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等平臺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2020-12-20 巴蜀見聞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各種手機軟體層出不窮,吃,穿,住,行樣樣齊全,可以說是,只要你想到的,網上基本都可以找到。

有時候你以為走了捷徑,但是殊不知一不小心就被割了韭菜

近日,網友「神父」就發現了一件魔幻的事情,據「神父」稱,他發現自己在開通會員後,經常點的一家驢肉火燒的外賣費變成了6元,之前一直都沒有超過3元。

當時「神父」以為,是因為用餐高峰期,騎手少,運力緊張,這點算法還是可以理解,就想著過來高峰期再點,但是沒想到40分鐘後,依然是這個樣子,就覺得事情有些蹊蹺。

不過更神奇的是,他換了一部沒有開通會員的手機後,配送費竟然只要2元。

隨後,「神父」便和客服進行了溝通,而溝通結果是其會員配送費降到4元,但仍比非會員貴。

雖然後來美團主管表示會給「神父」10元紅包作為補償,但之後「神父」再次測試,發現不止一家店,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到5元不等。

其實小編現在也有開美團會員,現在看到「神父」的經歷後,突然就……

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針對定位緩存的問題,美團外賣回應表示正在積極改進,「目前,產品和技術同學已經成立專門團隊,正在與用戶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

在回應聲明中,美團外賣也向用戶表達了歉意,「毋庸置疑,定位緩存問題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是我們的問題,這裡向用戶誠懇致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經常用某家外賣軟體可紅包卻越領越小,經常點的外賣卻越吃越貴?

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

之前也有很多網友反映,在其他平臺也都出現過這種現象。而且近年來相關新聞也逐漸增多。

網際網路平臺最看重用戶流量,有用戶才能變現。因此,普通消費者可針對平臺的引流策略做文章,比如假裝成新用戶或假裝價格敏感人群,不要長時間使用同一款軟體,可以卸載一段時間,再重新下載,有時候就會有所不同。

大家有沒有過被「殺熟」的經歷,留言一起來說說。

相關焦點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近日,網友「神父」就發現了一個魔幻的現象,據「神父」稱,其發現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的會員後,經常點的一家驢肉火燒外賣的配送費變成了6元,而此前都沒有超過3元。當時「神父」以為是因為騎手少、餐飲高峰時刻、運力緊張,這點算法還是可以理解的,心想過了高峰時刻再點吧。
  • 外賣、酒店等價格疑存「大數據殺熟」 美團或成反壟斷樣本?
    1月7日,中消協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點名大數據殺熟亂象,其表示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此前,美團對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風口浪尖,經記者調查,不僅外賣業務存價格歧視,酒店業務也存「殺熟」亂象。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表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數據殺熟」這次讓美團佔上了熱搜。最近,網友「漂移神父」寫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在各大社交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他在美團點外賣時發現,同一店鋪、同一時間,用兩部手機點單,其中開通了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未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貴,直指美團「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配送費差別定價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在此期間,他再次打開手機選擇同一家店鋪的外賣,發現會員帳號與非會員帳號依然存在配送費不同現象,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仍為2元。短時間內的兩起相似案例,使得漂移神父認定此為美團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行為。並且在之後的多次測試中,他還發現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店鋪的配送,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1-5元不等。
  • 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大數據殺熟,總能殺著你   「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平臺利用自己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施價格歧視。   這次在網絡上發酵的美團會員配送費貴於非會員配送費,顯然就是「大數據殺熟」情況之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團落水,用戶才知道網際網路巨頭的一粒水花,落在個人頭上,也可以是一座山。   平臺掌握的用戶數據越多,殺熟越容易。
  • 美團被指「大數據殺熟」,上熱搜!
    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於微信公眾號發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質疑美團對外賣會員「殺熟」,稱開通美團會員後,用美團外賣點餐,配送費反而上漲。17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了《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漂移神父」表示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發現一家常點的店鋪,配送費從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
  • 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這位網友的講述引來一片附和,「之前一直以為是店家漲價了,後來換著用另一個軟體點,發現還是原價」、「原來不是外賣漲價了,而是我吃的次數多了專門為我漲的價」。  薇薇推斷,商家設定的滿減在不同用戶手裡都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用戶都顯示商家所設定的滿減優惠價格。  此外,會員續費也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有網友稱,「半年不用美團,會員月費只收3元,連續用美團會員,只給優惠3元」。  也有用戶指出,一個辦公室裡,同事之間餓了麼的百億補貼力度也不盡相同,有用戶反映,下單越多,補貼越少,但是停兩周之後,補貼力度又會變大。
  • 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揭秘大數據殺熟背後隱秘架構
    原題:這篇文章把大數據殺熟的架構和規制問題講透了文 | 《財經》E法特約評論員 張欣2020年歲末,一篇題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被頻繁轉發。作者講述了自己在美團外賣平臺上的不正常經歷: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同一時間下單,會員帳戶比非會員配送費預估更高。
  • 用戶控訴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王興就這樣讓大家吃得更好?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 外賣平臺涉嫌大數據殺熟,處理不能「自說自話」
    日前,一則「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不存在差異定價,會員配送費更貴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因為定位緩存造成預估不準;目前已成立專門團隊,正在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
  • 順義小夥:美團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網友不買帳
    但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外賣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負面新聞卻不得不讓人深思。 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數據殺熟」事件。據個人微信公眾號「漂移神父」發布的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博主講述自身作為一個美團外賣平臺會員配送費高於普通用戶,引起網友關注。
  • 美團外賣:商家被「吸血」,用戶被殺熟
    億萬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的說明與官方回應當然不能買帳,美團外賣不能甩鍋給技術,這明擺著是大數據殺熟。經歷了淘寶殺熟、機票殺熟、酒店殺熟……現在遇到外賣殺熟,大家已經見怪不驚了: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負面倒是被用得挺好,殺熟,殺一切。 如果大數據殺熟成了美團這樣的平臺公司慣用手段,那會員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 美團大數據殺熟:消費者和程式設計師無一倖免
    近日,自媒體大V漂移神父分享了自己被美團割韭菜的經歷,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與討論。漂移神父發現,同樣的店鋪,開會員比沒開會員的配送費要高出4元錢。實際上,各大平臺殺熟已經屢見不鮮。面對網友質疑,美團火速做出回應,程式設計師卻因此背了鍋.....
  • 美團的「殺熟」生意
    這就是美團慣用的大數據「殺熟」! 會員卡的背後,可能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深坑,一種看不見的套路,一場宰你沒商量的「殺熟」。可有誰知道,作為用戶眾多、流量驚人的最大外賣平臺,美團舉著這把大數據「殺熟」的刀,這些年到底收割了多少韭菜?宰了多少會員?2020年第三季,美團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餐飲外賣業務貢獻收入207億元,佔比58%,同比增長32.8%。
  • 美團大數據殺熟會員用戶再發聲:緩存背不動這個鍋
    【CNMO新聞】最近,「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該事件相關的微博話題下,無數網友紛紛分享了自己被各平臺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發了群體共鳴。隨後美團回應表示,這不是大數據殺熟,而是軟體定位緩存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這一回應自然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群嘲。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
    來源:證券時報網微信 「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外賣,同一個配送位置。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為何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高?」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
    最終不得不接受: 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 之後,美團也就殺熟這件事也給出了回應: 美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客戶
  • 美團外賣配送費差異是定位緩存的鍋?網友:殺熟不止一次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美團外賣陷入「殺熟」會員風波。近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稱,作者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6元。