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是一個按照一定規律運行的複雜系統,自然地理環境的演化具有周期性的特徵。比如說氣候會有春夏秋冬周期性的變化,比如地球板塊相互運動,從而產生了地球表面的大陸「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演化,再比如地球上的自然災害也有發生頻率的周期性變化。周期性是自然災害的主要特徵之一,此外自然災害還有複雜性、潛在性、群發性、多因性和突發性的特徵。
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上「自然災害」周期性的發生,由於影響因素眾多,科學家並沒有完全了解清楚。但是,我們似乎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最近我國南方地區正值梅雨季節,今年梅雨帶來了十分強勁的降水,我國南方多個省份都發生了嚴重洪澇災害,很多地區的洪澇嚴重程度都超過了1998年,而1998年特大洪澇災害至今差不多是22年,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時間似乎和某一個自然事件的周期十分吻合?
對了,這個自然事件就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光球層中的一種太陽活動,黑子數量的多少具有十分明顯的周期性特徵,太陽黑子變化的周期為11年。每當太陽黑子數量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如耀斑、日珥等也多發,稱為「太陽活動高峰年」;反之當太陽黑子數量少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也少,稱為「太陽活動低峰年」。而科學家相信太陽活動的強弱,對於地球自然地理環境,特別是氣候要素會產生巨大影響,而今年2020年剛好是太陽黑子數量非常少的低峰年。
在農業方面,根據統計數字表明,在多數太陽活動高峰年,全球農業傾向於增產;在太陽活動低峰年,全球農業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是怎樣影響地球農業生產的呢?這裡,可能有兩方面的影響,首先,是通過影響地球氣候,從而影響農業生產,地球氣候的變化與太陽活動有明顯的相關性。比如,此次我國梅雨季節導致的南方嚴重洪澇災害,勢必會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其次,是通過影響地球生物生長,比如蝗蟲、老鼠等生物的生長,從而產生生物災害,進而影響農業生產。
在生物災害方面,今年的蝗蟲災害正愈演愈烈,由於非洲東北部地區在2019年的10月至12月期間,降水異常增多,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適宜蝗蟲蟲卵的孵化,此外降水還使得當地植被生長較快,蝗蟲的食物來源豐富。因此到了2020年春季,非洲東部發生了大規模的蝗蟲爆發,大規模的蝗虫部隊,通過盛行風的幫助,跨過紅海和波斯灣等海域,蔓延到了西亞和南亞地區,目前,來自非洲的沙漠蝗蟲還在這些地區肆虐。
今年的蝗蟲災害不僅僅出現在了非洲和亞洲等地,遠在千裡之外的,南美洲的巴拉圭也出現了嚴重的蝗蟲災害。從6月下旬開始巴拉圭就出現了蝗蟲,當地居民看到遮天蔽日的蝗蟲飛向農田,每天都有大量的農作物被蝗蟲大軍消滅。目前,巴拉圭的蝗蟲正在往鄰國巴西和阿根廷遷徙,阿根廷動植物衛生檢疫局警告稱,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正遭受蝗蟲的侵襲,而此處距離巴西也非常近,距離大約僅為100千米左右,就目前當地的天氣條件來看,蝗蟲群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飛入巴西,而巴西和阿根廷是南美洲重要的農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