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倪軼容 / 2017-12-04
摘要:直到今天,傳統中式結婚禮服在馬來西亞依然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不過,幸運的是,出生在這個年代的陳淼湘,可以求助於萬能的淘寶。
文/倪軼容
馬來西亞華人姑娘陳淼湘一身大紅的中式傳統秀禾服,身邊燃著一對大紅的龍鳳燭。這是她大喜的日子,而她的父母正在為她梳頭,一邊梳,一邊唱著一首古老的歌謠:「一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陳淼湘的眼淚流了下來。
生活在吉隆坡的陳淼湘,有著精緻的五官和勻稱的大碼身材。她不但是個大碼模特,還是個小網紅,喜歡在網上做直播。不過,過著如此新潮生活的她,骨子裡卻很傳統。比如,她覺得一定要找華人戀愛結婚,也認可相夫教子的理念,覺得婚後和父母、公婆住在一起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她如願嫁給了一位華人,而她的婚禮,也是一場典型的中式婚禮。
陳淼湘是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她的奶奶和媽媽都是穿著西式婚紗結婚的。「其實,她們的婚禮都是傳統婚禮,但是因為製作工藝的繁瑣,在馬來西亞很難買到傳統的中式禮服,她們不得已而選擇了婚紗。」
其實,直到今天,傳統中式結婚禮服在馬來西亞依然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不過,幸運的是,出生在這個年代的陳淼湘,可以求助於萬能的淘寶。她在婚禮上穿的這件秀禾服,就是她在淘寶上訂做,然後通過國際物流運送到馬來西亞的。
為什麼更喜歡中式禮服,而非西式婚紗?陳淼湘說,除了大紅色的禮服和中式婚禮「更搭」,也有文化上的含義。「因為只有大老婆,結婚時才可以穿大紅色!」陳淼湘頑皮地笑了。
雖然是個玩笑,但在淘寶上,陳淼湘尋找到的不僅僅是一件別致的中式禮服,更是一種失落已久的連接——關於那片自己的祖上生活過的土地,和她對自己「華人」的身份認知。她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相信95%的馬來西亞華人新娘都會選中式禮服。」
異鄉結識老公
陳淼湘出生於馬來西亞彭亨州的一個小鎮上,是第三代華人。雖然從未踏上過中國的土地,但陳淼湘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祖上來自於中國福建,而家裡經營的餐飲生意,則讓她愛上了福建口味的中國菜系。至今,她依然記得父母的辛勞。為了操持這個被當地人稱為「經濟飯」的快餐生意,他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而在陳淼湘看來,這也是華人群體和馬來西亞當地人的不同——特別能吃苦。
畢業之後,陳淼湘前往新加坡工作,先後在日料店和美甲店工作過。因為在當地沒有什麼朋友,工作之餘,陳淼湘會上網打發時間,去華人社區看看段子解悶。
正是在異鄉,陳淼湘通過微信上的「附近的人」功能,認識了當時正在新加坡出差的馬來西亞華人男孩曾添勝。她沒有想到,這個男孩日後會成為她的先生。
陳淼湘(左)和曾添勝(右)
陳淼湘表示,其實,馬來西亞的華人相對都比價傳統,在婚戀上尤為如此。「基本上,華人都會和華人談婚論嫁,可能是我們的文化、習俗都更加接近吧!」陳淼湘說。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國家,但在陳淼湘看來,雖然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彼此的文化、習俗卻並不十分相似。比如說,印度人結婚,是女方給豐厚的嫁妝,但華人群體卻更講究男方給「彩禮」。「所以,如果是華人女性和印度男子結婚,恐怕會在經濟問題上有糾紛。」
不僅僅是生活習慣,性格上,華人和不同種族的人之間也會有差異。「華人真的特別勤勞,特別能吃苦。」陳淼湘表示,如果養家一天需要50塊錢,那麼大部分馬來人賺到60塊錢可能就會去休息了,但是華人卻至少要賺到100塊錢才肯罷休。吃苦耐勞的精神,陳淼湘從小也在父母身上看到了。如今,在馬來西亞,很多華人婚後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以盡孝道。
萬能的淘寶圓了夢
和住在吉隆坡的曾添勝談了一段時間異地戀之後,陳淼湘也來到了吉隆坡工作。在這裡,她成為了一名大碼模特,為Happy Polla Store等大碼女裝品牌拍攝宣傳照片。此外,她還在一家網絡平臺上做直播,介紹馬來西亞的風光和飲食,成了一位小網紅。
