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 |民航檔案工作
作者 | 民航局檔案館
註:文章略有修改
5月13日,大興機場進行了真機試飛活動,隨著大興機場竣工投用的日期鄰近,北京也即將迎來一個新的國際航空樞紐。
作為中國兩座民航客流破億城市,北京和上海一直被視為中國民航的兩大「龍頭」,因此在大興機場的建設過程中,上海兩座機場也會經常被拿來作比較。
今天,我們就借著大興機場真機試飛的這個機會,帶大家回顧一下上海浦東機場的選址及建設之路。
來自民國的浦東設想
早在民國35年(1946年)的7月15日,國民政府舉辦的都市計劃總圖草案首次座談會上就有建議提出:「浦東應添民用飛機場以利發展」。
但是,當時浦東和浦西完全是兩個概念。由於黃浦江的阻隔,浦西是燈紅酒綠,浦東則是棚屋矮房,因此這個設想只是不了了之。
但時間總會帶來變化。
40年後,198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所制訂的《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中,將浦東機場的位置規劃在浦東川沙縣蔡路鄉一帶。
不過,這裡也只是初步規劃,包括機場在內,浦東真正的發展還要等到90年代開始的浦東大開發。
註: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川沙縣,因為其現在已經被包括在浦東新區之內。在1990年之前,浦東並非地圖上的名詞,而是泛指原川沙縣、南匯縣,以及原奉賢縣東部和其他區縣在黃浦江東岸的少量地區。
曾經的浦東是浦西人嫌棄「鄉下」
1990年,浦東大開發拉開帷幕。
在1992年修訂後的《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中,浦東機場場址改定於浦東川沙縣城東南江鎮鄉一帶。後經地質勘探,發現該場址北部有死火山口,故又將場址南移了4.8公裡。
1994年,經民航諮詢公司論證,即將興建的浦東機場場址與擬在奉賢縣闢建的空軍泰日機場飛行空域衝突。
1995年4月,經中央軍委領導協調,空軍機場遷建他處,以保證新建浦東機場所需的飛行空域。
鳥類的阻礙
鳥類活動是浦東機場選址中遇到的特殊問題。
由於浦東機場選址位於鳥類常棲之地,為避讓候鳥,一部分專家建議將場址移至遠東大道的西側。
但按照此方案,飛機噪音將嚴重影響原川沙縣和南匯縣及周圍城鎮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生態問題,並將極大限制機場今後的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的一位教授根據國際上許多沿海城市機場建設逐步向濱海化發展的趨勢,建議借鑑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日本大阪關西機場和中國香港新機場等採用圍海填灘建成的經驗,採取促淤造地方法解決發展用地。
這樣既可大量節約寶貴的農田和減少飛機噪音對城鎮環境的汙染,又可改變機場東側灘涂鳥類生態環境,達到「驅」走鳥類的目的。
經充分論證後,決定實施該方案。
大阪關西機場
圖片作者:Tdk
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實施該方案需要拆除該地區防汛主塘人民塘,並在人民塘之外建一個滿足防汛標準的新海塘。
機場建設指揮部再次邀請水利專家、主管部門反覆研討,制定出加固新建圩防汛堤和構築促淤壩的組合防汛工作綜合方案。1996年6月,防汛工程完工。
此舉使浦東機場場址整體東移700米的方案終於得以實現,少佔西側農田7488畝,少動遷居民5000餘戶。
通過圍海促淤造地,機場面積又增加了約18平方公裡,使機場二三期建設用地有了保證。
為補償機場場址對鳥類生態造成的影響,機場指揮部在長江口第三代沙洲九段沙上種植蘆葦和互花米草,加強固沙,促進淤積,既吸引機場附近鳥類,達到「驅鳥」保證飛行安全的目的,又保護鳥類的生態環境。
機場最東面跑道原貌(1996)
供圖:浦東檔案館
建設新機場
立項
1996年6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同意新建浦東國際機場的批覆》,同意新建浦東機場和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一期工程建設飛行區按4E等級標準設計,航站區按滿足2005年旅客吞吐量要求設計。
1997年10月15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舉行奠基儀式。當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並揮鍬奠基,另外「浦東國際機場」也由其親自題詞。
1997年10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一期工程的施工
飛行區工程
浦東機場建設遵循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滾動發展」的原則,總體規劃按4條平行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7000-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0萬噸和年飛機起降32萬架次的運行要求制定的。
1996年9月20日浦東機場部分開工,1997年10月全面開工,1999年4月25日機場竣工。
航站區、貨運區工程
浦東建設之初就瞄準的是大型國際綜合空港。由於國內在當時並沒有這類工程的建設經驗,因此在設計方案上展開了全球招標,共有38家單位參加。
最終浦東機場航站區設計方案以法國巴黎機場公司(ADP)建設工程設計部和索德尚金融公司(Sode Finane)提交的海鷗展翅為主題作為實施方案。
1997年1月10日航站樓及總體工程開工,1999年7月25日全部竣工。
初露端倪的機場面貌(1999年3月)
供圖:浦東檔案館
航管工程
航管工程主要由航管樓、塔臺、二次雷達站和10座導航臺組成。1996年10月開始,歷經規劃、設計、土建建設、設備比選採購、工藝安裝調試、空地校驗,於1999年6月完成。
供油工程
供油工程由機場內工程和機場外工程兩部分組成。1997年3月5日開工,1999年4月25日竣工。
現在的浦東機場
一期工程竣工
1999年3月,浦東機場一期主體工程及絕大部分配套項目完成。
1999年9月16日,隨著上航FM451航班的騰空而起,浦東機場正式通航,上海也由此成為同時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1999年6月20日-7月8日,中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派出「空中國王」B-3581號校驗飛機成功對浦東國際機場無線導航設備和助航燈光系統進行了校驗飛行。
1999年8月17-20日,召開了浦東國際機場第一期工程初驗會議
1999年9月16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舉行竣工通航儀式
二期工程及後期擴建
浦東機場的二期擴建分兩步進行。
二期飛行區及配套設施工程按4F類飛行使用要求設計施工,2003年4月正式開工,2005年3月11日,正式通過民航行業驗收,3月17日,該機場第二跑道啟用。
二期工程的全面開工則要等到2005年12月22日。
2008年3月26日機場擴建工程第二航站樓及第三跑道正式通航啟用。
2008年3月擴建竣工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2015年3月28日浦東機場第四跑道正式啟用。
浦東機場現擁有兩座航站樓,三個貨運區,四條跑道,218個機位,其中135個為客機位。
2018年,浦東機場完成年旅客吞吐量74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82.43萬噸,其中旅客吞吐量位列內地第二、貨郵吞吐量位列內地第一。
隨著大興機場的啟用分流,浦東機場極可能迎來貨郵及旅客吞吐量雙第一的位置。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民航檔案工作
作者:民航局檔案館
文章略有增刪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網易新聞·網易航空
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公眾號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