情對糧食產業的影響。
  • 玉米又獲豐收!預計2020年我國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
    預計2020年我國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其中東北三省一區玉米產量超過1.1億噸。二是進口大幅增加。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企業已採購2020年度美國新季玉米超過1100萬噸,我國每年還採購部分烏克蘭玉米。2020年,我國玉米進口將高於上年度的759萬噸,後續增勢非常明顯。三是用糧需求較旺。
  • 2020年小麥和水稻的收購價能否上漲?糧價突破1.5元/斤概率大嗎?
    2020年2月28日,發出了2020年稻穀的託市收購價格,早稻和中晚稻的最低收購價上漲了0.01元/斤,粳稻的最低收購價依然維持1.3元/斤。4月17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了近期主糧品種的收購價,小麥的市場收購價為1.05—1.28元/斤,平均收購價為1.18元/斤,環比上漲0.7%。
  • 揭秘:本世紀驚心動魄的糧食戰爭,中國反敗為勝!
    這場「戰爭」從2005年12月開始,到2008年7月結束,空方大勝,多方全面爆倉。從2005年底開始,國際糧價開始上漲。理由是什麼?就是炒作全球糧食緊張。按照當時的數據,估計全球也就是千把萬人口的糧食缺口。問題是:糧食,你不吃不行,不吃就得餓死人——不像銅鐵等原料,價格高了可以不用。
  • 2020年末,玉米價格大漲,最高價與歷史價位持平
    今年玉米價格出現了猛漲的態勢,平均一斤玉米上漲了0.3元,最高麵筋上漲0.5元,漲幅總體上來說還是非常大的。目前平均玉米價格在2500~2650元每噸之間,玉米的最高價格浙江省已經達到了2799.99元每噸,距離歷史的玉米最高價1.4元僅僅差0.005元。從2020年的總體行情來看,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較上一年增加113億斤,同比漲了0.9%。
  • 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 預計2020年玉米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企業已採購2020年度美國新季玉米超過1100萬噸,一般情況下,我國每年還採購部分烏克蘭玉米。本年度我國玉米進口將高於上年度的759萬噸,而且後續增勢非常明顯。對於目前玉米的需求情況,李喜貴介紹,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0月底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長31.5%,已連續13個月增長,生豬存欄增長26.9%,已連續9個月增長。
  • 調控玉米有效!玉米價格會不會暴跌?2021年玉米最新預測
    #國內玉米市場在經歷了持續的價格上漲後,終於出現了回落跡象。而華北產區玉米的下行要早於東北,隨著當地新糧供應的增加,企業廠前車輛增多,引發了用糧企業持續下調玉米收購價。導致玉米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為:1、國家出手調控:首先是暫停了中儲糧新糧收購,其次是開始投放臨儲玉米。
  • 2021年,糧價大變天,將出現「2漲1降」,農民提前做好準備
    像糧食類的市場行情一直處於高漲狀態,這也讓很多農民不著急出售自己手中的糧食。像玉米和大豆分別漲了3毛左右和1元左右,讓今年種植玉米和大豆的農民賺了個盆滿缽滿。那麼2020年持續上漲的糧價,在2021年還會繼續漲嗎?根據現在糧價波動的情況來看,2021年的糧價可能會出現大變天情況,糧食將出現2漲1降,農民們可要提前做好準備。
  • 糧價獲認可!玉米「領跑」 秋糧收購漸入高峰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王立彬)隨著秋糧集中大量上市,秋糧收購漸入高峰,總體進度明顯快於上年,價格持續上漲的玉米收購進度最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3日召開新聞通氣會稱,今年糧食市場行情較好,貿易企業、加工企業入市積極性高,經紀人參與收購活躍,再加上農民認可當前市場價格,秋糧一上市就很快迎來售糧高峰,較往年有所提前,收購進度明顯快於上年。
  • 小麥和水稻最低收購價穩步有漲,2020年我國的糧食穩得住!
    種經濟作物的朋友們都聽說過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這主要是指當市場糧價低於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委託符合一定資質條件的糧食企業,按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的糧食。這其實就是保護種糧朋友的利益,大部分人也會通過每年最低的收購價預測今年的行情以及糧食情況。
  • 904萬噸,中國玉米進口暴增122%!「最大贏家」不是美國?
    12月24日,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我國進口玉米123萬噸,同比暴漲1142.2%,年累計進口玉米904萬噸,同比增長122.8%,創歷史新高,離此前市場預計的「中國今年玉米進口量將達1000萬噸」僅一步之遙。
  • 世界糧食儲備只夠吃57天 印度難以實現糧食自給
    發達國家還提出了使用生物能源的概念,但代價是:按美國目前的技術水平,1英畝農田所產玉米只能提煉875加侖燃料乙醇,一輛北美最普通的家用吉普加滿一箱油上下班只能開幾天,卻需耗用200公斤玉米,相當於非洲窮國布吉納法索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聽到這樣的對比,人們在擔心:全球糧食安全形勢究竟如何?人類該如何應對?
  • 內蒙古官方正式發布2017年玉米大豆價格走勢預測
    (玉米、大豆具體分析附後)根據內蒙古發改委給出的糧價走勢預測:為保證種糧農民收入大體穩定,2017年國家將繼續加大玉米、大豆的補貼政策力度。提高糧價,難度較大;加大補貼,或可實現!從影響糧價運行的主要因素看,在價格政策調控力度逐漸減弱的情況下,影響2017年糧食價格運行的因素更加複雜。供需關係變動,品種結構改變,收儲政策調控,以及種糧成本,國際糧食市場預期等都會對糧價的走勢產生影響。  (一)供需寬鬆的市場格局為糧價運行奠定總基調。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61623.9萬噸,比2015年下降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