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揚州市,有一對模範夫妻,丈夫叫王俊,妻子叫張玉鸞。他們展示了什麼叫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對夫妻最初是在市區開一家大閘蟹專賣店,生意紅火。在2010年,丈夫王俊發現一個商機,也是危機,那就是每到中秋銷售旺季,專賣店無優質螃蟹可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俊下決心自己養殖大閘蟹,正是這個決定,讓他和妻子走上了一個養蟹,一個賣蟹,互相配合的致富之路。2019年,王俊和妻子張玉鸞靠著賣螃蟹,賣出了8000多萬元財富。
他們是怎麼讓一家大閘蟹專賣店營收8000萬元的呢?
出師不利
王俊夫妻倆經營大閘蟹專賣店,經常為收不到好螃蟹犯愁。因為螃蟹不是自己養殖的,所以經常出現市場的供應沒辦法滿足的情況,有時看著錢都賺不著,很著急。在幾番困擾後,2010年,王俊決定養螃蟹解決專賣店貨源供應的問題。他拿出八百萬元積蓄,在高郵市租下了六百多畝的池塘,大張旗鼓的幹了起來。
然而事情並不像童話故事那麼簡單,第一年,王俊因為不懂技術、沒有養殖經驗導致養的螃蟹產量極低,每畝才六十多斤,虧損近六百萬元。
放長線 釣大魚
在向別人請教後,王俊知道螃蟹產量低的原因就出在蟹苗選擇上。2011年,再戰的王俊不像別人馬上去購買優質的蟹苗,而是劍走偏鋒,自己挑選母蟹育苗。這意味著王俊2011年別想從螃蟹身上賺到錢,怎麼也會比別人慢上一步,但好處是這能保證他之後蟹苗的質量。到2013年,他終於成功培育出了第一批蟹苗。同年十月,王俊的螃蟹上市了,畝產量有了120多斤。這一年,王俊的大閘蟹專賣店賣上了自家養的螃蟹,銷售額達到了八百多萬元。
成功之後,王俊更有信心開展他的養蟹工作了
養殖剛剛走上正軌,王俊又決定做一件當地還沒人做成的事。
公母螃蟹分開養殖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
正常情況下,每年臨近中秋節的時候,送螃蟹成了很多人的首選。可中秋節那會兒,公螃蟹其實還不到吃的最佳時機。大閘蟹每年到中秋的時候,只有母螃蟹有一部分成熟了,公螃蟹卻沒成熟,推遲十天到半個月左右最好。市面上很多賣螃蟹的商戶急於滿足市場需要,公蟹母蟹一起上市,很多客戶都吃不到口感最好的螃蟹。而公母螃蟹分開養就能先集中讓母蟹先上市,然後過段時間上市公蟹。
有這個行業痛點,為什麼以前沒有人這樣做呢?
原來有個難題,分公母蟹苗太費時費力,划不來。蟹苗只有硬幣那麼大,兩個小時能放養蟹苗的工作,如果公母蟹分開要多花1個星期。
但王俊卻覺得,為了給市場提供更好的螃蟹,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
2014年,王俊就開了一個四十多畝的塘口,把公母螃蟹分開養殖。雖然中途遇到了一些困難,但10月份,母螃蟹每畝的產量達到130多斤,能提前上市了,然後公螃蟹繼續在增長,成熟之後再上市。由於王俊有節奏、分批量上市公母螃蟹,保證妻子專賣店上市的螃蟹都是成熟的,口感鮮美,他們的螃蟹店生意更好了。
有人會說,這樣也不能讓他們銷售額達到8000萬元吧?
是的,在王俊養殖螃蟹後,他們分工更明確了,一個負責養殖,一個負責銷售。這幾年妻子張玉鸞也沒有閒著,她感受到了網絡銷售的力量。開始拓展線上渠道,成為養殖界的網紅,某社交平臺上積累了幾萬粉絲,建立了18個購物群,僅僅手機上的客戶就有五萬多。2019年在網上就賣出了1800多萬元的大閘蟹。
2020年他們做得更規範,使用自動流水線操作,確保打包安全,規範,賣出的螃蟹足斤足兩。靠著口碑,網上客戶越來越多。2020年是王俊養殖螃蟹的第10年,他的養殖基地已從最初的六百畝擴大到了如今的三千畝,銷售額也突破八千萬元。
從王俊的創業故事我們知道了,要以市場需求來指導生產,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為自己創造財富。
大家好,我是向陽!農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農業路上,我們一起努力,向著太陽,迎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