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涉嫌大數據殺熟,處理不能「自說自話」

2020-12-25 紅網

日前,一則「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不存在差異定價,會員配送費更貴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因為定位緩存造成預估不準;目前已成立專門團隊,正在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12月18日《南方都市報》)

同一家外賣,同一個下單時間,同一個配送位置,在開通會員後,配送費卻比非會員高?在該起事件中,認錯致歉固然容易,但需要追問的是,此類技術問題是否常見,是軟體設計有漏洞,還是確如用戶反映,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傷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對於涉嫌大數據殺熟的行為,司法該如何有效介入?作為監管部門和服務提供單位,應各自承擔起怎樣的責任?上述問題,必須在平臺發展運營的過程加以解決。倘若失去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和保護,也就難以建立起人們的安全感,間接失去了公平互信的市場。

事發之後,平臺方迅速回應用戶關切值得肯定,但不能就此戛然,第三方調查取證,汲取教訓並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才是題中應有之義。從這個意義上講,處理不能自說自話,不管是無心之失,還是別有用心,涉嫌殺熟行為都不能動輒「甩鍋」手機定位和緩存,讓消費者權益裸奔。這顯然與涉事企業的行業地位不相匹配,與人們對其建立的信任相去甚遠。主管部門要積極介入,引進第三方權威機構,作出公正判定,同時平臺也宜舉一反三,在軟體完善、服務流程等方面查漏洞、補短板。

近年來,隨著在線消費的迅速發展,「大數據殺熟」等亂象也隨之而來。現實中,同一家店吃兩三回就漲價、開通了會員反而滿減金額減少等帶有「差別對待」意味的殺熟頻頻上演,超半數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但大數據殺熟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消費者維權時常面臨舉證難的窘境。如何避免殺熟,成為大數據時代一道緊迫的課題。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對於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進行禁止,不過《規定》適用範圍較為有限,加之目前關於大數據殺熟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判定是否「殺熟」的界限比較模糊,經營者往往以新人紅包、新人專享、時間點不同或系統出錯等理由予以否認,也呼喚主管部門通過行政立法對大數據殺熟加以釐清,將評價權保障、消費者信息使用等熱點納入監管範疇,與時俱進升級監管手段,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真正讓消費者擁有一個舒心的消費環境,同時對真正的價格欺詐行為依法制裁。

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他們真正在意的,不僅是產品和服務是否漲價,還有是否得到了平等公正對待。如若平臺執意反其道而行之,搞起「大數據殺熟」,最終損害的不只是消費者利益,也必將自食惡果。