與此同時,陳淼湘和曾添勝也走到了談婚論嫁的一步。曾添勝是一位攝影師,比陳淼湘小4歲,長得頗似東南亞的明星,平時打扮很潮。不過,兩位「潮人」在婚禮類型上,卻無一例外外地選擇了中式婚禮。
在陳淼湘看來,這和平時在家裡的耳濡目染分不開。成長在一個華人家庭中,陳淼湘從小接受的就是「中式」的教育,比如身為長女,吃飯時要給父母夾菜;逢年過節,一家人在再遠的地方,也要相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些延續下來的文化、禮儀,讓從未踏上中國土地的陳淼湘,也在骨子裡多了幾分中國味。她的先生曾添勝,也是如此
而在婚禮這樣的大事上,馬來西亞華人甚至比一些中國本土家庭更加「中式」。「需要用八字算命,需要挑時辰,需要用柚子葉五色花來做闢邪信物,需要挑選新的內衣褲……」陳淼湘掰著手指頭細數馬來西亞華人的婚禮講究。
現在,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都會舉行中式婚禮,但新娘卻穿白色的西式婚紗。「主要是因為馬來西亞很難買到傳統的大紅中式禮服。」陳淼湘說。她自己也遇到了這個問題。無論在專業的婚慶商店,還是高檔婚紗影樓,陳淼湘都無法找到中意的中式禮服。身為大碼模特的她,也很難找到同時在款式和尺碼上符合她要求的禮服。
正在心灰意冷之時,陳淼湘想到了萬能的淘寶。
陳淼湘很早就從朋友那裡聽說了來自中國的淘寶,並且在上面買過許多東西。合理的價格,和極多的品類,是陳淼湘喜歡淘寶的原因。她曾在淘寶上買過一個晚宴水鑽包,花了不到100塊錢人民幣,隨後,她在新加坡看到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包,售價要100多新幣,折合500多人民幣。「其實,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很多實體店裡賣的東西都來自淘寶,只不過價格貴了很多。」陳淼湘說。而在東南亞地區,也有很多淘寶代購公司,依靠賺取代購費生存。最開始,不知道怎麼用淘寶的陳淼湘就是通過這些代購公司來「剁手」的,而在她身邊,有很多跟她一樣的剁手黨,其中還有不少深度用戶。
在陳淼湘看來,馬來西亞如今經濟不景氣,也讓淘寶在當地更受歡迎。「物價一直在漲,工資卻還是那些。」陳淼湘說。如果生活在吉隆坡這樣的大城市,房子和車子的支出也是一筆大開銷。在吉隆坡,普通白領的月收入大約為3000-4000馬幣(折合人民幣約為4800-6500元),而5萬馬幣(折合人民幣約為8萬)起步的國產車,50萬-60萬馬幣(折合人民幣約為80萬-96萬)起步的住房,常常讓他們覺得「壓力山大」。陳淼湘說,在馬來西亞,年輕人除了有一份全職工作外,還有一兩份兼職的情況很常見。「比如賣保險,約朋友出來吃飯的時候,順便賣個保險。」而她自己也是又當模特又做直播,還上淘寶,用省錢的方式改善生活質量。
因為體型偏大,陳淼湘在淘寶上花費300多元人民幣,訂做了一件秀禾服。然而,衣服寄到後,陳淼湘一試穿,發現大了。因為是訂做的,無法退換,陳淼湘就在馬來西亞當地找了裁縫幫忙改衣服,花了大約180塊人民幣。「沒想到,我跟賣家一說,賣家就把180多塊錢退給了我!」這讓陳淼湘頗為感動。
三代人的婚紗、旗袍和秀禾服
事實上,陳淼湘的奶奶和媽媽,舉行的也是中式婚禮。但她們都是穿著白色的西式婚紗,成為新娘的。
奶奶的婚禮沒有照片,只有一張畫像,上面的她,穿著簡單的白紗。而媽媽為了多一些中式色彩,專門去訂做了一件旗袍。但旗袍是敬酒禮服,主禮服還是白色的婚紗。
陳淼湘覺得,這並不是因為媽媽和奶奶偏愛婚紗,恰恰相反,她們的婚禮很中式。「但是中式禮服的刺繡工藝,非常複雜,相比之下,婚紗的工藝卻相對簡單。」正因為在馬來西亞找不到那麼多做刺繡工藝的工廠,所以中式禮服難覓蹤影。「其實,如果可以選擇,我相信95%的馬來西亞華人新娘會選擇中式禮服。」陳淼湘說,「畢竟,她們認可,並且珍惜自己的華人身份。」
而在陳淼湘的婚禮上,穿著中式禮服的她,成了大家目光的焦點。除了禮服,她還在淘寶上買了床單、蠟燭等許多婚慶用品。其中,漂亮的鳳梨床單連她媽媽都很喜歡,一定讓她去淘寶上再買一床。
婚禮上有個「梳頭」的儀式,讓新娘選擇婚姻幸福、兒女雙全的長輩為自己梳頭,以此預示著未來的幸福美滿。陳淼湘選擇了自己的父母。梳頭的時候,她望著鏡子裡,皺紋已經爬上眼角,卻笑意盈盈的父母,流下了眼淚。
不過,她相信自己會過得比他們更好,畢竟,自己生活在一個不一樣的時代裡,已經擁有了許多父母不曾擁有的東西——比如,身上這件大紅色的秀禾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