相關焦點

  • 外賣、酒店等價格疑存「大數據殺熟」 美團或成反壟斷樣本?
    1月7日,中消協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點名大數據殺熟亂象,其表示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此前,美團對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風口浪尖,經記者調查,不僅外賣業務存價格歧視,酒店業務也存「殺熟」亂象。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表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 「大數據殺熟」
    對此,本報刊發《給大數據「殺熟」劃道「紅線」》一文,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現將網友們的代表性見解刊出,以饗讀者。回應了社會熱點■孔德淇所謂「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侵害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文旅部的這則規定,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回應了社會熱點、行業痛點,填補了在線旅遊領域行政規範和市場監管的空白,將對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美團外賣等平臺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各種手機軟體層出不窮,吃,穿,住,行樣樣齊全,可以說是,只要你想到的,網上基本都可以找到。針對定位緩存的問題,美團外賣回應表示正在積極改進,「目前,產品和技術同學已經成立專門團隊,正在與用戶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在回應聲明中,美團外賣也向用戶表達了歉意,「毋庸置疑,定位緩存問題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是我們的問題,這裡向用戶誠懇致歉。」
  • 美團大數據殺熟:消費者和程式設計師無一倖免
    近日,自媒體大V漂移神父分享了自己被美團割韭菜的經歷,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與討論。漂移神父發現,同樣的店鋪,開會員比沒開會員的配送費要高出4元錢。實際上,各大平臺殺熟已經屢見不鮮。面對網友質疑,美團火速做出回應,程式設計師卻因此背了鍋.....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在此期間,他再次打開手機選擇同一家店鋪的外賣,發現會員帳號與非會員帳號依然存在配送費不同現象,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仍為2元。短時間內的兩起相似案例,使得漂移神父認定此為美團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行為。並且在之後的多次測試中,他還發現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店鋪的配送,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1-5元不等。
  • 美團被指「大數據殺熟」,上熱搜!
    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於微信公眾號發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質疑美團對外賣會員「殺熟」,稱開通美團會員後,用美團外賣點餐,配送費反而上漲。17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配送費差別定價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網際網路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真的是「冤案」嗎?
    此事再次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平臺「殺熟」現象的強烈關注。近幾年,從旅行平臺、電商平臺、打車軟體到外賣平臺,多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都曾被曝利用大數據分析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據北京市消協一項調查顯示,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如今相當普遍,且有超五成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央行旗下媒體曝攜程大數據殺熟:舊手機訂房價格更高
    當晚杭州市公安局發布通報說,今年9月以來,杭州警方接上級部門線索傳遞,結合日常工作發現,「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異常投訴信息。經初步調查發現,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採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催收債務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   51信用卡的運營主體為成立於2012年5月的杭州恩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孫海濤。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專家指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細化《反壟斷法》規制網際網路違法行為條款,促進大平臺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要根治「大數據殺熟」亂象,除了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督促企業誠信自律必不可少。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數據殺熟」這次讓美團佔上了熱搜。最近,網友「漂移神父」寫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在各大社交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他在美團點外賣時發現,同一店鋪、同一時間,用兩部手機點單,其中開通了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未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貴,直指美團「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管不住?
    新規施行後的第一個長假,「大數據殺熟」消失了嗎?從微博的檢索結果看,情況並不樂觀。仍然不斷有消費者在圖文並茂地質疑攜程、飛豬、美團等平臺存在「大數據殺熟」。2018年5月,攜程也曾被質疑平臺上針對不同手機、不同帳戶的用戶提供的酒店房間定價不同。 除了攜程,飛豬、滴滴打車、天貓等多家網際網路平臺也曾捲入大數據「殺熟」的質疑之中。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
    來源:證券時報網微信 「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外賣,同一個配送位置。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為何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高?」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要說今年的行業亂象,大數據殺熟榜上有名:OTA平臺上,兩部不一樣的手機同時預定酒店房間,經常使用該平臺的手機的房價高,另一部新號碼手機房價低; 電商平臺上,購買一款kindle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了《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漂移神父」表示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發現一家常點的店鋪,配送費從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
  • 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給出這些理由 你買帳嗎?
    因機票退改籤亂收費問題 攜程等7家平臺被約談   事實上,自去哪兒、藝龍、同程歸入攜程之後,關於其捆綁銷售、利用大數據「殺熟」等報導就不時傳出。
  • 沒人願意點外賣、訂賓館擔心被「殺熟」
    有網友自述是外賣商家,認為不同設備間、會員和非會員間的「差價」,和平臺補貼力度有關,導致最終價格不同。如此看來,差價的產生,究竟是不是平臺「殺熟」,還有疑問待解。但是,事件引發的「殺熟」恐慌,以及對消費者的心理衝擊,卻值得思考。   看到文章後,我也隱隱不安,下意識就讓曾點過同一家外賣的室友截了個屏。
  • 廈門一男子疑遭「餓了麼」大數據殺熟!回應來了
    廈門一男子疑遭「餓了麼」大數據殺熟!這也意味著,他在這些門店叫外賣要花更多的錢,每家差價從2元至10元不等。「太過分了!我使用餓了麼的時間最長、頻次最高,所以我享受的補貼就應該最少?這不是『大數據殺熟』嗎?」小楊表示,他之所以開餓了麼會員,就是認為會員優惠力度必然會更大,「如今感覺自己的信任崩塌,太讓人心寒了!」
  • 「西街觀察」大數據殺熟攻防戰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飽受詬病的在線旅遊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將成為禁區。長期以來,人們對大數據殺熟恨之入骨。大量網際網路公司對價格動手腳,除了在線旅遊平臺,在網購、網約車、外賣、影視等消費場景也屢見不鮮。
  • 在線旅遊購物「大數據殺熟」還在持續 該如何投訴?
    今年10月1日,文旅部《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正式實施,明確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近日,新快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發現「殺熟」情況仍然存在,且涉及領域較廣,情況多樣。有律師表示,如遇到「大數據殺熟」,消費者可主張價款三倍最低500元的賠償。
  • 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該治了
    「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隨著在線旅遊平臺的普及,「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已經不是新鮮事,「大數據殺熟」也成為消費者普遍熱議的話題。去年暑期,家住北京的周女士準備帶家人到海南旅行。為節省開支,周女士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通過某在線旅遊平臺關注航班動態和價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